作者:Arnold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8763380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知道咖啡怎麼打開日本市場的嗎。
在日本這一個茶文化風靡的國家,剛開始速溶咖啡、星巴克啥的壓根沒市場,打開這個市場的法寶是個不起眼的咖啡糖。
日本小孩子吃了咖啡味的糖以後,這個市場才慢慢打開了。
作為一個95年的人,很早之前我也是不喝咖啡的,畢竟綠茶真的能滿足絕大部分抗疲勞需求了。
那我怎麼做到現在一天一杯的呢?
我回憶了一下接受咖啡的過程,大致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嘗試接觸咖啡這個階段在高中,主要是偶爾飲用速溶咖啡,包括雀巢、麥斯威爾
、麥馨等,都是三合一咖啡。
這個階段主要是香味、甜味、順滑的口感佔據了自己的飲用喜好。
我記憶特別清晰的是麥馨的香味會比其他兩個牌子要好很多,雀巢的咖啡焦苦味比較重。
這個階段是攝取抗疲勞咖啡因。
速溶咖啡單根成本在1-2快人民幣之間。
第二階段——咖啡新認知階段這個階段是在大學,那時候是姐姐開了個咖啡店,把我帶入了深烘焙商用咖啡階段。
從拿鐵慢慢適應到純飲美式,意式咖啡,這時候認知了咖啡是有渣的(羅布斯塔
豆種和意式拼配比較多)。
店鋪開在旅遊景區,來來往往的遊人經常鬧出會點到一杯18塊的意式等上餐後傻眼的趣事兒。
這個階段對消費者的消費力已經有了要求,在月收入3000-4000的時候,20-35元的咖啡產品是筆不小的支出了。
我現在出門還是會去喝美式,因為其他咖啡大差不差,只有美式的拼配風味各家都是不一樣的。
這個階段是攝取咖啡因還有美美的拍照需求。
良心點的咖啡店,用的意式拼配豆成本在每磅(454克)60-80塊左右。
某知名品牌,美式用3個shot(7克*3),每磅出品21杯,成本呢您自己慢慢算。
掛耳咖啡主要是濾袋和咖啡豆的成本,再就是包裝袋。我自己製作的意式拼配豆單袋成本控制能在6塊人民幣左右。(小批量的成本還是高的)
你的意識里覺得咖啡貴的,純粹只是你不了解。
上面說的旅遊區趣事兒,只是表達旅遊區遊客的主要需求是購買拍照素材。

廣告Sinloy辛鹿 藍山風味/意式拼配咖啡豆 新鮮烘焙 1KG量京東¥59.00去購買

廣告野鴿子 意式咖啡豆阿拉比卡豆拼配濃縮黑咖啡純苦咖啡京東¥79.00去購買
第三階段——挑嘴自己動手階段人的味蕾著實是很難伺候,嘗過了好的東西對差的產品就會本能的拒絕了。
伴隨這個階段的是你會開始逐漸的拒絕碳水,清淡飲食。
自己也不會在家製作羅布斯塔豆種咖啡
了,3in1的植脂末速溶咖啡也從來都不會在家裡出現了。
家裡只會有些單品豆,耶加雪菲(譯為溫暖濕潤的地方)、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林東曼特寧等。
這時候你會對製作水溫和萃取時長有苛刻的要求,並且保證咖啡粉是前兩分鐘磨出的。
這個階段是真的喜歡喝咖啡了。也不會去外面的咖啡店喝咖啡了,畢竟已經走過了單純的咖啡因攝取,進入到享受生活的階段了。
大部分精品豆的成本,是意式拼配豆的兩到三倍,這就是為什麼精品手沖咖啡賣的要貴很多。
但是你自己製作,以20克粉,半磅豆子70塊為例。
濾紙加上豆子的成本一杯大概 6塊以內就能搞定。

廣告SinloyReserve 精品咖啡豆 印尼林東曼特寧G1 進口單品京東¥87.00去購買

廣告SinloyReserve精品咖啡豆衣索比亞耶加雪菲沃卡G1可京東¥52.00去購買
為什麼咖啡在中國很難流行起來,本質上是進入第三階段要花費的時間太多了。第二階段是成熟的品牌運營商,並不是咖啡運營商。(如果非要把咖啡豆都烘糊的苦水當咖啡那我也沒啥好辯解的。)
咖啡能否在中國流行主要取決於生活方式人對健康生活的需求越大,咖啡才能越流行。
比較咖啡因的攝取,速溶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被廉價奶茶吊打。對你沒看錯,就是吊打。
每天可以攝入咖啡因?
研究表明,400mg/天(是相對於體重65kg的人而言的數據,相當於6mg/kg的攝入量)不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①②
如果每杯是236ml(1.8g速溶咖啡粉/份),按照57-76mg的咖啡因含量來算,那麼一天喝的速溶咖啡的上限是5-7杯 (星巴克的咖啡因含量更高)。如果平時有從其他來源攝入咖啡因:功能飲料、茶、巧克力,那麼喝咖啡的杯數應該更少。
作者:僅選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04141/answer/2143306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一杯美式咖啡1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約為108mg
一罐紅牛1罐紅牛飲料的咖啡因含量:約為50mg
而一杯奶茶呢1杯米芝蓮絲襪奶茶≈7罐紅牛

不管是速溶還是深烘焙商用咖啡,在功能性上和口味傾向上都無法和奶茶對比更何況奶茶不僅僅有抗疲勞的咖啡因,還有能提供大量能量的糖類物質。

如此一對比,單一功能性的咖啡就被熱脂肪、更抗疲勞、更適口的奶茶全方位吊打了。
這很過分是嗎?更過分的是奶茶的價格還比你低。
適用人群可以倍於咖啡受眾增長。
數據源自
睡不著就對了!10款奶茶咖啡因含量數據曝光,可能有你常喝的→
你覺得在中國替代品種多的情況下,消費者有多少理由去選糊了吧唧口感跟藥一樣的苦水。
二階段的受眾群體,可能會短暫追求流行元素,跟隨營銷製造的流行去喝。大多數的消費都為營銷和店面房租買了單。
三階段的群體大部分只會去買豆子,咖啡器具和濾紙。
整個咖啡業態一直是一種焦灼的狀態。
就算現在閃萃技術出現,依舊無法和現磨咖啡
豐富的香味去做對比。
讓整個咖啡行業很難進一步發展。
作為三階段咖啡代表,Cafes | Blue Bottle Coffee Co.也僅僅是在上海和香港各有一家門店,門檻極高。
普通人的咖啡最優解,我覺得是方便的掛耳咖啡
,雖然丟失一些香味,但仍是所有方式中,最符合日常飲用習慣和消費水平的了。

廣告隅田川 日本進口特濃掛耳式黑咖啡粉節日禮盒 意式口味京東¥85.00去購買

廣告【86元選3包】日本進口咖啡 ucc 悠詩詩職人掛耳咖啡黑京東¥32.50去購買
你說咖啡的未來在哪裡?我也挺想知道的。
普及三合一產品中植脂末的危害這個答主寫的淺顯易懂,請自行移步。
植脂末的危害是不是被過分誇大了?434 贊同 · 84 評論回答

評論區給我上了一課事物分開的人,永遠不要跟事物混雜的人去解釋。這大概是某些大佬們不願意寫答案的原因吧。
那我就再說一遍
在我個人的評價體系里,速溶(含有各類添加劑)、加糖加奶、某些品牌運營商的超出正常深度烘焙只留下咖啡豆枯萎的產品,一律不能稱為咖啡,只能稱為咖啡味飲料。
超出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就是某些店鋪用的黢黑糊掉的豆子。根本不能被叫做咖啡,只能被叫做咖啡味兒飲料。
只有烘焙度合格的淺度、中度、深度咖啡豆,製作的無添加咖啡,我才認可叫做咖啡。
211028,看著評論里的些偏見,我還是在回答里再補充清楚點吧,這次補充成本問題。
不要覺得咖啡是個高大上的玩意兒,就是個適口飲品而已。
211029,人的消費力越高,健康需求越高。對食材要求越高,飲食越清淡,給舌頭更多留白,更能品出咖啡中的風味。
咖啡味飲料相較咖啡更具普適性,口味清淡的廣佛地區精品咖啡
更加流行。
211101,個人真覺得知友水平極其參差不齊,賣貨不選大眾認知度高的速溶咖啡飲料
,不選美人魚的巨坑咖啡粉,不選幾頓半的即溶咖啡粉我還真是給自己找苦頭吃。
我雖然沒啥錢吧,但推薦速溶這種坑人的事兒我是真的干不出來。
能不能動一下大腦,想想為什麼用劣質咖啡豆萃取凍干技術後生產出的咖啡會比現磨現萃的咖啡還香,為什麼一個三合一飲料比只有咖啡豆的產品還要便宜。
BTW,西西弗的美式還可以哎,中深烘焙的豆子,應該是混有鐵皮卡。除了買到一杯咖啡,還買了個一個坐著看書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