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7篇帖子。
(转载知乎)如今咖啡在中国是否流行?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45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47
作者:evanx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2083314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题不好回答,原因在于这问题本身有问题。
①如何判定流行?
②流行的标准在于什么?
③以谁的角度去做判定呢?
如果你地处1,2线城市,走到哪都能看到各种咖啡馆,星巴克,Costa,瑞幸,Manner,Tims。家附近有,办公室附近有,大家都在喝,你可能觉得这是流行。
如果你是年轻人,喜欢淘宝京东上买东西,看过买过三顿半,永璞
,鹰集,G7,illy,柯林,知乎的冻干挂耳速溶冷萃,或者玩手冲,意式,你身边的朋友们也在这么做,你可能觉得这是流行。
前段时间网上有数据说全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这个数据被多方讨论,对错我们且不论,但一杯动辄二三十的咖啡显然显得太过奢侈,流行没有基础。
如果拿咖啡和茶(包括奶茶)、或者豆浆相比,是否流行?
所以我眼中的流行未必是你觉得的流行,你觉得的流行也与我无关~
流行与否和对比对象、主观视角、地域、年龄、喜好、消费能力等因素都有相关,与其判断是否流行,不如对比看下咖啡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我们先看国内咖啡的产能和进口吨量。
云南是我国咖啡豆的主产地,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的98%以上。此外海南,四川等地也有种植,但是占比太少。受制于种植区域,产能等因素,还是需要大量的进口。
我国的咖啡消费量放在全球,8年的时间里从1%左右上升到3%左右,而美国有16%左右的占比。可见,对比咖啡消费大国,流行还远远谈不上。但有持续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咖啡人均杯数这8年来也有提升,从人均3.2杯到7.2杯。
但也经不住对比,1年7.2杯的中国在坐标轴上基本看不到。美国人人均近400杯,德国人对咖啡的喜爱可以逼近900杯。作为咖啡爱好者,一天2杯不过分。
但是单看全国的平均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再单独看下一二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达到67%,已经养成饮用咖啡习惯的消费者已经接近日、美、韩等国的消费频次,一二线市场已经达到了成熟咖啡市场的水平。
除了咖啡馆和酒店的消费之外,办公室+家庭的咖啡消耗已经达到25%。
对比了一些数据分析报告,关于速溶、现磨及罐装(即饮)咖啡的比例都不一致,关于现磨咖啡的比例最低的有30%+,但更多都指向70%+这个区间,不管数据比例如何,至今速溶咖啡仍是我国咖啡消耗的主体。
再看未来趋势,咖啡市场的预估增速还是挺高的,以后看来只会越来越流行!


①三顿半
三顿半
可能是时下最热销的冻干咖啡品牌,我印象里最早见到的小罐就是三顿半的1-6号,按照烘焙度的不同进行的设定,三顿半的1号咖啡,风味感很强烈,有淡淡花香,偏酸的口感很特别,可以尝试,6号就相对苦不少。
广告入门款/三顿半精品速溶咖啡 冷萃拿铁燕麦拿铁冻干咖啡天猫¥79.00去购买​
②知乎
知乎自己出品的咖啡,挂耳和冷萃都是精选全球精品产区百分百阿拉比卡
咖啡豆,经过Q-grader品质保证,口感丰富,酸苦适中,有浓浓的香味,有淡淡的回甘。和意式的厚重浓郁不同,整体都更加清爽~


知乎冷萃有5个口味,挂耳前后有6个口味,我更喜欢桂花乌龙和意式Gamma
,欢迎尝试。
广告知乎知物 冷萃咖啡液 五种口味组合装 1盒(10条)知乎¥69.00去购买​
广告知乎知物 冷萃咖啡液 五种口味组合装 3盒(30条)知乎¥147.00去购买​
广告知乎知物 挂耳咖啡 3种口味(20包) 1盒知乎¥79.00去购买​
广告知乎知物 挂耳咖啡 π ρ τ 组合装知乎¥79.00去购买​
3盒组合装更优惠,单包价格降至4.9元!③隅田川

销量很好但是自从换了代言人之后评论区一直很有争议的品牌。
他家的咖啡品类很多,胶囊咖啡液、冻干咖啡、曼特宁挂耳咖啡
、意式咖啡豆,还有各种袋泡礼盒等。他们家的冻干咖啡性价比超级高!
广告肖战同款 隅田川进口速溶纯黑咖啡粉意式冻干冰美式0蔗天猫¥89.00去购买​
立即领取40元优惠券,2瓶69得手,0.69元单杯的价格,特别适合学生!!!

刚好618送上618红包,速速领取,每天3次,最高可得22888元!
参考资料:
中国咖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中净联大数据:2020咖啡行业现状_市场
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现磨咖啡将成为未来市场消费趋势
中国咖啡市场年度数据分析及预测:速溶咖啡市场份额超70%(图) 中国咖啡网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49
作者:绿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2082342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岂止是流行,已经!卷起来了!疯了一样。
一线城市写字楼附近挤满了星巴克、瑞幸,还有Manner等新咖啡品牌。
楼下便利蜂、全家、7-11、不眠海、麦当劳、肯德基等便利店和快餐店也在卷。卷就总发放优惠券。
两三块钱就能买到一杯精品咖啡。
打工人早上或中午需要喝一杯咖啡续命,感觉自己像极了下地前喝一缸浓茶的农民工嘤嘤嘤。 
今年咖啡融资尤其疯狂,新咖啡品类简直要起飞。
今年1月到9月,咖啡领域有21起融资项目,融资总额超过46亿元。
Manner估值已经超过180亿人民币(字节跳动投资)、时萃估值达50亿、三顿半估值45亿、M Stand估值40亿、Seesaw估值10亿(喜茶投资)。
就是说,咖啡真的很赚钱。
就连财务造假的瑞幸都能虎躯一震原地复活。
媒体上有位给瑞幸提供珍珠、果粒的原料商,一年赚几千万,他坚信瑞幸不倒。
赚的盆满钵满怎么会倒。
果然,瑞幸就没倒。

咖啡太暴利了,制作一杯咖啡需要几毛钱的咖啡豆、几毛钱的纸杯、几毛钱的牛奶,成本两三块钱,售价二三十元。
然后抢地盘成了控制成本的重头戏,很多店铺今年疯狂扩张,真的,就疯了一样。
几乎每个月都有至少20家咖啡店开业。
以下是我扒到的咖啡店扩张情况:


连锁精品咖啡的代表Seesaw Coffee,截止到六月新开近30家门店,超越过去几年的总和,门店总数达到60家,计划今年年底达到100+,翻倍!
Double Win从2015年创业到今年年初开了20家门店。但今年要开30家门店,超越过去几年的总和,翻倍!
线上模式开店的挪瓦咖啡
,今年年初400家门店,目前门店数量已经1000+,翻倍!
2018年,Manner门店数量只有12家,而今年二季度,其门店数已经增长到了156家!
M stand的门店不停变换风格,成为网红打卡店,今年融资后加速,店铺近100+!
Lavazza截至今年9月门店数量达25家,计划到2025年店铺数量达1000+!
60%门店开在县城的幸运咖
(蜜雪冰城脱胎),一年时间线下门店数量已经突破400家!优质门店单日营业额能做到万元以上!今年还有新品牌和新产品疯狂入场。
今年知乎开始卖咖啡,3 个月的时间知乎知物上线 6 种口味的挂耳咖啡、5 种口味的冷萃咖啡液
,口碑非常不错。
首批挂耳咖啡
(Alpha、Beta、Gamma),取名就很有知乎大佬的气息,黑咖啡
,0糖低卡,上线就卖断货。
广告知乎知物 挂耳咖啡 3种口味(20包) 1盒知乎¥79.00去购买​
双十一也很猛啊!99两大包!
广告知乎知物 挂耳咖啡组合装(2袋40包) 秒杀专供知乎¥99.00去购买​
今年星巴克向中国市场推出了精品速溶咖啡,0糖低卡。 
今年营收主要靠肯德基和必胜客的百胜中国
进攻咖啡领域,与意大利咖啡品牌Lavazza组建了合资公司,加速Lavazza咖啡在中国开店进程。
今年盒马开始自营咖啡,在云南昆明开出盒马咖啡门店。
今年四叶杯咖啡在云南昆明开店,预计到年底要开10家以上门店。 
每一个云南人,都可能是个隐藏的富豪。
以前看到山西的朋友,就问他家里是不是有矿。
现在看到云南的朋友,就问他家里是不是有豆。

云南的咖啡豆成为各大品牌的必选项,今年星巴克、雀巢、瑞幸、Manner、Seesaw、M Stand、知乎知物都推出了多款云南咖啡豆产品。
今年生豆都涨价了,卖咖啡豆营收翻倍是一件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营收翻五倍的都有。
如果我在云南有块地种豆,我也是富婆了乌乌。
疯狂的扩张店铺同时也意味着咖啡员工招聘的增多。
Manner咖啡师的薪资出了名的高于业界平均水平,月薪6k-12k。
我前几天听播客的时候了解到,Manner在下沉市场了。
为了让二三线城市的咖啡店喝到和上海咖啡店一样的咖啡,Manner会提供入职培训。
给想搞钱且喜欢咖啡的友子们提供了绝佳机会。
今年的暑期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
》,男主最后回云南追梦去了——去云南开咖啡店了。
啊!我磕的CP就是在做咖啡!最后HE了哈哈哈,我磕的CP必须甜。
不过咖啡热还没有完全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在二三线城市,喜欢喝咖啡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不知道挂耳、冷萃咖啡液、冻干粉是常态。
身边的朋友喜欢的是咖啡饮料或者奶咖
,喜欢美式基本没有。
很喜欢健身的朋友,会喜欢黑咖啡。
咖啡店不多,二三线城市的星巴克、瑞幸都在市中心,店铺数量个位数,零零散散的咖啡店基本都是小品牌。
很多县城至今仍然没有一家咖啡馆。(幸运咖:我要gkd)
很多人没感受到咖啡流行的时候,咖啡市场依然有利可图。 
当所有人都意识到做咖啡赚钱的时候,咖啡就没有红利了。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50
作者:火爆小豆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2081803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主能想到问这个问题,想必也是一位爱喝咖啡的同道中人,但我还是要有一说一,咱种花家幅员辽阔,各地风俗迥异,哪个地方是否流行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咱们地大物博,什么好喝的没有,咖啡它说到底也就是个国外来的豆浆嘛。
不爱喝的人会觉得:怎么可能会有人喜欢喝这种像汤药的玩意儿?
爱喝的人也只管好喝提神就完了,至于流行不流行的其实并不在意。
这样一来,大家给你的答案自然也就不尽相同。
就以我为例吧,大学时候在厦门读书,记忆里的街道上,总是挤挤挨挨着大大小小的咖啡馆,不说三五步一个,也是经常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就会钻出来一个,每每路过,不知不觉就被门口的咖啡香气勾着慢下了脚步,往里瞟上几眼,或者拍个照~ 
你要是问我咖啡在这里流行吗?
我会说:“咖啡流不流行我不知道,咖啡馆是真的很流行。”
因为,厦门这座四面环海的小岛,虽然拥有的咖啡馆的数量没有上海多,但咖啡馆的密度却比上海还要高,价格也相应的更接地气一点,但就算再接地气,这儿的咖啡馆里点上一杯最低也要十几块。
而其他诸如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就更不用说了,咖啡馆的价格,从一杯二三十到百十来块都很正常,以刚需人群普遍一天两杯起步的量来说,光是价格就劝退了不少人,所以咖啡馆里坐着的不一定是爱喝咖啡的人(比如有的人,是为了找一个安静有网有桌子的环境学习、或者谈事情;而有的人,是为了拍照抬高X格
;有的人,是走累了进去歇歇脚;还有的人,则是像鲁迅那样只是喜欢咖啡馆的氛围,每次过去都会带壶茶自己冲泡的存在),而爱喝咖啡的人也不一定去咖啡馆消费(比如我这种喜欢自己做咖啡的人)。


当然,要真说没人在意的话也不对,至少咖啡从业人士显然还是很在意的,且看这一堆一堆的数据就知道了:




但如果你嫌数据太多头疼不看,那不如我教你一招最简单的方法去判断吧:什么时候咖啡的价格能跟豆浆差不多了,它也就能真正流行起来了。
不过,话虽如此,却也不必太过悲观。
原因就在于,尽管横向比较的话,咖啡比不过咱们的茶和豆浆流行,但纵向比较的话,现在的咖啡在咱们种花家确实还是要比过去更流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我们的咖啡豆尤其是云南豆的性价比已经优于其他产区了,成本自然也随之降低。
虽然咖啡是舶来品,但是自从1904年开始大规模种植咖啡豆,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产区也形成了以云南为主海南为辅的格局,而前些年在经历了“雀巢毁诺导致的云南咖啡滞销”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我们的云南豆终于浴火重生,不但生产和管理的理念实现了快速迭代,还使得现在的云南豆变得越来越饱满、圆润,无论是品质还是价格,都备受世界各大优秀的咖啡烘焙商的青睐,纷纷在抢着挂我们的云南豆卖。
很多店家在看到咱们的豆子品质这么好、价格又如此优惠之后,也就不用再打肿脸充胖子的用进口咖啡豆吸引顾客了,而是去直接采购云南豆,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如此一来咖啡馆也就越来越多,单杯咖啡价格也不像过去那么高了。


其二,利润变大,竞争激烈化,价格也就有了平民化的迹象。
本来各项成本和售价都降低之后,咖啡在我国的发展理应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然而,天不从人愿,咖啡的单杯价格被星巴克和一些个人咖啡店顶到了高价,紧接着暴利吸引了一大波资本的争相涌入,于是做咖啡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就日趋激烈化。
其中的一波商家以金拱门和肯德基为代表,从十年前就开始陆续转向意式咖啡的专业化模式,也顺带着着打破了垄断的格局,让能喝到好咖啡的地方越来越多,但这样一来,早期那种使用劣质豆子的商家就被暴露的一览无遗,比如某匿名咖啡,就曾引起了很多人关于智商税的反思。 
另外一波人,则是瞄准了咖啡冲饮制品的市场。因为,生产咖啡制品,省掉了运营咖啡店的房租和人工等持续性支出,使得其中的利润远远大于咖啡店。
仅以一条普通的三合一速溶咖啡为例,往往只含有少的可怜的咖啡粉和一堆廉价的植脂末
+糖,折合成本才一毛钱左右一条,即使售价再低毛利也很高,所以市场上的咖啡制品也就越来丰富,很多人喝过之后,再对比一下之前死贵又难喝的某咖啡,一轮报复性消费就随之而来。 


所以,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咖啡在一些城市似乎越来越流行,但实际上这是在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然而归根结底,只有在普通人都像买现磨豆浆一样,能轻松买得起现磨咖啡
的时候,喜欢喝咖啡的人想不多都难了。
而我们质优价廉的云南豆的崛起,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也让我这个日常靠咖啡续命的打工人,能从速溶咖啡的大坑爬出来,喝得起自己现磨的咖啡。
不过现在,我像周围的人一样,更多的时间也喝起了冷萃咖啡液。
因为它是真的方便,无论冷水热水都可以冲泡,比速溶咖啡还方便,不但兼顾了口感,同时还节省不少的时间。
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能快快的喝上一杯好喝的咖啡,唤醒新的一天,简直不要太幸福呀。 


可在喝过的咖啡越来越多之后,我发现有的牌子很贵也很好喝,有的牌子很贵却很难喝,还有的牌子虽然不贵也不够好喝,但知乎家的咖啡却有点不大一样,接地气的价格高冷的范儿,而且居然还挺有料,让我现在逢人就推一波~
五种味道仿佛对应了五种心情,轻轻一撕,倒进杯子的瞬间就融解开来,玫瑰的温柔,哥伦比亚的柚香,埃塞俄比亚的梅子味儿,巴西喜拉多的可可味儿,喝起来全都带着花果的香气,不焦不苦又顺滑。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香醇金桂,中浅度烘焙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很好的保留了豆子原始的果香,再配上香香的桂花干,喝完之后很久,依然唇齿留香。
撕开袋子之后,一股桂花混合着梨子的香气,瞬间盈满鼻腔,忍不住深吸一口,是丰收的味道。
一整袋冷萃咖啡液
倒出来 33ml↑↑
兑水180ml 之后正好满满一杯↓↓


夏天的时候,我一般往里面加点冰块,格外清爽。


还有时候加上冰镇的椰浆,浓香顺滑,再加点果糖或者赤藓糖醇
,好喝到续杯↓↓ 
但最近降温,天气凉凉的,用热水冲泡的也很好喝呀,有点儿像桂花梨子茶的味道。
话不多说,我先喝一杯啦~
广告知乎知物 冷萃咖啡液香醇金桂(1盒10条) 知物节特惠知乎¥69.00去购买​


广告知乎知物 冷萃咖啡液组合装(1盒10条) 知物节特惠知乎¥59.00去购买​
更新:这两天喝了“知乎知物咖啡”的另一款新品,榛果风味的 brown ,感觉很惊喜,迫不及待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中深度烘焙,口感比较均衡。层次刚也很丰富,喝着有浓浓的奶油巧克力,和榛子等坚果的醇香,回甘有明显的蔗糖甜感,做美式或者调和牛奶果汁等都很不错。
尤其是喜欢“巴西喜拉多”冷萃液
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它,虽然还是 0 糖,但甜感升级,价格还比之前更优惠,多买最低一条才不到两块钱,还送杯子开心~
链接放在这里啦 ,想尝试一下的小伙伴可以自取↓↓
广告知乎知物 榛果风味冷萃咖啡液【新品尝鲜】 榛果风味 2知乎¥69.00去购买​
广告知乎知物 榛果风味冷萃咖啡液【新品尝鲜】 榛果风味 4知乎¥109.00去购买​
参考



https://xw.qq.com/cmsid/2021090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51
上面有几位说咖啡正在流行,我是完全不同意的
咖啡在中国真的离流行还很远很远
我们不能拿上海一个全世界第一的特例来代表全国水准。
欧洲人平均每人每天1.9杯咖啡,中国平均每人每天是0.025杯,然后上海这个全世界咖啡店最多的城市承包了全中国90%以上的咖啡消费。
你还觉得咖啡在中国流行吗?
流行不起来还是因为中国绝大多数的人群接触咖啡的时间太短了,对咖啡的不认识,不了解。
另外中国还有传承千年,博大精深且深入百姓生活的茶文化,这个也是咖啡在中国发展遇到的最大阻力,没有之一。


作者:mil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876872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51
说流行的大概还是太不接地气了。
在中国绝大多数普通人眼中,咖啡仍旧是带着一股子药味的“饮料”,跟茶水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东西。
星巴克,costa,还是早些年倒掉的上岛,太平洋,抑或是最近几年频频冲上舆论和财经新闻风口浪尖的瑞幸,除了星巴克,剩下的几位加起来的知名度可能都还不如超市里最常见的雀巢速溶。
归根究底,我国人民在口渴的时候,更多的还是选择喝水,喝几块钱就够泡半个月的茶水,甚至是喝三块钱一瓶,起码五年没涨过价的可乐。而一杯动辄十几元起步,甚至四五十元不止的饮料,远远没到走到哪儿都能买得到、随便喝都能负担得起的地步。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932280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51
首先,咖啡在中国正在流行。之所以还没有流行的那么普遍,一是因为在国人的意识中咖啡是“苦”的代名词,排斥“苦”味是人的本能;二是因为在国人的意识中咖啡是“提神”用的功能饮料,不是日常消费品;三是因为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咖啡”代表的是西方文化与西方的生活方式,不接地气儿。
观念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转变,但不能否认咖啡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趋势。


作者:姜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857336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52
作者:Arnol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876338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知道咖啡怎么打开日本市场的吗。
在日本这一个茶文化风靡的国家,刚开始速溶咖啡、星巴克啥的压根没市场,打开这个市场的法宝是个不起眼的咖啡糖。
日本小孩子吃了咖啡味的糖以后,这个市场才慢慢打开了。


作为一个95年的人,很早之前我也是不喝咖啡的,毕竟绿茶真的能满足绝大部分抗疲劳需求了。
那我怎么做到现在一天一杯的呢?


我回忆了一下接受咖啡的过程,大致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尝试接触咖啡这个阶段在高中,主要是偶尔饮用速溶咖啡,包括雀巢、麦斯威尔
、麦馨等,都是三合一咖啡。
这个阶段主要是香味、甜味、顺滑的口感占据了自己的饮用喜好。
我记忆特别清晰的是麦馨的香味会比其他两个牌子要好很多,雀巢的咖啡焦苦味比较重。
这个阶段是摄取抗疲劳咖啡因。
速溶咖啡单根成本在1-2快人民币之间。


第二阶段——咖啡新认知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大学,那时候是姐姐开了个咖啡店,把我带入了深烘焙商用咖啡阶段。
从拿铁慢慢适应到纯饮美式,意式咖啡,这时候认知了咖啡是有渣的(罗布斯塔
豆种和意式拼配比较多)。
店铺开在旅游景区,来来往往的游人经常闹出会点到一杯18块的意式等上餐后傻眼的趣事儿。
这个阶段对消费者的消费力已经有了要求,在月收入3000-4000的时候,20-35元的咖啡产品是笔不小的支出了。
我现在出门还是会去喝美式,因为其他咖啡大差不差,只有美式的拼配风味各家都是不一样的。
这个阶段是摄取咖啡因还有美美的拍照需求。
良心点的咖啡店,用的意式拼配豆成本在每磅(454克)60-80块左右。
某知名品牌,美式用3个shot(7克*3),每磅出品21杯,成本呢您自己慢慢算。
挂耳咖啡主要是滤袋和咖啡豆的成本,再就是包装袋。我自己制作的意式拼配豆单袋成本控制能在6块人民币左右。(小批量的成本还是高的)
你的意识里觉得咖啡贵的,纯粹只是你不了解。
上面说的旅游区趣事儿,只是表达旅游区游客的主要需求是购买拍照素材。
广告Sinloy辛鹿 蓝山风味/意式拼配咖啡豆 新鲜烘焙 1KG量京东¥59.00去购买​
广告野鸽子 意式咖啡豆阿拉比卡豆拼配浓缩黑咖啡纯苦咖啡京东¥79.00去购买​
第三阶段——挑嘴自己动手阶段人的味蕾着实是很难伺候,尝过了好的东西对差的产品就会本能的拒绝了。
伴随这个阶段的是你会开始逐渐的拒绝碳水,清淡饮食。
自己也不会在家制作罗布斯塔豆种咖啡
了,3in1的植脂末速溶咖啡也从来都不会在家里出现了。
家里只会有些单品豆,耶加雪菲(译为温暖湿润的地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林东曼特宁等。
这时候你会对制作水温和萃取时长有苛刻的要求,并且保证咖啡粉是前两分钟磨出的。
这个阶段是真的喜欢喝咖啡了。也不会去外面的咖啡店喝咖啡了,毕竟已经走过了单纯的咖啡因摄取,进入到享受生活的阶段了。
大部分精品豆的成本,是意式拼配豆的两到三倍,这就是为什么精品手冲咖啡卖的要贵很多。
但是你自己制作,以20克粉,半磅豆子70块为例。
滤纸加上豆子的成本一杯大概 6块以内就能搞定。
广告SinloyReserve 精品咖啡豆 印尼林东曼特宁G1 进口单品京东¥87.00去购买​
广告SinloyReserve精品咖啡豆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沃卡G1可京东¥52.00去购买​
为什么咖啡在中国很难流行起来,本质上是进入第三阶段要花费的时间太多了。第二阶段是成熟的品牌运营商,并不是咖啡运营商。(如果非要把咖啡豆都烘糊的苦水当咖啡那我也没啥好辩解的。)


咖啡能否在中国流行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人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大,咖啡才能越流行。
比较咖啡因的摄取,速溶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被廉价奶茶吊打。对你没看错,就是吊打。


每天可以摄入咖啡因?
研究表明,400mg/天(是相对于体重65kg的人而言的数据,相当于6mg/kg的摄入量)不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①②
如果每杯是236ml(1.8g速溶咖啡粉/份),按照57-76mg的咖啡因含量来算,那么一天喝的速溶咖啡的上限是5-7杯 (星巴克的咖啡因含量更高)。如果平时有从其他来源摄入咖啡因:功能饮料、茶、巧克力,那么喝咖啡的杯数应该更少。


作者:仅选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04141/answer/2143306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一杯美式咖啡1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约为108mg
一罐红牛1罐红牛饮料的咖啡因含量:约为50mg
而一杯奶茶呢1杯米芝莲丝袜奶茶≈7罐红牛
不管是速溶还是深烘焙商用咖啡,在功能性上和口味倾向上都无法和奶茶对比更何况奶茶不仅仅有抗疲劳的咖啡因,还有能提供大量能量的糖类物质。


如此一对比,单一功能性的咖啡就被热脂肪、更抗疲劳、更适口的奶茶全方位吊打了。
这很过分是吗?更过分的是奶茶的价格还比你低。
适用人群可以倍于咖啡受众增长。


数据源自
睡不着就对了!10款奶茶咖啡因含量数据曝光,可能有你常喝的→

你觉得在中国替代品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有多少理由去选糊了吧唧口感跟药一样的苦水。
二阶段的受众群体,可能会短暂追求流行元素,跟随营销制造的流行去喝。大多数的消费都为营销和店面房租买了单。
三阶段的群体大部分只会去买豆子,咖啡器具和滤纸。
整个咖啡业态一直是一种焦灼的状态。
就算现在闪萃技术出现,依旧无法和现磨咖啡
丰富的香味去做对比。
让整个咖啡行业很难进一步发展。
作为三阶段咖啡代表,Cafes | Blue Bottle Coffee Co.也仅仅是在上海和香港各有一家门店,门槛极高。
普通人的咖啡最优解,我觉得是方便的挂耳咖啡
,虽然丢失一些香味,但仍是所有方式中,最符合日常饮用习惯和消费水平的了。
广告隅田川 日本进口特浓挂耳式黑咖啡粉节日礼盒 意式口味京东¥85.00去购买​
广告【86元选3包】日本进口咖啡 ucc 悠诗诗职人挂耳咖啡黑京东¥32.50去购买​
你说咖啡的未来在哪里?我也挺想知道的。 


普及三合一产品中植脂末的危害这个答主写的浅显易懂,请自行移步。
植脂末的危害是不是被过分夸大了?434 赞同 · 84 评论回答

评论区给我上了一课事物分开的人,永远不要跟事物混杂的人去解释。这大概是某些大佬们不愿意写答案的原因吧。
那我就再说一遍
在我个人的评价体系里,速溶(含有各类添加剂)、加糖加奶、某些品牌运营商的超出正常深度烘焙只留下咖啡豆枯萎的产品,一律不能称为咖啡,只能称为咖啡味饮料。
超出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就是某些店铺用的黢黑糊掉的豆子。根本不能被叫做咖啡,只能被叫做咖啡味儿饮料。
只有烘焙度合格的浅度、中度、深度咖啡豆,制作的无添加咖啡,我才认可叫做咖啡。
211028,看着评论里的些偏见,我还是在回答里再补充清楚点吧,这次补充成本问题。
不要觉得咖啡是个高大上的玩意儿,就是个适口饮品而已。
211029,人的消费力越高,健康需求越高。对食材要求越高,饮食越清淡,给舌头更多留白,更能品出咖啡中的风味。
咖啡味饮料相较咖啡更具普适性,口味清淡的广佛地区精品咖啡
更加流行。
211101,个人真觉得知友水平极其参差不齐,卖货不选大众认知度高的速溶咖啡饮料
,不选美人鱼的巨坑咖啡粉,不选几顿半的即溶咖啡粉我还真是给自己找苦头吃。
我虽然没啥钱吧,但推荐速溶这种坑人的事儿我是真的干不出来。
能不能动一下大脑,想想为什么用劣质咖啡豆萃取冻干技术后生产出的咖啡会比现磨现萃的咖啡还香,为什么一个三合一饮料比只有咖啡豆的产品还要便宜。
BTW,西西弗的美式还可以哎,中深烘焙的豆子,应该是混有铁皮卡。除了买到一杯咖啡,还买了个一个坐着看书权益。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53
作者:TATSUM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3635050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咖啡】作为世界上的主要饮品之一,在中国大陆距离“流行”的程度还差得非常之远。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www.weihengag.com/index.php/home/article/detail/id/5736.html

从上图的人均咖啡消费量的对比来看,中国大陆的年人均咖啡消费量只有极为低下的6.2杯。台湾地区的人均咖啡消费量是大陆的33倍,香港特区为40倍,日本为45倍,美国为62倍,而德国则是达到了惊人的140倍。
可以说,中国大陆对咖啡几乎没有任何兴趣。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美特别是欧洲国家,简直是嗜咖啡如命,比如德国人平均一天就要喝掉接近3杯的咖啡。同样,世界上其他的【高人均咖啡消费国】,也全部集中于欧美文化圈。甚至像原来的“东方阵营国家”,比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国也是榜上有名。当然,人均咖啡消费最高的还得是北欧诸国,其中芬兰的年人均咖啡销量直接突破10.35kg。
而在全世界的咖啡消费总量上,中国大陆地区的咖啡市场,也是极度边缘化的。比如下图2011年的数据,中国在图片上几乎小到找不到。这就意味着,中国大陆地区的咖啡消费总量也极为低下,甚至还远不如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和菲律宾等国。
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起咖啡的口感等这种“微观因素”。似乎更多地与咖啡的“文化形象”以及国民对咖啡的态度和认知这些“宏观因素”有关。
因为在中国大陆,任何一种事物要想流行起来,都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两种特征之中的任何一种特征:
一个是【大众化/草根化】,即能够接受足够广泛的群体,特别是穷人,老人,以及外来打工者等等,通俗来说就是要“要接地气,不要装B”。还有就是【民族化/本土化】,即发源自本土文化,或者经过大幅度的本土化改造来迎合市场,不要试搞什么“欧美的原汁原味”。
比如在三大洋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当中,肯德基最接地气且最本土化,所以在中国大陆市场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麦当劳,相对性地保留了更多“欧美特征”,但也做了相当多的本土化改良。最后的就是汉堡王,本土化程度相当地,大幅度地保留“欧美的原汁原味”,因此市场也最小。
而咖啡的问题就在于:
咖啡在中国大陆仍然有着强烈的“欧美西洋”的外来文化背景。同时咖啡消费在中国大陆还试图维持一种“小资白领小资”的身份特征,以及“高端精致”的产品形象。
这两大特征,注定咖啡消费在中国大陆地区极难流行起来。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喝咖啡”这种行为本身就会被视为“脱离群众”“嫌贫爱富”,以及“崇洋媚外”“跪舔欧美,或者是“矫情做作”“装腔作势”等这些负面特征而遭到批判。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星巴克”。因为虽然星巴克在美国是“烂大街”的饮料,和中国的奶茶差不多。但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就是以一种“高收入的小资白领精英”的消费品这一高门槛形象而存在。不过,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在阶级上还只是“温饱阶层”,且大众文化倾向于“草根主义
”。因此“在星巴克消费”这一行为本身就容易被视为“装B”,而遭到绝大部分普通人的各种批判和揶揄。
不过话说回来就是“咖啡”本身作为饮品,最早流行于欧美文化圈。而“非欧美文化圈”的国家对咖啡的追捧,本身也是伴随着西洋国家带来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等运动而兴起的。因为在当时,西洋诸国被视为“富裕,发达,先进”的象征。所以认为来自西洋的生活方式,自然是高贵优越的,也必然是争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当时的亚洲诸国当中,最先开展“西化运动”的便是明治时代的日本。而日本人喜欢“喝咖啡”的西化传统,也是自那时候开始兴起。
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当中,东亚各地区对“咖啡”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是和对“欧美西洋文化”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冷战期间,日本,韩国以及港台东南亚等“海洋亚洲地区”都处于“西方秩序”的直接影响之下(日本战后更是直接彻底成为西方国家),和欧美先进国家有着密切的交流。同时这些地区本身就对“欧美文化”持一种相当包容接纳,甚至是敬仰膜拜的心态。而“喝咖啡”这种生活方式上的欧美化,就是最容易与欧美国家拉进距离的做法。除了日本以外,韩国,港澳台以及东南亚也无一不是如此。所以到了现在,韩国这样地处东亚的“海洋亚洲”发达经济体的人均咖啡销量甚至超过了老牌西方国家日本,达到了惊人的“每人每年530杯咖啡”的水平。
可以说,咖啡在东亚各地的流行程度,不仅仅只是取决于咖啡本身作为饮品的口感和风味。更在于咖啡还有强烈的“象征性”,即咖啡的文化形象是“欧美西方(外来物)”和“小资生活(阶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和韩国等西方化的“海洋亚洲”国家,咖啡的流行程度和欧美不相上下。而到了中国等“大陆亚洲”国家,咖啡的流行程度就远不如前者,甚至还有抵触情绪,比如通过最近的“星巴克事件
”,都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中国的绝大多数民众就是不喜欢咖啡这种“西方的”“小资的”产物。
至于所谓人均咖啡消费最高的上海,也根本无法代表整个中国对咖啡的接受程度,只能代表上海自身对咖啡的态度。甚至很多人讨厌上海的理由,和讨厌“咖啡”,讨厌“星巴克”的理由是一致的,都被认为是“西化”和“小资”的象征。中国其他地区对上海的批评和厌恶当中,最主要两点也正好就是“崇洋媚外”和“矫揉造作”。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4-9 19:54
作者:清风知我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811742/answer/21961341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我的感觉而言的话,咖啡在中国已经是非常的流行了。
尤其是在年轻人的群体中,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我记得之前发了个关于咖啡的朋友圈
好多人都来私聊我交流黑咖啡。
再看看遍地开放的咖啡馆,可见咖啡的影响力真的是甚远
我平时一直喝的永璞咖啡
,非常精致的一个品牌,咖啡的口味也是格外的多。
这次双十一遇上大促正好又可以屯一波咖啡了,各种满减各种送真的非常香了。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女生能够抵挡住好喝又好看的咖啡的攻势!
永璞闪萃咖啡
是我近段时间一直有在喝的一款咖啡,小小的一颗25ml咖啡能让我一整个早晨都保持清醒的状态。
黑咖啡是0蔗糖0脂肪的,榛果味黑咖啡是有少量的糖的,但脂肪含量一样也是0,椰子风味很有特点!清新的椰香和浓厚的咖啡香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层次鲜明的爽朗口感,体验感真的十分棒。
这款咖啡采用的是全新闪萃技术
,日本最新的咖啡和茶萃取黑科技,能够瞬间在低温环境下锁住鲜味。常喝黑咖啡的小伙伴都知道,一款咖啡放的时间太久了味道肯定多多少少会变,变得不那么好喝了,因为咖啡的保存真的是个问题。
不过永璞这款闪萃咖啡即便是常温下也能够保存1年之久不变味,风味还是那么棒
它的溶解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基本上就是一秒即溶
它的浓度很高,比市面上的冻干咖啡
、速溶黑咖浓度要高得多,口感非常醇厚
携带起来也真的是非常方便了,小小的一颗包包里随便一丢就可以了
我一般都会用小盒子来装它,快喝完的时候就马上补货前后衔接上,除了常规的冲饮之外我也经常会尝试一些新鲜的玩意儿
比如加气泡水、加养乐多之类的,也是非常不错的体验啦
喜欢永璞的咖啡液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的产品真的非常有创意,他们家的周边我也老喜欢了!之前那个迷你马克杯不知道多少人领到了!
我已经剁完手啦!你们呢~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