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3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有些人脾氣特別暴躁?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2
聽到這個煩那個也煩?真是不能理解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3
作者:Jacket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90204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因有三點
1、言語表達能力差,心理有了想說的話或是自己受了屈想要表達委屈,但在語言還沒組織起來之前,情緒就已經壓不住了。所以在情緒的驅使下產生的暴躁。
2、出於心理投機目的,在與人溝通上藉助心理施壓手段投機取巧,故意用暴躁的脾氣代替語言表達,讓他人因為懼怕他的暴躁脾氣而不再和他爭執糾纏。
要麼是別人順從他,要麼是別人在他身上吃了虧也不再糾纏他。這是受心理投機動機驅使產生的暴躁。
3、生理性原因導致的短暫性內分泌失調
和神經衝動導致的暴躁。
人的意識歸根結底是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兩個主要系統構成。
當一個人的自我表達習慣用最貼近意識本原的表達方式諸如脾氣、情緒、動作、音調、臉色等表達自我時,每當有急話想說有急事想辦時,其在生理反應上出現內分泌系統短暫紊亂
和神經系統短暫衝動的情況,此時其暴躁的原因就是生理性的。
其實這三個原因雖然是分開說的,但對於暴躁的人來說,其往往同時具備這三個原因。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fb79f9328aba3c58a9c4037fd7bf9ec6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657" data-original-token="v2-1c7891f1da1ac9814ecc6e0a95c63c9d"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a.zhimg.com/50/v2-7a8c927414f18cd82d7cc61d409eb8b9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fb79f9328aba3c58a9c4037fd7bf9ec6_r.jpg?source=1def8aca"/>如何改變暴躁的人呢?
改變暴躁的人要抓暴躁的本質。暴躁的本質是一種貼近意識本原的自我表達方式。
當你無法接受其暴躁表達方式的時候,就想辦法讓他改掉這一表達方式。
讓他改掉這一表達方式,就要讓他知道這一表達方式是錯誤,你是不接受的。
那怎樣讓他知道呢?是跟他講道理擺事實嗎?當然不是!
上面說了,暴躁是一種貼近意識本原的自我表達方式,而在人與人溝通時,語言表達方式並不能和人的意識本原表達方式直接貫通,因為其中還有一個理解過程,在這個理解過程中,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理解偏差又往往會激發對方的抗拒心理

因此和其溝通時採用講道理的語言溝通效果太差,不要用。
直接用貼近意識
本原的表達方式諸如脾氣、情緒、動作、音調、臉色等表達方式告訴其暴躁是一種錯誤的表達方式,你是絕不接受的。
當他表現出暴躁狀態時,你就用這種表達方式表達你的意思,就是準確的直接的有效的。
當你表達的多了,頻繁了,其就會改掉暴躁的脾氣。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3
作者:耳多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93665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曾經有一個特別不好的習慣,一到與人分別時,脾氣就會很差。
尤其是面對那種遠距離的分別時,情緒更加控制不住。人家在機場的分離是伴隨著愛意與捨不得,而我的分別則是希望兩個人大吵一架,讓負面情緒催促我離開,以此避免那種不舍的情緒外露。
這種情緒多是來源於小時候與父母聚少離多,在剛剛感受到家的溫暖時就要分別,因為從小沒有被教育如何正確面對分別這件事,所以我也只會在分別時脾氣變得焦慮,通過發脾氣來獲得額外的關心,以此表達內心的不舍。
我現在的好脾氣與好性格大都是來自前男友。
與他第一次在車站分別時,我同樣有些慌張,看著那道閘門,負面情緒又開始作祟,面對不了這種分別,也不知道該怎樣看著他離開。
站在那道閘門前,他說,「我都要走了,你不抱一下嗎?」
那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原來對於分別的不舍也可以用這種溫和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擁抱讓我在那個陌生的城市裡也終於安定了下來。
後來每次跟他分開,我都不再焦慮,我知道他就在那裡,他的心就在我這裡。
雖然目前我還在練習怎樣與人分別,無論是這種短暫的,還是長久的。但只要一想到他,一切都能以平常心來對待了。
壞脾氣什麼的,都是因為無法掌控一些事情出現的壞反應而已。這種奇怪的東西,背後也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無法言說的秘密。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3
昨晚和老婆同學香蘭母子倆打牌,挺開心,結束的時候香蘭兒子戀戀不捨。香蘭很生氣,憤怒地說:「我每次看見他分開痛苦的樣子,就想揍他!」
妻子說:「香蘭!你這樣不對!對孩子的情緒應該接納!」
我插一句:「親愛的!你只說了對孩子的情緒應該接納,卻沒有考慮對大人的情緒也要接納哦!」
妻子:「我怎麼接納?」
「你去抱抱香蘭!安慰一下她!」
妻子明白,張開雙手上前。
香蘭尬笑躲開,臉一下漲得通紅,眼淚快要流下來的樣子,一言不發,拉著孩子匆匆走掉。
卡倫·霍妮說過:每個人對外的控制欲,來自我們內心的衝突。
不停責罵孩子的媽媽,對妻子冷漠的老公,反覆按喇叭催促前車的路怒症司機,都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心中充滿怒火,思想痛苦掙扎。焦慮者被救贖的唯一機會是:在生命中,出現一個理解、無條件予愛、願意付出犧牲的人,將前者內心的戰爭一點點導向自己,平息,使之感受到被接納的痛快。焦慮者便有機會學會用友善、不暴燥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人,如同大樹向外伸展的枝椏,在受益者心中綻開愛的嫩芽。
答主曾是前者,但幸運的是:在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接受過無私的理解、善良和真誠,並被其感動和改變。因此我也試著在生活中和網路上,把快樂的秘訣傳播出去,我相信那是人類真正的福音!


作者:阿星派駐地球臥底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930297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好脾氣是可以換錢的。
這幾年日本留學+開公司做二手奢侈品貨源得出來的結論。周圍有一些男性老闆朋友就是這樣。
因為雄競的壓力,會讓人荷爾蒙水平變的不正常,
他每天都保持高壓狀態,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出問題。
這種壓力下,最需要的是個解語花和穩定不出軌的後方。
這種類型的人,腦子裡就兩件事:賺錢和家庭後代。
只要你可以滿足這兩條,並且選對人
真的可以做到這輩子不用上班
(前提是選對人,而不是雞賊男的白嫖)
他們心裡非常有數,你承擔了他的壞情緒,他懂得會用物質補償你。
這種如果你情商很高,或者很擅長疏導情緒,那這類男人,是非常合適的選擇。


作者:藤原二奢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22610622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看過一本Jonice Webb的書《running on empty》講的是關於童年期情緒忽視方面的研究,裡面的一些觀點可能可以作為參考:
當一個人長期習慣性的忽視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可能會很難忍受不同類型的複雜的情緒,最終以憤怒的形式爆發出來。
可能他平時沒有辦法忍受很多其他的情緒,或者不允許自己去感受(甚至自己都沒有注意到,或者不知道有其他這麼多複雜的情緒),比如焦慮、悲傷、甚至是強烈的喜悅等等,習慣性以理性的方式替代情緒,因為不知道如何感受表達和抒發其他情緒。最終所有的情緒會以憤怒的方式爆發。


作者:春春花一朵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8653038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嗯,聽到有種說法很有意思:有些人啊,很難相處,或者脾氣很壞,或者說話很沖,或者很喜歡得罪你,不是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他看不起你,得罪你不需要有什麼代價。
想想一句老話,什麼叫柿子挑軟的捏啊,如果你老是遇到脾氣不好的人,也許應該想想是不是得罪你不需要任何代價呢?


作者:五角場喵叔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4273306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作者:陽明洞天的梁博士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89903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心沒控制住。怒氣是可以控制的,怒氣生髮出來的10秒,是心控制的關鍵時刻,如果心跟著怒氣去了,怒氣就發出來了。
美國有個總統也是脾氣特別暴躁,他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每次怒氣要發出來時,他都告誡自己,讓自己數數,數10秒。10秒數下來,怒氣就感覺不那麼憤怒了,可以採取其他措施。
要制怒,首先要知怒。
怒都不知,如何制。大家可能以為知怒,很容易,其實很難。怒氣一生,自己還不知道呢,心就跟著怒氣走了,自然而然就發出來了,這就時不知怒。
要制怒,其次,要拉長刺激到回應之間的距離。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從收到外界的刺激,到對刺激做出回應是有一段距離的。有的人可以將這段距離放大,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回應這個刺激。怒氣來了,知道自己怒了是第一步。第一步做到了,就要延長回應這個怒氣的時間和空間,如果第二步沒有成功,心跟著怒氣走,也同樣會做出一些傻事,造成雙方,甚至親人的傷害。上述的數10秒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當怒氣以來,心感知到怒氣,接著心數個10秒。10秒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時間,用這10秒,可以讓心認真的感知怒氣。
第二種辦法是,觀怒。知道自己怒了以後,心不要馬上跟著怒氣走,心如果跟著怒氣走,整個身心系統就會跟著怒氣齊步走,我們的五臟六腑、我們的五官四肢都會被怒氣所調動,就會在怒氣中做出一些行為,說出一些言語,造成自己或者別人的傷害。所以古語告訴我們,不要在高興的時候承諾別人一些東西,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否則就會害己害人,五臟六腑會受到怒氣的侵害。
如何做到觀怒呢?心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這怒氣。心是清清明明的,而且是知冷知熱的。但心要站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觀怒,如果和怒感同身受,就會怒站在一起了。心以旁觀者的身份觀怒氣,這個怒長得怎們樣,從哪來的,要到哪裡去。比如說,因為小孩頑皮,不聽勸告,作為父親的你很生氣。在怒氣上來的一剎那,你感受到了你的生氣,你的心就要發出去,這個時候,心告訴你,你生氣了,你就要把怒氣發出去了,怒氣發出去就是對孩子一頓訓斥或者在孩子的屁股上一頓炒肉。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你感知怒
。心不要跟著怒氣走,停下來數10秒,心以旁觀者的身份觀這個怒。這個怒來自孩子的言行,長得面目猙獰,要借你的嘴巴和你的手懲罰你的孩子,給你的孩子留下可能無法彌補的創傷。這個時候,心告訴你,咱們不能做了怒氣的奴隸,應該要讓怒氣給咱們服務,更好的教育孩子。
這個時候,怒氣就下來了,不是被壓制住,而是被心看了個明明白白,他就無法興風作浪了。心就會再想辦法處理孩子帶來的問題。
要制怒,還要多練習。
我們知道了理論,還要在事上磨鍊,才能使知怒、制怒成為一項身體的記憶,一旦遇到怒氣生髮,就能知怒
,並且很好的制怒。這裡說的制怒,並不是壓制怒氣。大禹的父親和大禹都分別被領導派去治水,大禹的父親水越治越問題越大,大禹則越治越好,因為他們採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大禹的父親用的是堵的方法,而大禹用的是疏導的方法。對於怒氣也是如此,我們應該用疏導的辦法,而不是用堵的方法。堵的方法,是憋住怒氣不發;疏導的方法是用理、情來疏導怒氣,大怒化小,小怒化無。如此,怒氣就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身心,如果不採取疏導的措施,怒氣始終磐桓,說不定哪天再集中爆發,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如何疏導?當你知怒了以後,觀怒
是很好的發現怒的原因、機理的方法。知道了以後,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疏導,仍然以孩子為例,如果是孩子要買玩具,你不願意買,因為家裡玩具足夠多,再多都放不下了,可是孩子不理解,哭鬧。你怒氣生出來了,你知道了怒,也在觀怒。你怎麼把這個怒氣疏導出去而不是積壓在心裡呢?想想你對孩子的愛,想想孩子出生時你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對當下的事情,你除了給孩子好好說理以外,還要耐心的疏導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是來磨鍊父母的。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都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和體會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我是陽明洞天
的梁博士,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陽明洞天。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可能是天性使然,但這機率很小。也可能是後天環境影響所致,我覺得脾氣暴躁,大部分跟小時候的生活有關,如果家裡或者親近的人天天發脾氣,脾氣特別暴躁,就會影響小孩,小孩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所以他會跟別人有樣學樣,染上壞脾氣,因為沒人指導,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這個人的性格之一,性格這東西一旦定型就很難改變了吧

作者:走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8629213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5

東風夜放花千樹​:


這是能量糾纏,第一次釋放以後,如果第二次沒有控制,就會有第三次第四次,這種能量一次比一次強!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