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发了73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有些人脾气特别暴躁?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2
听到这个烦那个也烦?真是不能理解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3
作者:Jacke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90204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因有三点
1、言语表达能力差,心理有了想说的话或是自己受了屈想要表达委屈,但在语言还没组织起来之前,情绪就已经压不住了。所以在情绪的驱使下产生的暴躁。
2、出于心理投机目的,在与人沟通上借助心理施压手段投机取巧,故意用暴躁的脾气代替语言表达,让他人因为惧怕他的暴躁脾气而不再和他争执纠缠。
要么是别人顺从他,要么是别人在他身上吃了亏也不再纠缠他。这是受心理投机动机驱使产生的暴躁。
3、生理性原因导致的短暂性内分泌失调
和神经冲动导致的暴躁。
人的意识归根结底是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两个主要系统构成。
当一个人的自我表达习惯用最贴近意识本原的表达方式诸如脾气、情绪、动作、音调、脸色等表达自我时,每当有急话想说有急事想办时,其在生理反应上出现内分泌系统短暂紊乱
和神经系统短暂冲动的情况,此时其暴躁的原因就是生理性的。
其实这三个原因虽然是分开说的,但对于暴躁的人来说,其往往同时具备这三个原因。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fb79f9328aba3c58a9c4037fd7bf9ec6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657" data-original-token="v2-1c7891f1da1ac9814ecc6e0a95c63c9d"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a.zhimg.com/50/v2-7a8c927414f18cd82d7cc61d409eb8b9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fb79f9328aba3c58a9c4037fd7bf9ec6_r.jpg?source=1def8aca"/>如何改变暴躁的人呢?
改变暴躁的人要抓暴躁的本质。暴躁的本质是一种贴近意识本原的自我表达方式。
当你无法接受其暴躁表达方式的时候,就想办法让他改掉这一表达方式。
让他改掉这一表达方式,就要让他知道这一表达方式是错误,你是不接受的。
那怎样让他知道呢?是跟他讲道理摆事实吗?当然不是!
上面说了,暴躁是一种贴近意识本原的自我表达方式,而在人与人沟通时,语言表达方式并不能和人的意识本原表达方式直接贯通,因为其中还有一个理解过程,在这个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理解偏差又往往会激发对方的抗拒心理

因此和其沟通时采用讲道理的语言沟通效果太差,不要用。
直接用贴近意识
本原的表达方式诸如脾气、情绪、动作、音调、脸色等表达方式告诉其暴躁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方式,你是绝不接受的。
当他表现出暴躁状态时,你就用这种表达方式表达你的意思,就是准确的直接的有效的。
当你表达的多了,频繁了,其就会改掉暴躁的脾气。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3
作者:耳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93665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曾经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一到与人分别时,脾气就会很差。
尤其是面对那种远距离的分别时,情绪更加控制不住。人家在机场的分离是伴随着爱意与舍不得,而我的分别则是希望两个人大吵一架,让负面情绪催促我离开,以此避免那种不舍的情绪外露。
这种情绪多是来源于小时候与父母聚少离多,在刚刚感受到家的温暖时就要分别,因为从小没有被教育如何正确面对分别这件事,所以我也只会在分别时脾气变得焦虑,通过发脾气来获得额外的关心,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
我现在的好脾气与好性格大都是来自前男友。
与他第一次在车站分别时,我同样有些慌张,看着那道闸门,负面情绪又开始作祟,面对不了这种分别,也不知道该怎样看着他离开。
站在那道闸门前,他说,“我都要走了,你不抱一下吗?”
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对于分别的不舍也可以用这种温和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拥抱让我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也终于安定了下来。
后来每次跟他分开,我都不再焦虑,我知道他就在那里,他的心就在我这里。
虽然目前我还在练习怎样与人分别,无论是这种短暂的,还是长久的。但只要一想到他,一切都能以平常心来对待了。
坏脾气什么的,都是因为无法掌控一些事情出现的坏反应而已。这种奇怪的东西,背后也总有一些奇奇怪怪无法言说的秘密。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3
昨晚和老婆同学香兰母子俩打牌,挺开心,结束的时候香兰儿子恋恋不舍。香兰很生气,愤怒地说:“我每次看见他分开痛苦的样子,就想揍他!”
妻子说:“香兰!你这样不对!对孩子的情绪应该接纳!”
我插一句:“亲爱的!你只说了对孩子的情绪应该接纳,却没有考虑对大人的情绪也要接纳哦!”
妻子:“我怎么接纳?”
“你去抱抱香兰!安慰一下她!”
妻子明白,张开双手上前。
香兰尬笑躲开,脸一下涨得通红,眼泪快要流下来的样子,一言不发,拉着孩子匆匆走掉。
卡伦·霍妮说过:每个人对外的控制欲,来自我们内心的冲突。
不停责骂孩子的妈妈,对妻子冷漠的老公,反复按喇叭催促前车的路怒症司机,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心中充满怒火,思想痛苦挣扎。焦虑者被救赎的唯一机会是:在生命中,出现一个理解、无条件予爱、愿意付出牺牲的人,将前者内心的战争一点点导向自己,平息,使之感受到被接纳的痛快。焦虑者便有机会学会用友善、不暴燥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如同大树向外伸展的枝桠,在受益者心中绽开爱的嫩芽。
答主曾是前者,但幸运的是:在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接受过无私的理解、善良和真诚,并被其感动和改变。因此我也试着在生活中和网络上,把快乐的秘诀传播出去,我相信那是人类真正的福音!


作者:阿星派驻地球卧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93029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好脾气是可以换钱的。
这几年日本留学+开公司做二手奢侈品货源得出来的结论。周围有一些男性老板朋友就是这样。
因为雄竞的压力,会让人荷尔蒙水平变的不正常,
他每天都保持高压状态,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出问题。
这种压力下,最需要的是个解语花和稳定不出轨的后方。
这种类型的人,脑子里就两件事:赚钱和家庭后代。
只要你可以满足这两条,并且选对人
真的可以做到这辈子不用上班
(前提是选对人,而不是鸡贼男的白嫖)
他们心里非常有数,你承担了他的坏情绪,他懂得会用物质补偿你。
这种如果你情商很高,或者很擅长疏导情绪,那这类男人,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作者:藤原二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22610622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看过一本Jonice Webb的书《running on empty》讲的是关于童年期情绪忽视方面的研究,里面的一些观点可能可以作为参考:
当一个人长期习惯性的忽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可能会很难忍受不同类型的复杂的情绪,最终以愤怒的形式爆发出来。
可能他平时没有办法忍受很多其他的情绪,或者不允许自己去感受(甚至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或者不知道有其他这么多复杂的情绪),比如焦虑、悲伤、甚至是强烈的喜悦等等,习惯性以理性的方式替代情绪,因为不知道如何感受表达和抒发其他情绪。最终所有的情绪会以愤怒的方式爆发。


作者:春春花一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8653038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嗯,听到有种说法很有意思:有些人啊,很难相处,或者脾气很坏,或者说话很冲,或者很喜欢得罪你,不是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他看不起你,得罪你不需要有什么代价。
想想一句老话,什么叫柿子挑软的捏啊,如果你老是遇到脾气不好的人,也许应该想想是不是得罪你不需要任何代价呢?


作者:五角场喵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427330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作者:阳明洞天的梁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18289903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心没控制住。怒气是可以控制的,怒气生发出来的10秒,是心控制的关键时刻,如果心跟着怒气去了,怒气就发出来了。
美国有个总统也是脾气特别暴躁,他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每次怒气要发出来时,他都告诫自己,让自己数数,数10秒。10秒数下来,怒气就感觉不那么愤怒了,可以采取其他措施。
要制怒,首先要知怒。
怒都不知,如何制。大家可能以为知怒,很容易,其实很难。怒气一生,自己还不知道呢,心就跟着怒气走了,自然而然就发出来了,这就时不知怒。
要制怒,其次,要拉长刺激到回应之间的距离。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从收到外界的刺激,到对刺激做出回应是有一段距离的。有的人可以将这段距离放大,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回应这个刺激。怒气来了,知道自己怒了是第一步。第一步做到了,就要延长回应这个怒气的时间和空间,如果第二步没有成功,心跟着怒气走,也同样会做出一些傻事,造成双方,甚至亲人的伤害。上述的数10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当怒气以来,心感知到怒气,接着心数个10秒。10秒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时间,用这10秒,可以让心认真的感知怒气。
第二种办法是,观怒。知道自己怒了以后,心不要马上跟着怒气走,心如果跟着怒气走,整个身心系统就会跟着怒气齐步走,我们的五脏六腑、我们的五官四肢都会被怒气所调动,就会在怒气中做出一些行为,说出一些言语,造成自己或者别人的伤害。所以古语告诉我们,不要在高兴的时候承诺别人一些东西,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决定。否则就会害己害人,五脏六腑会受到怒气的侵害。
如何做到观怒呢?心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这怒气。心是清清明明的,而且是知冷知热的。但心要站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观怒,如果和怒感同身受,就会怒站在一起了。心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怒气,这个怒长得怎们样,从哪来的,要到哪里去。比如说,因为小孩顽皮,不听劝告,作为父亲的你很生气。在怒气上来的一刹那,你感受到了你的生气,你的心就要发出去,这个时候,心告诉你,你生气了,你就要把怒气发出去了,怒气发出去就是对孩子一顿训斥或者在孩子的屁股上一顿炒肉。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你感知怒
。心不要跟着怒气走,停下来数10秒,心以旁观者的身份观这个怒。这个怒来自孩子的言行,长得面目狰狞,要借你的嘴巴和你的手惩罚你的孩子,给你的孩子留下可能无法弥补的创伤。这个时候,心告诉你,咱们不能做了怒气的奴隶,应该要让怒气给咱们服务,更好的教育孩子。
这个时候,怒气就下来了,不是被压制住,而是被心看了个明明白白,他就无法兴风作浪了。心就会再想办法处理孩子带来的问题。
要制怒,还要多练习。
我们知道了理论,还要在事上磨炼,才能使知怒、制怒成为一项身体的记忆,一旦遇到怒气生发,就能知怒
,并且很好的制怒。这里说的制怒,并不是压制怒气。大禹的父亲和大禹都分别被领导派去治水,大禹的父亲水越治越问题越大,大禹则越治越好,因为他们采用的是不同的方法。大禹的父亲用的是堵的方法,而大禹用的是疏导的方法。对于怒气也是如此,我们应该用疏导的办法,而不是用堵的方法。堵的方法,是憋住怒气不发;疏导的方法是用理、情来疏导怒气,大怒化小,小怒化无。如此,怒气就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如果不采取疏导的措施,怒气始终磐桓,说不定哪天再集中爆发,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如何疏导?当你知怒了以后,观怒
是很好的发现怒的原因、机理的方法。知道了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导,仍然以孩子为例,如果是孩子要买玩具,你不愿意买,因为家里玩具足够多,再多都放不下了,可是孩子不理解,哭闹。你怒气生出来了,你知道了怒,也在观怒。你怎么把这个怒气疏导出去而不是积压在心里呢?想想你对孩子的爱,想想孩子出生时你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对当下的事情,你除了给孩子好好说理以外,还要耐心的疏导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来磨炼父母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都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我是阳明洞天
的梁博士,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阳明洞天。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4
可能是天性使然,但这机率很小。也可能是后天环境影响所致,我觉得脾气暴躁,大部分跟小时候的生活有关,如果家里或者亲近的人天天发脾气,脾气特别暴躁,就会影响小孩,小孩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所以他会跟别人有样学样,染上坏脾气,因为没人指导,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这个人的性格之一,性格这东西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了吧

作者:走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8629213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3-26 22:35

东风夜放花千树​:


这是能量纠缠,第一次释放以后,如果第二次没有控制,就会有第三次第四次,这种能量一次比一次强!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