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種社區生活方式
訪問尾聲,我們前面的阿姨還在跳舞,彷彿都不累。我收起錄音筆,準備離開。
「我多希望香港像從前一樣好啊!」 Sandeep 突然說。
「香港以前有多好呢?」我問。
「小時候,社區設施/嘉年華都比較便宜,市民大眾能負擔,我小時候可玩得樂呢!現在,中環荔園貴到不合理,又是一個有錢人的玩意。今日的香港,資本主義獨大,是有錢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這個我哪裏不懂?」
他指指前面的阿姨。「如果你問我,家其實不過是這樣吧 - 有一起生活的朋友,老來有個地方,享受生命。」
註一:印度境內包括多個宗教派系,其中以印度教合伊斯蘭教為主,世代不和。1947 年,殖民宗主英國宣布印度獨立,原本屬於印度的伊斯蘭教領土則另外立國成巴勒斯坦。從 1947 - 1999 年,印巴總共爆發三次主要戰爭 (1947、 1965、 1971),另有多次邊疆派系鬥爭,死傷者以十萬計。
註二:Sandeep 多年來活躍於大專辯論,畢業後一直擔任亞太區內大賽評判。
註三:香港少數族裔教育政策一直為人詬病。由於沒有中文作為第二語文的正規課程,有些學校會讓小數族裔以其他語言代替中文,有些會因其中文不好而勸他們退學。即使學歷和能力優秀,很多小數族裔依然不獲聘用。關於這個議題,本系列會有另一篇文章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