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汉字(日文:汉字,假名:かんじ,罗马字:Kanji),又称日文汉字,是书写现代日文时所使用的汉字。 日本汉字的写法基本上与现代中文使用的汉字大同小异。古代日本完全使用文言文,自近代以来,出现一部分由日本人独创的汉字,称为日制汉字或和制汉字,日本官方定为国字,当中部分已被中文收录,现在和制汉字主要是未被中文收录的汉字。 《诸桥大汉和辞典》是最大的日本汉字字典,共记载接近5万个汉字,不过在战后的现代日文中常用的汉字大约只有两千余个。
|
|
日本汉字 类型意音文字 语言日语 使用时期公元5世纪到现在 母书写系统汉字
日本汉字 姊妹书写系统正体中文 简体中文 朝鲜汉字 ISO 15924Hani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的国际音标。
|
|
历史
|
|
究竟汉字什么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没有定论,不过一般认为,汉字是于公元5世纪随着一些百济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这些经书的汉字当初是模仿中国僧侣的发音来读的,不过一套称为“汉文”的书写系统开始得以发展。汉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语独有的助词,让日语使用者可以依从日语的语法去阅读汉字写成的文章。 当时日文并没有书写系统。后来发展出一套源自《万叶集》、称为万叶假名的表音系统,万叶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汉字,纯粹假借它们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以草书书写的万叶假名后来演变成今日的平假名。当时不被允许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这套平假名来书写日文。平安时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学都是以平假名来书写的。片假名也是从差不多的方式发展的:寺庙里面的学生把汉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来成为片假名,用来标注汉字的发音,还有汉文里的日语助词。
汉字 字体
古文 ·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籀文 · 篆书(大篆 · 小篆) · 隶书 ·楷书 · 行书 · 草书 印刷字体(雕版・活字) 仿宋体 · 宋体 · 黑体 字形
构成要素 笔画 · 笔顺 · 偏旁 · 六书 · 部首 标准字体 字样书 · 石经 康熙字典体 新字形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国字标准字体 · 常用字字形表 汉字简化 正体字 · 简化字 日文旧字体 · 日文新字体 日本国语国字问题 当用 · 常用汉字 · 同音汉字书写规则 汉字文化圈 日本 · 朝鲜半岛 · 越南 派生文字 方言字 · 则天文字 · 假名 · 口诀 ·喃字 古壮字 · 女书 · 僰文 · 契丹文 · 女真文 · 西夏文 · 竹书 →破音字 查·论·编 注意:本条目可能有Unicode扩展汉字,若遇此情况请参看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随着日文书写系统得以成熟和发展,如今汉字用于大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而平假名则用来书写动词词尾(送假名)、纯日语词汇、或者表记汉字难写的词汇。平假名也用于标记日本汉字的读音(振假名)、和书写给汉字水平不够的人为对象的读物,如小孩、日语学习者的书籍。 片假名则由于它的方形结构,用于象声词和外来语。片假名用来书写外来语的习惯来的比较晚,外来语原先是用汉字书写表意的,如“烟草”代表“タバコ”(tabako)。不过现在反过来有许多外来语词汇正在代替一般词汇。有语言学家估计现今常用日语有3分之1是外来语及和制英语。
|
|
发音
|
|
日本汉字的读法分音读、训读两类。大部分日文里的汉字都有音、训二读。 音读,指源自中国的读音,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另可细分为吴音、汉音、唐音3类。公元5至6世纪,汉字由中国或者朝鲜传入日本,在此时传入日本而得日文读音的汉字,当时没有读法的名称,学汉音之后,此读法称为“吴音”,“吴”是学汉音的留学生叫的蔑称。另外,在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派遣往大唐长安学习的日本学者,把中国的汉字带回日本,依这种方式得音的日语汉字称为“汉音”;再加上镰仓时代以后(南宋至明清),随禅宗的留学僧或者贸易商人所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共称为“唐音”。 训读,是与中文读音无关联的汉字读法,是为了标示原来存在的日文词汇而加上联系的汉字,可说是为了解决原本日文词汇有音无字的现象。有时中国的部分方言和韩文也会有汉字训读的现象。 日文部分词汇也有音、训二读,并有不同意思。例如“仮名”(假名)一词,音读为“かめい”(kamei),意思为假的名字。训读读作“かな”(kana)的话则指用来书写日文字的平假名、片假名的总称。 为了表示汉字的发音,书写日文时可以在汉字旁添上假名,表示汉字的读法。这种近似中文注音或拼音的标记,在日文叫做“振假名”(振り仮名,furigana)或“读假名”(読み仮名,yomigana),常见于幼儿书籍、日语学习者书籍中,或用来表示不常用汉字或日本人姓名的发音。
|
|
写法
|
|
外国地名旧译最初日本人用近音汉字翻译外国地名(与中国翻译的方法差不多,部份更与中国汉字的译法完全相同),但之后大部分地名已改用片假名标记,少数旧译的简称至今仍常用,如“米”(美国)。以下列出部分:
日文旧释汉字国名地名及今译名:
|
|
日文今译日文旧译(全写)日文旧译(简称)中文今译 イギリス/英国 大不列顿/英吉利/英国 英 英国 イングランド 英兰 英格兰 スコットランド 苏格兰 苏格兰 アイルランド 爱兰/爱兰土/爱尔兰 爱 爱尔兰 フランス 佛(仏)兰西/佛国(仏国) 佛(仏) 法国 ドイツ 独(独)逸/独国(独国) 独(独) 德国 プロイセン/プロシア 普鲁西 普 普鲁士 オーストリア 墺太利/墺地利 墺 奥地利 ハンガリー 洪牙利 洪 匈牙利 スイス 瑞西/瑞士 瑞 瑞士 ベルギー 白耳义 白 比利时 オランダ 和兰/阿兰陀 兰 荷兰 デンマーク 丁抹/琏马 丁 丹麦 ノルウェー 诺威/那威/能留英 诺 挪威 スウェーデン 瑞典 瑞 瑞典 アイスランド 冰兰/冰岛/冰州/冰洲/爱撒伦 冰岛 フィンランド 芬兰 芬 芬兰 ロシア 露西亚(亜)/鲁西亚(亜)/露国 露 俄罗斯 ポーランド 波兰 波兰 チェコ 捷克 捷克 ルーマニア 罗马尼亚(亜)/罗马尼 罗马尼亚 ブルガリア 勃牙利 保加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