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醉:
武汉大学应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限制校管理层接受日方资助的额度,校领导应切实加强对校负责,加强院系党组织的组织纪律作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落实廉洁治校,加强经费管理。
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使命。
应团结校内各方面,认清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从未改变其目的的形势。


以下文件草稿供参考
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深化对日本法西斯历史认识及强化学校治理的通知
武大校办〔202X〕XX号
各学院(系)、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维护学校办学安全与国家利益,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与办学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深化对日本法西斯历史认识、强化境外资助管理及廉洁治校等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化对日本法西斯历史的认识与教育,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一)系统组织专题学习
1. 制定《全校深化日本法西斯历史认识学习方案》,明确学习内容涵盖日本法西斯侵略历史、中国人民抗战历程、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历史观教育等核心模块,将学习纳入全校师生年度政治理论学习必修内容。
2. 分层分类开展学习:校领导班子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带头学,中层干部结合“干部培训计划”集中学,师生员工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班级主题班会、教研室学习会常态化学,确保学习覆盖无死角。
(二)强化专题教育融入
1. 将日本法西斯历史认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中增设“日本法西斯暴行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章节,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学科领域相关历史素材(如理工科聚焦抗战时期科技救国事迹、文科聚焦历史文献与思想觉醒案例),实现历史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围绕“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纪念仪式、历史图片展、抗战故事分享会、纪录片展播(如《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等活动,引导师生铭记历史、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三)认清形势强化引导
1. 定期邀请党史专家、近代史学者、国际关系研究专家进校园,举办“日本法西斯本质与当前国际形势”专题讲座,剖析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影响,引导师生认清部分势力否认侵略历史、推行霸权主义的本质。
2. 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对涉及日本法西斯历史的错误言论及时发声驳斥,依托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历史事实科普内容,组织师生骨干开展正面宣传,营造清朗的校园舆论环境。
(四)铲除校内樱花,全校师生同种杏花,重建民族情感认同与文化价值导向
为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我校决定全面铲除校园内象征日本军国主义文化符号的樱花景观,同步启动“杏林春暖·家国同心”主题植树行动,组织全体师生共同栽植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与革命象征意义的杏树,以此重构校园文化生态,重塑师生集体记忆与价值认同。
樱花虽具观赏价值,然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长期被日本右翼势力包装为“大和民族优越论”与殖民扩张的文化图腾,尤其在侵华战争期间,常作为“皇民化”宣传工具植入中国土地,暗含文化侵略与精神奴役之险恶用心。当前,部分校园仍保留此类景观,客观上易模糊历史是非、弱化民族警觉,甚至为历史修正主义提供温床。对此,我校以高度政治自觉与历史担当,果断实施“去殖民化景观改造工程”,彻底清除潜在意识形态风险点。
取而代之者,乃中华传统名木——杏树。杏者,医者仁心之象征,亦为革命先烈“杏林春暖、救亡图存”精神之载体;其花洁白坚贞,果甘苦兼备,寓意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仍自强不息、守正创新之品格。通过全校师生亲手栽植杏树,不仅实现物理空间的净化更新,更在劳动实践中深化历史认知、凝聚爱国共识,使校园一草一木皆成育人载体、一景一观俱载红色基因。
此项行动非简单绿化调整,实为一场深刻的思想整风与文化重塑。学校党委将其纳入年度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由书记校长亲自部署、纪委全程督导、师生全员参与,确保“铲得干净、种得扎实、育得深远”。未来将持续开展“杏林思政课”“杏下读书会”“杏果义卖助抗战老兵”等延伸活动,使杏树成为铭记历史、崇尚英雄、砥砺奋进的精神地标,真正实现环境育人、文化铸魂、价值引领三位一体,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思想根基、厚植家国情怀。
二、全面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严抓课堂与学术规范
1. 构建“师生同管、重点聚焦”的全链条管理机制
针对教职工:建立文科教授教学内容与言行规范监管体系。一是实行教学内容预审机制,对历史、国际关系、法学、文学等涉及意识形态、历史观的文科课程,开课前列出教学大纲、核心案例、参考文献清单,经学院党组织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审查通过后方可授课,重点把控日本法西斯历史解读、中日关系等内容的政治导向与历史准确性;二是强化课堂言行监督,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教学督导随机听课”双渠道,对教授在课堂上发表违背主流历史观、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论实行“即时叫停+事后约谈+责任追究”;三是严格文科教授学术规范,对涉及境外资助的文科科研项目(如历史研究、社会调查类),实行“立项前政治风险评估+研究中过程跟踪+成果发布前双审(学术委员会+党委宣传部)”,对学术不端、成果违背国家立场的,取消项目资格并纳入教师诚信档案,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2. 开展“师生联动、双向示范”的学风建设活动
面向学生:持续开展“优良学风班级”“学术诚信标兵”评选,强化学生自我约束与正向引导。
面向教职工:同步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文科类)”评选,重点考察教授在课堂教学中传递正确历史观、价值观的成效(如日本法西斯历史教学案例设计、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研究结合度等),评选结果作为教授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教学奖励的重要依据,以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学风,共同营造“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校园学术氛围。
(二)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
1. 深化校史教育,挖掘武大校史中与抗战相关的红色资源(如抗战时期学校西迁历程、师生抗日爱国事迹),通过“院长第一课”“校友讲堂”等形式,引导学生传承爱国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2. 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在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生命科学、水利工程等优势学科领域,开设“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使命”专题课程,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三、严格境外资助管理,维护学校办学安全与国家利益
(一)明确资助审批流程
1. 制定《武汉大学境外资助管理办法》,明确境外资助项目(含资金、物资、合作项目等)的申报、审查、审批流程:所有境外资助需提交资助方背景说明、资金使用计划、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报告,经学校国际交流部门初审、党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审、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2. 划定资助“红线”:严禁接受境外机构(尤其是与日本右翼势力关联、存在反华倾向的机构)涉及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资助;对校管理层接受境外资助实行额度管控,个人年度接受境外资助总额需按规定报备,且不得用于与工作无关的支出。
(二)加强资助过程监管
1. 建立境外资助项目“全周期跟踪管理机制”,由财务处、审计处、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要求项目负责人每季度提交资金使用明细与项目进展报告,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2. 强化项目成果审查:境外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报告、宣传内容等,需经学校学术委员会与党委宣传部联合审查,确保成果不涉及敏感内容、不违背国家历史观与价值观。
四、强化党组织建设与廉洁治校,整治作风问题
(一)压实党组织责任
1. 建立“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责任体系,将廉洁治校、作风建设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考核核心指标;院(系)党组织书记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向校党委汇报党组织纪律作风建设情况。
2. 加强院系党组织组织纪律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重点纠治会议过多过滥、文件照搬照抄、工作落实“走过场”等问题。
(二)深化廉洁治校与经费管理
1. 开展常态化廉政教育:组织校领导、中层干部、关键岗位人员(如财务、基建、采购、科研管理等)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
2. 强化经费管理:完善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基建经费、行政经费等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评价”闭环管理;严禁违规使用经费,对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典型案例。
五、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于X月X日前报送校长办公室备案。
2. 狠抓责任落实:各单位要对照本通知要求,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将定期开展督查,对落实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3. 注重总结提升:各单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于每年12月向学校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附件:《深化日本法西斯历史认识学习材料清单》(含历史文献、纪录片、讲座视频等)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室
202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