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6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现在 985 顶尖学生润(PhD)的意愿减弱了?
8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39

塔贝:


因为国内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这么简单


8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39
83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6

隐秘而渺小:


收益变低了,而且是极速贬值。16-17年的时候,你在海外一所差不多(前两百)的高校做个博后,回来能在北京的985当副教授;而如果你是金贵的美国博士,去普通985混个教授也不是不可能,注意你只要有身份就行,不一定要有多好的文章。

短短10年时间,别说985高校,就是211高校对你的期待也是三年博后,手握CNS正刊或子刊,卷上海优再回来;如果卷不上,那不好意思,请来非升即走。此时,纯海外的博士,甚至卷不过出国镀金的土博,因为后者至少有国内老板做靠山,纯海龟单枪匹马,是真的无依无靠。

一句话总结,版本变了。海优的最优路径都已经是国内大组读博,之后再去海外做三年博后,优青、青长自不必说。

现在,普通的海外博士,只适合已经确定想在国外发展的学生,如果你还想回国搞学术,你得去国外最好的组,卷最好的文章,硬实力碾压,但这种能有几人?


84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6

版本变了,东升西降很明显。

东升:国内科技发展很快。10多年前海归吃香是因为出国几年回来,手握数篇顶刊论文,对国内土博是降维打击,但是大约2015年以来国内科技发展很快,现在这个优势被抹平了。以软科、Nature Index这些依据高水平SCI论文数量排名的榜单为例,排名靠前的多数是中国大学和机构。现在多数学科,中国的SCI发文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所以,海归除非是能卷到正刊,否则回国没优势,包括走海优。

西降:美国肉眼可见的快速衰落。无论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这些年大学经费都在减少,美国和欧盟还面临高通胀。削经费、博士(后)缩招、卡签证,这些都是公开报道的。生活方面,以美国加州大学博后为例,年薪6万至7万美元,其中一半还是用于支付房租。

我2016年本科毕业。根据我的身边统计学,本科班里十多个毕业后到美国、欧洲读博士的同学,学术成果、职业发展都比不上我们这些留在国内985牛组的。他们现在的处境也普遍尴尬,在美国卷不赢又受歧视,想回国又成果不够碾压、无人介绍,也脱不下海归的长衫。



作者:不懂就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448058996433609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5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7

门徒:


不要说老美了,澳村这里狠多理工科方向对国内PhD申请者都“软关门”了

明面上不会说不能申请,但内部政策就是不让考虑


8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7

1.如果能去国内顶校顶组,其实这种老师水平大于>>美国中部农村州立大学的平均水平

2.如果能去国外顶校顶组,基本上没有不去的

3.美国签证变难了,加拿大澳洲欧洲普遍没钱,而且签证也在变难.香港和新加坡不是很了解.当年没有申请过.但是在香港读书的朋友和我说在 hk 那些年过得很不愉快.

4.就是顶校毕业,方向不好,现在就业也不好了.转行 cs 基本上也没什么机会了.回国当 faculty 也不容易了.再去考公务员也没啥优势了



作者:东西654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428783575041066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7

主要美国phd相比过去难申了不少,经费减少、签证麻烦等。所以这几年港新phd申请难度大增。

总的来说海外phd还是下限更高,除非院士嫡系或学术新星前几任弟子。

一方面学术对比,国内在工程、实验学科相比国外不差甚至更能卷,但基础理论学科还是有待加强

一方面培养定位,看博士毕业人数的对比。国内博士培养还是很工具人化的,毕竟是有组织的科研,国外博士定位更精英化,培养更全面、细致。

一方面是出路,国外phd总得来说出路更全球化,回国虽然没有大佬嫡系好,也不一般要强。而国内博+海外博后只能回国。



作者:杉jdj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426228591774892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7

杨致远:


不是意愿减小,是难度增大了。

再好的赛道,在加起来快30亿的中印人口蜂巢面前都注定是拥挤的。

是这个赛道太热门,拥挤得把人吓退了。

而不是这个赛道太冷门,没人来。

8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7

相爱是福:


陶瓷读博的还没有明显增长,陶瓷做博后的翻倍了

9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29 22:58

有质量:


因为美国砍经费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