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頤路觀潮:
確實過去三年按日元計日本GDP增長按美元計卻負增長,同樣中國GDP按人民幣計增長按美元計停滯。但日元和人民幣貶值壓根不是一回事,也壓根不能得出日本經濟沒有負增長的結論,現在的某高贊這一邏輯是荒誕的。我們需要其它指標。
首先看發電量,日本發電量2019年1.036萬億度,2021年1.0336萬億度,2023年1.0133萬億度,可見明顯的減少,四年減少2.2%。
日本2020年人口減少50萬,2021年減少64萬,2022年減少78萬,2023年減少59.5萬,四年累計人口減少約252萬,減少2%。
乍一看,日本發電量減少幅度和人口減少幅度差不多。但是人口減少主要是高齡老人減少,而這些人的用電量是相對較少的,大機率日本幼兒到年輕老人的人均用電量也下降了,這大機率還不是因為生活方式改變,更可能是企業生產減少造成的。
而中國2019年發電量有7.3和7.5萬億度兩個說法,2023年發電量猛增到9.4564萬億度,用電量猛增到9.2241萬億度,增幅超過25%! 這當然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提高有關係,但是也確實和中國更多人過上小康生活(比如城市就業的農村孩子)有關,也和中國製造業與出口的蓬勃發展有關。
中國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萬億元,2023年47萬億元,增長15%;貨物出口從17.23萬億元增長到23.77萬億元,增長38%;同時存在小幅通脹,但是也存在相當一些工業品比如汽車價格下降,因此大致上中國工業品產量增長了20%左右,約達到發電量增幅的80%,剩餘的差距大致就是生活用電量的提高,包括新能源汽車等高耗電產品的使用。這些數據也都體現了中國經濟依然在增長。
而日本貨物出口2019年為7055億美元,2023年7173億美元,幾乎沒有增長,去掉通脹實際產品數量是負增長。日本社會零售總額數據比較亂,但是可以判斷2019年到2023年也沒什麼明顯增長,去掉通脹恐怕也是負增長。這還是和發電量下行一致的,也體現了日本經濟下行。
再看汽車銷量,這是體現富裕程度最靠譜的指標之一。中國2014到2018年有一波和購房高潮相聯繫的全民第一次購車高潮,透支了部分後幾年的汽車銷量,但是2019年汽車銷量2577萬輛,2023年2518萬輛,2024年大概2574萬輛,還是比較穩定。
日本不存在本世紀的第一次購車高峰(這種事在日本發生是1960和1970年代),2019年汽車銷量519.5萬輛,其中微型車銷量191.03萬輛,非微型車328.2萬輛;到2023年日本汽車銷量477.9萬輛(也有448萬輛的說法,日本有四月開始的財年的說法,可能是時間口徑不同,),微型汽車銷量174.5萬輛,非微型車303.4萬輛,可見無論微型車還是非微型車都銷量下跌嚴重,四年內如此大幅的下跌不是人口老齡化能解釋的,只有購買力下降才能解釋。
回到日本美元GDP縮水的現象,這僅僅是日元貶值嗎?
2024年1月17日
美元指數109
人民幣美元匯率7.33
人民幣英鎊匯率8.95
人民幣歐元匯率7.55
人民幣日元匯率 0.047(21.24)
英鎊美元匯率0.82
歐元美元匯率0.97
日元美元匯率155.67
四年前人民幣美元匯率很高的時候:
2021年1月25日
美元指數90.2
人民幣美元匯率6.48,
人民幣歐元匯率7.89
人民幣英鎊匯率8.87,
人民幣日元匯率0.0624
英鎊美元匯率 0.73
歐元美元匯率 0.81
日元美元匯率 103
現在和四年前比,美元指數升了21%,對英鎊匯率升了12.3%,對歐元匯率升了20%,對日元匯率升了51.5%,相對人民幣僅僅升值13.1%。
可見雖然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而且貶值幅度還小於美元指數的漲幅;對英鎊基本幣值穩定,對歐元明顯升值,對日元大幅升值。日元則是對所有主要貨幣貶值。可見,日元貶值是日本競爭力衰退的體現,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只是美元異常升值的暫時現象,美國現在其實有點像1980年代末日本的經濟泡沫,本幣幣值一飛衝天,股市和房市一起瘋漲,美國會不會步當年日本後塵,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來晚了,有勞大家點贊頂一下,以正視聽,感謝!
歡迎大家關注和閱讀我的其它回答,也格外歡迎大家閱讀和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海隅蒼生》,系統思考分析發在那上面,嚴肅寫作的傳播殊為不易,只能靠大家傳播了。該號過去三年里發文分析過中國收入分配、地域發展均衡、各省城市發展潛力、省際人才流失、青年失業率原因、計生時代真實出生人數、新冠疫情的經濟和生命代價、全球高校和各國基礎研究排名、中國基礎科研投入等重大問題,上月分析了川普上台後新一輪關稅戰的各種可能性,近日會發文總結過去五年和25年中國發展歷程,近期會發文從地質形成到歷史發展討論中國和包括美國和印度在內的各主要國家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