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冷慕詩:
1/6的韓國人都跑到了中國,自從放開了免簽政策之後,2024年一整年,有超過840萬的韓國人跑到中國來旅行,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而且不只是來的人多,他們的消費能力還十分誇張,和歐美遊客的窮游不同,韓國人住的都是五星級酒店,吃的都是外灘邊上的西餐廳,甚至之前還爆出了一個離譜的新聞,一夥韓國人在上海一頓就吃掉了56萬人民幣,這是妥妥的超級消費群體,是給中國人送錢的大金主。

看到這種現象,很多人就開始分析背後的原因了,有人說是因為離中國近,從韓國坐飛機到上海只需要1個多小時,也有人說是因為中國地大物博,韓國人都是過來見世面的,甚至還有人說是因為文化相近,韓國人是特意跑過來尋根問祖的,總之,說什麼的都有,還都有點道理,但我個人認為,真正核心的還是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的物價水平。
很多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知道中國之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簡單講述一下2020年至今世界各國的一個主要趨勢,從2020年開始,世界各國為了應對突發的疫情困境,均採取了大放水救市的措施,其中尤其以世界霸主美國人放水最狠,根據數據統計,僅2020年3月份到2021年3月份,這一年的時間裡,美國人就放出了高達7萬億美元的流動性。
這種舉動直接導致美國國內出現了物價超級大暴漲,物價漲幅達到了40年來的最高水平,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美國人才會在2022年選擇用加息去對抗通脹,可即便如此,從2022年至今,美國物價整體上漲的趨勢並沒有停止,根據很多美國人的真實反饋,在多個消費領域,美國的物價相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漲了一倍不止。

而美元又是世界貨幣,當美元超發的時候,依賴於美元體系的其他國家,也會受到輸入性通脹的影響,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和韓國。
我以韓國為例進行說明,之前有國內的博主去韓國實地調研,最後他們發現韓國現在的物價水平大概是這樣的:
西瓜192塊錢一個。
葡萄77塊錢一盒。
桃子77塊錢一盒。
本地豬肉50塊錢一斤。
這個物價放到國內是什麼水平?大家可以自己去超市裡面進行對比。

我知道有人會說,只談物價不談工資就是耍流氓,別人韓國物價貴,但是別人工資也高啊,這樣說有沒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按照韓國的平均工資去算,整體差不多是國內的2-3倍左右的水平,我們折個中用2.5倍去算,把上面那些物價除以2.5,就變成了西瓜77塊錢一個,葡萄31塊錢一盒,桃子31塊錢一盒,本地豬肉20塊錢一斤。
你拿着這份清單去本地的超市再進行一個對比,就知道韓國的物價到底是什麼水平了。
而且真正恐怖的是什麼你知道不?那就是上面我列舉的那些東西,還不是中韓物價差距最大的領域,中國在肉蛋奶領域和世界發達國家並不能拉開明顯的差距,這是地理環境和產業發展的不同需求造成的,就拿牛肉來說,國內的牛肉再便宜,也比不上阿根廷,因為他們有廣袤的大草原去養殖,而國內大量的耕地要用來種糧食,所以拿肉類去進行對比,已經是在欺負我們自己了。
中國在物價方面,真正能碾壓發達國家的,其實主要在兩個領域:
一個是人工成本。
另一個就是工業品。

在國內你叫個救護車,可能就幾百塊錢,可在美國,你叫一次救護車,可能會讓你傾家蕩產。
著名的電子寵物王偉恆
就自爆過自己在美國的真實經歷,他說有一次自己腰疼去醫院看病,本以為美國是免費醫療看病不要錢,可結果醫生只和他聊了15分鐘,就要收他5600美元(大約40000多人民幣),這種做法讓他直呼簡直就是搶錢,讓無腦信任美國的他破口大罵,連國粹都蹦了出來。

這就是美國的真實現狀,他們工資確實很高,但是支出更誇張,隨便有個頭疼腦熱,或者租個房子,就能榨乾你手上的收入,讓你一夜回到解放前,像理髮、打車、盲人按摩這些在國內相對廉價的支出,在國外隨便就能超級加倍,人工成本的高企,讓大量的歐美人啥都要自己學,車子壞了自己修,頭髮長了讓老婆剪,房子破了自己修,廁所堵了也自己通,不是他們天生動手能力強,而是人工成本太貴了,實在是有點用不起。
而且,真正讓外國人感到驚訝的,還是中國的工業品價格。
就拿日本豐田的bz4x這款車來說,在美國頂配價格差不多是77278美元,大概56萬人民幣。

然後這款車在國內定價20萬,還遭到了消費者嫌疑,最後狂打七折14萬都賣不出去。
還有福特電馬,在美國售價是45995美元,差不多34萬人民幣,在國內定價是20萬左右,內部員工價直接干到了14.95萬。
為什麼這些車在國內要賣這麼便宜?是因為他們為了討好中國人麼,不是的,單純只是因為中國汽車行業全面崛起,中國汽車工業全球第一,你價格定的太高,中國人直接就去買7萬多的比亞迪秦和20來萬的小米su7了。
而且汽車還只是中國工業品價格低廉的冰山一角,只要是在中國形成了完整產業鏈的工業品,在價格上全都能吊打西方發達國家,比如說一條普通的數據線,這玩意在國內大概也就是10來塊錢,但是在美國可以賣到13刀(95人民幣),在澳洲可以賣到25澳幣(115人民幣)。

還有很多義烏小商品,在國內是1人民幣,在歐洲就是1英鎊,商家的圖片和價格都不用換,直接換個貨幣單位就行。
至於電視機、三輪車、洗衣機、空調這些東西,在國內基本已經進入到了500-1500元的全民普惠時代,任何一個有收入的家庭,都能輕鬆買得起這些工業品。
很多人總說西方的收入比我們高,不能只看物價不看收入,但即便用西方的收入除以他們的物價,整體水平依然還是高於咱們。
之前在網上很火的那對愛爾蘭夫婦,他們就直接對比過中國和歐洲的物價水平,根據他們的對比,中國食品的平均價格僅為歐洲的五分之一,即便中國的人均收入僅為歐洲的三分之一,也完全能做到接近歐洲部分國家的生活品質,他們的視頻發佈出去,在外網引發了熱議。

很多來過中國的網友紛紛表示,中國的物價是真的低。
比如說有一個美國網友說,他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從醫療、教育、保險以及工業日用品等方面去進行對比,中國人的開支只有美國的1/20,生活成本遠低於美國和歐洲。
還有外國網友深入分析過中國物價低的原因,他們說:中國政府是一個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政府,他們不僅儲備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氣,還儲備了海量的糧食、雞肉、豬肉、玉米、大豆等,這讓中國人隨時隨地都能吃到便宜的食品,不會因為資本的介入而出現生活成本暴漲的局面。

而且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現在中國的產能是斷崖式的第一,這讓中國可以在全球大放水的情況下,用海量工業品去平抑物價,避免國內出現物價暴漲的局面。
正是因為種種原因,才讓咱們的物價和全球脫鉤,讓我們在全球物價大暴漲的時代下,還能保持比較低的物價水平。
很多人總說看不到產業升級對自己的影響,其實這就是產業升級福利下的冰山一角。
當一部分韓國人發現了這個「漏洞」之後,就會趕緊來中國享受,所以前有從韓國坐飛機來中國倒賣大米的離譜事情,後有840萬韓國人扎堆來中國旅遊的事情。

這一切的根源,其實都在於,在韓國人眼裡,來中國旅遊,真的是極具性價比,這就是韓國遊客擠爆上海的真正原因。
原文首發於我的公眾號「楓冷慕詩
」。
這是原文鏈接,大家喜歡可以關注下。
從韓國遊客擠爆上海,看中國人隱藏的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