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7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韩国人扎堆到上海旅游?上海对韩国年轻人有哪些吸引力?
8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17

关关雎鸠:


上海必买,倾家荡产mm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街头骗局,出圈到我爸妈都知道

8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17

刘大哈:


当你看到十几二十个韩国美丽小姐姐在网上发vlog时就意味着同时有成千上万个韩国大爷大妈已经迷失在上海的街头了——此时此刻我背后就坐着两桌。

8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18


川杨河具装骑手:


不然呢

你去国外旅游不去大城市成熟配套去翻译都不知道咋翻的县城吗

8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18

作者:拾山智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64950/answer/693190650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11月8日起,我国宣布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据说政策一出,韩国游客纷纷选择周末来国内打卡,而上海也成为了最受韩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之一。

他们会去参观新天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去南京路步行街走走停停,享受完各种的美食,然后再去外滩感受上海的繁华。而年轻人则绝对不会错过上海迪士尼乐园。

趁着学校冬假,昨天带着小朋友去迪士尼打卡。一路的游园、排队让我也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番“韩流”,这浓度是一点不亚于东北人之于海南。

晚上的烟火灯光秀,旁边坐着的也是一对韩国情侣。全程不住地拍照、打卡、卖萌、秀恩爱。谁曾想,曾经最刻骨铭心的感情——韩剧里的总裁绝症亲兄妹,变成了现实里身在中国也很爱你。

这样的情况,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

最近两年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港澳居民北上深圳消费。北上消费追求的核心诉求是“平靓正”,也就是普通人说的物美价廉。同样的价格可能享受到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

其中最早被人熟知的就是到山姆购物。除了购物之外,深圳的美食、娱乐也极具吸引力,香港人来深圳品尝各地特色美食,打卡主题乐园,甚至还包括传统医疗牙医行业。

如今香港人频繁到深圳消费这一转变背后,是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也体现了不同城市商业地位的变迁。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下,各地交通也愈发便利,高效便捷的过关手续也使得深港两地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国内消费品的供给能够做到物美价廉,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高效的物流网络。

我国是全球的制造业大国,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体系,这极大地降低了商品的生产成本。以手机为例,从芯片的研发到最终整机的组装,国内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这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同时,规模化生产又能让各种高昂的成本最大程度被分摊,让消费者能以更为实惠的价格购买到相同的产品。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内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网络通过多年建设,已经实现了四通八达。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促使了快递企业在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价格。发达的电商平台与物流体系结合,让消费者能便捷选购商品,享受优惠价格。

另外,作为一个拥有四亿消费者的大市场,各种小众的需求基本都能够有所满足。同时,因为市场中拥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其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升级,这又会倒逼商家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也算身在福中了吧。

8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20

枫冷慕诗:


1/6的韩国人都跑到了中国,自从放开了免签政策之后,2024年一整年,有超过840万的韩国人跑到中国来旅行,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而且不只是来的人多,他们的消费能力还十分夸张,和欧美游客的穷游不同,韩国人住的都是五星级酒店,吃的都是外滩边上的西餐厅,甚至之前还爆出了一个离谱的新闻,一伙韩国人在上海一顿就吃掉了56万人民币,这是妥妥的超级消费群体,是给中国人送钱的大金主。

看到这种现象,很多人就开始分析背后的原因了,有人说是因为离中国近,从韩国坐飞机到上海只需要1个多小时,也有人说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韩国人都是过来见世面的,甚至还有人说是因为文化相近,韩国人是特意跑过来寻根问祖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还都有点道理,但我个人认为,真正核心的还是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的物价水平。

很多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知道中国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简单讲述一下2020年至今世界各国的一个主要趋势,从2020年开始,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突发的疫情困境,均采取了大放水救市的措施,其中尤其以世界霸主美国人放水最狠,根据数据统计,仅2020年3月份到2021年3月份,这一年的时间里,美国人就放出了高达7万亿美元的流动性。

这种举动直接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了物价超级大暴涨,物价涨幅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水平,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美国人才会在2022年选择用加息去对抗通胀,可即便如此,从2022年至今,美国物价整体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根据很多美国人的真实反馈,在多个消费领域,美国的物价相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涨了一倍不止。

而美元又是世界货币,当美元超发的时候,依赖于美元体系的其他国家,也会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和韩国。

我以韩国为例进行说明,之前有国内的博主去韩国实地调研,最后他们发现韩国现在的物价水平大概是这样的:

西瓜192块钱一个。

葡萄77块钱一盒。

桃子77块钱一盒。

本地猪肉50块钱一斤。

这个物价放到国内是什么水平?大家可以自己去超市里面进行对比。

我知道有人会说,只谈物价不谈工资就是耍流氓,别人韩国物价贵,但是别人工资也高啊,这样说有没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按照韩国的平均工资去算,整体差不多是国内的2-3倍左右的水平,我们折个中用2.5倍去算,把上面那些物价除以2.5,就变成了西瓜77块钱一个,葡萄31块钱一盒,桃子31块钱一盒,本地猪肉20块钱一斤。

你拿着这份清单去本地的超市再进行一个对比,就知道韩国的物价到底是什么水平了。

而且真正恐怖的是什么你知道不?那就是上面我列举的那些东西,还不是中韩物价差距最大的领域,中国在肉蛋奶领域和世界发达国家并不能拉开明显的差距,这是地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造成的,就拿牛肉来说,国内的牛肉再便宜,也比不上阿根廷,因为他们有广袤的大草原去养殖,而国内大量的耕地要用来种粮食,所以拿肉类去进行对比,已经是在欺负我们自己了。

中国在物价方面,真正能碾压发达国家的,其实主要在两个领域:

一个是人工成本。

另一个就是工业品。

在国内你叫个救护车,可能就几百块钱,可在美国,你叫一次救护车,可能会让你倾家荡产。

著名的电子宠物王伟恒

就自爆过自己在美国的真实经历,他说有一次自己腰疼去医院看病,本以为美国是免费医疗看病不要钱,可结果医生只和他聊了15分钟,就要收他5600美元(大约40000多人民币),这种做法让他直呼简直就是抢钱,让无脑信任美国的他破口大骂,连国粹都蹦了出来。

这就是美国的真实现状,他们工资确实很高,但是支出更夸张,随便有个头疼脑热,或者租个房子,就能榨干你手上的收入,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像理发、打车、盲人按摩这些在国内相对廉价的支出,在国外随便就能超级加倍,人工成本的高企,让大量的欧美人啥都要自己学,车子坏了自己修,头发长了让老婆剪,房子破了自己修,厕所堵了也自己通,不是他们天生动手能力强,而是人工成本太贵了,实在是有点用不起。

而且,真正让外国人感到惊讶的,还是中国的工业品价格。

就拿日本丰田的bz4x这款车来说,在美国顶配价格差不多是77278美元,大概56万人民币。

然后这款车在国内定价20万,还遭到了消费者嫌疑,最后狂打七折14万都卖不出去。

还有福特电马,在美国售价是45995美元,差不多34万人民币,在国内定价是20万左右,内部员工价直接干到了14.95万。

为什么这些车在国内要卖这么便宜?是因为他们为了讨好中国人么,不是的,单纯只是因为中国汽车行业全面崛起,中国汽车工业全球第一,你价格定的太高,中国人直接就去买7万多的比亚迪秦和20来万的小米su7了。

而且汽车还只是中国工业品价格低廉的冰山一角,只要是在中国形成了完整产业链的工业品,在价格上全都能吊打西方发达国家,比如说一条普通的数据线,这玩意在国内大概也就是10来块钱,但是在美国可以卖到13刀(95人民币),在澳大利亚可以卖到25澳币(115人民币)。

还有很多义乌小商品,在国内是1人民币,在欧洲就是1英镑,商家的图片和价格都不用换,直接换个货币单位就行。

至于电视机、三轮车、洗衣机、空调这些东西,在国内基本已经进入到了500-1500元的全民普惠时代,任何一个有收入的家庭,都能轻松买得起这些工业品。

很多人总说西方的收入比我们高,不能只看物价不看收入,但即便用西方的收入除以他们的物价,整体水平依然还是高于咱们。

之前在网上很火的那对爱尔兰夫妇,他们就直接对比过中国和欧洲的物价水平,根据他们的对比,中国食品的平均价格仅为欧洲的五分之一,即便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欧洲的三分之一,也完全能做到接近欧洲部分国家的生活品质,他们的视频发布出去,在外网引发了热议。

很多来过中国的网友纷纷表示,中国的物价是真的低。

比如说有一个美国网友说,他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从医疗、教育、保险以及工业日用品等方面去进行对比,中国人的开支只有美国的1/20,生活成本远低于美国和欧洲。

还有外国网友深入分析过中国物价低的原因,他们说:中国政府是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政府,他们不仅储备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还储备了海量的粮食、鸡肉、猪肉、玉米、大豆等,这让中国人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便宜的食品,不会因为资本的介入而出现生活成本暴涨的局面。

而且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现在中国的产能是断崖式的第一,这让中国可以在全球大放水的情况下,用海量工业品去平抑物价,避免国内出现物价暴涨的局面。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才让咱们的物价和全球脱钩,让我们在全球物价大暴涨的时代下,还能保持比较低的物价水平。

很多人总说看不到产业升级对自己的影响,其实这就是产业升级福利下的冰山一角。

当一部分韩国人发现了这个“漏洞”之后,就会赶紧来中国享受,所以前有从韩国坐飞机来中国倒卖大米的离谱事情,后有840万韩国人扎堆来中国旅游的事情。

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在于,在韩国人眼里,来中国旅游,真的是极具性价比,这就是韩国游客挤爆上海的真正原因。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枫冷慕诗

”。

这是原文链接,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下。

从韩国游客挤爆上海,看中国人隐藏的一大优势

8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20

我感觉知乎好魔幻,首先我先表达我的观点呀,我不觉得韩国人吃不起肉,发达国家怎么可能吃不起肉呢?但是有很多人跟我科普,首尔的物价比上海还便宜,然后东京的物价也比上海便宜,然后国内的人把上海消费称为沪币,我差点以为上海全东亚物价最高了,结果一免签,韩国人乌央乌央的来,那些坚持认为首尔物价比上海高的还在吗?



作者:主打一个真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64950/answer/735362533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24

熊猫大侠: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只要是过来消费的国际友人都欢迎,目前国内很多app该优化下了,方便国外友人使用

8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26


蜉蝣吧:


沪爷们给他们上上强度,让他们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去上海要饭的。

8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26

草履虫虫:


那帮棒子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发帖说这就是上海是棒子故土的证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帮臭要饭的有人好心收留,臭要饭的后代指着屋主的房子说ta家的房子

9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9 21:27

作者:铭朗时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0764950/answer/703731867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从11月8日,中国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以来,最长免签停留30天政策推出,放宽了旅游入境门槛;极大方便了韩国游客,感受仰慕已久的现代中国和美食天堂;

两国在文化、习惯、观念相近,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现代中国”的代表城市,语言环境优越交流无障碍,国际旅游接待和综合服务水平高;

上海到韩国的直线距离不到1000公里,上海与韩国首尔、釜山、济州岛之间的航班密集很便利,首尔飞上海,仅需2小时即可到达并接驳发达的公共交通;距离近成本低,性价比很高周末自由行线路,成为韩国游客的不二选择;

“到中国度周末”等话题在韩国社交媒体持续热门,很多没有到过中国的年轻人也惊叹上海的繁华纷纷效仿,跟随Youtube、Instagram的推荐去打卡景点和美食,“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韩国年轻人时尚潮流!

此外,目前接近1:200汇率非常合适,韩国挣钱中国花极为划算;在韩国的消费环境下,肉类和水果对于普通人相当于奢侈消费;在韩国城市的普通超市,牛肉合人民币200/斤、排骨110元、苹果15元/个,就连三块巴掌大小的西瓜皮也要卖20元人民币(请注意:只是瓜皮,韩国人民过得苦啊)

为了能实现梦想中的吃肉自由和水果自由,韩国年轻人就利用周末释放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特种兵式的旅游”几乎挤爆上海,其实我推测他们不是来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口腹之欲,之后顺便消食逛逛网红景区,毕竟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所以,一下飞机,顾不上细看城市文明整洁大气和文化景观及现代设施,韩国的青年大军就直奔海底捞和各类美食城大快朵颐;甚至有的自助餐厅出现,韩国游客桌上摆满几十盘西瓜、蜜瓜、桃子等各类水果,让周围食客啼笑皆非;

虽然快速拉动短期消费,但突击暴增的流量导致景区负荷过重,也让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增加交通拥堵和住宿资源紧张;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