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頑童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97036/answer/1157039939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會不會印度化我不知道,但是,去中國化倒是真的做得不錯哦。說實話,新加坡一行讓我驗證了一些看法
關於華語問題,要離開新加坡了,去機場發現新加坡印度裔年紀大些的也能說華語,因為,那時候華語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還是必考科目。年輕人就都不會說了,最多着急了蹦出一二句生澀的華語出來。因為,現在新加坡實際上已經拋棄華語,因為小學的華語只有相當於體育課的課時,而且還不考試,不做任何要求。學會學不會都可以生學。而英語才是每天都有課,而且屬於考試主科。英語不及格那就留級了!再加上新加坡官方語言實際上只有英語。所有日常生活、工作、交流、官方辦理所有手續、路牌、電視電話、網絡等等,全部英語。不會英語在新加坡連身份證都辦不出來拿不到!
新加坡的25%印度裔人,好像都是低種姓的人!很像黑人,幾乎和黑人分不清。所以,我覺得奇怪,新加坡怎麼這麼多黑人。原來,有一半都是印度裔人啊!這機場裡面的工作人員竟然一大半都是印度人,華人很少,我只見到三個華人,其他見過的十幾個人全部都是印度裔人!他們幾乎與黑人一樣!
如果你要在公共場合用華語,或者寫華語文章/論文,那你必須將英語譯文附件同時出具才可以。否則,不合格。反之,如果你用英語、那就不用出具華語附件。英語暢通無阻!華語實際上已經成了「保留的土話」而已。屬於上不了正式場合的檯面的土話了!
剛到新加坡時,這裡街上買東西要看進什麼人開的商店/飯店/水果店/超市。如果裡面擺的貨,都是比如: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哇哈哈飲料、……那就沒錯了,中國人開的店,可以用支付寶/微信。會講普通話(疙疙瘩瘩,但能聽懂,我們說啥他們也聽得懂)。
如果是像標註了阿拉伯文這樣的商品標籤/名稱的東西,那就是阿拉伯人開的店,到裡面買東西會像跟牛彈琴一樣!
如果是全部英文的名字/商標,那可能是印度人開的店(新加坡有25%的印度人),十個新加坡人裡面,有2個半印度人。當然,也可能是華人開的店,那一定是年輕人開的店,這裡的年輕人很多根本不會說中文,也賴得說。他們也不進中國貨,而是進外國貨。
如果商品都是韓國文的,那就是韓國人開的店。這條街上,100個店只有40個是華人開的。有30個是印度人開的,有10個是非洲人開的。剩下的20個店有韓國的、阿拉伯人的、世界各國的。
這裡非洲黑人很多,十個人里能看到3個黑人!
這裡就像是進了萬國博覽會一樣哦。
新加坡入境那個電子簽證比柬埔寨難多了!不僅僅我說的那些難處,還有很多地方都是很難的。比如,不管是你的護照所在地,還是你來之前的城市,還是你要去的城市,全部都要填英文城市名。而且,填錯了不告訴你。等你到了出口處不讓你過。你只好回去重新再重頭來填表。
在新加坡,坐公交車坐不清楚,看都看不懂。
那種樣子的公交車站牌,我看了好幾天都沒有看明白!比在羅馬、巴黎的公交車還難看懂。我去羅馬、巴黎,都能做公交車滿大街跑,在這裡,我一次都不敢做,看不懂啊!
只有地鐵可以勉強猜到怎麼回事!所以,都是坐地鐵去轉!
地鐵最難的還是買完卡往裡面充值!我第一次充值花了一個多小時竟然都不成功!
最後還是一個大媽(新加坡大媽)她看我佔著機器浪費時間,衝上來教我,三下五除二就充好值了!
我回憶了一下,我用「華語」界面進入,無論怎麼點充值,都是提示我插銀行卡,不接受現金!我哪有新加坡銀行卡,我換好了現金呢!他就是不接受,我反覆進退畫面幾十次了!那位大媽是用英文畫面點進去教我充值才接受現金的!
我都懷疑華語進入根本就不接受現金。只是沒有再去試試確認。
進了地鐵站,從售票到地鐵線路圖、到乘坐地鐵沒有一個中文標識牌,全部英文。
只有你找到你所乘坐的那一條地鐵線路,到達他的停車點的時候,才能看到角落裡有一個該條地鐵線路的單程線路圖上,有中文標識。
當然,第二難度就是猜地鐵線路名和地鐵站名以及轉車到哪裡去,和你想去的地方怎麼對路的問題了!
這個我很快就猜到,地鐵線路不是像我們按「號」來算的,人家是按照地鐵線路名字的簡稱縮寫來算線路的。比如,我要去聖淘沙島,那就在KALLANG站乘坐EW線路,到歐南園換NE線路再坐一個站,然後換乘上島的旅遊線路專車就可以了!
所以,新加坡所謂的雙語教育實際上是英語教育系統插了一個華語興趣課而已。
你學會學不會無所謂,興趣課嘛。本來就是有興趣就學點,沒興趣也無所謂啦。
新加坡實際上就是一個標準的徹底的英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