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ylv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2473389555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了很多回答,9成都可以總結為生活舒適、壓力小、假期多而不會無聊,而有些人較傾向於自己興趣、物質,不喜歡社交活動,所以國外好山好水的生活更合適。這種說法的確沒錯。
我覺得,無論是感到無聊還是不無聊,都是生活中難以完美的一部分。要讓生活更加精彩,必須多出去走走,遇到不順眼的事情,有時會嘗試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視角,如果自己難以改變,那麼只有嘗試改變周圍的環境。以前在國內南方的一線城市生活,周末的活動選擇雖多,如去酒吧、餐館、KTV、看電影、購物等,但往往要麼是人山人海,要麼是價格昂貴且服務不專業。我在那個城市和國家已經生活了30多年,發現不論是國內的景點還是休閒活動,大體上都差不多,商場來來去去都是那樣,酒吧街總是人滿為患,選擇都大同小異,有一些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人多。相比之下,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北美,他們的酒吧和餐館的選擇更多,而且價格更為適中。所以無論身處何地,總有一種尋求新鮮和有趣的生活方式的訴求,但是,如何才算是值得,那就要看體驗與成本。

廣州四季天吧,算是體驗比較好,但價格並不親民,而同類型的體驗選擇也不多

意大利旅遊隨意走進一間飯館,品嘗低溫發酵啤酒,隨然不是 5 星酒館,但體驗一流
可能有人會覺得國外的中餐都不好吃,出國後就要放棄喜愛的飲食習慣,中餐館的質素確實會有參差不齊,但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在國內,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在國外,新鮮的食材價格更體貼消費者,也不會有那種旅遊景點的黑店一下讓你消費幾千元的現象存在,所以體驗還算可以。

國外也有不少中餐館,例如這家小肥羊,價格相對於國內雖然貴,但是和本地西餐的價格也差不多,2022 年倫敦市中心,5 個人這一餐火鍋吃了 100 多磅

歐洲海鮮大部分都是冷藏過,但是吃起來鮮味與口感不比完全新鮮的差,海邊城市,這樣的菜式也就每人10歐的消費
外出方面,廣東與南方地區,真正能賞心悅目的去處沒幾個,而且大部份是大白象工程,而有底蘊的,都已經因為過多外來流動人口而成為城中村了。

深圳的海灘,廣東海岸線雖長,但沒幾個像樣的海灘

英國街道雖然也是大白象工程,但風格底蘊猶在

從倫敦開車1個多小時就到南部海岸線,風景怡人,一路上還有不少適合下水的海灘
另外節日方面,全世界估計只有中國一線城市的市政府不慶祝元旦新年,廣州離上一次放煙花慶祝元旦估計已經有20年了。記得2002那次在時代廣場倒數,我當時只是高二,廣州還出動警察在各大廣場驅散倒數的人群。現在元旦想看煙花的國人還需要飛去香港和國外看。還有其他西方節日,記得 2017還是2018年,太太兼職的的幼兒園被立領不能慶祝萬聖節與聖誕節,所有提前的小朋友與演出都被取消了。我作為未來家長,覺得這有必要嗎?西方節日,有時過節不一定是為了宗教與信仰,有時就是圖個祝福與樂趣,這麼一搞,體驗又下降了幾個等次。

國外過中國年,都有濃烈的節日氣氛,反觀在中國過外國節日,只能小打小鬧,還會可能被叫停。
另外,我也很享受和有趣的朋友進行一些經歷和個人思想方面的交流。記得以前在廣州,由於外國人較多,本地人的思想也顯得格外開放。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都特別又去,討論的話題也更加深入。但從2017、2018年開始,交流的方式似乎有所改變,一些曾經可以自由討論的社會問題與公民責任的話題也變得較少提及了。我曾經非常喜歡的節目《鏘鏘三人行》也停播了,中央電視台的第13頻道和鳳凰台的風格也都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們似乎只能討論其他國家的是非,而那種實事求是、勇於自我反省和自由表達的氛圍不復存在了。這種體驗是可以使人接近抑鬱的。

2014 年一些創業社區自發的中外講座,氛圍特別好,現在很多已不復存在
最後,平時個人娛樂方面,中國地區因為監管問題,電影總是遲播,或者有大量刪減。這種情況一直未好轉過。雖然說可以上網下載完整版,但是就要等好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看到想看的電影。想看電影、連續劇,還得準備硬盤甚至是 NAS,要組件 NAS,起碼都得 3、4000,多得上萬。同時看油管,奈非這些還要在家搞翻牆,翻牆的成本也逐年升高而體驗卻非常不穩定。遊戲就更別提了,好玩的都需要翻牆聯機,國內手遊行業發展雖然迅速,但是氪金的不在小數。而在國外,現在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還特別流暢。

英國看一場電影人均 13 磅,而網上購買新片也就是13、14 磅,舊片 3、4 磅,用Nas的預算,起碼可以買上百部片

客廳與電視,是我生活中平時晚上喝一杯用來放鬆的主要項目,所以電視內容對於我來說是衡量生活體驗的一個關鍵要素
當然,國內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例如上海迪士尼,長隆動物野生世界,北京環球影城這些遊樂場的規模都是世界頂級的。我只想說,生活要精彩,必須周圍走走,而生活在國內,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但是需要承受很多體驗不佳的生活細節也更多,每人用來衡量的尺度都有不同,生活上,能夠選擇更好的地方是人的基本需求,如果不能夠改變社會,只能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