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3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擬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補助,如何看待這一調整?是否會導致人才流失?
61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趙素昂:


作為一個拿過這個項目且得了便宜還要賣乖的人,我只想說,請放棄憂國憂民的情結,我們沒有義務為日本人的未來憂慮。他國事務與我們無關。請相信日本人民已經取得了反抗外來人口侵略的偉大勝利✌ 。且看未來的日本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62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qxsjak:


日本錢不夠了,變窮了

63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陌上花開緩緩歸:


沒錢就是沒錢,窮了就是窮了。把裁掉科研預算稱為「調整」和馬雲把裁員叫做「向社會輸送人才」差不多,不都是死鴨子嘴硬嗎?

隔壁美國最近也在砍科研預算,無他,就是沒錢。日本也一樣。

64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作者:日本打灰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0614042121065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包流失的,只做減法這種事情不流失才怪了

在我們四川,有句話形容,叫割鴨兒敬神,神也得罪了,自己也疼死了。

日本科研困境是啥,

第一是博士遠離,即沒人讀博士,大部分人讀研究生就是為了找個大手就業,搞研究的人少得可憐。

第二,日語研究的小圈子性,日本人自己的研究很封閉,喜歡發英文和外國人搞共同研究的日本人少得可憐。

第三,錢少,日本人的科研經費是出了名的少,除了熱門方向的少數幾個大牛,大部分老師手裡都沒啥錢,要搞研究,就要招肯幹活的學生,學生來源基本上就定死了,歐美的一般都不願意來,來了也不願意當黑奴,那要探索新方向怎麼辦,想辦法幫學生申請獎學金,靠獎學金養學生給自己幹活,自己申經費搞研究。日本的獎學金有百分之40%是外國博士領的,你猜為啥要給外國博士發獎學金?日本人錢多沒地方發了?答案是,日本科研現在還真就靠的是人家外國博士。

現在老頭子的想法我也能猜到,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要是給了我們霓虹涇,那我們霓虹科研不就起飛了。於是腦袋一拍,開干!!!那麼結果是啥呢。

首先,日本人5萬人研究生畢業,能有5000人讀博士,原來的時候百分之60的日本人拿不到獎學金,現在好了,假設錢都能發下去,能覆蓋所有人了,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最多能提升10%的日本人讀博,5000變成5500人。為啥,我研究生畢業進公司,公司搶著要我,年入600W,還能讀在職博士,為了你這300W日元不到我來讀這個博士,畢業了工作都不好找,我傻嗎?日本少子化,公司歧視博士,導致博士畢業就業難堪的一筆,還有文科博士動不動五年,有那個時間,我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香嗎?

其次,外國人不願意了,日本科研本來就遠離科研中心,老美,老歐,人家老美科研平台擺在那,歐洲願意給錢,你日本啥都沒有,還不給錢,我來用愛發電?於是優秀外國人博士(C9大佬)跑了,外國人在的時候,英語期刊框框發,國際化指標噌噌噌上漲,有優秀外國人博士在,至少排名不會往下掉,畢竟博士跟博士的差距比狗都大,但是現在優秀外國博士來的少,外加日本人混日子,學校實力下滑的更厲害了。

理論上是減輕了日本學生負擔,也減下來了日本科研壓力,朝著底部一路狂奔,更美好了。


65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6

作者:曹稱象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04207322703519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下為deepseek的回答。

日本文部科學省擬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補助的政策調整,本質上是國家科研資源分配從「能力優先」向「身份優先」的轉向。這一決策不僅暴露了日本高端人才培養的結構性矛盾,更可能引發人才流失、削弱科研競爭力。以下是綜合分析:


---


### **一、政策調整的核心內容**

1. **資助範圍收縮**

- **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補助**:現行SPRING計劃(Scholarship Program for Revitalization and Vitalization in Next Generation)每年為博士生提供最高290萬日元資助(生活補助240萬日元+研究經費50萬日元)。新規將生活補助限定為「僅日本國籍學生」,外國留學生僅保留研究經費(最高110萬日元)。

- **實施時間**:2026或2027財年起執行(不同來源存在差異)。


2. **調整前後對比**

| **資助類型** | **調整前(所有博士生)** | **調整後(外籍博士生)** |

|--------------------|--------------------------|--------------------------|

| 生活補助 | 最高240萬日元/年 | 0 |

| 研究經費 | 最高50萬日元/年 | 最高110萬日元/年 |

| 總額度 | 290萬日元/年 | 110萬日元/年 |

| 覆蓋比例 | 生活費佔比83% | 僅研究經費 |


---


### **二、政策調整的動因**

1. **本土優先的輿論壓力**

- 2024年SPRING計劃資助的10,564名學生中,外國留學生佔39%(4,125人),其中中國籍學生達2,904人(占留學生總數70%)。部分保守派議員質疑:「納稅人資金應用於強化本國研究能力」,認為現行制度偏離了「鼓勵日本學生讀博」的初衷。


2. **對留學生經濟能力的預設**

日本文部科學省稱,許多留學生「在赴日前已規劃好留學資金」,而日本學生更可能因經濟壓力放棄讀博。但這一說法未提供數據支撐,且忽略了理工科博士生普遍依賴資助的現實。


---


### ⚠️ **三、政策調整的潛在影響**

1. **人才流失風險加劇**

- **經濟壓力倒逼留學生轉向他國**:生活補助覆蓋在日博士生80%以上的日常開銷,取消後留學生需自行籌措年均12萬元人民幣的生活費。歐美國家(如德國DAAD獎學金、美國Fulbright計劃)的全額資助可能更具吸引力。

- **中國學生首當其衝**:中國留學生是SPRING計劃最大受益群體(占外籍生70%),也是日本理工科實驗室的主力(如早稻田大學32%科研助理為中國人)。政策調整可能導致優質生源轉向美、德等國。


2. **日本科研競爭力受損**

- **結構性依賴問題**:日本理工科領域的外國博士生比例長期居高(部分專業超50%),本土學生讀博意願持續低迷。若外國人才減少,高校實驗室可能面臨「人手荒」,尤其依賴國際團隊的尖端領域(如人工智慧、晶片//chip研發)。

- **國際化目標受挫**:此舉與日本「40萬留學生計劃」(2033年目標)背道而馳,削弱其宣稱的「全球化科研環境」。


3. **本土學生受益有限**

儘管政策意圖是鼓勵日本學生讀博,但根本問題未解:

- 日本產業界博士聘用率僅1.8%,博士平均年薪479萬日元(約24萬人民幣),低於經合組織平均水平;

- 2023年日本籍SPRING申請者不足百人,反映獎學金並非提振讀博意願的核心因素。


---


### ⚖️ **四、深層矛盾:國家主義與學術全球化的衝突**

1. **資源分配的邏輯轉變**

政策調整標誌日本從「學術能力平等競爭」轉向「國籍邊界優先」。SPRING計劃原要求研究需「服務日本產業與社會前景」,但外國博士生畢業後回國或流向第三國的比例較高,引發「納稅人資金外流」的質疑。


2. **與全球趨勢的悖離**

儘管日本國立大學近期積極吸納因美國科研經費削減而流出的國際人才,但新政策卻釋放「收縮信號」,與高校國際化努力形成矛盾。正如東京大學教授批評:「政府不理解全球局勢……這是一種內向型思維」。


---


### **五、結論:短視修正與長期隱憂**

日本此次政策調整是**國家利益對學術理想的一次妥協**,試圖以「身份門檻」解決本土科研人才斷層問題。然而:

- **治標不治本**:若日本不改善博士就業前景(如企業聘用率、薪資水平),再高的生活補助也難以激活本土讀博意願;

- **人才競爭反遭削弱**:在美歐爭奪全球科研精英的背景下,日本主動收縮資助,可能使其淪為人才流動的「中轉站」而非「目的地」。


長遠看,**科研資源的分配需平衡本土保護與開放競爭**。日本若堅持「身份優先」,或需承擔基礎研究領域競爭力下滑的代價,而真正解方在於構建「吸引全球人才且留住本土精英」的生態系統。


66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6


欣鑫辛:


沒見朝廷施粥撒把土就有災民不吃了

67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6

kawaguchi勸日本人讀博也會勸人潤去有錢的地方




作者:sleepsoft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01204948041770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8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7

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

日本人現在不讀博士根本不是錢的因素或者說獎學金的因素。能正規支持一個博士的項目怎麼都能找到。

日本人不讀博士的原因純粹是年輕一代沒有多少人能在精神上承受科研的要求了。科研確實是一個高度不確定且苦哈哈的事情,日本年輕人現在完全沒什麼人有這個理想。

補充一下:

我在日本這麼些年在圈子裡也算混出了一點點小認知度,所以認識了不少日本有名的老先生。

我也和他們溝通過這個問題,溝通的結論是,我認為日本科研很快就要完蛋。

因為從他們的反應來看,這些老先生大多數人知道我說的是事實,但是他們從內心難以接受和面對,也不願意做任何改變去改變這一現實。他們其實知道,日本年輕人這個德行是他們自己沒有為後輩創造一個好的,合理的成長環境。但以日本人的死硬派性格來看,要承認這個問題就等於要對老一輩徹底否定,這當然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我只能希望這樣的事情未來不會發生在中國。



作者:TXoBsiDia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42365000030807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9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9

相關問題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請問在日本讀博是否必然遠離了世界學術中心?

再強調一點:博士與教授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是僱傭關係!僱傭關係!實驗不是教授一線去做的,項目需要博士生這樣的一線牛馬去頂。這筆錢本來可以視作是一筆變相的科研補助。

拿18萬日元一個月就能僱傭一個青年高學歷勞動力,簡直是已開發國家中最為值錢的生意。這幫人沒畢業前你在工業界想拿同樣的錢僱傭他們簡直都是痴心妄想,更別說畢業後了。三年時間哪怕就只買斷論文單位的署名都是值得,還無論其他的附加價值(e.g.,國際交流)。連這筆生意都不想做,只能說文部省那幫土老帽的腦袋進水了。



作者:群星的盡頭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98977622462953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0楼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9


改名改名改名:


沒有關係

虎博士在山東IP也能持續產出日本政府需要的research output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