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3篇帖子。
(转载知乎)日本拟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补助,如何看待这一调整?是否会导致人才流失?
6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赵素昂:


作为一个拿过这个项目且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人,我只想说,请放弃忧国忧民的情结,我们没有义务为日本人的未来忧虑。他国事务与我们无关。请相信日本人民已经取得了反抗外来人口侵略的伟大胜利✌ 。且看未来的日本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6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qxsjak:


日本钱不够了,变穷了

6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陌上花开缓缓归:


没钱就是没钱,穷了就是穷了。把裁掉科研预算称为“调整”和马云把裁员叫做“向社会输送人才”差不多,不都是死鸭子嘴硬吗?

隔壁美国最近也在砍科研预算,无他,就是没钱。日本也一样。

6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5

作者:日本打灰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0614042121065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包流失的,只做减法这种事情不流失才怪了

在我们四川,有句话形容,叫割鸭儿敬神,神也得罪了,自己也疼死了。

日本科研困境是啥,

第一是博士远离,即没人读博士,大部分人读研究生就是为了找个大手就业,搞研究的人少得可怜。

第二,日语研究的小圈子性,日本人自己的研究很封闭,喜欢发英文和外国人搞共同研究的日本人少得可怜。

第三,钱少,日本人的科研经费是出了名的少,除了热门方向的少数几个大牛,大部分老师手里都没啥钱,要搞研究,就要招肯干活的学生,学生来源基本上就定死了,欧美的一般都不愿意来,来了也不愿意当黑奴,那要探索新方向怎么办,想办法帮学生申请奖学金,靠奖学金养学生给自己干活,自己申经费搞研究。日本的奖学金有百分之40%是外国博士领的,你猜为啥要给外国博士发奖学金?日本人钱多没地方发了?答案是,日本科研现在还真就靠的是人家外国博士。

现在老头子的想法我也能猜到,白花花的银子给了穷人,造孽,要是给了我们霓虹泾,那我们霓虹科研不就起飞了。于是脑袋一拍,开干!!!那么结果是啥呢。

首先,日本人5万人研究生毕业,能有5000人读博士,原来的时候百分之60的日本人拿不到奖学金,现在好了,假设钱都能发下去,能覆盖所有人了,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最多能提升10%的日本人读博,5000变成5500人。为啥,我研究生毕业进公司,公司抢着要我,年入600W,还能读在职博士,为了你这300W日元不到我来读这个博士,毕业了工作都不好找,我傻吗?日本少子化,公司歧视博士,导致博士毕业就业难堪的一笔,还有文科博士动不动五年,有那个时间,我老婆孩子热炕头不香吗?

其次,外国人不愿意了,日本科研本来就远离科研中心,老美,老欧,人家老美科研平台摆在那,欧洲愿意给钱,你日本啥都没有,还不给钱,我来用爱发电?于是优秀外国人博士(C9大佬)跑了,外国人在的时候,英语期刊框框发,国际化指标噌噌噌上涨,有优秀外国人博士在,至少排名不会往下掉,毕竟博士跟博士的差距比狗都大,但是现在优秀外国博士来的少,外加日本人混日子,学校实力下滑的更厉害了。

理论上是减轻了日本学生负担,也减下来了日本科研压力,朝着底部一路狂奔,更美好了。


6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6

作者:曹称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0420732270351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为deepseek的回答。

日本文部科学省拟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补助的政策调整,本质上是国家科研资源分配从“能力优先”向“身份优先”的转向。这一决策不仅暴露了日本高端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更可能引发人才流失、削弱科研竞争力。以下是综合分析:


---


### **一、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

1. **资助范围收缩**

- **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补助**:现行SPRING计划(Scholarship Program for Revitalization and Vitalization in Next Generation)每年为博士生提供最高290万日元资助(生活补助240万日元+研究经费50万日元)。新规将生活补助限定为“仅日本国籍学生”,外国留学生仅保留研究经费(最高110万日元)。

- **实施时间**:2026或2027财年起执行(不同来源存在差异)。


2. **调整前后对比**

| **资助类型** | **调整前(所有博士生)** | **调整后(外籍博士生)** |

|--------------------|--------------------------|--------------------------|

| 生活补助 | 最高240万日元/年 | 0 |

| 研究经费 | 最高50万日元/年 | 最高110万日元/年 |

| 总额度 | 290万日元/年 | 110万日元/年 |

| 覆盖比例 | 生活费占比83% | 仅研究经费 |


---


### **二、政策调整的动因**

1. **本土优先的舆论压力**

- 2024年SPRING计划资助的10,564名学生中,外国留学生占39%(4,125人),其中中国籍学生达2,904人(占留学生总数70%)。部分保守派议员质疑:“纳税人资金应用于强化本国研究能力”,认为现行制度偏离了“鼓励日本学生读博”的初衷。


2. **对留学生经济能力的预设**

日本文部科学省称,许多留学生“在赴日前已规划好留学资金”,而日本学生更可能因经济压力放弃读博。但这一说法未提供数据支撑,且忽略了理工科博士生普遍依赖资助的现实。


---


### ⚠️ **三、政策调整的潜在影响**

1. **人才流失风险加剧**

- **经济压力倒逼留学生转向他国**:生活补助覆盖在日博士生80%以上的日常开销,取消后留学生需自行筹措年均12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费。欧美国家(如德国DAAD奖学金、美国Fulbright计划)的全额资助可能更具吸引力。

- **中国学生首当其冲**:中国留学生是SPRING计划最大受益群体(占外籍生70%),也是日本理工科实验室的主力(如早稻田大学32%科研助理为中国人)。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优质生源转向美、德等国。


2. **日本科研竞争力受损**

- **结构性依赖问题**:日本理工科领域的外国博士生比例长期居高(部分专业超50%),本土学生读博意愿持续低迷。若外国人才减少,高校实验室可能面临“人手荒”,尤其依赖国际团队的尖端领域(如人工智能、芯片研发)。

- **国际化目标受挫**:此举与日本“40万留学生计划”(2033年目标)背道而驰,削弱其宣称的“全球化科研环境”。


3. **本土学生受益有限**

尽管政策意图是鼓励日本学生读博,但根本问题未解:

- 日本产业界博士聘用率仅1.8%,博士平均年薪479万日元(约24万人民币),低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

- 2023年日本籍SPRING申请者不足百人,反映奖学金并非提振读博意愿的核心因素。


---


### ⚖️ **四、深层矛盾:国家主义与学术全球化的冲突**

1. **资源分配的逻辑转变**

政策调整标志日本从“学术能力平等竞争”转向“国籍边界优先”。SPRING计划原要求研究需“服务日本产业与社会前景”,但外国博士生毕业后回国或流向第三国的比例较高,引发“纳税人资金外流”的质疑。


2. **与全球趋势的悖离**

尽管日本国立大学近期积极吸纳因美国科研经费削减而流出的国际人才,但新政策却释放“收缩信号”,与高校国际化努力形成矛盾。正如东京大学教授批评:“政府不理解全球局势……这是一种内向型思维”。


---


### **五、结论:短视修正与长期隐忧**

日本此次政策调整是**国家利益对学术理想的一次妥协**,试图以“身份门槛”解决本土科研人才断层问题。然而:

- **治标不治本**:若日本不改善博士就业前景(如企业聘用率、薪资水平),再高的生活补助也难以激活本土读博意愿;

- **人才竞争反遭削弱**:在美欧争夺全球科研精英的背景下,日本主动收缩资助,可能使其沦为人才流动的“中转站”而非“目的地”。


长远看,**科研资源的分配需平衡本土保护与开放竞争**。日本若坚持“身份优先”,或需承担基础研究领域竞争力下滑的代价,而真正解方在于构建“吸引全球人才且留住本土精英”的生态系统。


6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6


欣鑫辛:


没见朝廷施粥撒把土就有灾民不吃了

6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6

kawaguchi劝日本人读博也会劝人润去有钱的地方




作者:sleepsof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0120494804177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7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

日本人现在不读博士根本不是钱的因素或者说奖学金的因素。能正规支持一个博士的项目怎么都能找到。

日本人不读博士的原因纯粹是年轻一代没有多少人能在精神上承受科研的要求了。科研确实是一个高度不确定且苦哈哈的事情,日本年轻人现在完全没什么人有这个理想。

补充一下:

我在日本这么些年在圈子里也算混出了一点点小认知度,所以认识了不少日本有名的老先生。

我也和他们沟通过这个问题,沟通的结论是,我认为日本科研很快就要完蛋。

因为从他们的反应来看,这些老先生大多数人知道我说的是事实,但是他们从内心难以接受和面对,也不愿意做任何改变去改变这一现实。他们其实知道,日本年轻人这个德行是他们自己没有为后辈创造一个好的,合理的成长环境。但以日本人的死硬派性格来看,要承认这个问题就等于要对老一辈彻底否定,这当然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我只能希望这样的事情未来不会发生在中国。



作者:TXoBsiDia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4236500003080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9

相关问题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请问在日本读博是否必然远离了世界学术中心?

再强调一点:博士与教授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雇佣关系!雇佣关系!实验不是教授一线去做的,项目需要博士生这样的一线牛马去顶。这笔钱本来可以视作是一笔变相的科研补助。

拿18万日元一个月就能雇佣一个青年高学历劳动力,简直是发达国家中最为值钱的生意。这帮人没毕业前你在工业界想拿同样的钱雇佣他们简直都是痴心妄想,更别说毕业后了。三年时间哪怕就只买断论文单位的署名都是值得,还无论其他的附加价值(e.g.,国际交流)。连这笔生意都不想做,只能说文部省那帮土老帽的脑袋进水了。



作者:群星的尽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9897762246295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9


改名改名改名:


没有关系

虎博士在山东IP也能持续产出日本政府需要的research output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