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2篇帖子。
(转载知乎)国外生活那么无聊,为什么还要出国?
6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2


白云:


这种问题纯属人为制造网络言论对立。

有的人在哪里生活都无聊,有的人在哪里都能体会到乐趣,个人选择而已。

不晓得有什么好喷的

6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3

作者:凯信出国移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36352196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国”,一个让中国人无比神往的概念。即使今日,有点资产的中产阶级也骚动着想移民,向往住花园洋房、周末打高尔夫的美式生活; 父母们暗暗攒钱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出人头地。在我看来,这些想法都或许没错,但又都有些落伍和一厢情愿,甚至不乏肤浅和急功近利,说得难听一点,这都是典型“第三世界国家思维”。

出国,真的就是像买股票买房子一样,是一种只看收益回报的投资行为吗?我觉得是时候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出国了。

谈这个不是因为闲着没事,而是现实中越来越多华人出国后发现各种问题和心理落差。比如诸多报导说海归越来越不值钱,花几十万出国深造回来只能找到六千月薪的工作;或者大批移民出国后感觉像坐牢(所谓移民监),数着日子拿护照走人。

我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这几年决定回中国重新开始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是找不到工作,相反很多人有相当不错的工作和丰厚的待遇,但他们似乎总觉得少了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光从物质上讲,中国和欧美的差距,对很多人来说逐渐已经不足以弥补做一个移民的劣势了。但是我依然鼓励包括我自己侄子在内的年轻人出国,只是其中原因,早就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对我来说,国外经历最大的好处,是帮助扫除无知、狭隘,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完整的人。

西方并不必然是先进的,而是即使是在当今信息极度发达的条件下,我们的思维依然高度局限于每天打交道的那个小环境,坚持着自己习惯性的愚蠢和偏见。

比如前几天我看到某网站刊登国内某姑娘在微信上晒跟男友的照片的新闻,下面的评论基本是整齐一致的谩骂,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那男朋友是黑人。评论主旨就是这姑娘怎么这么贱,找个黑人,你爹妈都丢死人了!当然还有很多不堪入耳的话。这种反向文化冲击当时令我非常震惊。

更令我乍舌的是完全没有不同声音,大家口径比中国的主流报纸还一致。可以想象这些评论者里估计都没几个在现实中真见过黑人,更谈不上跟黑人有过交流,但却不妨碍他们大胆的评论和辱骂。这就是眼界狭小的人对世界的狭小的看法。

我敢说大多数出过国的人,即使对黑人群体有偏见乃至歧视,都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对完全不关自己的事骂出那么难听的话,不是因为他们变得政治正确了,而是他们会觉得说这样的话很愚蠢。

如果非让我说一条西方国家最好的优点的话,那就是每个人不管你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如何“奇葩”,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

出国后的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就是学会尊重别人,特别是我们不认可甚至本能会反感的东西。多伦多市中心有家商店的男收银员每次都是染着闪亮的金发、化着精致的浓妆出现,那种有粉底唇彩腮红眼线的妆容,但是大家都似乎很习惯性的交流,没有人大惊小怪或是拿着相机拍照,甚至没人多看他一眼。

我觉得欣慰的不是没人围观把他当猴子看,我相信很多当地人背后也会说“看那个男的化的妆!”而是这个年轻男子知道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允许他这么做,他不会因此遭到雇主的刁难或者顾客的嘲笑,因为社会文化不会容忍这种行为 ——这是一个文化制度的先进之处。

我曾经的单位还有一个男同事,平时沉默寡言,某一天忽然通知大家他决定自己是女性,从此改名,改服饰,证件上也改性别。单位领导的处理方式也很慎重,专门请心理学专家给大家做讲座,解释性别错乱者的痛苦,希望大家尊重其选择,以往常的方式相处。

我不能说所有人都无比支持赞同,加拿大不是歧视绝迹的天堂,但的确此后就像任何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大家对她只是改了个称呼。加拿大的主流认知就是那是她的权利,你不理解甚至严重厌恶都可以,但是绝不能讥笑嘲讽,视为“变态 - “变态”这两个字国人多习惯用啊,直至今日金星还是经常被人视为“不男不女”,但在用它来形容别人的时候,是否应该多考虑其可能造成的完全不必要的痛苦呢?

在我们是主流的一部分的时候,居高临下辱骂任何少数群体是变态自然是嘴皮一动的事,但请问,你又如何能保证自己或你的家人永远是主流呢?

有时候你主流与否是天生的,有时候是选择的。西方宽松的社会文化允许其成员做不同于传统的生活选择,这对于那些有个性、不喜从众的来说尤为珍贵。

就比如婚姻,原本一件美好的事情,在中国被赋予太多社会含义,附加了多少社会压迫,而在外国见多了不同的男女关系,也意识到原来结婚也就是一种选择而已。我原来的经理是个英国人,已经50出头,跟她的“伴侣”共同生活了十多年,脚步从英国到南非,从加拿大到奥地利,但他们始终没有走戴钻戒、披婚纱这条世俗之路。不是说结婚有何不好,而是不结婚的人你犯不着觉得不正常。

在南法学法语的时候,一个“女同学”已经 68 岁了,走路都有点颤巍巍,但聊天中她告诉我有个“男朋友”,两人在一起好些年了,经常会在对方家过夜,但是就是没有住到一起,更别谈结婚,因为觉得现在这种方式对两人都无比合适。说话间她笑着表示“大力推荐”这种关系。

这是你就会忽然感受到,人真正应该是自由的,人应该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完全无需去在意社会的评价。与此相比,中国传统的“不结婚的恋爱就是耍流氓”的想法,不仅完全落后愚昧,而且是对女性的侮辱。讽刺的是,很多女性并不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觉得是对自己的保护加以引用。

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我们学会了每天上班自然而然的跟做清洁的墨西哥大妈微笑着说早上好,甚至聊两句,问问她家人情况。这不是那种基于“看,我是个好人”的那种高姿态的友好,而是你逐渐就会不再以职业或者经济地位或来决定对他人的态度。

我们每天看到建筑工人早上也在喝跟白领一样的咖啡,中午吃干干净净的三明治,无论是垃圾工人还是快递员都穿着体面的衣服、有着体面的工作环境。公交车上,如果乘客对司机出言不逊,那是要被罚款的,动手更是要坐牢。

我发自内心喜欢这种和谐和平等,人在这种文化就会更少的觉得自己因为收入高职业好而用鼻孔看人,更没那种高高在上的心理需求。每次回国,我都会处于习惯的对不停来端茶送水的小女孩说谢谢,因为相比呼来喝去,给他人一点尊重其实也给自己带来一点安宁。

说来有趣,这种平等的关系太习以为常了,我反而对贵宾式的服务感到非常不自在,比如几年前去坦桑尼亚旅游,在那些度假旅馆里服务之周到让我甚至感到某种罪恶感,似乎自己在盘剥他们。在一部分已经迅速“富起来”的中国,我不知道财富对这些富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获得的似乎不是一种可以不为赚钱而工作的自由,还是一种终于可以把穷人踩在脚底践踏的资本?

很多人都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需要看的难道就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吗?就是拍几张照片,买一些商品吗?那并不能提高我们自己。在海外生活的益处就在于你可以摆脱中国这个文化模式局限,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别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外国人是如何相处协作的,然后感慨“原来也可以这样的啊!”

这跟生物学上强调物种的多样化一样,你永远生活在相同的思维格局里面,你就很难摆脱这个格局对你的限制。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被小环境高度洗脑的产物,中国人如此,西方人也是如此。不积极的偶尔跳出这个环境,就很难知道自己生活的那个金鱼缸有多小多狭隘,意识不到自己的浅薄。

我一向鄙视崇洋媚外,西方国家其实有太多值得崇拜学习的地方,但可惜自诩“西化”的白领们往往停留在的肤浅层面,以为天天喝咖啡拿着刀叉吃牛排色拉、谈吐之间夹杂几个英文单词就西化了,也真是令人痛心。

我们为什么要出国呢?以为按照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还继续旧思维,觉得出国就是为了让生活水平得到本质的提高,留学就是为了“镀金”,让孩子未来能有更高的收入,那你很可能就会失望了。中国早就不是那个 5000 美元吓死人的中国了。

但我依然觉得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勇敢走出国门,去体会国外的生活和其中的所有文化冲击和艰辛,是一件有意义很有满足感的事情。只是那不再反映在物质回报或者外国的光环上,而是更多体现在丰富人生、开拓眼界、给自己一个更完整的人格和更有内涵的精神世界。


6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3

强势ob:


上班和形式主义才是最无聊的

6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3

Vince:


我觉得两边生活差别不大。

外国居住环境更好一些,出国旅游更方便一些,食品标准更高一点。

除此以外,在中国怎么生活,在国外也是怎么生活,不存在哪里比那里更无聊的问题。

6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3


子不语:


所以需要找个爱好,比如我个人比较喜欢打枪。

6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3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我活到现在,觉得最幸福的就是大三在日本的那年。

时常会有“这种幸福日子是我配过的?”的想法。

那一年几乎都没生气过,和朋友去各地旅游,都有种“啊,活着真好啊”的感觉。

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天天和同事们盼着地球爆炸,还得被上头各种压榨,美其名曰“降本增效”



作者:婷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565089963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8:34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常常是因为对国外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国外生活对每个人的感受确实不同,而“无聊”这个词,其实更多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状态和对生活的期望,而不是客观现实。

我自己在新西兰生活了11年,从未觉得无聊。恰恰相反,我享受这里的安静与简单。没有过度的竞争和加班压力,大家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专注于家庭、工作和兴趣爱好。

新西兰的生活节奏与国内的大城市完全不同。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物质和职业成就。我在这里实现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在家办公,拥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说生活无聊,也有可能是你还没有体验到国外多样的户外活动。我们这边的话,周末一有空就去公园,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长假期也喜欢去徒步、钓鱼、露营,或者简单地在户外餐厅用餐。与家人在一起,特别是看到儿女开心地奔跑玩耍,那种平静而踏实的幸福感无可替代。

最后,心态决定生活体验。国外生活与国内相比确实有很大不同,但如果能调整好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会变得非常丰富和充实。无聊与否,不在于外界的环境,而是你自己如何选择去体验和享受生活。



作者:Janet在新西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43179405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9:48

随缘:


一点儿也不无聊,只是许多国人太卢瑟,没那个找乐子的能力。

6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9:48

MavErick:

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去了国外的人们常挂在口中的口头禅是:失去了大地,拥有了蓝天。

国外生活,对于喜欢下班和周末打麻将,或呼朋唤友吃饭喝酒K歌,和凑热闹的人们来说,的确寂寞无聊透顶。

但人们出国的目的是什么?出国一是师夷之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从大的角度来说,今后有朝一日报效祖国;二是做一个中华文化的使者,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让世界更加友好和平;三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所以当想到自己出国的使命时,你还会觉得在国外生活时寂寞难耐吗?!

7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19:49

吴越大爷:


觉得国外生活无聊的人就不适合出国。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