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9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6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2
作者:浩海留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9300377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應該都能學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徐志摩所描述的這條河就是劍橋大學的康河,詩歌中所描述的美麗景象讓人嚮往,劍橋大學不僅景色美麗,更是英國G5院校之一,也令無數學子所嚮往!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浩海留學的 Antoine Zhang 老師來分享一下自己在劍橋大學的學習生活體驗。Antoine Zhang 老師本科和碩士均在劍橋大學就讀,電子電氣工程專業,以優秀(merit)成績獲得工程學碩士、文學碩士和文學學士學位。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皆為專業水平。高一時托福108,雅思7.5,近期托福113。
在正式進行分享他的劍橋大學就讀體驗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位充滿色彩的 Zhang 老師是如何一步步申請進入劍橋大學的。
從小就接受着良好家庭教育的 Zhang 老師,不僅多才多藝,而且非常要強。他五歲學書法,六歲學鋼琴,他都要比其他孩子多寫幾頁,每次練鋼琴時都想彈得更好,時刻保持一顆好勝心,這份好勝來自於他的自信。之後,又學了繪畫、英語等等,這些特長使他在各項比賽和活動中更加自信。初中畢業,他以高分考取了東北育才學校(省重點中學),高一時托福就考出了108分的好成績,這在當時是全班最高分。在兼任學生幹部的同時,成績還一直保持在班級的前三名,可謂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
不同於其他這個年紀的孩子,他對自己的未來早早做好了規劃——要去世界頂級的名校學習。那麼,去英國高中學習A-Level課程,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兩年的英國學習,完成課程考試的同時,提早適應歐美生活環境與西方文化,無論將來到英國還是美國申請大學,都會順利過渡。」
(A-Level是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圓滿修完這種課程即可進入大學就讀。)
2009年初,英國皇家沃福漢普頓中學給中國大陸高中生提供了全額獎學金的留學機會。經過層層選拔,憑藉優異的成績,他很快就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但由於當時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學校將原本承諾的全額獎學金,降到了25%。
不服氣的他連夜給學校招生負責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寫到:「我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如果不給我全額獎學金,是我的損失,更是貴校的損失……」
學校對他的提交的個人陳述十分重視,還為此專門召開了校長會議。最後學校表示,由於經濟原因,只能再追加5%的獎學金,並強調「這已是特例了」。出於對自己的信心,他最終放棄了皇家沃福漢普頓的offer。
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了解到情況後,教育部把 Zhang 老師推薦到了英國露絲公學。露絲公學破例給他提供了一次單獨的考試機會,僅僅半小時的時間,他就在線上答完了所有試題。憑藉優異的成績,各種亮眼的獎項,還有他的一封文采飛揚、自信滿滿的自薦信,徹底折服了校方,露絲公學不僅錄取了他,並且為他提供了60%的高額度獎學金。
(因為 Antoine Zhang 老師沒有給我們圖片,所以只能在網上找一些圖片了。。。哭唧唧~)
順利來到英國後,又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初入英國高中,Antoine Zhang 老師驚於這完全迥異於國內的學習模式,「我第一次發現,世界上還有學習這麼輕鬆的高中,周末完全不用學習,放學回家也不用熬夜,除了一些簡單功課,同學們業餘時間幾乎都花在體育和旅行上。」
但他很快發現,看似輕鬆的背後其實是對自律、自學能力更高的要求。他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數學、進階數學、物理、化學四門課程,要在兩年內修完,每年考試兩次,然後憑藉A-level的證書去申請大學。「A-level的重要程度和國內的高考一樣,每天課程安排得很滿,但上課的氛圍卻很活躍,一般都是小班授課,學生和老師可以自由溝通,老師不會每天催交作業,更沒有考試前領着你集中複習、做卷子的習慣,一切全靠自主學習。」
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全科A+(2A、2A+的成績可申請劍橋),但還沒開始奮發,他就被一個現實的問題難倒了——沒有練習冊。習慣了國內用題海戰術練習,突然要轉變,只能摸着石頭過河,自己找方法、定策略。「英國的教材沒有配套練習冊,想做題,只有教材的課後題。題海戰術根本不可能實現,我找到了歷年考試的真題演練,從裡面尋找英國的考試規律。」
憑藉自己良好的數理化基礎,和超強的適應能力,他很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他的成績在全班脫穎而出,數學滿分600分,他考了599分,創下了露絲公學
歷史上的考試紀錄。「同學們都覺得這太神了,簡直是天才,但他們不知道,這張卷子放在中國僅算是中等難度,尖子生只要認真,就能搞定!」
劍橋進擊之旅
在露絲公學如魚得水地完成兩年課程學習後,Antoine Zhang 老師最終獲得優異的成績。
申請大學時,他全程自己完成。英國大學一次可以申請5所,他申請了劍橋大學的工程、帝國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倫敦大學學院的電子工程、布里斯託大學的電子工程、約克大學的電子工程。申請大學之前,特意查詢了相關專業的排名,他申請的是英國電子工程學方面排名前五的學校。除了劍橋大學,剩下4所學校,Antoine Zhang 老師面試都很順利,只有劍橋大學費了一點波折。但他的夢校就是劍橋大學!
「我成績比較好,考官不會特別為難我,一般會問我諸如『為什麼要上這所大學』之類的問題。只有劍橋大學,老師別的不問,只問純學術問題,出了很多道的數學題和物理題,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回答。」
他的一名同學面試劍橋,面試官發現該同學個人資料的興趣一欄填了「棒球」,面試官於是從棒球開始問起,擊打一次棒球的力量是多少?初速度多少?如果擊打能量轉化成電能……「都是這樣很實際的問題,要求你去估算,從而考驗你的學術能力。」
在已經成功申請了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布里斯託大學
、約克大學之後,他獲得了劍橋大學的預錄取通知。當年6月份,在A-level的最後一次考試中獲得了3A+、1A,符合劍橋大學的錄取條件,成功被劍橋大學錄取。接到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還接到一本隨通知書郵寄過來的樂高機械人教材,校方告訴他,開學之後,劍橋大學將舉行樂高機械人大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自學後參加。他明白,劍橋的學習生活已經提前開始了。
在進入劍橋大學就讀完本科和碩士之後,Antoine Zhang 老師分享屬於自己的the walk。以下是 Antoine Zhang 老師的自述。
在這裡先給大家普及一下一個常識,英國大學的學位是分等級的,分成first, second(2.1, 2.2), third。
那麼牛津劍橋的2.1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可以順利留在英國工作的成績。另外,等級是按排名來的,也就是說即使自己成績再好,那麼如果別⼈
成績更好的話,自己也不會拿到高等級的成績。每年的淘汰率也是固定的,也就意味着一定有⼈會被淘汰。
劍橋每年只有一次考試,沒有重修,沒有補考,遊戲規則也很簡單。
1. position yourself
第一點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定要找好自己的位置。
我大一的時候沒有很好的position我自己,由於高中一直名列前茅,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劍橋,英國高考數學600分我取得了599分的成績,於是到了劍橋之後絲毫沒有意識到環境的變化。於是自己的目標自然而然鎖定在了一等,並且更重要的是自己沒有為一等付出相應的努力。
於是一年過後,自己居然得到了2.2等的第一名,也就是2.1等的最後一名。那時突然意識到,現有的環境里所有聰明的人都比我勤奮,所有勤奮的人都比我聰明,於是自己的努力顯得那麼的微弱與渺小。
2. find the right method
於是大二的我開始了自己的奮⽃。每天晚上學到三四點鐘才睡覺,每天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師
的作業,把高中自己的學習方法帶到了大學。
我一直很羨慕劍橋的遊人,因為在他們眼中的劍橋是最美的,有最美的河,最美的建築,還有最美的人。但是在我們的眼中,劍橋就是冰冷的書桌,冰冷的電腦以及冰冷的試卷。我羨慕他們的單反,而他們又在羨慕我們的體驗。
又一年過去了,在努力了一年之後,我再次失敗了,得到了2.2,比起去年甚至不進反退。於是我迷茫了,在想自己哪裡做的不對,哪裡做的不好。
問題來了,高中的學習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大學高強度的學習了,現在應該重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放下自己的那份孤傲,多去與其他人探討;放下自己的那份堅持,多去圖書館讀書,找到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第一步。
3. stay persistent
於是尋找2.1等的旅程又開始了,這一次,我明確了自己的位置,明確了學習的方法,下定決心,這一年一定不辜負自己的努力。
每天學到清晨的日子我還依稀記得,每天放學跑去圖書館自習的日子我也不會忘記,在這裡也感謝朋友的陪伴,那段旅程是我大學最美好的記憶,那份努力的汗水至今難忘。
於是一年又過去了,出成績發現自己依然是2.2。有些人,失敗了一次爬起來,失敗了兩次爬起來,失敗了第三次可能再也不會固執了。可是,我相信我是打不倒的。
4.may you find what you are looking for
於是最後一年到來了。這一年,畢業的成績會寫在學位證上。first現在叫做distinction,2.1則叫做Merit。又努力了一年過後,我終於如願以償地拿到了Merit。
現在想一想,很好笑,這就是我大學的全部,現在也沒有人問起來我大學的畢業證是幾等的。畢業那天,我卻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們畢業的地方在劍橋的Senate House,這裡離我們學院走路40分鐘。劍橋有個美麗的習俗,就是畢業當天我們要從學院走到Senate House,開始我還很好奇為什麼要一路走過去。
也許只有走過才會懂。那一路,走過了那條小河,走過了那條放學回家的路,走過了草地,走過了嘆息橋,走過了路邊的結他,就彷彿走過了這四年的春夏秋冬,走過了大一的懵懂,大二的迷茫,大三的執拗以及大四的精彩。
這一路走來,發現原來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大學四年,這段旅程很難忘,當然了,做過很多傻事,但是認識了一生的好友,體驗了不一樣的精彩,這份感動,永藏心底。
分享了Antoine Zhang 老師的故事之後,很多同學私信小編想了解 一下英語考試學習的方法,於是我們又邀請了Antoine Zhang 老師講述一下他自己對英語學習的一些心得。
托福聽力是聽說讀寫中最考察能力、最弱化技巧的學科,所有的技巧和套路、記筆記的要點、做題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你能聽懂的基礎上的,所以說今天來給大家講解托福聽力三部曲的第一部,如何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做到能聽懂。
關 於 詞 匯大家設想一下,一篇文章有50%的詞彙不會,就算是原稿放在面前也不一定能看懂,更何況聽懂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背單詞。
通過日常的教學總結下來,很多基礎薄弱的同學覺得自己聽力或者閱讀這種考察信息攝⼊的科目比較弱,歸根結底就是單詞量不夠,那麼努力背單詞英語水平就會取得指數倍增長。但是背單詞也是有方法的,很多人覺得背單詞背了也記不住,在這裡給大家糾正幾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覺得背單詞書沒有用單詞書是一定要的,而且要反覆的背,背更多的單詞書。你可能覺得單詞書背完只能記住20%,那麼總比0%強。
在這裡除了新東方的白皮書、紅寶書
之外,給大家推薦一套單詞書,這人跟我沒關係,單純是因為我高一托福108背的就是這本書,足夠有廣告效應。
這套書叫做劉毅詞彙,分成基礎、5000、10000、22000四本,分別代表着背完就達到相應的詞彙量。當然,新東方也有類似的系列,只不過變成了6000、11000和23000。這套書的亮點在於它的例句,能把單詞放到一個非常地道的例句中,加強對單詞的理解。
第二個誤區:背單詞要聽故事如果大家把紅寶書翻到reluctant
這個詞,發現某學校校長告訴大家,這是驢拉坦克,所以費勁,所以reluctant是很勉強的意思。
大家一定糾正背單詞都要用竅門的誤區,詞根詞綴可以用,神話故事很有幫助,但是更多的詞彙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的積累的,竅門就是重複重複和重複。
第三個誤區:背單詞不知道發音這個問題出現在很多我帶過的大學生身上,由於中國英語教育對聽力和⼝語的疏漏,所有的學生都貌似只知道單詞的長相和拼寫,不知道發音。如果你不知道一個單詞的發音,怎麼可能聽得出來這個讀音是這個單詞。
那麼需要同學們在背單詞的時候,就要做到跟着詞彙書提供的音頻,或者有道詞典提供的音頻,背這個詞的發音,聽某個例句的發音,做到單詞的聽說讀寫都可以熟練運用。

關 於 辨 音 能 力當詞彙量達到一定程度,很多學生的問題就開始出現在辨音能力上,表象就是「死活聽不出,我氣死你。」
所謂辨音能力,就是頭腦對一些英語中語音現象的分辨,對連讀、吞音、鼻腔爆破的識別。提高辨音能力是提高聽力的又一難點,那麼怎麼練呢?在這裡我先說方法,再說素材。
方法——四步走第一步:裸聽
。裸聽的意思是對文章進行整篇聽,理解大意和邏輯結構。如果聽的是托福TPO的話,那麼配合著做題。
第二步:精聽-跟抄。據各位聽力專家表明,跟抄是提高聽力能力的充要條件,一句一句的聽,並反應聽到的內容,把它寫下來。
第三步:跟讀。跟讀是一個既考察辨音能力的步驟,同時可以跟着原文一起練習語音現象,還能提高自己口語發音水平的步驟。
第四步:口語總結。口語總結是對所聽到內容的總結概括,練習的是對所聽單詞的熟練運用能力,和歸納概括邏輯能力,大家會發現口語的三四五六題考察的便是這種能力。
可以發現,通過對一篇聽力素材進行四步走,能同時提高自己的聽力和口語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素材針對不同階段和水平,聽力素材也應該對應進行調整。


TPO口語中的聽力TPO口語三四五六題目中的聽力是很好的⼊門級聽力對話和講座,因為這些對話和講座結構清晰,語速並不慢,而且包括很多托福常⻅詞彙。那麼學生在已經能預判到可能發生的事情時,往往對理解有幫助,對口語部分的聽力進行精聽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礎。


TPO聽力中的聽力聽力部分的聽力就不用我多說了,大家要知道TPO數字越大,題目越新,更接近與近期考試題,那麼給大家的建議是把新題留到最後衝刺時候做,先精聽數字較小的,難度也相對較小。
在此強調一點,聽力素材是有限的,大家千萬不要刷題,不做精聽,盲目刷題,對聽力水平一點幫助也沒有,不如花更少的時間來做聽力四步走,實現能力的提升。


VOA Special EnglishVOA慢速英語是很好的泛聽材料,也可以進行聽寫,慢速英語的語速相當的慢,有治療失眠的功效,可以伴隨着英語進⼊夢鄉。
(下載地址:http://listeningexpress.com)


CNN Student News (2017年已更名為CNN10)這檔CNN對美國高中生製作的節目是我高一時候練習英語聽力的利器。
節目分成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current event,往往包括政治和軍事,以及世界最新的新聞。雖然托福聽力不考,但是這些信息可以成為很好的托福口語和寫作的素材,讓你的口語和作文超級⽆敵的高大上。這個節目中還會有科學小常識的介紹,比如⻰卷⻛形成的原理,那麼跟托福聽力中的講座就非常的相似了。
該節目語速較快,可以作為進一步提升聽力能力的素材。聽力快線上有視頻和transcript
,大家可以學習詞彙,對視頻進行精聽,每句話都要盡量聽懂哦。
(下載地址:http://listeningexpress.com)


生活大爆炸生活大爆炸是我對於托福聽力部分最推薦的美劇。該劇場景為加州理工大學,也是我曾經的dream uni,所以說就會出現大量的大學生活中對話,跟托福考試的話題息息相關,可以幫助同學們熟悉美國大學的環境。
(下載地址:http://6vhao.com)


BBC紀錄片BBC是世界上最愛拍紀錄片的公司,同時也是水平最高的。前幾期一個⽼師有詳細的講解如果利用BBC紀錄片來聯繫托福聽力講座部分,希望同學們好好利用起來!


喜歡足球的同學:推薦Match of the Day,可以在看足球的過程中聽英音評論。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手,提高專業詞彙的水平。
(下載地址:微博搜索弧線球)


喜歡電子產品的同學:可以在YouTube上看各種手機的測評,通過對沒有字幕的各個視頻的學習,以自己興趣愛好為輔助,鍛煉聽力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喜歡化妝品的女同學練習方法相同哦~

6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3
作者:唯尋在帝都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1896636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收到夢校
offer啦?相信大家第一反應都是開心的,懷着一腔熱血的,充滿憧憬的。
不同的人在劍橋的學習體驗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我是誰很重要,我只是個在劍橋讀自然科學的普通人


在劍橋讀自然科學最真實的體驗
實話說,剛入學,大一的第一學期,我就感覺扛不住了。
我們DoS說,劍橋的自然科學系的每個學科都是正常大學的正常專業,也就是說我一個人學的四門課其實本應是其他大學的四個不同的人要學完的東西。
課程緊湊程度與學習壓力可想而知。每周七天我只休息半天,儘管如此,我還是什麼都學不會,每科作業在deadline的最後一刻才能匆忙的寫完。
materials science實驗關於在劍橋讀書有這樣一種說法,入讀劍橋只有兩天是開心的,一天是入學,另一天是畢業典禮,其它的日子都是寫不完的paper,做不完的reading。這種說法似乎有些誇張,但是從某個方面也反映了在劍橋讀書時課程的緊湊。
這裡也要提到我們學院-Queens College的phys natsci
這個專業。我的物理supervisor總會留比別的college多五六倍的物理作業(大概每周20多題),所以這讓本就一般的我學起來感到更加的吃力,但這確實讓我物理進步神速。所以對於我的supervisor,我又恨又愛。
materials science實驗課

講真,和我理想中的大學生活相差甚遠我理想中的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休閒娛樂活動。像酒吧喝喝酒啊,參加參加晚宴、舞會啊,碰上好天氣和朋友一起去吹吹風劃划船(Punting)之類的...
數學橋就算不是,至少也得是 Study Hard and Play Hard。
而來了劍橋才發現,這些活動都是給學有餘力的大佬們準備的。我的大學生活很簡單也很規律,每天就是做題,吃飯和睡覺,每天也沒有娛樂的力氣和時間,有閒下來的時間不如好好睡覺,恢復體力,醒了繼續做題。
物理實驗

關鍵詞:高壓生活、同伴壓力在劍橋讀書壓力是必須有的,我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麼叫做天才的存在,抑或是比你優秀的人比自己還努力。
之前和幾個同學一起語音討論問題的時候,我們聊到了高中,我們都笑着說「誰在高中還不是個年級第一啊」。我在高中享受了獲得各種榮譽的快感,人都不會知足,所以我渴望在大學擁有同樣的感覺。
物理實驗說實話,入學前兩周我甚至會感到自卑。lecture聽不懂,作業不會寫、甚至在討論中根本無法說上話。這些種種都讓我開始質疑自己我還是不是高中那個「厲害」的我。
好在,我也一直在反思,我也慢慢得到了一些答案。


幸運的是,我明白了該如何應對轉變思維,承認自己是普通的,保持一顆平常心!在高中的普通人與普通人的競爭中,我勝出了。這為我換來了和天才們競爭的大學生活。哪怕我在這裡(劍橋)是一個倒數第一,我也有信心在未來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我其實很感謝身邊這些牛人的存在,他們讓我看到自己之前從未看到過的世界,讓我邁出自己的舒適區,激發未知潛能。
但我開始不再逼迫自己要和別人學的一樣好,我不在要求自己作業要寫的和高中一樣次次滿分,我開始嘗試放棄學習一些我根本學不會的東西換來一些好好生活的時間。
聖誕氣息滿滿的食堂我的生活還是和以前一樣,學不會,做不完。不過我並不為此擔心了,我現在的目標是在天才們的光輝下當一個堅持自己的普通人!
這並不代表我開始不認真的對待學習,只能說,我開始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做到最好,而不是要求我一個普通人達到和天才那樣的水平。這其實就是大家口中的平常心,我真的很感謝大學在一開始就幫我找到了這個至關重要的東西。


對於學弟學妹,我想說...要擱以前我肯定會建議學弟學妹們拚命學習,往死里學。
現在看來,我會建議學弟學妹們先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千萬不要為了老師和家長而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學校。畢竟後續學習都是自己的事情,做出自己內心最渴望的選擇,後面為之奮鬥才顯得順理成章。
此外,確立好目標後,不論是閱讀、打競賽、做項目...要有自己主動學習、獲取信息的能力。與不同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培養多元化,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講師傳遞的知識。
未來是很神奇的,我不想在現在就留下太多限制,未來的事情就說句未來可期吧!


你不是因為劍橋而優秀,你本身就很優秀!
6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3
作者:你瞅啥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1178120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個人覺得牛劍學生也都是正常人,生活還是充滿了各種煩惱、糾結和困惑。也都得天天碼字、寫論文、和導師交流、找工作,其實一切都挺正常的。
答主Runke Huang,芝士圈留學行家,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生(PhD candidate in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2019-10~2022-10),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優秀碩士畢業生(master's degree with distinc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但是厲害的也有,我想有些人是因為厲害所以讀了牛津劍橋,有些人是因為讀了牛津劍橋之後才變得很厲害。牛劍的校友裡面有各種各國首相、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就只說說自己認識的牛劍的學生,本科生我不太熟,拿碩士和博士為例。
我比較熟的本科同學申請上牛津的加上我有三個,一個是本科畢業申請,同時拿到了牛劍的offer,她選了牛津,去讀了MBA和碩士的雙學位;一個是碩士在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申請上了牛津;我是碩士在港大,博士申上了牛津,比較幸運的是我們仨都有獎學金。
一.我的本科同學篇
先說本科就申牛津的小夥伴,她是妥妥的學霸。從英語系大二轉專業到我們專業,但是成績排名在我們專業前二。她的學習能力很強,或者比我們清醒,一早就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她一度成為我們學院的話題,讓我們一直學本專業的有點尷尬,居然考不過人家學英語的。
她是比較活躍的那一種,在本科我們都懶得上課且熱烈迫切早點下課的情況下,她都下課主動找老師聊天。她參加了大學生創業大賽,拿了一等獎,創辦了「滿天星」去發掘民族文化,現在「滿天星」自創立估計也都有四五年了,發展的還不錯,每年都在高校招學生暑期或者寒假去少數民族做調研。所以她就是在大學裡面很學霸、又創業、善於結交大牛老師的那種風格。個人覺得MBA挺適合她的,她以後的方嚮應該也是商科管理方向。
然後接下來是碩士去倫敦大學的小夥伴,她倆都是我隔壁班的。這位小夥伴也是學霸,年年專業排名都是前10%的那種,每次都是一等獎學金。之前我倆一起在學院辯論隊,但是沒一起組隊打過辯論,也沒做過對方辯友,但是她確實是個靠譜小夥伴。雖然沒一起干過啥,但是莫名覺得她靠譜(可能是日常行為的滲透)。她後來成為了辯論隊的隊長,我去了教育學社成為了學術部部長,在辯論隊的接觸應該就到此為止了。她比較低調,在朋友圈從來不曬吃曬喝曬玩曬formal。這讓我一度以為她倆讀的不是一所牛津,可能博士的生活比較枯燥。個人感覺她在學術上挺厲害的,本科生科研基金項目和國創都做過,結項成果也不錯,但是她比較低調,我倆也沒具體聊過發paper,現在她剛剛做完開題答辯,大機率是要去征服星辰大海了。我在申請牛津的時候也諮詢過她很多問題,她都很耐心地回答並指導我,非常感謝她!
二.牛津新同學(AI大佬和SCI大佬)
再說幾個我在新生群里認識的幾位新同學,一個是學AI(人工智能)的大佬,真是大神。碩士畢業去了Google工作,申請上牛津之後,Google還給他工資讓他上學。在我還在為獎學金糾結的時候,人家已經拿雙份收入了(Google工資+獎學金)。雖說都申上了牛津,但是人和人的差距還是有的。
還有另外一位學醫藥學的小夥伴,拿到offer的時候就直接附屬了獎學金,他在北京有自己的公司。但是他也會為正式offer顯得沒我的正式懷疑自己拿了個假offer,我一度推薦他去雍和宮拜拜。感覺大家確實也是正常人,有時還挺搞笑的,無論成果再多大家也都有喜怒哀樂。
還有位高產的學長,在我剛發了第一篇SCI之後,人家已經有30篇了(羨慕臉),真的是非常的厲害。
進入牛津新生群之後,三觀一度被刷新,每個人都有過人之處。讀碩士的一般都是有在境外名校讀過書的,讀本科的大機率是高中就在國外讀的,讀博士的有本碩都是境外的,也有本科國內的碩士境外的,也有本碩都是國內的,但是都是名校背,不過大家交流起來都是正常人哇。會因為你們學院的飯不好吃而不想和你約formal,也會因為你被換到了一個飯好吃的學院,加你好友讓你請吃formal。約飯或不約飯的原因都挺純粹,學院的飯好不好吃哈哈哈。
三.弱弱的自己
接下來就是我了,我覺得自己其實是普通的。本科大一的時候也不咋喜歡去上課,不點名的課也逃過,但是我完成作業很用心。算是拎得清的,知道什麼是不能含糊的。本科時整個大專業的排名可能也就是前20%,不過細分專業時能穩在前三;碩士時排名第一,參加過國際會議,發表過中外文論文,和導師的研究方向比較一致,這應該也是能申到牛津的原因。
我比較可取的地方是耐得住寂寞,做事情踏實。碩士階段,我幾乎每天都呆在宿舍,從早到晚讀paper、寫作業、碼論文,成績幾乎全A。雖身在香港,但是逛街的次數不超過十次,一般都是去樓下超市買買日用品。
但是感覺目前能力還是還沒達到導師的要求。比如,寫了一個東西發給導師,導師在我幾十條引用文獻里找出我引用的其中一篇,問我引用原因,她覺得內容不太合適。。。。。。。我幾乎都忘了這篇文獻內容了。而且導師效率超級高,我剛發過去的東西,導師五分鐘後給回復:咱們Skype討論下。哎…討論完後再改~人生啊~之前覺得自己還算是比較快的,現在看起來還是差火候。這樣子三年鍛煉下來,自己也能脫胎換骨一下!!!我就是讀了牛津之後會有長進的那一類!一定是的!!!
四.其他
個人感覺牛劍學生另一個厲害的地方就是這個身份,因為在傳統文化裡面,大家還是看重知識和名校的。當別人知道你是牛劍的學生之後,不自覺的會覺得你很厲害,因此獲得的資源可能會多一些,大家會願意去幫助你,給你機會。
今年牛津學聯的博士團去某市做交流活動,看新聞接待他們的好像都有市裡的各種官員副市長之類,看起來挺厲害的。同時,牛劍的學生以後在各行各業大機率會比較突出,所以這種人脈關係也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
牛津學生還有個過人之處可能就是承擔壓力的能力,別人知道你是牛津的之後,自然期待的就比較高,覺得你應該學得快、啥都會、工作能力比別人強類似這種。如果在同行業表現的不夠突出,可能大家會對你非常失望。在這種社會期待下,牛劍的學生不得不很全能,學業、社交、興趣愛好全方位發展。而且身邊都是牛人,有時候會發現無論多努力,總是有人比自己好很多倍,這種peer pressure有時會讓自己陷入自卑,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自身的抗壓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感受啦~
最後安利一波乾貨:
留學文書範文+往期offer條件:https://www.zhishiq.com/essay-sample?ref=top_nav
尋找學長學姐https://www.zhishiq.com/product/topics?q=#
學長學姐留學申請檔案https://www.zhishiq.com/admit-profiles?ref=top_nav
外籍顧問改文書:https://www.zhishiq.com/product/ser

6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4
作者:LSE學姐拉娜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314522956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劍橋管理學,已經是我們連續第4年送學生進去了!
點擊這裡查看秘訣
戰績保持!
劍橋大學
MPhil Management

管理學碩士
項目面向以前未學習過商業或管理學並且希望從事商業工作的學生而設計,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商業和管理的背景,這個項目是不適合你的。
該項目旨在幫助參與者從學生過渡到職業經理人
,為他們提供管理職業所需的基礎知識,並提供新的機會來發展他們的協作領導技能和商業創造力。該項目背後的理念是,有效的管理需要經驗,但良好的學術知識基礎是管理職業生涯的寶貴先決條件。因為管理涉及如此廣泛的技能,從數學到人際交往,管理碩士要求在廣泛的應用學科中表現出色。
您將成為劍橋大學的校友,這是一個由各行各業的傑出成就者組成的全球校友網絡。


課程介紹
必修課示例
會計
商務經濟

運營管理
金融
市場營銷

組織分析與行為學

管理學量化方法


選修課示例
商業與社會影響
宏觀經濟學
供應鏈管理


其他信息


項目學費:£34,989
語言要求:
雅思:總分7.5小分7
托福:總分110,小分25
offer展示
劍橋大學 MPhil in Management









錄取背景


Background
本科背景:英本
GPA: 74
專業:化學
GMAT/GRE: 無
實習:5段
6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4
天津小橙子教育:


5sigma創始人兼導師--Frank劍橋大學宇宙學博士Frank:我在劍橋讀的碩士是part III 數學,此碩士的特徵是把高難的數學與物理知識壓縮在簡短的8個星期的課里教給學生。歲月如梭,時間就在聽課,做習題(example sheets),複習筆記和揣摩知識中飛速的度過了。
劍橋有着濃厚的學習氛圍,不管什麼時候,在歷史悠久的圖書管理都能夠看到在努力的同學們。
學院圖書館我最喜歡的學習角落
6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5
作者:一生堅強的碩論人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6254147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英國劍橋大學(英文名稱: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坐落於英國劍橋,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其與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
劍橋大學是英語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2018-2019年,劍橋大學位居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2、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7、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世界第7。
在劍橋大學不僅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學習氛圍,還能感受到百年傳承下來的貴族傳統,讓學生充分感受英國百年傳承下來的傳統。
劍橋本身就是一種特色,而劍橋最大的特色是學院制,上至行政財務,下到招生教學,學院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劍橋的畢業典禮是神聖而隆重的,學生由學院院長牽手引到校長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徵著由學院教導成材。當然,劍橋的畢業證也是通往名企的通行證。
劍橋的圖書館,也是很有意思的存在。劍橋的圖書系統分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學校主圖書館。主圖書館則是著作權圖書館,即擁有英國出版的所有書籍;當然也有大部分後備藏書,期刊和檔案資源;此外還有系部圖書館,也就是按照系別建立的圖書館,以便學生能快速找到書籍;最後一個是學院圖書館,而學院圖書館只對本學院的學生進行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劍橋的圖書館大大小小有將近100個,只有你想不到的書,沒有劍橋圖書館借不到的書,有些書由於歷史過於悠久,走進圖書館,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墨香。
劍橋的校訓裡面有一點我非常喜歡,即「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給莘莘學子一種嚮往的感覺。沒有那麼過多的嚴厲,卻有一種無形的壓迫,讓學生不得不進步,不得不在知識的海洋里鑽研。在這裡,無論是學生還是居民都很友好,機動車會耐心的等待行人通過,禮讓行人踐行的十分得體。
在劍橋,講師講課的節奏特別快,根本不會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來授課,每個講師把知識講完,不懂的全靠自覺學習,自我提升。因此在劍橋讀書要做好隨時學習、交流和思考。特別是交流,在劍橋,你不僅可以隨時拿到學術界「大家」講座的入場券,還能碰到大量的學者來和你交流,開闊你的視野,提升你的研究水平。課餘時間,除了完成課堂作業,還要做大量的閱讀,其中包括專業書籍還有中英文文獻。
在劍橋,你永遠感覺時間是不夠用的。不僅學術研究的任務重,時間緊,每天還有大量的思考、討論充斥在學習里。而圖書館常常是凌晨才會關閉,就是讓學生享受到更多的資源。有學生形容劍橋的學生像煉獄,大學時期猶如中國的高中時代,每一天除了正常的吃飯、睡覺之外,就是學習、思考、研究。
劍橋的課外活動尤其吸引人,專業活動會有講座,商業論壇和企業案例分析,涉及話題也非常廣泛,而這些活動的通知方式都是郵件,建議大家多關注郵件。
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長桌晚宴,這樣也給不同專業的同學們一個交流和尋找靈感的機會,說不定在你身邊坐着的就是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或者是政壇領袖。舞會上會有各種活動,比如跳舞,跳樓機,煙花,鞦韆,碰碰車,當然也少不了酒水和各種好吃的東西,結束了考試的劍橋整個城市都在狂歡。
此外,劍橋還有許多特色的活動,比如說撐船(punting)。每年泰晤士河上的牛津和劍橋大學的賽艇活動(Rowing)也會吸引很多人觀看,還有很著名的長桌晚宴(Formal Dinner),男生會穿西服打領帶,女士要穿着裙裝或者正裝。用餐禮儀也是十分有意思的,能夠讓你充分感受英國文化的貴族感。雖然過程有些複雜,但禮儀裡面充斥的感覺讓學生體會到滿足與享受。
總之,在劍橋不僅能享受到濃厚的學習氛圍,還能享受到一個國度的文化。讓你在學習的忙碌之中,拓寬視野,享受貴族文化的洗禮。

6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7
作者:WAS威雅學校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28190375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次看到李洋浦老師的履歷會忍不住驚呼:這不就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嗎!從港大到劍橋,從寶潔到美林證券,一路名校名企,人生像開了掛似的高歌猛進。


驚嘆之餘也不由地好奇:他有着什麼樣的成長之路?又緣何來到南京威雅?在他的課堂上,孩子們會有哪些不一樣的體驗?經歷了全球殿堂級的高等學府,他心目中最好的教育會是什麼樣子?本期威雅人物,我們一起走近南京威雅中學部經濟和商務老師李洋浦。


Jerwynn Lau(李洋浦)
南京威雅經濟、商務老師


英國劍橋大學金融碩士,香港大學金融碩士,計算機科學學士,曾供職於寶潔公司IT部門,後在香港的美林證券、倫敦的英國置地進行投資策略、金融建模等工作。2020年來到大陸,在加入南京威雅前,曾任南京外國語學校
國際高中部經濟學老師。






從計算機到金融的華麗轉身From Computer Science to Finance李洋浦出生在菲律賓的一個華人家庭,自幼在粵語、普通話、英文、菲律賓語交雜的多語種環境中長大。十六歲那年,父親帶給他一本《時代周刊》(Time),封面人物是彼時剛剛發佈Windows 3.1操作系統的比爾·蓋茨
。從來沒接觸過計算機的李洋浦像是發現了新世界的窗口,他預感到了這一新興行業的廣闊前景,於是,申請大學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德拉薩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 1995年《時代周刊》德拉薩大學是菲律賓首屈一指的高等院校,畢業後的李洋浦順利進入美國快消巨頭寶潔(P&G)工作,負責供應鏈系統的項目管理,還先後被派往日本和加拿大。「在寶潔工作的幾年裡,我逐漸對商業世界的運轉產生了興趣,再加上一直想去國外看看,就選擇了去劍橋進修金融。」就這樣,李洋浦開啟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次轉型。
◎ 李洋浦(左)在劍橋大學



嚮往小鎮生活的另類精英Went Back to Cambridge University在劍橋修習一年後,李洋浦加入香港的美林證券,開始了「朝七晚九」高強度的投行生活。工作之餘,他又用兩年半的時間,同步攻下了香港大學的金融碩士。他笑稱自己總是上課遲到的那一個,因為工作實在是太忙了。「而且在投行,你的工作內容重複性很高,每個人都像螺絲釘一樣,被限制在一個非常狹窄的範圍內。」 和大多數嚮往摩登都市的金融精英不同,李洋浦說,他和太太更喜歡劍橋寧靜、優美的小鎮生活,所以在香港工作了五年後,他們重返劍橋,而他自己也重新做回了學生。
李洋浦在劍橋五月舞會和畢業典禮上Graduation Ceremony & May Ball

就讀於劍橋房地產金融專業的李洋浦,取得碩士學位後,在倫敦的英國置地公司(BRITISH LAND PLC)從事戰略諮詢,不同於枯燥機械的投行事務,作為戰略部門的一員,他可以通過調研和分析,為公司的項目部署與業務發展提供建議,發出自己的聲音。於是,這一待就是九年,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再加上太太思鄉心切,李洋浦才攜家人回到了太太的故鄉南京,機緣巧合下,他轉行國際化教育,成為了一位「不太一樣」的經濟學老師。
◎ 李洋浦(中)和同事在加拿大


把行業經歷帶進課堂Bring Industry Experience into the Class二十年深厚、耀眼的行業經歷,讓李洋浦的課堂充滿了書本之外的樂趣和視野。


他會將商業世界中的新鮮資訊帶入課堂,讓孩子們基於對貨幣屬性的理解,討論比特幣是否是一種貨幣;他會介紹課本上沒有的金融術語,比如包括期貨、期權、互換、遠期等在內的金融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和涵蓋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農副產品的大宗商品(Commodities);他還會結合親身經歷,向孩子們呈現真實的商業案例,比如在英國置地(BRITISH LAND PLC)工作期間,房地產公司是如何根據Retail Attachment(零售附件)進行商業選址,要考慮和評估哪些因素等等……




◎ 十年級學生在李洋浦的商務課上


李洋浦至今仍保持着每天關注行業資訊的習慣,他不僅會將其引入課堂,還會給孩子們推薦感興趣的書目和頻道。就像當年父親遞給他的那本《時代周刊》,李洋浦說,信息蘊藏着機會和能量,你永遠無法想像一次無意中的分享,會怎樣影響甚至改變一個年輕人的生命軌跡。






注重公共演講能力的培養Pay Attention to Public Speaking Skills因為在諮詢公司常年需要向高管做彙報,闡述自己對業務的分析和建議,李洋浦深感表達能力、演講能力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因此,他的課堂總少不了小組項目研究,鍛煉孩子們的公眾演講力,讓他們既能「鑽的下去」,也能「亮的出來」。
在十年級的商務課上,他會讓孩子們研究真實的商業失敗案例,分析原因並藉助PPT和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他還開設了「青年企業家」課外拓展課程,讓七到十年級的孩子們設計一款產品並嘗試如何營銷;即便是期末的複習課,他也會把孩子們分成小組,每組作為一個單元的「小小講師」,帶領全班鞏固知識點……
◎ 十年級學生在商務課上做講演


南京威雅始終倡導「超越課堂的教育」,然而這種教育並不僅僅發生在研學旅行的山川湖海間、或是國際競賽的光輝舞台上,只要有閱歷廣闊的老師引領,哪怕在一間尋常的教室,孩子們亦有機會領略大千世界未見的風光。








小班制的全人教育是理想Holistic Education Is the Ideal Education一路從最好的大學走來,也走過了二十年職場沉浮,如今又有了教書育人的切身經歷,回顧種種,李洋浦如何看待教育?最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李洋浦在劍橋賽艇隊
Rowing in Cambridge




「我前幾天才和太太討論過這個話題,全人教育是我們的共識,所以我們也把小兒子送來了威雅幼兒園,」李洋浦說,自己最難忘的校園時光是在劍橋的賽艇隊度過的,雖然那時候每天六點就要起床參加訓練,但那段經歷是太棒的體驗和回憶。「我小的時候除了游泳和羽毛球,沒有特別豐富的愛好,如果那時候能有威雅這樣多元的音樂和戲劇項目,我想人生應該會有更多樂趣,也更快樂。」


◎ 李洋浦在十年級的商務課上
說到老師,和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同,李洋浦最喜歡的並不是劍橋的教授,而是菲律賓德拉薩大學
的老師。菲律賓的大學是小班制授課,老師有精力給到每一個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而在劍橋,李洋浦坦言,教授們往往忙於自己的學術項目,不少課程也都是在階梯教室進行的百人大課,遇到問題往往得靠自己鑽研。






所以我希望做一名平易近人的老師,無論有着什麼樣的背景和經驗,approachable(可接近的)才是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事。

6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7
危樓高百尺​:


劍橋居然把我也錄了,看來這個學校也不過如此~

6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0:59
作者:lexie li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4609928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okie dokie…我是一隻美帝狗,來cam只是交流一年。但!如假包換的cam腦殘粉。
多圖。
沒有耐心的話可以直接翻最後的圖。

-----先說一下background-----
去年十月來到Cam,再有兩周就要離開了。
在美國的專業是Math+Econ double major,來Cam學的數學。
在Robinson College~
-----before going-----
這是去年五月,還在美國的時候,(又)被朋友們sent off了一番。

-----@ Cam-----
都知道Cam是個古老的大學,知道Cam在1209建校,知道1284年
有了第一個學院Peterhouse。
但,我覺得Cam也是一座很新的學校。像是1977的Robinson。
Robinson算是在Cam的西面了。
再向西向北延伸,有很多新的研究場所和教學場所。比如Centr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啊,Cavendish Lab啊等等等。
以及,有一次瞎逛,走到Murray Edmund,才發現不是所有的學院都是磚石瓦片砌成的,也有畫風清奇的。(文末有圖)
學校總是在不斷擴大和延伸。很古老,但又alive,這感覺很妙。感覺我們都在創造歷史。
-----River Cam-----
說到Cam,免不了談River Cam。
每到天氣晴朗的周末啊,河上總是船山船海,交通幾近癱瘓。有圖為證。

沿着River Cam往北走一些,就差不多出了學校的地盤了,但風景也極好。
往南往北都有大片草坪,總有很多遛狗的人們。不過我更喜歡往北的景色。

走在Kings College對面的時候,總有許多小哥舉着「撐船」的牌子,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問着「chéng chuán?chéng chuán
?」
導致現在,我看到那些不會說中文的,都覺得他們對業務需求不夠專業( ̄Д ̄)ノ
-----formal-----
我看前面好多答主都寫啦,就不多重複了。
簡單說呢,就是一群禽獸,穿的人模鬼樣,在昏暗的燈光下,吃一頓 N courses (=゚ω゚)ノ
不過上次去某Pem吃Chinese New Year formal的時候,感覺英國人做中餐的精神是值得表揚的,至於結果嘛…
我們說下一個話題吧…(哈哈哈其實還好啦,如果你接受湯圓里有butter的話…)
-----people at Cam-----
好了好了,我知道寶寶們多少會好奇來Cam的人是怎麼樣的。
其實呢,就跟世界上每個角落一樣,有大神們,有social的人們,也有天天趕ddl的人們…
這裡的人也都是極有趣的。supervisor們也是風格迥異。
我們Robinson的(唯一的)math的DoS喜歡用白板上supervision;隔壁Selwyn的兩個Math Dos的瞳色都特別美(一看就知道上sup的時候沒認真聽吧hhhhh);還有些能把60分鐘才做的完的題,在60秒里就給你說完(這句話 cdt to 某同學)………
Lecturer們也是。
有的手把手教你做題;有的根本不管你聽懂沒,自己在講台上high…(然而這是一門極有趣的課!)
總之,劍橋有千奇百怪的正常人,你會愛上他們的 (OvO)
下周要考試啦。加油。加油。加油。
-----跑個題-----
來到英國之後,感覺看幾乎所有的體育比賽都不用熬夜了!簡直幸福!
-----晒晒圖吧-----
這是某個下雨天,我從自己房間的陽台,拍的我們學院。


三月份春天剛來的時候,清晨總是有霧。





三月底的時候,Peterhouse的deer park里,花開的極好。





之前提到的,畫風清奇的Murray Edmund。


有一天在West Cam跑步的時候,藉著夕陽自high。


雨後的蝸牛。


學院里東倒西歪的單車們~


背景是University Library。


來一張安靜的River Cam。

寒假回來,倒時差的時候,在自己房間看日出。


先這樣~想到再更(・ω・)

7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6 21:00
作者:美齡國際教育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5775/answer/155543730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到劍橋第9天,但是「劍橋」這兩個字於我而言,還是非常陌生且不真實。
我本科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時至今日15年。但我大概多久開始覺得「人大」是我的一部分呢?說實話也不記得了。
久到不以那個身份為傲、也不以之為恥(曾經有過)了,會以一種深度的熟悉去關注她,發自內心的覺得她跟我有關,那幾個字和她的形象、她所包裹的那些人和事,好壞摻雜着,雖理不清楚愛恨情仇,卻都跟我真切交織過。
我談人大,如同談我的父母、我的貓,它不是標籤、不是世俗意義上能給我什麼的工具,而是我生命不可抹去的構成部分,如此而已。而此刻我和劍橋還沒有什麼故事,她是她、我是我,我在校園裡常感覺「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某天醒來的清晨,發現窗上映現出一個貼過「年年有餘」窗花的痕迹,想必是之前主人貼的。
ta撕去了一切、打掃乾淨了房間、離開了這裡。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去了哪裡?現在如何?這學校八百年歷史,這些宿舍住過多少人?街上走過多少人?多少人在歷史的塵埃里悄無聲息?劍橋給了他們什麼,又能給我什麼?
這些問題是我未來的日子裡要慢慢思考和回答的。今天,我給不出答案。


我能回顧的,還是過往罷了,既然是想講一段旅程的結尾,那就說回去:
2020年2月份,我已經提交完了美、加、澳三國的申請,offer陸續拿了一些。
那時候疫情還沒有展示它足以攪渾整個地球一整年的勢頭,以當時的視角看,我還不知道2020的美加兩國offer其實是個空頭支票,並不能把我送出國門。
大咧咧抽空去做了第二次吸脂——感覺自己的仗都打完了,可以好好恢復、規劃未來。


我諮詢過做MA和MBA申請的幾個主流機構,有一家我購買過package review,去診斷申請Duke MBA悲劇的原因,結果讓我非常憋悶——2500一小時的諮詢里,顧問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這個做的很好啊,這都無面拒嗎?我也不能理解。從你的申請結果反推,今年杜克錄取有點奇怪啊。」
我當時就懷疑自己買這個review有點傻X;另一家跟我講了很多非常insightful的東西,然後跟我講就申請「咱們就MIT、斯坦福、杜克EMBA這三所」,連我自己都覺得此番操作過於冒險,問能否保證結果。
答:「杜克EMBA比較穩,你現在這個package拿去申請應該就能入;但是這種學校誰能保證什麼呢?你想保結果,那你申請非S16,我給你保。」——講真心話,槽點無數。


有這些盛名在外其實難副的中介打底,我簽美齡就非常迅速,秒定。我的判斷依據大概是幾個:
1、我曾經收集過超過50個去了top學校的學生文書package,其中寫的最好的是我曾經的朋友C,C申藝術類方向,時過6年我還記得C的文書詞句之優美,當時給我帶來多大的震撼、甚至是震懾,許多英文原著也不及他的文采。
但遇到美齡創始人Maria那天我才知道,她為C操刀了當年的申請文案。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知道那個PS多牛逼,我只是不知道有「幕後」之人。
2、美齡沒有像有的機構一樣花一堆時間跟我磨嘰那些細枝末節,比如我所購買的package到底包括不包括這那的,而是將重點放在申請上…
如果幫我申請的人,斤斤計較、生怕我多佔他一點便宜,那還真不敢託付這種人生大事。
3、在我想衝刺最好的學校時,美齡不但沒有像其他中介那樣強調我的弱點,反而在我提及時,說了類似於「咱們一起努力」這樣的話。
這句「咱們」讓我感覺非常溫暖,也知道她並不介意為我多付出一些努力、損耗自己更多的時間精力,只想讓我的申請季不留遺憾。


說回2019年申請季。
所有看過我申請材料的人,給的評價都是「見過最好的」,「牛逼」、「充滿沉穩的熱血和力量感」,「如果哈佛要一個人,也一定是你」「這個GPA解釋不但是抹平了問題,直接拉高了形象,比一個3.9的GPA更讓人震撼」這種話。
其實哈佛也開了窗口,我文書還是敲開了門,只不過再次做口語測試沒過;這套文書也幫我敲開了斯坦福商學院的大門,即使我網申表格中一項必填項寫了「123456」、搞出這種奇葩疏漏,還是讓GSB接受了我。
那整套package,做的出神入化,連我自己也承認,僅就這套文書而言,但凡拿去任何一個學校的AO眼前、哪怕是世界上最top的學校和項目,招生官也許都會想見一見這個申請人。


二月的時候,我已經拿到不少offer,就是等結果,相對無所事事。美齡的導師幾次提醒我再申請一下牛劍。
牛津其實沒有合適我的項目,劍橋有,但是這個項目2019-2020錄取了10個人,7個英國人,國際生名額也就3個;即使中國的北清兩校,按經驗看,學分績一般con3.8,最低能放到3.7;托福110切小分不低於25;最讓人感覺絕望的是,這個項目2019.9.1開始接受申請-2.27關閉系統,rolling發放錄取。
這意味着,我以托福不夠、GPA斷崖式不夠、在面向全球開放了超過5.5個月、大家搶3個位置的情況下,去申請。2.18我提交的時候就像,說不定offe讓幾個月前就rolling沒了,就算不留遺憾吧。
我一位同事給我講,她知道我申請了哈佛耶魯,知道我說想去伯克利,但是直到7月份,忽然冒出一個從未聽過的學校「劍橋」——而我之所以現實中瞞的這麼好,是因為真覺得沒有一絲一毫機會,如果斯坦福或者哈佛我還勉強有一戰之力,伯克利還能說句「中彩票」,那劍橋這個項目,大概就是神跡——不是說劍橋更好,是說就錄取偏好、要求和名額機率上看,它更「絕無可能」。
所以面試完劍橋的那天,我恰好也拿到伯克利I-20,付了差不多5000人民幣去激活Sevis和交美國簽證費,如果不是真心「不抱念想」,我不至於那時候就把錢都花出去。


可能我今天對於劍橋的陌生,也是因為過去的日子,我就沒真的想過「我們」「未來」的樣子。
其實我現在讀了一些理論方法的書,更知道自己面試關於學術層面的東西回答的有多麼的無知和業餘。最近也常想着給當時面試我的、現在八成是我導師的人寫個郵件,聊聊他這個決定背後的思路,想知道他們到底看中了我什麼?
反正在讀書的這段日子,肯定會去弄明白這個問題的,以及搞清楚他還有什麼顧慮,要通過我的努力、讓相信我的人慶幸自己的決定——我覺得我可以啊,就算有些東西暫時不擅長,但萬事都有法度規則,沒啥不能人定勝天的,再說我也終究不水,只是工作太久、不學術而已,願意努力搞定一點學業指標,還不至於難於登天吧?


有時候,就會感慨命運吧。
這幾年埋在草根里去做創業對我改變很大,當年自己牛逼哄哄的氣勢緩和下來很多,很多道理是現實教給我的。
比如「我個人再有能力、再厲害,也是勢單力薄,要學會團結別人一起做事」「我有自己的優點,但其實沒那麼特別、那麼棒,我boss的事業沒有我也能做成;但我卻不能沒有他的支持」「創業做得還好,是因為我找到了好的合伙人,或者說的直白點——抱對了大腿吧」,而能申到劍橋,是因為命運讓我認識了美齡。
承認鄙夷某些人的成分里,是有我做不到(拉不下面子來去做)卻又嫉妒人家成果的意思;也承認,過去的日子裡,我振振有詞的堅定抵制的理念和觀點,有它們正確的場景和時間點;我承認自己維持不住親密關係,性格有缺陷、易翻臉,是個容易記仇不記恩的人,這些本性里頗有人性「劣質」意味,是要我有意識克服、才能勉強遮蓋一二的;而如果受到攻擊或者覺得憤怒,我會有被覺得「德行/人品」不好的言辭和動作出來;而實際上,也就是亂鬧亂叫一下,我不夠狠也沒有勢力,並沒有能力去真正做出什麼夠狠、有殺傷力的結果出來。
我能說出自己很多缺點——比正常人看到的還要多得多,我也知道自己很多優點,比外人看我更深得深。我沒有盲目的自我否定,甚至開始打破自己imposters syndrome的一些狀態;也不再覺得自己簡直是天選之子——那是從小第一名帶來的錯覺。
進入社會,賣豬肉的北大學生未必比去金融的差,清華的教授不一定比郭德綱更有社會價值,互聯網是不是比傳統教育更「高端」也不好說,聰明的人碰的頭破血流的到處都是。


所謂學歷或者名校,最好還是當個體驗、而非工具,它們能兌換的東西可高可低、甚至不由得自己控制,萬萬不要讓自己的上限就被某幾個字封住,成為抱大腿蹭飯的庇護港,自以為金光閃閃高大上,實際反而抹殺了放下一切衝出去拼殺而可能搏來的天地。擔保未來?
「人大」不頂用、「劍橋」也不頂用,某種程度上,「爹媽」也不頂用——如果我們想要的,足夠高、足夠大、足夠穩,那終究就是憑自己一刀一槍在歲月里扛住的、掙下的、突破的。


我以前好像總拿不到「最好」的結果,自詡當年也絕對可以裸分考清北,但是人大提前發了錄取通知書、斷送了可能;沒有和最愛的人在一起,不是不想,是他做的方式讓我沒辦法繼續,且無法改變他;最想去的那家企業,破例給我這樣一個本科生髮了終面,覺得一切ok後拿到了拒信,簽了別的企業後給我電話「邀請」加入…...
反正我人生過往中,關鍵時刻陰差陽錯、差強人意的體驗很密集,所以我在很多至關重要的時刻,甚至不敢去認真排序哪個是我「最想」的,我怕落下這個標籤的那一刻,命運就捉弄得讓我失去它。
可是當我真的懂了一點——就是剛才所說的那些:都是虛無、都無俗謂、都不起絕對作用、都是體驗的時候,我好像就能屈能伸了、敢愛敢恨了。然後,命運也彰顯它不受驅使、壓抑、扭曲時候能產生的奇蹟般力量,在我最不敢想時,賤兮兮的給我看「你還可以yy一下哦^^」。嘆口氣,在笑,但也覺得可真捉摸不定。
大概這就是我現在的心態:我竭盡全力,至於結果,你隨意吧;反正都沒啥大關係,你給我什麼,我就把什麼擺弄到力所能及的最好唄。
沒什麼不能。
也沒什麼永恆。
都沒什麼了不起。


本文作者:美齡學姐Alyssa


Maylink美齡國際教育,擁有頂尖海外名校導師,為學員出國深造提供以導師製為核心的個性化指導方案,包括背景提升、擇校諮詢、文書精製作、模擬面試、套磁指導和職業規劃等服務。
一直以來,美齡想做的都是最「走心」的留學教育,杜絕「流水線」「模版化」,幫助學生打造能夠從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的文書。
美齡學員分布於世界綜排TOP30或專排前3的頂尖院校;我們堅信,申請過程中學生們收穫的不僅是名校offer,更是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更加明晰的自我認知和發展規劃。
美齡的導師團隊均畢業於世界頂尖院校,包括MIT、哈佛、哥大、牛津、劍橋;就職於各行業頂尖大廠,如摩根斯坦利、四大、麥肯錫、騰訊等。導師們均擁有豐富的留學申請指導經驗,擅長幫助不同背景的學生最大化自身優勢,成功逆襲。
美齡關注每一位學員的成長與突破,致力於幫助每一位學員實現夢想。我們希望能幫助你成長,更希望能陪你實現夢想!
公眾號:美齡女性國際教育
美齡小助手微信:186 1290 3317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文津國際公寓1207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