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林夕:
更新一下,看到高赞说这是为了砍研究室和教授本身,以我在大学工作的经验来说,这个说法并不成立,不能以中国大学的运营方式考虑日本大学。砍留学生奖学金的方式导致实验室没有学生进而去砍研究室?过于小看文部科学省了,他们可以直接砍大学运营辅助金和研究经费(每年砍都砍了20来年了),这直接作用来得实际的多。spring本来就是一个21年才开始的新项目,背景是日本大学在读博士太少,博士补助也很差。如果真想用这个玩意砍研究室和教授,不设立这个项目不是更好吗?何必浪费一大笔钱又大费周章搞一个新项目再砍掉,过于脑洞和阴谋论了。
另外靠砍留学生奖学金来淘汰那些水平差的教授和研究室?这就更是逻辑上就不成立。
首先,国立大学教授65岁退休,有些私立可以70退休。无论你想怎么赶,不给经费也好,不给博士也罢,他们只要上课不犯事,就可以一直拿着1000+混到退休。日本大学不像中国,不拿经费不发文章对老教授们没有任何影响,对工资有一点影响不过一年1000+也够玩了。(补充说明)有些朋友用中国大学工资体系的来推测日本大学的工资,认为科研费占收入比很高。这里我统一回复,很遗憾跟你们想的完全不一样。日本大学收入主要靠基本工资,比如一个50+的教授,他的基本年薪1000万日元。干得非常好的,可以拿到基盘研究s,大概每年5000万日元经费。这里面间接经费大概1000万日元,学校从间接经费里面发做奖金大概在1-5%左右(top国立大学略有不同,私立有些会比较高),那么一个努力科研的教授和一个天天不来的混子教授,一年从科研费上就差出来这10-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5千到2万5工资。
砍经费和缩减留学生博士,影响比较大的群体一个就是认真科研的老教授。这个大家可以任意点开东大成果比较好的lab看一下人员构成。留学生博士在实验室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到发文章投学会,大到实验室管理。有的辛苦的实验系研究室,没有留学生连仪器维护都会出现问题。如果留学生博士断三年,这个实验室基本很难继续运营。
另一个群体就是3-40岁年轻老师。认真出成果的年纪,经费短缺+人手短缺会更难发展。这个就不用赘述了。另外,大学的输出能力下降,学校会把更多的压力给到年轻老师身上,因为这个群体有任期,升职等可以拿捏的点。
反倒是所谓的应该砍掉的教授和研究室,这个群体是最不受伤害的。因为老登们本身就如同滚刀肉。他们课也不会多上一节,学科里的活也不会多干一点。一有事邮件不回,人也不来的,跑得比谁都快。我可是切身和这种老师打过交道的,学校拿他们也毫无办法。砍经费不给博士?好啊,反正他们本身也没经费也没博士。如果能给他们选,他们连修士都不想带。而且就算没有博士修士你也砍不掉这个研究室。因为大四毕业生研究室是分的,没经费照样分而且平均分,他除了犯错误否则一定会分到学生。有学生做毕设你上哪砍研究室?
最后提到缩编,这个最大的受害群体还是年轻老师。20年前年轻老师一开始是助手几乎不用上什么课,现在的年轻老师,教课任务比过去繁重很多倍。还嫌老师多缩编?前二十的国立大学上课人都不够了还往哪缩。我之前工作的首都圈一流国立大学,因为人手不足,实验课干脆废掉了几个题目,每次课学生人数扩了一倍。因为实在是上不过来,助教一年130课时(一课时1.5小时),不做实验不写paper不申项目了吗?还砍老师干脆大学以后都改成纯教学好了。日本好歹是个发达国家,还不至于对大学科研不如北朝鲜。而且对于教授治校年功序列和学徒制的日本大学来说,缩编也是让年轻人上不去,对老登毫无影响。想动老登,他们受到伤害之前也会搞废几代年轻老师。
———————————————
我觉得现在日本大学用留学生博士的做法已经是最佳方案,社会上企业没有那么多职位给博士,学校里更是职位少得很,让大部分留学生博士博后给学校输出几年然后回中国卷教职,留下一部分留学生女性解决diversity。这不是人才流失,而是日本并不需要这些已经毕业的博士博后。砍留学生奖学金是非常短视不智的行为。会让日本的大学更加难以为继。日本大学早就没那个竞争力了,再不给奖学金,真不会有什么优秀的留学生过来读博,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大学排名继续跌吧,学术水平越来越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