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6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擬取消外籍博士生生活補助,如何看待這一調整?是否會導致人才流失?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2

南宮林夕:


更新一下,看到高贊說這是為了砍研究室和教授本身,以我在大學工作的經驗來說,這個說法並不成立,不能以中國大學的運營方式考慮日本大學。砍留學生獎學金的方式導致實驗室沒有學生進而去砍研究室?過於小看文部科學省了,他們可以直接砍大學運營輔助金和研究經費(每年砍都砍了20來年了),這直接作用來得實際的多。spring本來就是一個21年才開始的新項目,背景是日本大學在讀博士太少,博士補助也很差。如果真想用這個玩意砍研究室和教授,不設立這個項目不是更好嗎?何必浪費一大筆錢又大費周章搞一個新項目再砍掉,過於腦洞和陰謀論了。

另外靠砍留學生獎學金來淘汰那些水平差的教授和研究室?這就更是邏輯上就不成立。

首先,國立大學教授65歲退休,有些私立可以70退休。無論你想怎麼趕,不給經費也好,不給博士也罷,他們只要上課不犯事,就可以一直拿着1000+混到退休。日本大學不像中國,不拿經費不發文章對老教授們沒有任何影響,對工資有一點影響不過一年1000+也夠玩了。(補充說明)有些朋友用中國大學工資體系的來推測日本大學的工資,認為科研費佔收入比很高。這裡我統一回復,很遺憾跟你們想的完全不一樣。日本大學收入主要靠基本工資,比如一個50+的教授,他的基本年薪1000萬日元。幹得非常好的,可以拿到基盤研究s,大概每年5000萬日元經費。這裡面間接經費大概1000萬日元,學校從間接經費裡面發做獎金大概在1-5%左右(top國立大學略有不同,私立有些會比較高),那麼一個努力科研的教授和一個天天不來的混子教授,一年從科研費上就差出來這10-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5千到2萬5工資。

砍經費和縮減留學生博士,影響比較大的群體一個就是認真科研的老教授。這個大家可以任意點開東大成果比較好的lab看一下人員構成。留學生博士在實驗室充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到發文章投學會,大到實驗室管理。有的辛苦的實驗系研究室,沒有留學生連儀器維護都會出現問題。如果留學生博士斷三年,這個實驗室基本很難繼續運營。

另一個群體就是3-40歲年輕老師。認真出成果的年紀,經費短缺+人手短缺會更難發展。這個就不用贅述了。另外,大學的輸出能力下降,學校會把更多的壓力給到年輕老師身上,因為這個群體有任期,升職等可以拿捏的點。

反倒是所謂的應該砍掉的教授和研究室,這個群體是最不受傷害的。因為老登們本身就如同滾刀肉。他們課也不會多上一節,學科里的活也不會多干一點。一有事郵件不回,人也不來的,跑得比誰都快。我可是切身和這種老師打過交道的,學校拿他們也毫無辦法。砍經費不給博士?好啊,反正他們本身也沒經費也沒博士。如果能給他們選,他們連修士都不想帶。而且就算沒有博士修士你也砍不掉這個研究室。因為大四畢業生研究室是分的,沒經費照樣分而且平均分,他除了犯錯誤否則一定會分到學生。有學生做畢設你上哪砍研究室?

最後提到縮編,這個最大的受害群體還是年輕老師。20年前年輕老師一開始是助手幾乎不用上什麼課,現在的年輕老師,教課任務比過去繁重很多倍。還嫌老師多縮編?前二十的國立大學上課人都不夠了還往哪縮。我之前工作的首都圈一流國立大學,因為人手不足,實驗課乾脆廢掉了幾個題目,每次課學生人數擴了一倍。因為實在是上不過來,助教一年130課時(一課時1.5小時),不做實驗不寫paper不申項目了嗎?還砍老師乾脆大學以後都改成純教學好了。日本好歹是個發達國家,還不至於對大學科研不如北韓。而且對於教授治校年功序列和學徒制的日本大學來說,縮編也是讓年輕人上不去,對老登毫無影響。想動老登,他們受到傷害之前也會搞廢幾代年輕老師。

———————————————

我覺得現在日本大學用留學生博士的做法已經是最佳方案,社會上企業沒有那麼多職位給博士,學校里更是職位少得很,讓大部分留學生博士博後給學校輸出幾年然後回中國卷教職,留下一部分留學生女性解決diversity。這不是人才流失,而是日本並不需要這些已經畢業的博士博後。砍留學生獎學金是非常短視不智的行為。會讓日本的大學更加難以為繼。日本大學早就沒那個競爭力了,再不給獎學金,真不會有什麼優秀的留學生過來讀博,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大學排名繼續跌吧,學術水平越來越完蛋。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2

作者:mom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2359004710191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UPDATE

把博士當學生的思維會覺得給錢就是福利,是培養學生,所以你不留本國,不是本國人就是浪費錢。

把博士當員工的思維是,你既然是有能力的人,那我給你錢,你實現我的學術目標。

日本博士是典型的學生型,甚至你只有前三年還算是個學生,過了第三年很多獎學金都不給你申請了。

同學們,你們願意去哪種?



2021年以前,日本博士留學確實沒有現在這樣的資助力度。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外國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普遍具備自費讀博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心理準備。不過也有很多人雖然沒獎,但是實驗室給錢力度看老師。但是文科就普遍沒有了。所以做兼職也是很常見的。無獎入學再申請的情況相當普遍。當然申請不到也很普遍。

這種變化確實會對部分人的讀博熱情產生影響,但客觀來說,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正是看中了日本因為無獎而相對較低的門檻而選擇來這裡的。大家都是會自動調節的。

即便在有SPRING等項目的情況下,對中國學生的實際覆蓋率其實也不會很高,特別是它也有學科傾向。當然,就連日本本國學生的獎學金覆蓋率也並不高,所以也沒人讀,讀了對就業幫助也不大。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調整更像是發展過程中的小插曲:

對日本而言:SPRING等項目會提升日本本土學生的讀博積極性,這可能是政策制定的主要目標之一。

對中國學生而言:只要讀博熱情不減,依然會有大量學生選擇日本。真正的變數在於生源質量的變化,這個很難準確預測。不過這幾年明顯也越來越卷。


不過我個人覺得以日本的情況來說,海量自費博這個事情肯定是不健康的。如果門檻真的低,學生和教授可能都不會開心。自費的情況下,如果你真的有一些經濟問題,也會影響你在學術上的時間。但是歸根到底還是錢的問題,有錢的話,學校自己都可以開很多獎學金。如果強制要求老師經費發錢,就算大教授可以,很多優秀的新AP或者獨立PI也會過得很困難。

不過就算給夠錢,也不見得日本科研就牛逼了。我們領域頭部大教授拿着海量的經費做着邊角料的科研,這是人家的愛好。另外,我們是應用型領域,邊角料是真的邊角料,不存在新生嬰兒科學雛形論,何況這個嬰兒二十年前就基本發育完全了。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2


Stan lynd:


啥?補助?

啥?21年才有的?

我畢業了日本政府才給發什麼博士補助?

天塌了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2

訪問碼語姬:


民粹+保守主義抬頭了嘛,見怪不怪了,二戰打完八十年吃飽了撐着是這樣的。

最讓我瞧不起倭的其實不是取消了外國人的240萬研究贊成,而是假惺惺的把30多萬學生平時根本碰不到的研究費保留了,美其名曰促進多樣化。

想歧視就光明正大的歧視,那我還留一絲敬意。

哪怕想當反派,也有黑暗英雄和小丑之分


有些大殖子還說日本人的稅金就應該給日本人花,那麼問題來了,你怎麼敢斷言日本的稅收全都來自於日本人。

我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只要是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一律要交國稅,甚至要抽出自己收入的10%去交自己一輩子都有可能無法受益的國民年金。

大殖子自己一交一個不吱聲,當無償血包上癮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3
作者:孟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25988127881964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博士或者說科研也只是一種職業方向,國內把博士和科研當成手段也是畸形的。但是目前情況是,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有大量留學生需要博士文聘,你日正好也想提升科研,本國國民在工作選擇上傾向其他工作,那正好可以吸收大量留學生呀。中國人有文章需求,留學生基本家庭條件也還不錯,你提供一些經濟支持,加上文化和地理啥的影響力,可以吸引不少科研打工仔

。現在你日倒行逆施,指望一個月15-20w日元吸引本國人去讀博只能說抽象。正常日本人本科或者碩士畢業,一個月拿30w上下不是問題,完全沒有讀博的理由。


發現很多人對日本醫生工資感興趣,放兩張圖,第一張是當時給科里的兼職招聘信息,日本醫生讀博是脫產,不能申請獎學金,所以需要去兼職,我所在科室是由醫局安排醫生去各個醫院或診所。第二張就是他們出外勤的工資單。日元對人民幣可以除以20來換算,一萬日元等於500人民幣。

下面這張圖涉及人名和私隱所以只放金額。反正我當時看到是破大防


這下日本科研徹底爛完咯。

而且有趣的是日本醫生讀博不能申請獎學金,他們一般是去地方醫院或者診所兼職,一天能拿3000人民幣左右。所以如果這個項目停止給留學生,那醫學部就沒有人可以申請了。

再說那幫日本人,哪怕是醫生,已經算是頂級人才了,那實驗做的跟狗市一樣,指望他們搞科研?一個實驗如果實驗手冊

寫了每一步的操作,那麼日本人必須嚴格遵守每一步,也不管原理,意義以及結果,反正就是對着手冊一步步硬做,我每天就祈禱那幫日本人別來實驗室,除了浪費試劑沒別的用處。

再說他們本科生,來我在的科室見習,需要在實驗室待三個月。每天讓他們做實驗他們跟死了 一樣。技術員手把手教都做出來一坨謝特。那女生還留個巨長的美甲,手套戴不進去把前面戳破了露出美甲做實驗,給我看yue了都。你指望這幫人以後能幹臨床或者科研?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學校這個spring項目

還是很國際化的,大概一半日本人一半留學生,組織活動或者上課都會要求用英語,哪怕有很多日本人。學校對留學生也很歡迎,在一些交流會或者問卷調差中還會討論如何提高國際化,如何更好的支持科研活動啥的。所以不知道學校會怎麼應對這項法案。目前新聞報道是26年立項,27年開始實施。對來日的學部和修士留學生可能影響不大,主要還是博士。當初選日本主要就是離得近懶得跑,另外還有點小錢,現在一點優勢也沒有完全想不出選日本的理由。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3

李十久:


日本人才一直都是流失的,這沒什麼可討論的。

這些補助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科研,更多的是為了其他原因,比如曾經留學日本的浙大教授鄭強某次演講時說過的原因。

這個行為在我看來主要還是日本政府沒錢了,和美國類似,沒錢了當然要砍一些不是很重要的經費支出。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3


momo:


除非家裡有礦,否則哪裡都不建議讀博,久賭必輸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4


Kumoshin:


讀個錘子,要資源沒資源,沒資源就沒產出,雖說三年時間短但是沒產出的博士被國內土博吊著打。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4

這個政策是符合日本作為二流國家的定位的。如果強行和中美這樣的頭部玩家比補助比待遇必然是玩不過的,再疊加上一眼望不到頭的高度老齡化,別說外籍博士生,恐怕本土非理工博士生在政府眼裡都是一排浪費錢的吉祥物。

既然東升西降已成定局,日本也不需要自己擁有頂級國際競爭力,能做到存量優勢領域的承接投共投出統戰價值就行了。



作者:Setsushi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12085659648186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 15:54

作者:銘哥亡命天涯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2049951472547299/answer/19231044288456627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下真利益相關了。

次世代

這個獎學金說實話從24年以後就已經非常sb了。且不說有很多限制條款(在日本工作三年等),錄取的人數裡面中國人的比例也在有意減少。我是24年10月的獎學金,學校同期申請的有將近100個中國人,最後就要了2個。

日本政府一邊說著希望吸引外國人,一邊在僱傭端對外國人錄用採取非常保守的態度。現在把博士生保底也砍掉,真指望着半死不活混日子的小日本修士給你搞科研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