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林夕:
更新一下,看到高贊說這是為了砍研究室和教授本身,以我在大學工作的經驗來說,這個說法並不成立,不能以中國大學的運營方式考慮日本大學。砍留學生獎學金的方式導致實驗室沒有學生進而去砍研究室?過於小看文部科學省了,他們可以直接砍大學運營輔助金和研究經費(每年砍都砍了20來年了),這直接作用來得實際的多。spring本來就是一個21年才開始的新項目,背景是日本大學在讀博士太少,博士補助也很差。如果真想用這個玩意砍研究室和教授,不設立這個項目不是更好嗎?何必浪費一大筆錢又大費周章搞一個新項目再砍掉,過於腦洞和陰謀論了。
另外靠砍留學生獎學金來淘汰那些水平差的教授和研究室?這就更是邏輯上就不成立。
首先,國立大學教授65歲退休,有些私立可以70退休。無論你想怎麼趕,不給經費也好,不給博士也罷,他們只要上課不犯事,就可以一直拿着1000+混到退休。日本大學不像中國,不拿經費不發文章對老教授們沒有任何影響,對工資有一點影響不過一年1000+也夠玩了。(補充說明)有些朋友用中國大學工資體系的來推測日本大學的工資,認為科研費佔收入比很高。這裡我統一回復,很遺憾跟你們想的完全不一樣。日本大學收入主要靠基本工資,比如一個50+的教授,他的基本年薪1000萬日元。幹得非常好的,可以拿到基盤研究s,大概每年5000萬日元經費。這裡面間接經費大概1000萬日元,學校從間接經費裡面發做獎金大概在1-5%左右(top國立大學略有不同,私立有些會比較高),那麼一個努力科研的教授和一個天天不來的混子教授,一年從科研費上就差出來這10-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5千到2萬5工資。
砍經費和縮減留學生博士,影響比較大的群體一個就是認真科研的老教授。這個大家可以任意點開東大成果比較好的lab看一下人員構成。留學生博士在實驗室充當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到發文章投學會,大到實驗室管理。有的辛苦的實驗系研究室,沒有留學生連儀器維護都會出現問題。如果留學生博士斷三年,這個實驗室基本很難繼續運營。
另一個群體就是3-40歲年輕老師。認真出成果的年紀,經費短缺+人手短缺會更難發展。這個就不用贅述了。另外,大學的輸出能力下降,學校會把更多的壓力給到年輕老師身上,因為這個群體有任期,升職等可以拿捏的點。
反倒是所謂的應該砍掉的教授和研究室,這個群體是最不受傷害的。因為老登們本身就如同滾刀肉。他們課也不會多上一節,學科里的活也不會多干一點。一有事郵件不回,人也不來的,跑得比誰都快。我可是切身和這種老師打過交道的,學校拿他們也毫無辦法。砍經費不給博士?好啊,反正他們本身也沒經費也沒博士。如果能給他們選,他們連修士都不想帶。而且就算沒有博士修士你也砍不掉這個研究室。因為大四畢業生研究室是分的,沒經費照樣分而且平均分,他除了犯錯誤否則一定會分到學生。有學生做畢設你上哪砍研究室?
最後提到縮編,這個最大的受害群體還是年輕老師。20年前年輕老師一開始是助手幾乎不用上什麼課,現在的年輕老師,教課任務比過去繁重很多倍。還嫌老師多縮編?前二十的國立大學上課人都不夠了還往哪縮。我之前工作的首都圈一流國立大學,因為人手不足,實驗課乾脆廢掉了幾個題目,每次課學生人數擴了一倍。因為實在是上不過來,助教一年130課時(一課時1.5小時),不做實驗不寫paper不申項目了嗎?還砍老師乾脆大學以後都改成純教學好了。日本好歹是個發達國家,還不至於對大學科研不如北韓。而且對於教授治校年功序列和學徒制的日本大學來說,縮編也是讓年輕人上不去,對老登毫無影響。想動老登,他們受到傷害之前也會搞廢幾代年輕老師。
———————————————
我覺得現在日本大學用留學生博士的做法已經是最佳方案,社會上企業沒有那麼多職位給博士,學校里更是職位少得很,讓大部分留學生博士博後給學校輸出幾年然後回中國卷教職,留下一部分留學生女性解決diversity。這不是人才流失,而是日本並不需要這些已經畢業的博士博後。砍留學生獎學金是非常短視不智的行為。會讓日本的大學更加難以為繼。日本大學早就沒那個競爭力了,再不給獎學金,真不會有什麼優秀的留學生過來讀博,最後的結果就只能是大學排名繼續跌吧,學術水平越來越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