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大胖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0264765/answer/633760723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說結論不一定,
下面我將梳理一下博士畢業數值情況,供您選擇。在本次文章,我將結合課題組博士就業及我在24年求職過程中了解的信息進行梳理,從就業選擇、薪資待遇、職場發展前景等展示博士不同就業方向差別,方便讀者判斷。全文較長,共4700字,都是總結求職的乾貨,作者定期輸出成長類文章,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當前博士的主要就業方向為:高校青椒、國內博後、海外博後、研究所、企、事業單位、公務員等等,下面我們將逐一梳理。
1.高校青椒
競爭情況:現在博士數量逐年增加,連大專院校都在招聘博士,所以要想進高校的話,讀博士是必然的。本組目前已經畢業的博士均進入了高校,具體情況如下:
師兄1,本科雙非,碩士 211,博士985,讀博期間,在海外交流1.5年,22年開始在北方一本院校任職,安家費用若干,24年拿到青基,應該上副教授;
師兄2,本碩雙非,博士985,博士畢業後,國內大學博後,24年拿到青基,當前博後出站,準備入職東南沿海雙一流大學,應該給副教授職位;
師兄3,本科985,直博,然後香港博後兩年,目前在西南地區雙一流高校任職,副教授待遇;
師兄4,本科雙非,碩博985,博士畢業未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單位(本身很優秀,發論文能力很強,但對求職院校要求確實高),目前在香港博後;
師兄5,本科雙非,碩博985,畢業後留在本校博後,24年拿到青基,可能會拿到上海雙一流教職;
師兄6,本碩博均為985,畢業選擇躺平,選擇去大專教職,前幾天聯繫不忙、反饋工作很舒服;
師兄7,本科雙非,碩博士均為雙一流,目前在北方一本院校任職;
從以上數據結合我了解的情況看可以看到本科教育經歷對求職的學校層次有較為重大的影響:
1、如果本科是雙非,碩博均為雙一流,如果不讀博後的話,可找到北方地區的一本院校;
2、如果本科是雙非,碩博均為雙一流,在國內博後拿到青基,可以入職東南沿海雙一流高校;
3、如果本碩博均為雙一流高校,博士畢業可以去一些經濟欠發達的雙一流高校,但不一定能去發達地區
4、如果本碩博均為雙一流,在境外或者海外有博後經歷,文章儲備一般的話可以去一些雙一流高校,如果文章很多,也許就可以去頂尖雙一流高校了。
薪資待遇:北方城市及西北地區的一本院校有編,東南沿海城市的二本部分院校有編,但是逐漸在縮小。在二三本院校工作穩定,論文獎勵較多,針對高水平論文獎勵較高,本領域內一篇CBM的獎勵約有5萬,一年如果發兩篇文章差不多有10萬,雜七雜八加起來說有30。
一本和211講師月薪8000~1萬左右,副教授年薪20左右,每月的項目收入聽說有限制,不知道所有學校是不是一樣。
985講師25萬左右,副教授25至35。
加班情況:高校時間相對自由,但是總體工作時間也不短,現在的情況就是東南沿海二本的青年教師也在努力卷科研。
發展前景:目前東南沿海地區一本及以上院校應該都是4~5年的非升即走,考核要求應該是國家青年基金,另外還會對文章進行一定考核。二本院校還未出現非升即走,考核要求應該就是要求高水平文章。二三本、雙非有穩定編製,沒有非升即走,但未來發展前景堪憂,平台不夠,學生一般,論文獎勵肯定會逐漸降低的。985、211平台雖然考核要求高,前期壓力大,但是考核通過後升上副教授就會比較穩定,收入也會提升。
2.國內高校博後
國內博後多集中於985高校或者具有強勢選科的211類高校
競爭情況:通常選擇在國內做博後,首選大佬,主要是院士、長江學者等人。因為他們的資源和人脈會對提升你文章發表和拿到基金的機率。但是通常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這些大佬,競爭較大,最好選擇本校大牛,這樣進去的幾率更大一些。
薪資狀況:目前博後的薪資大約是25-30w,目前上海高校的博後薪資大約30w,如果在大佬的團隊一定可以獲得城市的獎勵項目,如上海市的超級博後30w,收入還是非常高的。
考核要求:通常博後的考核要求通常是幾篇文章或者拿到青年基金就可以,考核要求不算太高。
工作強度:通常與博士生的強度差不多
發展前景:與國外的博後相比,國內博後的優勢主要是依託頂尖高校的平台和大佬的title申請國家青年基金。如果拿到青年基金,對後續往高校的求職有較大的幫助。我認識的兩位師姐均是通過讀國內博後拿到了青基,去了高層次的高校。該類博後很推薦想拿到青基進入高層次院校的博士,同時也要思考拿不到青基的博後情況,風險也是存在的。
3.海外/境外博後
雖然國家層面一再強調,但博士期間和博後期間有海外/境外學習的經歷比國內的土博求職過程更有優勢。以我在求職過程中瀏覽的各院校年輕教師的履歷,如果你的本科是雙非,但你有2年的海外經歷可以進入到一些偏遠地區的211大學的,像大連海事大學,或者東北和西北的一些211大學。
通常教育經歷優秀或者科研成果較好,在國外待夠3年,可以通過海外優青人才引進計劃回到國內,這種情況的待遇就很不錯。
競爭情況:個人感覺申請海外的博後還是很依賴人脈的,比如你的導師或者你的副導師給你推薦的話,還是很容易上的。如果純靠自己聯繫的話,感覺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國外的博導也希望你能申請到獎學金,這樣可以減輕他的負擔。
薪資狀況:薪資狀況,以我的了解應該和國內差不多。以港理工為例,博後的工資是2.9w/月,算下來一年差不多36w港幣,折合人民幣也差不多是30w。
考核要求:海外對博後的科研要求不是特別高,但是如果你是以拿到海外優青為標準的話,除了在海外待夠3年,應該至少10篇+論文,且至少有5篇高水平論文的代表作(以土木方向的話,應該是CCC的水平吧)。所以還是要盡量多發文章。
發展前景:三年海外經歷可以申請海外優青,海外優青競爭雖然激烈,但是國內博後沒有的一次機會。我覺得這種發展路徑很適合年齡較小的博士畢業生,或者那種在博士期間申請的海外雙學位讀博士的學生。不太建議大齡博士走這條路線。
4.研究所
研究所與高校的部分功能一致,是以科學研究為目標的社會企事業單位。該研究院主要以實際工程背景進行科研,偏應用。我在秋招過程中拿到了幾個研究所的科研崗位和工作崗位,分享一下該類崗位的情況。
競爭情況:相比於高校,研究所的競爭還是要小一點,但是頭部的研究所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薪資狀況:傳統工科行業的薪資其實也沒有比高校的情況高出多少,以我了解到的土木、機械領域,在上海的薪資大多數是稅前30w,但是比較熱門的行業可能會更高。
考核要求:這個沒有什麼文章的考核要求,但也還是要寫本子,完成一些實際工程應用類的項目。很多國企的研究所都要加班到8點到9點也是常態,且對比高校沒有時間上的自由。在如此經濟環境下,這種情況恐怕會愈演愈烈。
發展前景:研究所中博士和碩士都有,博士進入到研究所中的職級定位相對較高,評職稱更容易。但是研究所中也是很注重實際產出的效率,剛入職的博士和在研究所中工作多年的碩士相比不一定具有優勢,因此能否有發展還是看個人的情況。
5.地方事業編製
地方事業編製由於有編製,更穩定,且工作壓力小,雖然工資較低,在如此經濟背景下,成為博士優先考慮的一種就業形式。
競爭情況:目前部分地方的博士找事業編製是不需要進行筆試,但是上海等地方的事業編製需要進行筆試,要想在大城市拿到事業編製,整體競爭還是比較大。
薪資狀況:我認識的幾位朋友拿到了上海的事業編製,在教育類的事業編中到手差不多1w多,還有一些工業口的事業編製,總包大約在22~25w。
考核要求:據我所知沒有太多考核要求,畢竟都有編製,但是也存在職場站隊的情況。
發展前景:這個就看個人情商和人脈了。
6.公務員
目前沒有針對博士崗位出的公務員,也沒有針對博士的發展規劃。博士需要與本科和碩士一起競爭上崗,但是碩士和本科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考公,比科研壓力較大的博士能付出更多時間,因此博士考公上岸的壓力很大。
競爭情況:競爭壓力巨大,博士沒有優勢
薪資狀況:城市越好的地方,公務員的工資越低。上海的公務員通常18w。受當前形勢影響,政府財政非常緊張,但是工作還需推動,很多部門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考核要求:目前經濟不太景氣,各地方政府響應國家政策銷編。很多部門已經出現工作人員年齡斷檔的情況。公務員人數減少,工作並沒有減少。
考核壓力大。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近幾年,上級越來越傾向使用考核指揮棒。上級考核任務越來越重,考核細分越來越細,到基層,很多考核任務會壓到一個人身上,周調度、月調度,工作壓力大。引自知乎網友。
貪圖穩定的考公不一定會完全穩定,考核的大棒或稱為zf瘦身的利器,以此來減輕財政支出。
發展前景:這個就看個人情商和人脈了。
7.選調生、定向選調生、引進生
普通選調生:指各省每年定期發佈的、面向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招收坐落在各省市本地的高校、本地生源的畢業生。所以大部分應屆畢業生能報考的都是普通選調。
定向選調生:從字面理解,就是「定向」。定向選調生也是選調生,與其他選調生相對而言,選拔的標準更高,培養的力度更大。所謂定向選調生中的「定向」一般指的是特定學校或特定專業兩層含義。學校多為985院校和頂尖211高校的部分專業。
引進生:福建省推出的一個定向選調的特殊稱呼。
競爭情況:不論是選選調生或者是定向選調生只有應屆畢業一次機會。競爭強度類似於公務員,可能經濟欠發達地區競爭相對弱一點。
薪資狀況:選調生和當地的公務員的薪資接近。需要說一下福建省的引進生,引進到高校後給副教授編製,工資25w、安家費50w,個人認為是一個好的機會。
考核要求:在個人發展上有些區別。拿河北來說,定向選調生:新錄用的選調生試用期1年,試用期滿後,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及時進行期滿考核,考核合格的,辦理轉正手續,本科生任科員職務(含試用期,4年之後一般安排副科級職務),碩士研究生任副科級職務,博士研究生任正科級職務。清華北大政策更加優惠。
而普通選調生沒有相關政策,研究生只有副科級待遇。但是,政策與待遇的優惠都是相對的。在真正實施過程中,受個人能能力、所在地區、所處崗位編製的限制,有一部分人很難享受到相應的待遇。
8.初、高中教師
一些發達省份的頂尖初、高中學校為了提升教學質量,特採用高薪資的方式吸引頂尖大學的博士生加入的一種方式。目前周邊沒有博士生去該類崗位,如果後面有相關信息,會在後面更新。
9.企業單位
提到這個就有點難受,以土木行業為例,原來地產的私企吸收了大部分學生,但是2024年,私企的地產已經沒有宣講和招聘會根本不招聘了,如碧桂園等,僅有一些國企地產還在招聘履行社會責任,招聘應屆畢業生。
想起18年碩士畢業,大家意氣風發,同學紛紛以拿到地產offer為主要目標,很少有人選擇考公,覺得公務員工資太低了。如今6年過去,很多在地產的碩士同學也紛紛轉行,或者在地產公司里勉強活着。土木行業已經這樣,沒什麼私企了。
原來各個地產企業確實推出過針對博士的一些管培生計劃,薪資高、職級起點高,發展前景大,我見到過清華博士畢業生去碧桂園的超級畢業生。如今,這些項目應該都沒有了。
至於其他行業,有些碩士師弟轉行互聯網行業和車企。如華為、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比亞迪,小米等等。這類公司工資高,福利好,但是工作起來996確實也卷得厲害。
競爭狀況:目前大廠競爭激烈,對學歷要求高、教育經歷需要優秀(本科是985最好)。
薪資待遇: 普通博士40w至55w,如果涉及到AI或算法崗位會更高,和研究方向掛鉤,最高可以200w。
加班情況:早10晚10很正常吧
未來發展:大廠通常處於行業的前沿,博士們可以在這裡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參與產品的研發、技術的革新、市場的開拓等環節,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在職場上發展應該還算不錯的。
就業只是一個工作方向的選擇,沒有好壞之分。重點是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吧。興趣會讓你把熱情投入到喜愛的工作中,更容易成功。
碼字不易,歡迎閱讀,喜歡就點個贊吧,感謝關注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