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TWAVES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141506/answer/348097294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人,從外地到上海,在上海復旦掃地,到來日的97年,離開之前一直住在五角場。
取得日本國籍後第一次回上海 ,準確時間記不得了,大約是2009年吧,也算是滿足題設的條件了。
回答設問,剛好相反,感覺什麼都貴,自己和乞丐差不多。具體的如下。
1)虹橋機場走出機場,一位打扮得體的女士熱情地迎上來,看着我笨拙地,想打電話不知道2在哪投幣,接過話筒,幫我撥通了酒店的電話,我說,對不起,我剛出機場,預訂的房間沒問題吧?酒店前台回答:你快過來,晚了我們就把房間借給別人了。我說,我不是用信用卡訂的麼,不放心,你先收今天的費用好了。對方堅持:不行,如果快到夜裡12點了,你還沒到,我把房間借給別人。
無語。
旁邊的女士說,你別花時間找的士了,上我們的麵包車,馬上走,不耽誤你事兒就是了。
我問:價格多少?她說出一個數字,還貼心地加了一句,比你在日本打車還便宜呢。
走吧,確實比日本打車便宜一點兒。
2)遙想當年,去虯江路,淘史前電路板,是一大樂趣。而今,那些沒有了,現代電子電器狼牙滿目,看得我覺得自己是當年剛到上海的鄉巴佬。
3)當年,五角場的房子,十幾二十萬元,如果不是決定了去日本,真動心了。而今,還是那個地段的房子,價格漲的不認識了。
4)打車,對司機說,去五角場。沒多久,司機說到了,我不敢相信,這段路,當年,我騎單車,輕摩托,不知道走過多少次。我問司機,五角場地攤,賣二手電視機的那個地方,在哪裡?司機:就是這裡了。
外面,燈紅酒綠,當年五角場的影子,一點兒可辨認的痕迹都沒有了。
我已經沒有勇氣,讓司機帶我去找當年復旦和財大外面的大排檔故地了,對司機說,回南京路。就讓那些留在回憶里吧。
外灘,曾經的和平飯店,曾經的外國銀行,無不讓我震驚。我相信,中國人,很快個個都要成百萬富翁了。
唯一感到親民的,是那時候,南京路的餐館價格。於是,幾家不大但感覺很不錯的餐館,就成了一大樂趣。
還有一件記憶深刻的,在南京路,我找到一位看起來是本地人的大叔問:請問,吸煙所在哪裡?大叔看我向怪物,啥?吸煙?隨便哪裡啦,這裡就好了。大叔指着步行街的椅子說。
我坐下,還是不敢相信,在這吸煙。仔細觀察四周,發現,吃剩的雞骨頭架隨便地被扔在地上。好吧,反正沒地方去,就算這了,我安慰自己,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掏出香煙。
下不時地想起,一次回去,在南京路,會看到熙熙攘攘的百萬富翁嗎?
不管怎樣,近鄉情更怯,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