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75757/answer/12579680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Ta可能是”自恋型“领导
如果你对商业/科技/金融感兴趣,一定不能错过【物联网商业评论】公众号,以独特的前瞻性视角为你带来满满“干货”!
作者丨羽立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有什么特质?人们很可能会提到自信和魅力。这样的领导人喜欢挑战传统,既不自我怀疑,也不自我批评。尤其对于西方公司的董事会来说,这样的候选人是最受欢迎的,特别是在当前形势恶化的动荡时期。他们善于自我提升,在面试中也很出色。然而,一旦他们掌权,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到底是谁。有时候他们的承诺很好,但许多人不光是自信,简直就是傲慢自大。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大胆,只是冲动而已。他们缺乏同情心,毫无内疚地剥夺他人;无视专家的建议,以轻蔑和敌意对待异见者。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求下属对个人绝对的忠诚。简言之,他们是狂热的自恋者。
斯坦福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查尔斯•奥雷利专门领导者的个性如何塑造组织文化,以及组织中工作的人的行为。他回顾了有关自恋型领导者的文献,包括150多项研究,并得出了一些阴郁而紧迫的结论。
奥雷利说,区分自恋型领导者的关键在于考察他们的目标,是真的想让公司或国家变得更好,还是想实现一些疯狂的目标,比如让电动汽车成为主流,或许一路殖民火星?当他们的自我欣赏在现实中有了一定的基础时,自恋领导就能取得瞩目的成就,也许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
但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自恋者对组织的破坏性影响。自恋者是自私的,他们相信自己更优越,因此不受通常规则的约束。研究表明,他们更有可能为了达到目的采取不诚实的行为。他们知道自己在撒谎却并不感到羞耻,常常不计后果地追求荣誉。
为什么自恋者容易获得权力
任何小时候被欺负的人都熟悉这样一个概念:欺负者并不真的相信他们更强,他们只是在补偿自卑。表现出自信用来掩饰内心的痛苦,这是精神病学中公认的脆弱自恋案例。
但是在过去的十年左右,大量关于自恋的研究发现,情况并不总是如此。有些人有很高的自尊心,更急躁,更外向,更危险。他们在组织中获得了很高的职位,比普通人赚得更多,因为看起来更像是典型的领导者。有几十项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你召集一群陌生人,给他们一个任务,那些比较自恋的人更有可能被选为领导者。
尤其是在动荡时期,人们特别倾向于选择自恋的领导人。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情况屡屡发生在汽车行业和银行等大公司中,因为新技术的冲击,这些行业面临威胁。所以可以想象,在焦虑的时候,人们在寻找一个英雄,一个自信的人,而自恋的人可能就是在这种时候显得很有信心的人。
还有一个事实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那就是——风险投资家更喜欢投这类人。风投的商业模式就是投资10家公司,赌其中一家能带来丰厚回报。如果你是一名风险投资家,面对一个内向的工程师型创始人和另一个充满激情地宣称“是的,我要改变”的创始人,你会选择谁?
权力又进一步放大了自恋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恋型CEO更容易参与欺诈和其他类型的犯罪。2013年一项针对美国总统的研究发现,自恋程度越高的人越有可能滥用权力。自恋的人通常都有较低的诚信水平,言行不一致,更容易撒谎、欺骗和偷窃,以证明自己的特殊地位。
奥雷利说,当自恋的人被提升到一个富有权力的位置,只会加强他的自恋倾向。即使没有自恋,权力也会鼓励人们放纵最坏的本能。而当自恋者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功时,就会强化他们的信念,觉得自己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这样他们就更有理由无视专家的建议,依赖自己的直觉。奥雷利在评论中写道:“成功会削弱他们对现实的把握。”
研究还表明,自恋者对自身优越性的信念建立在缺乏证据的基础上。最近一篇关于企业决策的论文发现,领导者的浮夸让他们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更好的财务回报。因此,自恋者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应有的钦佩,病态地被怨恨所吞噬,表现为暴躁、攻击、混乱的公开咆哮和虐待下属。自恋的CEO经常让公司卷入昂贵的诉讼。在自恋者的世界观中,对方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
自恋领导人带来的最严重危险是错误引导了下属的行为和期望,并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了组织文化。一旦掌权,自恋者就会通过解雇所有挑战他们的人来巩固地位,取而代之的则是机会主义者。在硅谷的一些科技公司中,已经发现了这样的迹象。
比如说Uber的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洛沙希(Dara Khosrowshahi),在其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被迫离职后,为扭转公司局面做了艰难的努力。因为一旦前任创造了自恋的文化,就很难改变它。
区分转型领导和自恋领导
了解以上这些,人们可以学会更好地区分真正的转型领导和利用人们的希望和恐惧来获得权力的自恋领导。很多时候,当董事会挑选首席执行官,特别是外部首席执行官时,他们是通过面试来完成的。但面试通常是自恋者能够发挥特长的地方。因此人们不能只看表现,而表现可以伪造。应该怎样做呢?去和那些曾经与他们共事过的人谈谈,做适当的背景调查,信息就在那里,很容易被了解。而且,不要寄希望于他们过去很自恋,现在却改变了。这样做的风险很高,因为正如奥雷利所说,“这些人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