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浩博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978673/answer/12893918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父母都应该看的一本书叫做《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当然,无论你多大,父母永远都会把你当做孩子,所以牵扯到一些家庭事务的时候,他们会觉得你不必参与,或者说要求你必须接受他们的建议。父母总会觉得他们会是孩子的榜样,会是孩子的管理者。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平等”,他们没有把孩子当做是平等的交流对象。当然,在中国社会里,家长和孩子的平等交流确实比较难做到。
我提到的那本书里面,有一段写的特别好:
。。。。在你“扮演榜样”的过程中,要牢记你自己首先是一个正常人,其次才是一位家长,所以难免也会偶尔倒退到过时和无效的教育手段上去。只要能够及时地终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并马上修复你与孩子的关系,你的一时不慎和缺点反而会激励你成为更好的榜样。在这种情况下,“低头认错”格外有用。认错意味着你真诚地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向孩子道歉。道歉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要点明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和孩子分享你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之后的感受。这样,你也向孩子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你要让孩子知道,不完美并不是错误,所有的人都会犯错。父母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在用自然和健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去面对世界的不完美,并指导他们去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就拿我来说,我就没少犯错!每当我特别忙碌或者压力过大的时候,我常常会忍不住大喊:“现在就给我去做!”—但是我马上就会接着说:“我很抱歉对你们用了不恰当的语调,但是妈妈又热又累,我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这样说话。我只是希望我们都能按时出发,所以我需要一点帮助。可以请你们帮忙吗?”当你发现自己因为不堪重负而无法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首要的是让你的孩子知道,即使是父母也同样会犯错,但你会因为自己的不恰当反应而感到懊悔。孩子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天生富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你。孩子们不会同情那些惩罚他们的家长,但如果你是孩子的情感引导者的话,他们就会在你遇到困难和倒退的时候给予你同情。无论你为孩子付出了多少,你都只会从他们那里收获更多。
事实上,有一天你甚至可能会发现,你的孩子已经在情感交能力上超越了你!因为你曾教导过他们如何细心地去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情感,所以他们才能更清晰地判断环境。接受过情感引导的孩子知道该如何分辨是非,他们也更善于捕捉他人流露出来的线索。当你做错了事的时候,他们立刻就会觉察然后当场指出。接受过情感引导的孩子会在父母一时失误的时候帮他们指正。我的儿子就不止一次抓住了我的错误—我从不羞于承认我是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母亲。这种清醒的认识让我时刻牢记要脚踏实地。


由于题主描写家庭矛盾这段有些模糊,只能大概看出意思是,你和你母亲希望你父亲出去工作,而你父亲不愿,其他详细的暂时看不出来。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足球场上,有一个教练,以及一群学员,在足球场上踢足球。这个故事的问题是,假如现在你只看到足球场上的教练,而看不到其他的踢足球人员以及足球场。你会怎么评价这个教练呢?大家可想而知,此时,你只能看到教练在足球场上东奔西跑,而且时不时地在摆出各种各样的手势。可能我们认为这个教练,是有问题的,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会认为他是不是疯子。再接着问一个问题,假如说此时你可以看到足球场和这个教练,但是看不到踢足球的运动员,你会怎么评价这个教练呢?可能你会认为他是一个对踢足球有着疯狂的热爱的痴迷人员,但是多多少少还是觉得他有点不正常。最后,当你能够看清整个足球场以及踢足球的运动员和教练的时候。这时候你会怎么评价教练呢?是的,这时候的你才能看清楚教练员在干什么,才能意识到他是一个正常人。
给大家分享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什么呢?想告诉大家,当你认为一件事觉得不正常,或者说不符合常理的时候,不要先急着去怀疑对方的对与错,而是要多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把整件事情看清楚了?站位是不是足够高?看问题是不是足够全面?分析问题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
同理,就此事来看。此问者并没有给出他的合理建议,而只是说,自己的父母都有自己的合理理由。比如说。他爸爸认为离家近可以方便照顾她们一家人,她妈妈则认为,他爸爸离家近的话会经常和朋友吃喝玩儿乐,攒不住钱,家里负担大。在父亲要不要出去打工这件事上,父母双方都有自己的站位与角度,从每一方的角度来分析都有其合理性。父母尚且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孩子又如何就一定能说明他给的是合理建议呢?
同理,孩子的建议家长不会去采纳,无非也是以下几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