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8篇帖子。
(转载知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生齐太磊持枪袭击校园致 1 死,死者疑为一名华人副教授,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5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6
cccc​:


美国社区网络环境对于这件事情的评价:
犯罪者:受到霸凌,有苦衷,出生悲惨,压力太大,不予评价
受害者:最悲伤的一天,人类社会失去一位优秀的人才,两个孩子失去一位优秀的父亲,逝者安息。
国内评价:
Incel,最坑华人的人是华人,小镇做题家的悲哀,有的人生来就是罪犯。
啧啧啧

5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8
黄震坤:


这个人博士生是我校友,我觉得悲剧根源在于他的专业选错了,当年就不应该为了武大的牌子选个很差的专业,武汉那么多学校,可以选个差点学校,好专业,然后根据他的专业读研,读博士。
计算机博士读不下来,拿个master也没问题。听学弟说,学院不少本科毕业就润了,在美国找工作,完全没有问题。

5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8
警方没有公布原因正在调查中,但看很多关于他的讨论好像应该是个人恩怨,说是被导师刁难了?方舟子
也说可能是私人矛盾。
话说回来我觉得这跟枪支议题关系不大,因为毕竟是熟人,一个对你私下有恨意想宰了你的熟人,没有枪方法多了去了,这和冲进校园无差别扫射还是不一样的。
你看看中国别管学校还是用人单位,都卷成什么样了,也没拿刀子捅人。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3782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9
我开始也认为:导师剥削霸凌不让其毕业。
2022年8月19日,齐某磊提及一名教职员工——他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即负责领导研究项目的主要带头人。齐某磊疑似想要与该PI交谈并获得他的承诺,以摆脱自己所遇到的困境。
他写道,只需与领导研究项目的教授交谈并得到教授的承诺即可,因为教授有更多的经验来处理“这些女孩和流言蜚语”。
不过看了这个,是不是他感情上遇到问题了。


作者:yxd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9952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9
作者:朱木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96366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土澳精神疾病社工来答一下。这个新闻看的人心情太难受了,我今天还在做各种risk的培训,又刷到这个新闻,再加上自己也经历过大龄孤注一掷出国留学的经历,理解那段苦哈哈的岁月能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多大的伤害,所以来回答一下自己的看法,其实主要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自己和周围的人心理健康,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第一点,我想来科普下反社会人格。这个杀人者齐太磊
我判断大概率是有反社会人格倾向的,看他的推特就知道了,整个人太阴暗极端了。但是不是每个反社会人格的人最后都会杀人,如果他们manage自己的行为很好的话,或者生活里创伤比较小的话。
但是,反社会人格杀人不是你想的会去像英雄一样的去报复杀害坏人,他们下手的对象反而是好人,比他们更弱的人。比如我的一个反社会人格的客户,他唯一的一次严重反社会人格行为是杀死他年幼的儿子;还有一个是杀了平时对他很好的继父,反而都不是那些极端的坏人和他们的仇人;这个人杀了好人导师可能也是这个情况。
我认为普通人如果遇到性格比较极端,经常发表极端言论或者性格特别阴暗的人,最好是躲远一些。
其实我认为造成这个悲惨的杀人的结果不仅仅跟他很挫折和压抑的成长环境有关,也和他本身的性格就是阴暗偏激有关,有些人经历很多挫折,得的是抑郁症,是自己害自己,而不是害别人。当然,无论是自己害自己的还是害别人的,普通人都惹不起,我觉得还是看到了远离一下吧。
可能因为我干这个工作的,我认为这样的人其实和普通人区别很大,稍微接触下就能感知到,只不过国内和华人里面,大家接受心理知识教育不够,让大家即使感知到那个人性格不好不太对劲儿,可能也不会往很极端的方向想,但是我觉得普通人为了自保还是尽量不要去招惹这些非常阴暗的人。
所以,这个教授就真的很可怜很无辜,自己可能也只是在招人时没有考虑过一些心理因素,最后居然要承担献出生命的后果,也是很可怜了。
第二点,关于北卡大学
的心理咨询服务的问题。今天培训老师还给我们讲就是一个客户的家人在接受我们类似的心理健康服务之后还是自杀了,就来告我们这种服务提供者,其实就是告政府,我觉得老外还是很喜欢思考整个系统的问题。
在这里,我觉得北卡大学的心理服务机构确实做的不够好,或者是整个华人群体还是对于心理健康的意识不够,从而也没有真的去推动各个大学,机构设置免费的华人心理辅导员,这一点我之前读书的大学和我实习的中学都做的很差,他们在招了这么多华人学生,大赚我们的钱的时候,连出一点点经费招个华人心理辅导师
都做不到也是够了,尤其是那些十几岁自己过来读高中的,还有那些刚刚成年未成年来读大学和预科的,他们非常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当然,也包括压力超级大的博士群体。
第三点,其实,前两天美国还有一个案子,华人就是那种在美国打工的偷渡客,一起合租房子,然后因为一些纠纷一个房客杀了另一个房客,都是华人。国内现在经济不好,大家很多人都愿意出国,但是这种背水一战
以绿卡为目标的出国,真的会让人压力非常大,走钢丝一样,大家未免不会因为压力特别大,情绪不稳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我觉得大家都要注意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小伙伴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带着压力和过强的目标出国的人吧,必然和那种一起快快乐乐的来留学,享受享受国外生活,毕业了能留下就留下,留不下就回去这样的人有很大不同,过度的精神压力和国外生活的无比孤独,和开始的贫穷,以及语言文化障碍,以及开始不会开车等不便带来的压力真的有可能把人逼疯。
所以,这件事情也提醒大家国内经济不好,国外的华人戾气也越来越重,大家注意下各自的心理健康,不要逼自己太狠了,学会放松和适当躺平摆烂,主动离开不好的群体,主动去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第四点,就是我想告诉每个出国的人,出国之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不要把国外想的特别好,也不要觉得国外是自己国内混的不如意的避风港。
出国是一个出去闯荡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不怎么美好,无尽的孤独,贫穷(普通中产家庭出来的你对比当地人其实都是穷的,至少澳大利亚是这样)语言压力,学习压力,绿卡压力,还有就是紧急联系人都不知道填谁之类的,生病了也没人管之类的。
然后,对别人也不要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大部分人也就普通,友好热情善良的人是少数,你要做的事情是慢慢来,慢慢观察,慢慢把这些友好善良的人找出来和他们成为朋友,然后慢慢建立自己的社交网,不要急急忙忙的去找不了解的室友做朋友,也不要急急忙忙的恋爱。
最好你有一门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帮你交朋友,而且可以建立帮助自己建立精神世界不那么孤独。
出国前有了这些预期之后就要知道学会一些社交技能,然后尽量和自己家里人关系好一些,这样可以经常保持电话联系,告诉他们你需要他们的电话陪伴,如果你和家里人关系不好,也告诉一些你在国内的朋友能不能和你聊聊天陪陪你度过开始那段时光。
然后,老外其实有很多很多免费的英文电话咨询的机构,如果你们十分不开心了可以打电话骂骂人发泄一下,像我这样的工作人员其实都接受过专业培训,也习惯了客户比较暴躁,所以骂一骂工作人员虽然可能会被挂电话,但是也能发泄一下啊。
然后主动找一些你觉得友好的工作人员聊聊天,看看自己有什么困境,别人也很愿意帮助你,我在国内好几次真的需要帮助的都是不熟悉的工作人员,这个时候你反而不能指望你认识的和你一样坐在危船上的华人朋友们帮你,到也不是他们坏,只是大家都在逆境里,都自顾不暇了,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真的也没法帮别人。而白人里面很多人生活顺遂悠闲,里面有一小部分善良的人愿意帮助人,求助一下啦,主动跟人家交朋友啦。
总体呢,我认为大部分中国人都过得很苦,即使有些人从小物质不苦,但是受的教育或者家庭氛围也一般都是苦哈哈的,不会享受生活,充满不安全感,然后一直被鸡,或者一直被父母或者朋友上司情绪伤害,而且我们国家上一辈人都经历过极大的创伤,而创伤是代际的,我现在还有客户的奶奶是那种东欧啦逃过来的难民,家里鸡飞狗跳的,酗酒吸毒,必然养不好孩子,孩子又养不好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都有问题,靠救济金过活,还有代际的精神创伤。
我们父母都经历过吃不饱,所以我们是创伤二代哈哈,所以你不可能要求我们这一辈人精神面貌心态多么健康,但是大家在出国前还是要做好心理预期,然后有意识的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知识,搞一些自己的爱好,遇到心理问题或者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多去求助专业心理从业者。我记得自己当时就主动去找了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我还记得当时我旁边的中国女孩眼睛睁的特别大的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说,你居然去看cousellor?但是counselor其实帮了我很多,也交了我很多心理知识。然后还有一次打过澳大利亚的lifeline ,吐槽发泄了一次。还有就是后面和家人和好,主动向我姐姐求助了两次,我姐姐答应陪我聊天之类的。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心理问题,让自己快乐起来,也学会保护自己。
5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0
哈哈哈:


不要学基础科学,以他的高考分数还有学习能力,本科学工科毕业到这个年纪早都中产了。哪会像他一样转到材料这种人们口中的大坑中?

在重复一次,不要学基础科学

5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0
看起来并不像导师压榨或者学术很难出成果有压力。怀疑背后有人在讲坏话到了偏执的程度,实话说很像疑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只能说对双方来说都很悲剧了。
不过有一说一,河南/复读/全县第四/科研助理/材料学/大龄博士/看起来缺乏亲密关系/在美国思想上却仍封闭,buff快叠满了,再加上缺少排解途径,人很难不出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还是不要偏执的好,靠知识快速变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干脆放下"出人头地"的愿望,快快乐乐经营好生活,踏踏实实努力,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个人的命运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75341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0
某知乎用户:


什么人适合读phd,下面几项至少要有一两项。
家境好,肯努力,智商高,心态好,能忍耐,家人宽容。
如果又想赚钱,又想发大文章,心态又不平和是不那么适合读书的

5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1
作者:王善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6646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作为学生,学业和科研固然重要,心理健康更重要。
2、不要轻易走学术道路。更不要在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当大龄博士研究生(我当年是因为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去当大龄博士生,苟延残喘)。因为国内35岁之后连申请博士后的资格都会被剥夺,高校招聘时卡年龄卡得很死,你得是年轻到足够申请青年基金才有做人的资格。更不要说此后各类人才帽子,年龄更是卡得死死的,就算你能拿诺奖都拿不了那些帽子。没有帽子,你的发展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想爬上去很难。
3、国外博后虽然没有年龄限制,但就业内卷比国内更厉害,而且语言劣势会进一步导致找工作困难——你连英语都不地道,怎么有资格在欧美学校开课?当研究员会避开这个英语能力的问题,但就业面就狭窄太多了。
4、国外读博压力更大,但这并不都是导师的问题,导师也不容易。不去push你,你可能毕业不了。push你,可能一番好心还被开枪突突了,然后国内一群loser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骂你作为导师压榨学生。
5、所以,作为导师招收学生也要认真考虑,放下助人情结,对于疑似心理扭曲,性格偏执的学生,最好别收。国内国外都得这样。
6、书读不下去大不了退学,别害人害己。哪怕别人犯罪了,也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拿枪突突。何况并无别人犯罪的证据。
6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33
作者:Iam李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902762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致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有很多因素。没有任何人是天生罪犯。
这些因素很多都是感情方面的,比如情绪崩溃、感情麻木、仇恨敌对情绪等一些非理性方面心理健康问题。
甚至包括饮食习惯和营养平衡问题。
尤其是由于经济方面的问题,留学生可能只吃面食、泡面、米饭,很少吃蔬菜水果。长期以往很可能会缺钾、缺乏维生素。这都会导致情绪紊乱、抑郁、甚至甲亢等病变。
食物摄入和饮食习惯结构都会对大脑、认知功能和精神产生重大影响。
成年人暴力犯罪中的冲突和激情问题也很重要。神经递质、酒精、毒品、激素分泌、甲状腺水平都是暴力犯罪诱因。这都同情境压力、营养、精神障碍、以及神经病变关系密切。由此导致行为异常都可能诱发暴力犯罪。
现在大家都说齐同学不该走这条路,其实在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学生们能走的路还只有持续读书一条道。齐同学家庭困难、求学路曲折,但他最善长、唯一能走通的路还就是读书一条道。第一次高考失利还六百多分呢,可见其确实是一个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流好学生。
实际上他读博士也不是一个差生。现在的读博环境大家已经清楚了,他还有一个已经放弃了的读博学校和环境,这个地方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地也应该是一个华人导师和科研小组吧。
经济学家杨小凯
普林斯顿读博士导师是邹至庄先生,杨小凯在国内一直坐监狱,英文、数学、经济学各方面基础肯定很差,但碰到好老师了,全程热情帮助,最后拿到博士学位还是著名经济学家。
齐同学这种情况碰到好老师应该什么问题也没有。
没有不好的坏学生、只有不好的坏老师,这也是至理名言。
而且这也应该是学校治理基本原则。 
而且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美国本土校园枪击案
大都是中、小学生。只有华人高学历者才尽出暴力、投毒、杀人案子。印度裔、拉美裔、非洲裔很少听说,白人就更少了。偶尔出一个也同华人女生有关。至少这几年如此。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