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9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果有足夠的錢,你會送孩子出國留學嗎?
41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4 17:58
回复15楼 @JosephHeinrich 的内容:
不會!
我有王健林那樣的財富我也不會讓我孩子去留學。
1.你要看外面世界,作為有足夠錢的人可以有很多選擇:短期旅遊、通過HK身份超期居住海外、對海外進行投資獲取海外綠卡身份==...
真是控制欲強到變態⋯⋯
42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6

tojian: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這個應該等孩子成年後讓他(她)自己決定

43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6

留學不是氪金遊戲。見過朋友家孩子砸了500萬回國蹲考編,也見過高中生出去後抑鬱暴食。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的眼界,不是錢包的厚度。當孩子能用全英文罵街也不怵老外時,當他半夜發燒敢自己掛急診時,當他說得出自己為何要學量子物理時,不用你砸錢他也會飛出去。有些人的世界在羅馬,有些人在哪都是羅馬。



作者:家居刺客Ne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50899151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4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7

oldpig:


你先確定孩子適不適合讀書,是不是很差勁國內考不上大學才想著去國外混文憑?

傻不傻的,問題都沒搞清楚

45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7

比舍諾的星空:


目前沒這個打算,我兒子也不想出國,帶他旅遊過幾次,他覺得國外吃的太差了。

46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7

作者:六十貝勒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46649313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於是否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問題,很難用「會」或「不會」簡單回答。金錢是基礎條件,但教育選擇的核心在於匹配孩子的特質、家庭價值觀以及長期人生目標。以下從不同維度展開分析,供參考:


一、先問三個關鍵問題



孩子是誰?

性格:是獨立適應力強,還是依賴型?
興趣:是否有明確的專業方向或文化偏好?
能力:語言、社交、抗壓等軟實力如何?
(例如:一個熱愛歐洲古典藝術的孩子,可能更適合義大利/法國;而擅長STEM但厭惡應試的孩子,或許更適合北美教育體系)




家庭想要什麼?

功利目標:移民跳板、名校鍍金、避開高考內卷?
非功利目標:培養全球視野、追求多元價值觀、體驗不同生活方式?
(警惕「別人去了所以我也要去」的跟風心態)




留學的代價是什麼?

顯性成本:學費、生活費(年均30-100萬人民幣不等);
隱性成本:親子分離的心理影響、文化認同危機、回國後的人際網路斷層等。



二、分階段決策參考

1. 中小學階段(K12)留學



優勢:

語言文化融入更徹底,更易建立本地社交圈;
避開國內應試壓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如英美私校的博雅教育)。




風險:

青春期孤獨感可能導致心理問題(尤其低齡寄宿);
中文和文化根基薄弱,可能造成身份認同困惑;
部分國家基礎教育鬆散(如美國公立校),自律差的孩子易荒廢。




建議:

若家庭計劃移民或孩子極度適應西方教育,可考慮;
否則優先選擇國內國際學校,高中後再過渡。


2. 本科留學



優勢:

海外名校學術資源豐富(如實驗室、跨學科項目);
職業網路全球化(尤其商科、計算機等領域);
成年後留學兼顧獨立能力與心智成熟度。




風險:

高昂學費可能帶來「投資回報焦慮」(如文科就業難);
文化差異可能導致社交壁壘(如「融入派對文化」的壓力)。




建議:

適合目標明確、專業傾向強的孩子(如想學德國機械工程);
可嘗試「2+2」中外合作項目降低適應成本。


3. 研究生留學



優勢:

時間短(1-2年)、成本相對可控;
聚焦專業提升,利於職業轉型(如從文科轉數據科學);
人脈更垂直(校友資源集中在特定領域)。




風險:

短期留學文化體驗有限;
部分國家工簽政策收緊(如英國PSW簽證變化)。




建議:

職場人深造或科研導向者的優選路徑。



三、比金錢更重要的考量



孩子的意願與參與度

強行送抗拒留學的孩子出國,可能導致抑鬱或逆反(如用揮霍逃避壓力);
建議中學後讓孩子主導決策,家長提供信息支持和風險評估。




家庭關係的韌性

親子關係疏離的家庭,留學可能加劇隔閡;
父母需自問:能否接受孩子未來可能留在海外?能否尊重其價值觀變化(如不婚不育)?




留學的替代方案

短期交換生、夏校、國際義工等項目,可低成本試錯;
國內中外合辦大學(如上海紐約大學)也能提供國際化環境。



四、如果是我會怎麼做?(假設場景)



優先選項:

本科或研究生階段送孩子出國,中小學階段打好中文和文化基礎;
根據專業匹配選擇國家(如藝術選義大利,AI選美國,精密製造選德國);
預留「安全繩」:預備金(應對輟學/轉學)、心理支持資源(定期溝通、心理諮詢渠道)。




絕不盲目做的事:

為「爬藤」強迫孩子刷簡歷,犧牲其身心健康;
將留學視為階層躍遷的賭注,忽視孩子的個體需求。



五、總之:留學不是終點,而是路徑

有足夠資金時,留學可以是一種拓寬人生可能性的工具,但不必神化其價值。關鍵要回答:



這條路是否比留在國內更能幫助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家庭是否準備好接受留學後的所有結果 (包括失敗)?

真正負責任的選擇,不是用錢堆砌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幫孩子找到與他核心共振的教育生態——無論是在清華讀本科,還是在社區學院轉伯克利,或是留在國內創業。教育的終極目標,始終是喚醒自主性,而非製造流水線產品。


47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8


紅紅:


如果有足夠的錢,想幹什麼幹什麼。還用問這個問題嗎?

48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8

不管有錢沒錢


讓一個小孩,每天十多個小時在教室里高強度做一堆毫無卵用的重複居多的習題,沒有時間運動,沒有時間休息,吃飯都得跑著吃,每天被剝奪睡眠時間,20%多的學生患有抑鬱症等精神疾病,近乎一半的學生近視,大量未成年人,因為久坐腰椎,頸椎出問題。


這是極其反人類的,更反人類的是,管這一切的教育局,並不認為他們有任何問題。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應該讓這些未成年人每天被剝奪睡眠,高強度做重複的毫無用處的,不做還要被老師懲罰的習題。很多家長之所以費盡心思要把小孩送出國,不是因為國外多好,而是這個地方過於反人類了。



作者:子楠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46162858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9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31
回复48楼 @JosephHeinrich 的内容:
不管有錢沒錢
讓一個小孩,每天十多個小時在教室里高強度做一堆毫無卵用的重複居多的習題,沒有時間運動,沒有時間休息,吃飯都得跑著吃,每天被剝奪睡眠時間,20%多的學生患有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底下評論:


momo:「可不是只有教育局覺得這樣沒問題」2讚


我從風雨中來:「是的,上初中六點多就起,簡直是瘋了。」2讚


盛夏的果實:「真的,覺得小孩太慘了,從小開始796,是真的,七點多就得到校,作業做到九點鐘,牛馬都沒孩子慘,所謂雙減,完全沒落實。真是瘋了」

50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31

事實上有足夠錢的人要不是美國護照 要不是香港護照

我們所說的出國留學對他們的子女來講是回本國讀書,是享受合法福利,所以以他們父母角度來看,這不是應該的嗎?對他們來說送子女在國內享受頂尖基礎教育的打底,然後用歐美教育去開拓眼界結實人脈,這樣的孩子既有韌性又能足夠鬆弛,接手家業不會畏手畏腳也不會像歐美富二代那樣染上不良嗜好敗光家業。

但也有一個反例 我們這邊有一個學妹,家裡非常非常有錢,早期父母全部移民澳洲,在澳洲做生意發家的,跟國內切斷的很徹底,姐妹倆從小都很少去中國。偶爾去了幾次感覺非常美好,堅定以後要去國內讀大學!所以澳洲高中畢業以後就申請了國內的大學去讀,top5的大學,因為父母祖籍是上海的,待了一年不適應,轉學回香港待了半年最後轉去英國了。這個不適應不是說生活的不舒心,而是她以後一定要接手爸爸的家業的,但中國的教育不教如何培養資本家,只教如何做牛馬(她本人原話)所以她覺得自己學不到東西啊。最後就是,哪怕她已經是澳洲護照了,父母還是願意讓她去英國讀大學,有錢的父母致力於把子女往英美送,在他們眼裡澳洲都不太夠格



作者:豆角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45366802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