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9篇帖子。
(转载知乎)如果有足够的钱,你会送孩子出国留学吗?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4 17:58
回復15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不会!
我有王健林那样的财富我也不会让我孩子去留学。
1.你要看外面世界,作为有足够钱的人可以有很多选择:短期旅游、通过HK身份超期居住海外、对海外进行投资获取海外绿卡身份==...
真是控制欲强到变态⋯⋯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6

tojian: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个应该等孩子成年后让他(她)自己决定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6

留学不是氪金游戏。见过朋友家孩子砸了500万回国蹲考编,也见过高中生出去后抑郁暴食。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的眼界,不是钱包的厚度。当孩子能用全英文骂街也不怵老外时,当他半夜发烧敢自己挂急诊时,当他说得出自己为何要学量子物理时,不用你砸钱他也会飞出去。有些人的世界在罗马,有些人在哪都是罗马。



作者:家居刺客Ne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50899151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7

oldpig:


你先确定孩子适不适合读书,是不是很差劲国内考不上大学才想着去国外混文凭?

傻不傻的,问题都没搞清楚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7

比舍诺的星空:


目前没这个打算,我儿子也不想出国,带他旅游过几次,他觉得国外吃的太差了。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7

作者:六十贝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46649313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问题,很难用“会”或“不会”简单回答。金钱是基础条件,但教育选择的核心在于匹配孩子的特质、家庭价值观以及长期人生目标。以下从不同维度展开分析,供参考:


一、先问三个关键问题



孩子是谁?

性格:是独立适应力强,还是依赖型?
兴趣:是否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或文化偏好?
能力:语言、社交、抗压等软实力如何?
(例如:一个热爱欧洲古典艺术的孩子,可能更适合意大利/法国;而擅长STEM但厌恶应试的孩子,或许更适合北美教育体系)




家庭想要什么?

功利目标:移民跳板、名校镀金、避开高考内卷?
非功利目标:培养全球视野、追求多元价值观、体验不同生活方式?
(警惕“别人去了所以我也要去”的跟风心态)




留学的代价是什么?

显性成本:学费、生活费(年均30-100万人民币不等);
隐性成本:亲子分离的心理影响、文化认同危机、回国后的人际网络断层等。



二、分阶段决策参考

1. 中小学阶段(K12)留学



优势:

语言文化融入更彻底,更易建立本地社交圈;
避开国内应试压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如英美私校的博雅教育)。




风险:

青春期孤独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尤其低龄寄宿);
中文和文化根基薄弱,可能造成身份认同困惑;
部分国家基础教育松散(如美国公立校),自律差的孩子易荒废。




建议:

若家庭计划移民或孩子极度适应西方教育,可考虑;
否则优先选择国内国际学校,高中后再过渡。


2. 本科留学



优势:

海外名校学术资源丰富(如实验室、跨学科项目);
职业网络全球化(尤其商科、计算机等领域);
成年后留学兼顾独立能力与心智成熟度。




风险:

高昂学费可能带来“投资回报焦虑”(如文科就业难);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社交壁垒(如“融入派对文化”的压力)。




建议:

适合目标明确、专业倾向强的孩子(如想学德国机械工程);
可尝试“2+2”中外合作项目降低适应成本。


3. 研究生留学



优势:

时间短(1-2年)、成本相对可控;
聚焦专业提升,利于职业转型(如从文科转数据科学);
人脉更垂直(校友资源集中在特定领域)。




风险:

短期留学文化体验有限;
部分国家工签政策收紧(如英国PSW签证变化)。




建议:

职场人深造或科研导向者的优选路径。



三、比金钱更重要的考量



孩子的意愿与参与度

强行送抗拒留学的孩子出国,可能导致抑郁或逆反(如用挥霍逃避压力);
建议中学后让孩子主导决策,家长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评估。




家庭关系的韧性

亲子关系疏离的家庭,留学可能加剧隔阂;
父母需自问:能否接受孩子未来可能留在海外?能否尊重其价值观变化(如不婚不育)?




留学的替代方案

短期交换生、夏校、国际义工等项目,可低成本试错;
国内中外合办大学(如上海纽约大学)也能提供国际化环境。



四、如果是我会怎么做?(假设场景)



优先选项:

本科或研究生阶段送孩子出国,中小学阶段打好中文和文化基础;
根据专业匹配选择国家(如艺术选意大利,AI选美国,精密制造选德国);
预留“安全绳”:预备金(应对辍学/转学)、心理支持资源(定期沟通、心理咨询渠道)。




绝不盲目做的事:

为“爬藤”强迫孩子刷简历,牺牲其身心健康;
将留学视为阶层跃迁的赌注,忽视孩子的个体需求。



五、总之:留学不是终点,而是路径

有足够资金时,留学可以是一种拓宽人生可能性的工具,但不必神化其价值。关键要回答:



这条路是否比留在国内更能帮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家庭是否准备好接受留学后的所有结果 (包括失败)?

真正负责任的选择,不是用钱堆砌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帮孩子找到与他内核共振的教育生态——无论是在清华读本科,还是在社区学院转伯克利,或是留在国内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始终是唤醒自主性,而非制造流水线产品。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8


红红:


如果有足够的钱,想干什么干什么。还用问这个问题吗?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28

不管有钱没钱


让一个小孩,每天十多个小时在教室里高强度做一堆毫无卵用的重复居多的习题,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休息,吃饭都得跑着吃,每天被剥夺睡眠时间,20%多的学生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近乎一半的学生近视,大量未成年人,因为久坐腰椎,颈椎出问题。


这是极其反人类的,更反人类的是,管这一切的教育局,并不认为他们有任何问题。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应该让这些未成年人每天被剥夺睡眠,高强度做重复的毫无用处的,不做还要被老师惩罚的习题。很多家长之所以费尽心思要把小孩送出国,不是因为国外多好,而是这个地方过于反人类了。



作者:子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46162858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31
回復48樓 @JosephHeinrich 的內容:
不管有钱没钱
让一个小孩,每天十多个小时在教室里高强度做一堆毫无卵用的重复居多的习题,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休息,吃饭都得跑着吃,每天被剥夺睡眠时间,20%多的学生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底下评论:


momo:“可不是只有教育局觉得这样没问题”2赞


我从风雨中来:“是的,上初中六点多就起,简直是疯了。”2赞


盛夏的果实:“真的,觉得小孩太惨了,从小开始796,是真的,七点多就得到校,作业做到九点钟,牛马都没孩子惨,所谓双减,完全没落实。真是疯了”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22:31

事实上有足够钱的人要不是美国护照 要不是香港护照

我们所说的出国留学对他们的子女来讲是回本国读书,是享受合法福利,所以以他们父母角度来看,这不是应该的吗?对他们来说送子女在国内享受顶尖基础教育的打底,然后用欧美教育去开拓眼界结实人脉,这样的孩子既有韧性又能足够松弛,接手家业不会畏手畏脚也不会像欧美富二代那样染上不良嗜好败光家业。

但也有一个反例 我们这边有一个学妹,家里非常非常有钱,早期父母全部移民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做生意发家的,跟国内切断的很彻底,姐妹俩从小都很少去中国。偶尔去了几次感觉非常美好,坚定以后要去国内读大学!所以澳大利亚高中毕业以后就申请了国内的大学去读,top5的大学,因为父母祖籍是上海的,待了一年不适应,转学回香港待了半年最后转去英国了。这个不适应不是说生活的不舒心,而是她以后一定要接手爸爸的家业的,但中国的教育不教如何培养资本家,只教如何做牛马(她本人原话)所以她觉得自己学不到东西啊。最后就是,哪怕她已经是澳大利亚护照了,父母还是愿意让她去英国读大学,有钱的父母致力于把子女往英美送,在他们眼里澳大利亚都不太够格



作者:豆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555972494/answer/1245366802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