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求學西遊派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17594916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逐漸發現了,如果是文人,他住在北京多半會說北京好,住在京都也很少有不稱頌京都美的,但只要住在東京,則多多少少會對東京加以幾句譏誚。
來東京前後陸陸續續讀一些人描寫東京,惡語多過讚美。
印象最深刻的是太宰治
的《東京八景》,寫東京是個「毫無意趣的原野」,全國各地的人卻「蜂擁而來,揮汗如雨地推推搡搡,為了爭奪一寸土地而時喜時憂,互相嫉妒反目。
雌性招呼着雄性,而雄性只是錯亂地徘徊」。
我由此判斷我大概做不成文人。
不過老實說,我來東京極為偶然倉促,甚至來日本留學都不是周密計劃後成行的事情。
我2018年從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畢業,一直到大四的最後一個暑假才匆忙決定要來日本留學。因為日語完全不行也沒有語言成績,所以又不得不讀了一年半的語言學校。最後也是歷盡周折於今年通過了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專攻的修士入學考試,勉強才算在日本找到一個容身之所。
所以大機率我對東京對日本是懷揣有一種微妙而隱秘的感激之情的,評價也很難說得上客觀。
再者,說到底我還是一個來了東京後第一時間買了一份東京地圖的人(太宰治說這是鄉下人才會幹的事情),所以於我而言,東京當然是一個熙熙攘攘的城市,但也很討人喜歡。
太宰治的東京距今約莫也有八十年了,東京依然是他筆下那樣人擠人的城市。
實際上日本國內對於這種「東京一極集中
」的狀況也頗有微詞,但依舊抵擋不住每年浩浩蕩蕩的「上京」人群。
如果觀察東京、名古屋、關西這三個日本最大的都市圈的人口變化,對於這種集中現象的感受會更加強烈。
大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三大都市圈
中只有東京依舊保持了高速的人口增長。
期間雖然因泡沫經濟
破裂而有所回落,但自1995年起就恢復其高速的增長。
資料來源:劉龍勝等著,《軌道上的東京——東京都市圈城市和交通研究》
伴隨着人口高速增長的,是東京對於各種資源超強的攫取能力。
資料顯示,整個東京都圈的企業數量占日本的30%,相較之下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僅佔19%和18%。
東京都市圈內大學等教育研究機構的數量也遠超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如果有人問及日本哪個城市機會最多,各種資源最豐富的,不論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想必都會一口同聲地回答,東京。
因此,不論是對於來工作還是來留學的中國人,東京都是整個日本最富有生氣而充滿着機遇的城市。
我的留學生活
其實稱不上典型,因為家中有相熟的人在日本生活,國內的師友也介紹了許多日本的朋友和我認識,加之在求學的路上相對於許多留學生來說堪稱一帆風順(目前看來),所以很多留學生遇到過的苦惱我並沒有什麼親身的體會,整體而言過着非常幸福快樂的日子。
在此就在日本的生活略陳一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來日本國人留學日本有着相當長的歷史。
如果從張之洞
撰寫《勸學篇》,吹響中國人大規模留學日本的進軍號算起,至今已經有一百二十餘年。
從近處看,1979年中日簽訂互派留學生的協議亦是近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不得不說,不論是一百二十年還是四十年,留學生的心態和生活狀態都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近取譬,我的舅舅2002年前後來日本,看什麼都覺新鮮和先進,所以至今他仍然念念不忘他在日本的日子。
但我於2018年抵日,環顧四周只覺得稀鬆平常,無非是市容稍乾淨些而已。
後來無意中看到住所附近泡沫經濟時代的街景照片,和今天沒有什麼兩樣,心裡也只能感嘆,日本這幾年發展得不行嘛。
因此,今天我們來日本留學,行前大約只能體會到一種即將身臨異文化空間的激動,而沒有前四十年乃至前一百二十年那些大前輩們複雜微妙的心緒(多數不是什麼正向的情緒)。
這當然是幸運的事情,雖然可能少了那麼一點攸關歷史的意趣。
閒話按下不表,先來說說初來日本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項。
下飛機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領取到自己的「在留卡
」,這將會是陪伴你整個留學生涯最重要的身份證件,幾乎所有在日本的手續和事務都需要你出示在留卡,說它是你在日本的「身份證」也不為過。
關於在留卡的更多情報,可以參見法務省的主頁:http://www.immi-moj.go.jp/chinese/tetuduki/zairyukanri/whatzairyu.html。
此處不再贅述。
值得稍提一句的是,建議在機場海關申領在留卡的同時可以申領「資格外活動許可」。所謂「資格外活動許可
」,就是指對你進行你的簽證種類以外的活動的一種許可。
對於持留學簽證的我們來說,它意味着你被允許在日本打工,時限為一周28小時。如果不在入關的第一時間申領,後面就要再跑入國管理局申領,非常瑣碎麻煩。
在留卡的照片如圖,如果申請了資格外活動許可,在在留卡背面的最下方會敲上如圖所示的那樣一個章。
得到在留卡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住宿了。
我自己剛到日本的時候是委託家裡人的朋友幫忙找的房子,考上東大後又申請上了東大
的宿舍,唯一勉強和找房子相關聯的經歷只有陪朋友看過幾次房子。所以實在不能說對找房子這件事情有多熟悉。
但仍有幾個注意點可以分享給大家。
第一是如果你日語不好,完全沒有必要非找日本中介不可。
許多留學生來日本之前都會被告誡,在日本多是中國人坑中國人。
不能說這完全是一句假話,但回過頭來又要提及我之前說的,今天的日本留學和從前的日本留學已經不一樣了。
來日的中國人固然魚龍混雜,但是整體素質和水平還是有所提高,沒有那麼恐怖。
我自己打過交道的房屋中介,都是非常熱心也很好說話的人,實在不宜向從前那樣一棍子打死。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日語真的不好,那找日本中介反而平添許多麻煩,根本無法清楚地傳達你的訴求和意見(我自己的朋友就吃過這個的虧,因為表達不清日本中介甚至沒搞明白他對一個房子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反觀中國人中介,不僅語言通,他們處理的大多也都是留學生的租房買房,對於外國人租房的審查和流程都很熟悉,反而更加方便快捷。
順帶一提,在日本的房屋中介房源信息都是共享的,在信息掌握上日本中介和中國中介沒有什麼差別。
第二是可以挑名義變更的房子轉租。在來日本前可以加一些學校里的群,看看即將畢業的學長學姐有沒有要退租的房子。
日本租房費用一個大頭就是初期費用,即你搬進去時往往要交押金、禮金、手續費等一大筆錢。
如果能找到學長學姐退租的房子,則只需要名義變更就可承租,能省不少錢。
第三是經濟條件許可,不熟悉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嘗試合租,尤其是因為想要住得大一些好一些而決定和別人合租。
每個人在生活習慣和性格上的差異都很大,在不清楚具體情況之前貿然決定合租往往會引發許多衝突和矛盾。
見過太多因為貿然合租關係破裂,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的例子。千萬要慎之又慎。
日本生活雖然覺得沒有什麼具體講,但這裡還是要多多少少給大家分享一點的生活經驗。
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大概是海外國家當中中國人最容易適應下來的國家,
一方面日本尤其是東京堪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生活便利的地方,大多數的人不需要花特別多的力氣就能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日本有着數量龐大的中國移民,如果你願意,你甚至可以做到不和日本人打太多的交道就在日本生活下去(當然了,絕對不推薦這種生活方式)。
具體的生活並不值得細講,什麼超市便宜如何出行辦什麼交通卡,網上都有非常詳細的攻略和細節,我不一一贅述,依舊是像前文一樣講幾點我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第一是要儘快擁有一張信用卡。
日本的網購,交納各項費用等有信用卡和沒有信用卡完全是兩種體驗(之前在亞馬遜上退貨退款,用的是儲蓄卡即debit card,退款足足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真的太不友好了)。
最便捷的方法當然是從國內帶一張父母的信用卡過來。但如果不希望自己的消費記錄被父母知曉,想要維持一點生活的獨立性的話,可以嘗試在日本辦一張信用卡。
當然了,作為沒有固定收入的學生,你能夠辦的信用卡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數的信用卡公司都不會審批通過留學生的信用卡(尤其是在留時間比較短的留學生)。
因此如果你有辦理信用卡的需求,可以嘗試申請樂天
或者雅虎這兩個公司的信用卡——當然,是小白卡,沒有任何的優惠額度也並不高,但足以使你的生活方便很多。
第二是循序漸進地打工,找一份合適自己的兼職。
打工對於日本的年輕人來說幾乎是理所應當的生活一部分,除了可以賺錢、可以練習日語、可以積累社會經驗這些反覆在說的理由之外,打工會是你在日本為數不多的社交場所之一,真的挺能給你注入一些生活的能量的。
留學生在日本要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寂寞,如果能夠認識一批日本朋友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大改善。
很多人都說日本人不好交朋友,不容易交心,對你好都是流於禮貌和表面的,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中國式的思維。
為什麼上來就要求人家和你掏心掏肺呢?
為什麼要要求每一個朋友都非得到達一種知心朋友的程度呢?
相反,我覺得大多數的日本人非常懂得掌握社交的分寸,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知道什麼時候該保持距離什麼時候不用保持距離,尤其是非常懂得適時讚美和鼓勵(好多人要麼說這是日本人假,要麼說這是日本人幼稚沒見過市面,我不太贊同)。
如果不以知心朋友的標準要求日本人的話,我覺得日本人真的是相當適合做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
話說回來,在打工的地方就是你結識日本人的很好的機會。我在日本認得的幾位很好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在打工的地方結識的。
第三是記得每去一個地方消費都可以問問有沒有什麼會員卡,尤其是家附近的超市。
日本的會員卡基本上都是可以以積分的形式返現,具體的比例大多都是100:1。
雖然積分這種消費習慣因人而異,但我自己是很習慣時不時用掏積分卡出來付賬的。
尤其是有時候你會遇上一塊兩塊這種討厭的零頭,用積分支付掉的時候真的覺得身心舒暢。
接下來是app推薦時間。
第一要向大家推薦的app是「防災速報
」,建議大家到日本之後第一時間下載。
功能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第一時間通知你所在地的附近有沒有什麼自然災害。
尤其是突下暴雨這一類的情況下它也會進行通知,很方便。
第二個app叫ホットペッパー,是預約理髮用的app,真的極其方便,是我在日本用過的為數不多的幾個用戶體驗絕佳的app。
在這個app上你可以清楚看到附近有什麼理髮店,哪個理髮店哪個理髮師擅長剪什麼樣的頭髮,過去有什麼樣的作品,有一種選妃般的快感。
以及直接在上面預約理髮的話會有相當多的優惠。
最後一個app是xCurrency,可以實時查詢各種匯率,也同樣非常方便。
學習研究就進學這一點,有一點各位必須預先在心裡有數,即在日本和在中國,碩士的定位是非常不一樣的。
國內的話,碩士雖然會有基本的學術訓練,但總體而言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大家心裡都是優先默認就職是碩士的第一目標或者出路。
在日本,起碼在碩士入學這個階段,都是默認你是以從事研究為目的來攻讀碩士學位的。
這一點在文科上體現的更加明顯,也因此大多數國公立的大學的文科都會要求你讀一年的研究生(類似於預科)之後才允許你參加修士考試。
我自己雖然是沒有經歷過研究生階段直接通過修考進入大學院的,但是最早仍然嘗試申請了研究生。
參加去年的修士考試也是因為教授提出,既然已經決定4月份的研究生入學了不妨也挑戰一下4月份的修士入學。幸運的是最後也比較順利的通過了修考,省下了一年的時間。因此,就進學這件事情,主要有以下兩點想要分享給大家。
第一是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學術活動。在九外期間我常常跑去日本各地旁聽學會,了解最新的學術情報和研究成果。參加學術活動一方面有助於你撰寫出更具學術性的研究計劃書,另一方面也會給予你「我在學術圈裡」這樣的一種感覺。
這種感覺相當重要。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迫使你動起來學起來(大牛們都那麼厲害能不拚命學嗎),另一方面它會讓你在和教授的聯絡過程乃至面試當中給教授留下良好的印象。
事實上,越是好的大學的教授就越重視學生的學術素養,如何給教授一種你和他共享一個話語體系和閱讀經歷應該是學弟學妹們在準備面試時候的重點。
第二就是要多和日本老師聊天和發郵件。
像學校這樣能有一批日本老師認真仔細地聽你說話,並且努力把自己語言簡化讓你聽懂的地方其實是不多的。儘可能地抓住一切機會和老師聊天(聊什麼都行,出於禮貌實際上老師即便不太感興趣也會努力回應你。當然聊天的分寸還是要把握好,不要給老師帶來迷惑)。
再者,可以多出門自己找機會和人聊天。除了前文說過的打工之外,我有一段時間相當喜歡跑區役所,大事小事各種不明白的事情都去區役所問。
類似於這種帶有服務性質的機構,在裡面工作的日本人都會非常耐心地聽你講話並且努力把情況給你解釋清楚,同時由於他們不是日本語教育的從業人員,他們的做到的口語簡單化比學校的老師又來得更接近日本人的日常用語。
以至於我現在養成了一個熱衷於在日本諮詢辦事的惡習,各種其實都很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去問一下,也非常享受跟區役所、房地產公司乃至和教務部門扯皮發郵件。
以上就是我這一年半來在日本生活學習的一點經驗之談,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本文作者:Cain
文章首發:求學西遊派微信小程序
(節選)
想看完整東大留學生存手冊,可以微信搜索「求學西遊派」小程序,也可以加一下我們留學大師兄,wx:eiccs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