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7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东京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4
作者:猪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1227989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膜拜完各位学霸,想说说接触过的东大毕业生,是我观察东大的一种方式。
闺蜜2010年本科毕业回国,美女。
第一份工作,想在北京落脚,进了家小公司,两个月不干了,原因是“老板没才华”。
转头进UNIQLO,入职之后引起了一小撮同事的围观“她还真来了啊,东大的”。
她挺不自在地回来叨叨“其实我专业成绩没有很出众,当时主要是英语好占了便宜”。
后来又跳槽,有天从东京来个同事,她很激动扑上去跟人家聊,结果对方一脸看不起“你是谁啊我跟你很熟嘛”,主管打圆场“她也是东京上学的所以看到你比较亲热”,闺蜜不买账了“我觉得他不可能是我的校友,我冒失了”,然后甩手走掉。
某次下属第一次独立组织活动,她打电话过去“我告诉你我的方法balabala,但是你可以按照你的方式来。”后来我问结果,她说“办事员按照自己的来了,一塌糊涂,但是,我不强迫她。”
至于工作能力,我看过她做了一半的“大中国区****项目推进报告”,印象非常深刻,受益很多。
顺便,我来多事一下,如果有单身的80后85前男生,觉得能hold住这姑娘,请留言或者私信我,在上海最好。其他标准嘛,优秀与否其实个人角度不同,只是提醒您,知识不对等则交流无意义。所以您太高,也不必屈尊,跟太低一样,我当媒婆的也耽误时间。
第二个,是一位前辈了,博士。
四十多岁回国,拿博士学位真是耗费了大把黄金年华,是的,大部分东大教授的nice,应该是不包括学术上的宽纵。
我在一个论坛上认识他,他抛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对于某种商业模式的改良,单约了时间专访。但是深聊下去,大部分的时间他用来渲染传奇
半生,比如:
某次峰会上,即兴发言震惊四座,回国发展,如何不得志balabala……
现在同行业的某某某其实有负盛名,连个书都写得一塌糊涂……
这种越聊越大声的局面让我挺尴尬,气场太弱又无力扭转话题,结束交谈时,内心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也许是与学位的缠斗耗费了太多的心力,他只揣着世界观来闯天下的时候,没有得到预期的礼遇,语境不合给了他挺多的不快乐。
就介样,智识所限,我更关注群体中的人。
之前有朋友留言说我是奇葩故事收集者,其实没有吧,都是留过学的普通人,只不过大家看多了关于留学的宏大叙述,不适应如此low的调调。
如果有人愿意听故事,以后会再更新。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4
东大硕士在读,全奖留学生,基本上实验室主要以造假为主,所有数据为假数据,而且老师强迫学生造假,对科研没有任何指导,实验室没有指导人,实验室靠造假起家的研究太多,各种数据自修正,呆了两年的最大感触就是把我原来的精日彻底改成了认识到自己是个中国人,自己不能丢掉民族的脊梁。作所谓的研究的时候无数次反复陷入痛苦当中,并且差点因为造假的事情抑郁,在我心中这根本就不是研究,只是我原来作为精日的自我满足吧,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接受这样的黑暗不过是自己精日的报应吧,天道轮回,活该自己精日,但忏悔没有意义,早晚要走完这条没有尽头的造假之路,我想我这个实验室以后也绝不得安宁吧,正义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未来的某一天我也得在被告的席上说出自己各种数据造假的证言吧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3380090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5
作者:可可的可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30588199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多了一个自习和吃饭的地方。
实验室没什么经费,靠爱发电。一周除了组会去一次基本不会去,反正也没配台式机,还是用的自己带的笔记本。
选课很自由,基本所有专业的课都可以选,毕业要求的学分也不多,平均一天上一节课。
ps.最近的牛角面包还挺好吃的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5
作者:求学西游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17594916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是逐渐发现了,如果是文人,他住在北京多半会说北京好,住在京都也很少有不称颂京都美的,但只要住在东京,则多多少少会对东京加以几句讥诮。
来东京前后陆陆续续读一些人描写东京,恶语多过赞美。
印象最深刻的是太宰治
的《东京八景》,写东京是个“毫无意趣的原野”,全国各地的人却“蜂拥而来,挥汗如雨地推推搡搡,为了争夺一寸土地而时喜时忧,互相嫉妒反目。
雌性招呼着雄性,而雄性只是错乱地徘徊”。
我由此判断我大概做不成文人。
不过老实说,我来东京极为偶然仓促,甚至来日本留学都不是周密计划后成行的事情。
我2018年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毕业,一直到大四的最后一个暑假才匆忙决定要来日本留学。因为日语完全不行也没有语言成绩,所以又不得不读了一年半的语言学校。最后也是历尽周折于今年通过了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专攻的修士入学考试,勉强才算在日本找到一个容身之所。
所以大概率我对东京对日本是怀揣有一种微妙而隐秘的感激之情的,评价也很难说得上客观。
再者,说到底我还是一个来了东京后第一时间买了一份东京地图的人(太宰治说这是乡下人才会干的事情),所以于我而言,东京当然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城市,但也很讨人喜欢。
太宰治的东京距今约莫也有八十年了,东京依然是他笔下那样人挤人的城市。
实际上日本国内对于这种“东京一极集中
”的状况也颇有微词,但依旧抵挡不住每年浩浩荡荡的“上京”人群。
如果观察东京、名古屋、关西这三个日本最大的都市圈的人口变化,对于这种集中现象的感受会更加强烈。
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三大都市圈
中只有东京依旧保持了高速的人口增长。
期间虽然因泡沫经济
破裂而有所回落,但自1995年起就恢复其高速的增长。
资料来源:刘龙胜等著,《轨道上的东京——东京都市圈城市和交通研究》

伴随着人口高速增长的,是东京对于各种资源超强的攫取能力。
资料显示,整个东京都圈的企业数量占日本的30%,相较之下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仅占19%和18%。
东京都市圈内大学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数量也远超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如果有人问及日本哪个城市机会最多,各种资源最丰富的,不论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想必都会一口同声地回答,东京。
因此,不论是对于来工作还是来留学的中国人,东京都是整个日本最富有生气而充满着机遇的城市。
我的留学生活
其实称不上典型,因为家中有相熟的人在日本生活,国内的师友也介绍了许多日本的朋友和我认识,加之在求学的路上相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堪称一帆风顺(目前看来),所以很多留学生遇到过的苦恼我并没有什么亲身的体会,整体而言过着非常幸福快乐的日子。
在此就在日本的生活略陈一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来日本国人留学日本有着相当长的历史。
如果从张之洞
撰写《劝学篇》,吹响中国人大规模留学日本的进军号算起,至今已经有一百二十余年。
从近处看,1979年中日签订互派留学生的协议亦是近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不论是一百二十年还是四十年,留学生的心态和生活状态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近取譬,我的舅舅2002年前后来日本,看什么都觉新鲜和先进,所以至今他仍然念念不忘他在日本的日子。
但我于2018年抵日,环顾四周只觉得稀松平常,无非是市容稍干净些而已。
后来无意中看到住所附近泡沫经济时代的街景照片,和今天没有什么两样,心里也只能感叹,日本这几年发展得不行嘛。
因此,今天我们来日本留学,行前大约只能体会到一种即将身临异文化空间的激动,而没有前四十年乃至前一百二十年那些大前辈们复杂微妙的心绪(多数不是什么正向的情绪)。
这当然是幸运的事情,虽然可能少了那么一点攸关历史的意趣。
闲话按下不表,先来说说初来日本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下飞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领取到自己的“在留卡
”,这将会是陪伴你整个留学生涯最重要的身份证件,几乎所有在日本的手续和事务都需要你出示在留卡,说它是你在日本的“身份证”也不为过。
关于在留卡的更多情报,可以参见法务省的主页:http://www.immi-moj.go.jp/chinese/tetuduki/zairyukanri/whatzairyu.html。
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稍提一句的是,建议在机场海关申领在留卡的同时可以申领“资格外活动许可”。所谓“资格外活动许可
”,就是指对你进行你的签证种类以外的活动的一种许可。
对于持留学签证的我们来说,它意味着你被允许在日本打工,时限为一周28小时。如果不在入关的第一时间申领,后面就要再跑入国管理局申领,非常琐碎麻烦。




在留卡的照片如图,如果申请了资格外活动许可,在在留卡背面的最下方会敲上如图所示的那样一个章。
得到在留卡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住宿了。
我自己刚到日本的时候是委托家里人的朋友帮忙找的房子,考上东大后又申请上了东大
的宿舍,唯一勉强和找房子相关联的经历只有陪朋友看过几次房子。所以实在不能说对找房子这件事情有多熟悉。
但仍有几个注意点可以分享给大家。
第一是如果你日语不好,完全没有必要非找日本中介不可。
许多留学生来日本之前都会被告诫,在日本多是中国人坑中国人。
不能说这完全是一句假话,但回过头来又要提及我之前说的,今天的日本留学和从前的日本留学已经不一样了。
来日的中国人固然鱼龙混杂,但是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是有所提高,没有那么恐怖。
我自己打过交道的房屋中介,都是非常热心也很好说话的人,实在不宜向从前那样一棍子打死。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日语真的不好,那找日本中介反而平添许多麻烦,根本无法清楚地传达你的诉求和意见(我自己的朋友就吃过这个的亏,因为表达不清日本中介甚至没搞明白他对一个房子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反观中国人中介,不仅语言通,他们处理的大多也都是留学生的租房买房,对于外国人租房的审查和流程都很熟悉,反而更加方便快捷。
顺带一提,在日本的房屋中介房源信息都是共享的,在信息掌握上日本中介和中国中介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是可以挑名义变更的房子转租。在来日本前可以加一些学校里的群,看看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有没有要退租的房子。
日本租房费用一个大头就是初期费用,即你搬进去时往往要交押金、礼金、手续费等一大笔钱。
如果能找到学长学姐退租的房子,则只需要名义变更就可承租,能省不少钱。
第三是经济条件许可,不熟悉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尝试合租,尤其是因为想要住得大一些好一些而决定和别人合租。
每个人在生活习惯和性格上的差异都很大,在不清楚具体情况之前贸然决定合租往往会引发许多冲突和矛盾。
见过太多因为贸然合租关系破裂,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的例子。千万要慎之又慎。




日本生活虽然觉得没有什么具体讲,但这里还是要多多少少给大家分享一点的生活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大概是海外国家当中中国人最容易适应下来的国家,
一方面日本尤其是东京堪称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生活便利的地方,大多数的人不需要花特别多的力气就能维持一个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日本有着数量庞大的中国移民,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做到不和日本人打太多的交道就在日本生活下去(当然了,绝对不推荐这种生活方式)。
具体的生活并不值得细讲,什么超市便宜如何出行办什么交通卡,网上都有非常详细的攻略和细节,我不一一赘述,依旧是像前文一样讲几点我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第一是要尽快拥有一张信用卡。
日本的网购,交纳各项费用等有信用卡和没有信用卡完全是两种体验(之前在亚马逊上退货退款,用的是储蓄卡即debit card,退款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真的太不友好了)。
最便捷的方法当然是从国内带一张父母的信用卡过来。但如果不希望自己的消费记录被父母知晓,想要维持一点生活的独立性的话,可以尝试在日本办一张信用卡。
当然了,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你能够办的信用卡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的信用卡公司都不会审批通过留学生的信用卡(尤其是在留时间比较短的留学生)。
因此如果你有办理信用卡的需求,可以尝试申请乐天
或者雅虎这两个公司的信用卡——当然,是小白卡,没有任何的优惠额度也并不高,但足以使你的生活方便很多。
第二是循序渐进地打工,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兼职。
打工对于日本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理所应当的生活一部分,除了可以赚钱、可以练习日语、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这些反复在说的理由之外,打工会是你在日本为数不多的社交场所之一,真的挺能给你注入一些生活的能量的。
留学生在日本要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寂寞,如果能够认识一批日本朋友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善。
很多人都说日本人不好交朋友,不容易交心,对你好都是流于礼貌和表面的,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中国式的思维。
为什么上来就要求人家和你掏心掏肺呢?
为什么要要求每一个朋友都非得到达一种知心朋友的程度呢?
相反,我觉得大多数的日本人非常懂得掌握社交的分寸,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知道什么时候该保持距离什么时候不用保持距离,尤其是非常懂得适时赞美和鼓励(好多人要么说这是日本人假,要么说这是日本人幼稚没见过市面,我不太赞同)。
如果不以知心朋友的标准要求日本人的话,我觉得日本人真的是相当适合做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
话说回来,在打工的地方就是你结识日本人的很好的机会。我在日本认得的几位很好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在打工的地方结识的。
第三是记得每去一个地方消费都可以问问有没有什么会员卡,尤其是家附近的超市。
日本的会员卡基本上都是可以以积分的形式返现,具体的比例大多都是100:1。
虽然积分这种消费习惯因人而异,但我自己是很习惯时不时用掏积分卡出来付账的。
尤其是有时候你会遇上一块两块这种讨厌的零头,用积分支付掉的时候真的觉得身心舒畅。
接下来是app推荐时间。
第一要向大家推荐的app是“防災速報
”,建议大家到日本之后第一时间下载。
功能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第一时间通知你所在地的附近有没有什么自然灾害。
尤其是突下暴雨这一类的情况下它也会进行通知,很方便。
第二个app叫ホットペッパー,是预约理发用的app,真的极其方便,是我在日本用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用户体验绝佳的app。
在这个app上你可以清楚看到附近有什么理发店,哪个理发店哪个理发师擅长剪什么样的头发,过去有什么样的作品,有一种选妃般的快感。
以及直接在上面预约理发的话会有相当多的优惠。
最后一个app是xCurrency,可以实时查询各种汇率,也同样非常方便。




学习研究就进学这一点,有一点各位必须预先在心里有数,即在日本和在中国,硕士的定位是非常不一样的。
国内的话,硕士虽然会有基本的学术训练,但总体而言不论是学生还是教授,大家心里都是优先默认就职是硕士的第一目标或者出路。
在日本,起码在硕士入学这个阶段,都是默认你是以从事研究为目的来攻读硕士学位的。
这一点在文科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也因此大多数国公立的大学的文科都会要求你读一年的研究生(类似于预科)之后才允许你参加修士考试。
我自己虽然是没有经历过研究生阶段直接通过修考进入大学院的,但是最早仍然尝试申请了研究生。
参加去年的修士考试也是因为教授提出,既然已经决定4月份的研究生入学了不妨也挑战一下4月份的修士入学。幸运的是最后也比较顺利的通过了修考,省下了一年的时间。因此,就进学这件事情,主要有以下两点想要分享给大家。
第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术活动。在九外期间我常常跑去日本各地旁听学会,了解最新的学术情报和研究成果。参加学术活动一方面有助于你撰写出更具学术性的研究计划书,另一方面也会给予你“我在学术圈里”这样的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相当重要。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迫使你动起来学起来(大牛们都那么厉害能不拼命学吗),另一方面它会让你在和教授的联络过程乃至面试当中给教授留下良好的印象。
事实上,越是好的大学的教授就越重视学生的学术素养,如何给教授一种你和他共享一个话语体系和阅读经历应该是学弟学妹们在准备面试时候的重点。
第二就是要多和日本老师聊天和发邮件。
像学校这样能有一批日本老师认真仔细地听你说话,并且努力把自己语言简化让你听懂的地方其实是不多的。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和老师聊天(聊什么都行,出于礼貌实际上老师即便不太感兴趣也会努力回应你。当然聊天的分寸还是要把握好,不要给老师带来迷惑)。
再者,可以多出门自己找机会和人聊天。除了前文说过的打工之外,我有一段时间相当喜欢跑区役所,大事小事各种不明白的事情都去区役所问。
类似于这种带有服务性质的机构,在里面工作的日本人都会非常耐心地听你讲话并且努力把情况给你解释清楚,同时由于他们不是日本语教育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做到的口语简单化比学校的老师又来得更接近日本人的日常用语。
以至于我现在养成了一个热衷于在日本咨询办事的恶习,各种其实都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去问一下,也非常享受跟区役所、房地产公司乃至和教务部门扯皮发邮件。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半来在日本生活学习的一点经验之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Cain
文章首发:求学西游派微信小程序
(节选)
想看完整东大留学生存手册,可以微信搜索“求学西游派”小程序,也可以加一下我们留学大师兄,wx:eiccsc11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6
作者:千秋万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280560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入学没多久的新米博士路过。
其实好玩的事情大多都发生的本科阶段。我所在的驹场II校区是完全没有本科生的,读博的人大多是30岁左右,甚至上至六七十岁的都有。所以博士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沉闷的。
1.学校的特点,与国内环境的对比
跟国内的氛围相比当然是开放很多,也更加国际化。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非常多的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同时也经常有各国各界的大师来学校交流和做讲座。由于是日本第一的学校,学校的资源非常丰富,只要你是真心想学习和做研究,几乎没有满足不了的条件。当然这是跟国内相比,放眼世界上的一流学校,这些都是十分普通的,谈不上什么很大的特点。我也曾经在英国读过硕士,所以相比起来东大甚至还比较封闭,这与整个日本相对来说都比较封闭有关。
2.老师们或者教授们给你的印象
东大的教授这一名头的社会地位很高。教我们映像媒体学
的老师说,以前的经费都是国家主动拨款,从来没担心过经费的问题。现在虽然要自己写报告向国家申请经费了,但由于是东大的教授,所以基本上写多少钱就有多少钱。而其他的大学就没这么幸运了。另一个侧面是其他大学博士毕业一般都要求发表3篇一定水平的论文,我们专业实际上也大多是这样操作的,但是并不是明文硬性的规定。也就是说,只要你导师说你能毕业了,你就能毕业,不需要发那么多论文也行。东大的老师就是这么屌。
3.同学们的状态
人跟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能一概而论。但基本上都是“やればできる子”。不然也无法通过入学考试了。在我身边的中国人嘛,个个都能说三国语言、天天坚持锻炼、严格控制饮食。我曾经以为我能做到这几点也算挺厉害的了,现在看来不过是泯然于众人而已。全校留学生比例大约是十分之一,不算很高,但数量好像也是日本第二了。其中大约一半是中国人。
4.学校的实力
说实话上东大比考清华北大容易多了。上面有人说250个学生中能有一个考上东大,我听说的版本是140个学生中就有一个能考上东大。而2013年清华北大加起来在广东的录取率是万分之一点六。什么概念?美国高考SAT的满分率都有万分之三啊!咱专业的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要求不高,据说托福只要有60分以上基本就没问题。我也在网上看到过托福只有40多分的日本人也考上我们专业的。而且到了博士,由于报考的人本来就少,这几年本专业的博士录取率几乎或者就是百分之百。
5.印象深刻的事情
围绕着“考东大”和“东大学生做家教”的生意真是多。连专门考东大的补习班都快建校100年了……还有东大的附属医院大概是全国最好的医院。前一阵子有个皇室亲王去世了,最后就是东大附属医院治疗的。
6.就业前景
我们专业的招生宣传说本专业毕业生的求供比是三比一。但是毕业生的目标自然也比普通大学生要高,研究室里的师兄们找工作拿不到第一志愿offer也是常有的事。“能找到工作”这一点基本上是不用愁的,大概也没有人愁这件事。但是想要力争上游、争取更心仪的工作这一点,对任何学校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6
作者:橙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8955120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秋IIP(IST)已提交,占坑希望能答。
onsite面试已结束,没有刁难人。等结果。
已被录取。
更一张图,摄于面试后东大
赤门前,两个亚克力是我社檐枫娘今年的新形象 希望能给后来人带来好运hh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7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7599113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乡技校劝退学部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进门一个很小的门厅,墙上贴着学部和大学院的告示,可以随时获取最新信息。上学的人,傍午傍晚下了课,每每去中央食堂或二食堂,买点饭恰,——这是一两年前的事,现在不知道食堂的饭还吼不吼吃,——在食堂自助柜台拿点凉菜,吹吹空调,真是美滋滋;倘肯多花一百円,便可以从旁边的超市买一个饭团,或者低配版伪惠方卷,做辅菜了,但这些学生,多是曰本人,大抵都从家带便当来。只有闲得肾疼的中国学生,才每天都去食堂,吃香喝辣,经常挤得没座位。
  我从二十岁起,便在技校的劝退学部里当学生(察觉),放了寒假,我心想,有机学得太渣,怕是过不了柱子,就去无机研究室搞搞nanoplates吧。无机研究室的nanoplates,虽然看上去高大上,但合成过程可以说是唠唠叨叨缠夹不清。我往往要亲手把一堆杂物送进手套箱,看过气压稳定没有,又亲手旋开阀门把东西拿进来,然后放心:日复一日操劳之后,实验还是失败了。所以过了一学期,我又觉得我干不了这事。幸亏会写两行python,不至于没人要,便去别的研究室,专写代码这种无聊工作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坐在空调房里,专写我的代码。虽然进展还算顺利,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教授是一个老好人,带我的AP也不错,教人有种温水煮蛙的感觉;只有抠巴亚细来上课,才可以宣泄下情绪,所以至今还记得。
  抠巴亚细是身为教授却不在研究室网站上列学生名单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黄白脸色,长脸上时常夹些皱纹,却完全没有胡子。穿的虽然是正装,看起来肥肠严肃,似乎十多年都没有换过款式。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Enantioselective Heterogeneous Stereoselective Asymmetric,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抠巴亚细,别人便从曰本敬语这半懂不懂的话系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抠巴亚细森赛。抠巴亚细一到教室,所有学生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抠巴亚细森赛,你的中国学生又退学了!”他不回答,对教室里说,“把书收起来,做测验题。”便排出一摞大纸。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精神雷普中国学生了!”抠巴亚细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的中国学生累到崩溃,在逼乎高调出道你。”抠巴亚细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push不能算雷普……push!……科研的事,能算雷普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勤奋”,什么“奉献”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抠巴亚细手下也有白人留学生,但从来不push它们;但不push就没人干活,就会愈过愈穷,弄到发不出文章了。幸而本乡技校的名气大,便骗些中国学生来压榨,换一碗饭吃。而且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喜欢四处投诉。一旦闲着没事,便发些邮件,得罪大神。如是几次,便最多只能发发寨克斯和安狗王了。抠巴亚细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对中国学生提些无理要求。但他在学部生里,口碑却比别人都好;虽然间或被吐槽小测验太多,让人叫苦不迭,但学期结束,也没几个人记得,曰本学生们还说抠巴亚细挺奈斯的。
  抠巴亚细讲了半小时,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抠巴亚细,你的研究当真有用么?”抠巴亚细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总是只发Asian J. Org. Chem.呢?” 抠巴亚细立刻反驳:“胡扯,去年我的碳纳米管刚发了一篇Science呢。”在这时候,众人立马噤声:教室内外,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
  在这些时候,我一般都在东边空调房里写代码,总之绝对不会选抠巴亚细的课的。而且我的教授见了抠巴亚细,每每也都护着我,不让他骂。抠巴亚细自己知道我不喜欢他,便专门路狩找茬。有一回在门口见到我,对我说道,“How are you?”我略略点一点头,说:“Good.”他说,“Good,……Why?”我想,你这种擅长精神雷普的人,想让我回答甚么?总不能回答Because long time no see you吧?抠巴亚细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I am happy that you are feeling good.”我暗想老鳄鱼你说啥呢,是觉得我不会想zs,不会给学校和你老添麻烦吧;又好笑,又不耐烦,就懒懒的跟他道别了。
  抠巴亚细是这样的使人肾疼,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黄金周前的两三天,我正在慢慢的写代码,旁边一个曰本senpai忽然说道,“抠巴亚细长久没有来了。他还是学科长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另一个曰本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被纟了。”我回说,“哦!”“他总仍旧是压榨中国学生。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想到去让黑边眼镜哥通宵做实验。黑边眼镜哥是谁,他管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换了件RGB(255,0,0)颜色的衣服,后来是纟,纟了大半夜,估计生命已经全纟没了。”“后来呢?”“后来就被纟了。”“纟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被纟了就是被纟了。”别人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各写各的代码。
  黄金周之后,天气是一天热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夏;我整天的靠着空调,也须穿上短袖了。一天的上半天,我de不出bug,正合了眼四处溜达。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Let’s talk about heterogeneous Rh and Rh/Ag Bimetallic Nanoparticle Catalysts。”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教室里一望,那抠巴亚细便在讲台前讲课。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西服,手拿粉笔,旁边放着ppt,在黑板上写机理;从窗户上见了我,又对下面说道,“拿出纸来,做小测验。”里面有人伸出头去,一面说,“抠巴亚细森赛,你又拖堂了!”抠巴亚细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这是最后一次了。这一回给10分钟,好好做题。”学生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抠巴亚细森赛,你又精神雷普中国学生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雷普,怎么会被纟?”抠巴亚细低声说道,“时间虫洞,虫,洞……”他的眼色,很像恳求大家,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我都笑了。我咂咂嘴,回过身,准备回去继续debug。他从破衣袋里摸出手机,看了眼时间,见他的手机上时间比别人流的都快,看来真的凶多吉少了。不一会,测验完成,他便又在学生的说笑声中,离开教室回家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抠巴亚细。到了我们毕业典礼,senpai听着窗外的蝉鸣说,“抠巴亚细还是学科长呢!”到海之日,又说“抠巴亚细还是学科长呢!”到七月底可是没有说,再到我离开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抠巴亚细的确被纟了。
  一一四五一四年十九月十九日。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7
最大的体验是很有奋斗动力吧…
在学校里我得经常和同学解释,不是我本科学校不行,主要是我个人比较水。在学校外我得经常和别人解释,不是东大不行,只是我不太行…
这种压迫感不是来自于导师的push,而是单纯对于自身能力不足的焦虑。在周围同学大多比较努力优秀的情况下,我感觉自己剥离了学校名气本身,和别的学校同学相比并没有什么突出成绩,因此会更有努力的动力吧。


作者:Marak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10227059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7
题主问类比国内的话,压力绝对没有清北大,出国氛围也不如清北。学风比较自由吧,教授独大没有行政干预。
学生之间水平差距很大,毕竟大学院整体不难考所以什么人都有。
另外,我校学生虽然不一定是多强但是除了奖学金,资源还是蛮丰富的。
这氛围下总觉得自己名不副实,和死宅线下聚会最怕的就是调侃学校。
至于校园氛围啥的,这块我一个六号馆难民只有差评就不多说了


作者:wintrymix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2199820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4-6-5 21:09
作者:育宸留学丨育宸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31325099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东京大学(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英文The University of Tokyo) ,简称东大
,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
的综合性国立大学,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A类学校,日本学术研究恳谈会、指定国立大学、世界顶级科学研究中心计划 、卓越研究生院计划、领先研究生院计划、研究大学强化促进事业 、日本海洋创新联盟、核能人才培养联盟 、大学宇宙工学联盟、国际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
 、日瑞Mirai等组织成员。
东京大学诞生于1877年,由“东京开成学校”与“东京医学校”在明治维新期间合并改制而成,初设法学、理学、文学、医学四个学部和一所大学预备学校,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灵元天皇时期;学校于1886年更名为“帝国大学”,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国大学;1897年,其易名为“东京帝国大学”;二战后的1947年9月,正式定名为“东京大学”。
学校规模
东京大学(是日本第一所也是最古老的国立研究型大学,也是日本七所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学校,共有10间学院,3万名左右学生,其中2,100名国际学生,共有5个校区,分设于Hongō
、Komaba、Kashiwa、Shirokane和Nakano。
在全球大学评价指标之一发布的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
中,全球总分排名落后香港大学0.1分,香港大学位列第22位(大学第1)。从评估指标来看,它是全球八所学校之一,也是亚洲唯一一所在学术声誉方面取得满分的学校。在雇主声誉方面,大学排名世界第10位等(此外,国际学生比例和外籍教师比例的得分仍然很低)。
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大学位列世界第39位,亚洲第6位。此外,在与Benesse合作公布日本大学评价的“THE世界大学排名日本版2022”中,泰晤士高等教育、大阪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
并列第3名。
US News的领域排名如下:
物理学:第 7 名
化学:第 26 名
生物学:第 34 名
数学:第 38 名
材料工程:第 56 名
药房:第66名
生物技术:第 69 名
医学:第85位
信息学:第94
农业:第 116 位
化学工程:第 130 名
经济学:第240名
电气工程:241st
截至2022年5月1日,接收国际学生人数已达4627人(含普通生、研修生、旁听生等),为历届最高。尤其是自费留学生占比超过85%,在2022年5月的调查中首次达到4000人,是过去10年来2012年的两倍。
从 2022 年外国学生的来源国家/地区细分来看,近 90% 的学生将来自亚洲,其中中国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达到 65.6%,其次是韩国,占 8.0%。占据 此外,4.5% 的学生来自欧洲,2.6% 来自北美。
学院设置
学院
法律系:第一班(综合法课程)、2级(法律专业课程;第三类(政治课)
医学院:医学(6 年);综合健康科学系
工程学部:土木工程系、建筑课程、城市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机械信息学系、精密工程系、航天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应用物理系、数学工程系、材料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统工程系、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系统革新学科
文学系:人文学科
理学院:数学系、信息科学系、物理系、天文学系、地球与行星物理系、地球与行星环境系、化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物系、生物信息学系
农学院:应用生命科学课程、环境资源学课程、兽医学课程(6年)
经济学院:经济系、管理系、财务部
人文学院:硕士课程(人文 1/2/3,科学 1/2/3);博士课程:文科系、跨学科科学系、综合自然科学系
教育学院:综合教育与科学系
药学系:药学系、药学系(6年)
研究所
人文社会学研究科:基础文化学科、日本学系、亚洲文化研究系、欧美文化研究系、社会文化研究系、文化资源学系、韩国文化学科
教育学研究科:通识教育科学系、高等教育学科
法律政治研究生院:综合法政专业、法律职业培训专业(法学院)(专业学位课程)
经济学研究科:、经济专业、管理专业
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语言与信息科学系、跨学科文化科学专业、区域研究系、国际社会科学系、普通科学系
理学研究科:物理系、天文专业、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化学专业、生物科学系
工学研究科:土木工程系、建筑学专业、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精密工程系、航天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应用物理系、系统革新学科、材料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统工程系、化学与生物技术系、尖端交叉学科学科(博士课程)、核工程与国际研究系、生物工学系、技术经营战略专业、核专业(专业学位课程)
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科:生产与环境生物学系、应用生命化学系、应用生物技术系、森林科学系、水生生物科学系、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国际农业部、生物圈系统系、应用动物科学系、兽医学专业(博士4年制)
医学研究生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博士4年制)、功能生物学系(博士4年制)、病因病理学
(4年博士课程)、生物物理医学系(博士4年制)、神经科学系(博士4年制)、社会医学系(博士4年制)、内科学(4年制博士课程)、生殖、发育和衰老医学系(4年博士课程)、外科(4年制博士课程)、健康科学与护理学系、国际卫生部、医学科学专业(硕士课程)、公共卫生医学专业(公共卫生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课程)
药学研究科:药学系、药学(4年制博士课程)
数理科学研究科:数学科学系
前沿科学研究科:基础科学研究部(材料科学系、先进能源工程系、复杂科学与工程系);
生命科学研究部(尖端生命科学学科、医学信息与生命科学系)、环境研究部(自然环境学科、海洋技术与环境系、环境系统学科、人类环境学科、社会文化环境研究系、国际合作研究专业);计算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数学信息学系、系统信息学系、电子信息科学系、智能机电信息学系、创意信息学系
信息研究跨学科倡议/跨学科信息研究研究生院:跨学科信息学系
公共政策合作研究部/公共政策教育部 (GraSPP):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科)(专业学位课程)
SGU项目
申请要求
东京大学(学部)申请
文科学部:留考成绩一般730以上,托福85分以上(但实际录取在95以上)
文科考试内容:日语+数学1+文综合+托福或雅思+校内考+面试
理科学部:留考成绩一般700以上,托福85分以上(但实际录取均分在90以上)
理科考试内容:日语+数学2+理综合三选二+托福或雅思+校内考+面试
东京大学研究生预科申请
东京大学在接受研究生预科方面首先比较看一个学生的综合情况,会参考出身校,均分绩点、日语,英语,研究计划书,研究背景等相关情况。
想去读研的话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研究生(日本的研究生是旁听生,修士的前期预备阶段,没有正式学历),这个需要提前一年联系教授,日本的大学院是教授制,所以教授的分量真得很重。研究生属于修士的预科,要想真正读修士,还是要参加修士的考试。
第二种是直接考修士,一般是在语言学校备考,然后参加学校的修士考试,这个就不用花时间走研究生的过程。
东京大学SGU申请
申请英文授课的SGU项目,不仅仅要看你的出身校还有你的大学平均成绩,托福100+,并且是必须要有GRE或GAMT成绩的,并且在日本有英文授课的大学和专业很少,一般主要是接受欧美学生为主,中国学生在申请SGU上其实是不占优势的,所以在日本留学还是建议走日语正常申请。
东京大学修士申请
日本的修士没有统一的考试,都是参加学校的校内考,一般是笔试+面试,递交研究计划书的考试模式,所以各大学都有自己的考试时间和录取标准。
文史类非常看重日语,特别是学术写作的能力。N1成绩在150分以上,并且有托福85以上的比较稳妥。例如日本语教育学N1至少要150分以上,新闻传播学,社会心理学,国际政治学等,同时英语建议有90分以上的成绩。
理工科申请首要参考是学校背景,985、211的出身为优先考虑,日语N1,托福80+,或者日语N2,托福90+。
相关费用
学费
东京大学本科学费:入学检定费:17,000日元;入学金:282,000日元;授课费:535,800日元/年;折合人民币是42308元。
东京大学研究生学费:入学检定费:9,800日元;入学金:84,600日元;授课费:29,700日元/年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年535,800日元,约合人民币34,000元。此外,还需要支付入学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大约为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500元。
生活费
生活费在日本留学费用中占用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大概是一年需要70000元的生活费用,主要是包括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通讯费、医疗费等等。
住宿费:东京大学的住宿费是所有国立大学中最贵的,第一年还需要有一定金额的宿舍申请费用,加上真正的住宿费是1204500日元,折合人民币是66000元左右,之后的费用也要61000元左右。
伙食费:在日本很多人吃不惯日本的饮食,都习惯自己做饭,物价还是可以接受的,一个月30000日元就够了。
交通费:日本的交通并不是十分的便捷,很多路都是比较狭窄的,可以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这样比打车要方便,还节省开支。
通讯费:在日本一个月的手机费要500日元,加上一些其他费用要600日元左右。
医疗费用:日本留学生要求必须缴纳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可以免费拿药和报销医疗费等等。
科研机构
东京大学设有2个国际高等研究所、12个尖端研究中心、16个直属科研机构,在11个附属研究所建有47个高水平研究中心,在研究生院建有30余个附置科研机构。 
国际高等研究所:独立研究中心、低温实验中心
独立研究中心:低温实验中心、放射性同位素综合研究中心、环境安全研究中心、人工物工学研究中心、生物生产工学研究中心、亚洲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大学综合教育研究中心、空间情报科学研究中心、情报基础研究中心、基本粒子物理国际研究中心、大规模集积系统设计教育研究中心、未来政策研究中心
直属研究机构:地球観测データ统融合连携研究机构、放射光连携研究机构、创薬オープンイノベーション中心、ナノ量子情报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研究机构、知の构造化中心(ネットワーク)、海洋基础生物学研究推进中心、海洋アライアンス、大学発教育支援コンソーシアム推进机构、高齢社会総合研究机构、IRT研究机构、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ナル・リサーチ・イニシアティブ、フューチャーセンター推进机构、生命科学ネットワーク、マイクロ・ナノ多机能デバイス研究ネットワーク、日本・アジアに関する教育研究ネットワーク、东京大学文书馆
附属研究所 :医学研究所、地震研究所、东洋文化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生产技术研究所、史料编纂所、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宇宙线研究所、物性研究所、大气海洋研究所、先端科学技术研究所杰出校友
科教界
朝永振一郎: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江崎玲于奈: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小柴昌俊: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南部阳一郎: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根岸英一: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梶田隆章: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大村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大隅良典: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42] 
真锅淑郎: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46] 
小平邦彦:1984/1985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伊藤清:1987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佐藤干夫:2002/2003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槙文彦:1988年沃尔夫艺术奖得主
仁科芳雄:日本物理学之父
高峰让吉:荷尔蒙—“肾上腺素”的发现者
志贺洁:志贺杆菌的发现者
谷山丰:数学家,谷山-志村猜想提出者之一
青木昌彦: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原国际经济学会主席
矢内原忠雄:日本经济学者
植草一秀:经济学家,前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白鸟库吉:日本东洋史学界泰斗,日本东洋史学东京文献学派创始人
家永三郎:日本历史学家,教育家
石坂公成:日本首位盖尔德纳国际奖得主(1973年)
文艺界
川端康成: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等
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广岛札记》、《饲育》等
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家,一代文豪,代表作《罗生门》、《竹林中》
夏目漱石:日本作家,一代文豪,代表作《我是猫》,《草枕》
太宰治(肄业):日本小说家,一代文豪,代表作《人间失格》
中岛敦:日本作家,一代文豪,代表作《环礁》
三岛由纪夫:日本作家、戏剧家、导演,代表作《金阁寺》、《丰饶之海》
谷崎润一郎:小说家,被日本文学界推崇为经典的唯美派大师
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被誉为“日本微型小说鼻祖”
安部公房: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代表作《墙》
高畑勋:导演、编剧,代表作《萤火虫之墓》、《辉夜姬物语》等
降旗康男:导演、编剧,代表作《血疑》、《车站》等
香川照之:演员,代表作《拉贝日记》、《半泽直树》等
华人校友
郁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
梁希: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业部首任部长,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南京林业大学校长
江丙坤:台湾经济部长、经建会主委、海基会董事长
赖永祥:图书馆学学者,曾任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设计者
黄现璠: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壮学之父。1935年曾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
苏远志:应用微生物学家,有台湾酦酵之父之称
宋进英:日本高等文官考试合格、台籍律师、台湾私立延平学院创办人
石滋宜:企业管理专家,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
陈晓颖:中信21世纪原行政总裁、中信国检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
黄荣辉: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高文: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刘丛强: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姚建年:物理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姚新生: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药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贺泓:大气污染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维孝:数学家,获第十二届陈省身数学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胡和平: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陕西省委书记
郭庆光:传媒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曲景平:华东理工大学校长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