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tu22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65132/answer/3276027389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别人发脾气即施虐,是潜意识中的婴儿追求母亲无条件爱的体现,也是潜意识中的婴儿寻求母亲抚慰它的情绪和痛苦的体现。
在以这种方式追求无条件爱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成年人之间健康的爱-即以相互尊重和互惠性为基础的有条件的爱。
心理层面上处于婴儿期的人,难以抑制的会有这种需求,也确实很自然的因为创伤会有这种需求和反应,这种需求和行为,以及渴望的满足有一定程度的正当性甚至必要性,但这种行为也确实毁坏现实关系。
有儿童期创伤的人,要满足、面对和解决一个很深层次的矛盾:即心理层面上还处于婴儿期的现实,与现实层面是个成年人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如何同时处理和面对这两个现实,几乎是一种很高深和艰难的艺术了,很少有人能做的很好。
一般比较好的做法,就是表达自己的同时,也注意不伤害别人。
比如跟A产生冲突了,就先在A看不到的地方处理自己的情绪,等自己情绪梳理好了,理性恢复了,然后再跟A互动。
否则对着A大喊大叫,冷嘲热讽,其实很可能是在对对方施虐,以至于毁坏自己的现实关系和现实利益。
比如说别人倒霉了,你在旁边拍着手叫好,说她死了活该。这种行为和做法可能是对自身缺乏自卫能力的恐惧的一种投射。
你在现实中这么干,立马跟受害者结仇。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别人不会总是倒霉的。更何况还有旁观者看到你这种落井下石的为人,也会敬而远之。
心理成长是充满悖论的。一方面人需要分离、切割,需要愤怒的力量,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过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另一方面,到某一个程度,人的需求,则是重新与人相连,相互尊重、相互滋养,共同成长,在满足自身福祉的前提下,以同样努力促成别人的福祉。
人需要以发脾气或者施虐的方式强迫别人抚慰自己,是代表这个人还没有学会自我抚慰,即还没有获得自爱的能力,这正是一种婴儿期创伤的症状。
但以施虐的方式满足自己婴儿期欲望的行为,又包含着很深的自我毁灭性,毁坏自己的现实关系和现实利益。
如果一个人走上了觉醒和成长之路,她可能有一个阶段会有很强的愤怒,但是这种压抑的毁灭性意识化的过程结束之后,她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无需到处投射与施虐,她已经掌握了处理自身情绪的方法,学会了自爱,无需施虐,强迫别人来抚慰自己。
一个人似乎正是因为缺乏母爱,因而不会自爱,所以也不会爱别人,所以施虐,结果是害人害己。这是一个完整的负面循环。
一个人如果学会自爱,就无需施虐以强迫别人抚慰自己,也就学会了爱别人,可以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爱己爱人,然后就有着良好的现实关系,可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现实利益。
没有母婴创伤的人,生来就在一个正循环里;有母婴创伤的人,则在一个负循环里。
成长和治愈,则是从负循环走向正循环的过程。
人和人差别还是很大的。虽然人人都有,但是那一点自我约束上的差别,造成了人和人的巨大差别。
自己怎么发疯都行,但是跟人互动时,是否还有一点收敛和尊重,那是很关键的东西。
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施虐或者说伤害的起因,其实是来自于对爱的渴望,来自于母爱的丧失。
人,无论如何叫嚣、如何耀武扬威,如何不屑一顾,是逃不脱爱的手掌心的。
不过是在以傲娇的姿态、卑微的内心,默默的寻求爱、渴望爱罢了。
一个人,说出一句话,渴望被别人听到,那都是爱的渴求。
无论是强迫别人听,还是请求别人听,或者装作无所谓,那背后都是对爱的渴求。
语言的内容有时候无关紧要,做出的行为才揭示真相。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打的天昏地暗,又装作对一切都不屑一顾,那背后却是对爱无法放手的卑微渴求。
人竟然会以一种恨的方式追求爱,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南辕北辙。
以恨的方式追求得到的爱,是一种扭曲的爱
,没有爱的促人生长的功能,除了让人越发扭曲之外,没有爱的功效。
以恨的方式追求爱,只得到毒品的疗效。越发扭曲之外,还丧失了成长的机会、浪费了生命。
施虐除了毁坏现实之外,还毁坏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希望。
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虐你了,我就丧失了成长的机会。
有些人养小孩就有这种功效,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跟小孩纠缠了,到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人生从来没开始过,那就开始绝望了,当然也会越发变态扭曲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