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靜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262238/answer/195317010136589537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得不說。日本是個非常神奇的國家。
以我熟悉的領域舉例說明。我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和日本工程師一起工作過
近些年,世界各國紛紛進行超算中心布局。
你可知道,小日子曾經是個超算大國。早些年。16年年好像。日本投入1300億日元(約79億元人民幣)打造新一代超級計算機。
當時,有個中國大佬絕望地說,中國的超算完了,日本都干不過,還美國?
那個時候,日本在超算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擁有多台世界頂尖的超級計算機。其中,日本的超級計算機「富岳」(Fugaku)是當時世界上性能最強的超級計算機之一。
但,這幾年,超算的頭把交椅,一直是美國和中國「輪流坐」的競爭格局,同為超算大國的日本掉隊了。(我常年和大國內超算佬們一起幹活。羨慕嗎)
為什麼呢?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為他們軟體人才匱乏,主要是立足於行業的各種高性能應用軟體的開發及應用的人才嚴重缺乏,而高校相關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嚴重落後於超算應用領域的人才需求。
我和日本工程師一起工作過。啊哈哈哈哈。
此處一個熱知識。算力設施是承載算力的載體,構建了計算體系最重要的基礎支撐底座。get?
我在工作日本的時候。常常被日本同事羨慕。
我當時是外來駐點性質的。但收入不錯。而我本身就非常捨得為自己花錢。反正看上去就是過得很好的人。
可以實話實說的是。我當時在日本很低調了。
後來。項目做完。日方非常喜歡我。希望我留下來。直接加入他們帶帶他們的軟體團隊。沒有試用期。馬上轉正式職員。當場並承諾了我很多東西。(包括1帶薪去東大讀博。2零首付買房子。3日本永居。4一筆巨額安家費。他們當時給我工資划算人民幣差不多年薪90。(事實上很低)
在他們的認知里。我大概屬於那種技術好。在國內實在混不下去了。漂洋過海討生活的一個小女孩。
可以實話實說的是。而這些條件在日本工程師已經算天花板級別了待遇。
但我當場就拒絕了。因為當時已經合作了差不多半年他們也算了解我。知道我是真的看不上
後來。推薦我去的那個大佬大概和他們說了一下我的情況——大概意思不過就是人家是一個科技公司創始人。人家
於是我在他們圈子裡成了一個「傳說中的中國小女孩」啊哈真好。沒有給祖國丟臉
你看。同樣是已開發國家,這麼多年來,為什麼日本科技創新不如中國和美國?
日本是銀行主導的債券融資為主,低風險低收益;
美國是VC、PE主導的股權融資為主,高風險高收益;
而科技創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都很大,所以厭惡風險根本就玩不了。這是刻在日本人骨子裡的東西。
在技術到產業之間,有一個非常危險的地帶。非常難以跨越。
這個地帶就是——你要如何把你技術創新的能力變成你的產品能力。
你去看看當年的日本,很多公司,就是沒跨越這個地帶,因此後來的日子非常慘,慘不忍睹。
你看新能源汽車,日本本來是領跑的,事到如今呢?現在不說技術,單說市場佔有率,日本是沒有啥存在感的。
復盤一下。
1990年泡沫經濟破裂後,日本經歷"失去的三十年",實際工資水平停滯。2024年數據顯示,35歲以下年輕人實際收入比1990年同期低12%
職場年功序列制導致年輕人晉陞困難,24歲以下男性非正式僱傭率達42%(女性52%),形成"就業冰河期世代"
代際資源分配失衡
65歲以上群體掌握全國60%金融資產,而年輕人住房自有率從1983年的42.2%降至2024年的28.4%
政府福利支出中老年人佔比達68%,形成"下流社會"現象(三浦展《下流社會》提出)
人口結構危機
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日本老齡化率達29.4%全球最高,同時總和生育率僅1.26
"團塊世代"(1946-52年出生)享受經濟紅利,其子女"冰河世代"(1967-74年出生)遭遇就業困難,孫輩"少子潮世代"(1995-04年出生)面臨更嚴重的人口斷層
社會心理變遷
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2025年調查顯示,18-34歲群體中:
• 68%認為"努力未必有回報"
• 52%選擇"低慾望生活方式"
• 結婚意願降至歷史新低31%
深層影響鏈:經濟停滯→職場固化→收入下降→晚婚少子→消費萎縮→經濟惡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數據顯示日本正出現輕微好轉跡象,少子潮世代因人口減少反而獲得更大人均資源,但整體代際落差仍需系統性改革來彌合。
(數據來源:日本總務省《老齡化社會白皮書2025》、厚生勞動省《就業結構調查報告》、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代際流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