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262238/answer/19531701013658953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得不说。日本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家。
以我熟悉的领域举例说明。我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和日本工程师一起工作过
近些年,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超算中心布局。
你可知道,小日子曾经是个超算大国。早些年。16年年好像。日本投入1300亿日元(约79亿元人民币)打造新一代超级计算机。
当时,有个中国大佬绝望地说,中国的超算完了,日本都干不过,还美国?
那个时候,日本在超算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多台世界顶尖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日本的超级计算机“富岳”(Fugaku)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强的超级计算机之一。
但,这几年,超算的头把交椅,一直是美国和中国“轮流坐”的竞争格局,同为超算大国的日本掉队了。(我常年和大国内超算佬们一起干活。羡慕吗)
为什么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因为他们软件人才匮乏,主要是立足于行业的各种高性能应用软件的开发及应用的人才严重缺乏,而高校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严重落后于超算应用领域的人才需求。
我和日本工程师一起工作过。啊哈哈哈哈。
此处一个热知识。算力设施是承载算力的载体,构建了计算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支撑底座。get?
我在工作日本的时候。常常被日本同事羡慕。
我当时是外来驻点性质的。但收入不错。而我本身就非常舍得为自己花钱。反正看上去就是过得很好的人。
可以实话实说的是。我当时在日本很低调了。
后来。项目做完。日方非常喜欢我。希望我留下来。直接加入他们带带他们的软件团队。没有试用期。马上转正式职员。当场并承诺了我很多东西。(包括1带薪去东大读博。2零首付买房子。3日本永居。4一笔巨额安家费。他们当时給我工资划算人民币差不多年薪90。(事实上很低)
在他们的认知里。我大概属于那种技术好。在国内实在混不下去了。漂洋过海讨生活的一个小女孩。
可以实话实说的是。而这些条件在日本工程师已经算天花板级别了待遇。
但我当场就拒绝了。因为当时已经合作了差不多半年他们也算了解我。知道我是真的看不上
后来。推荐我去的那个大佬大概和他们说了一下我的情况——大概意思不过就是人家是一个科技公司创始人。人家
于是我在他们圈子里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中国小女孩”啊哈真好。没有給祖国丢脸
你看。同样是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日本科技创新不如中国和美国?
日本是银行主导的债券融资为主,低风险低收益;
美国是VC、PE主导的股权融资为主,高风险高收益;
而科技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很大,所以厌恶风险根本就玩不了。这是刻在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
在技术到产业之间,有一个非常危险的地带。非常难以跨越。
这个地带就是——你要如何把你技术创新的能力变成你的产品能力。
你去看看当年的日本,很多公司,就是没跨越这个地带,因此后来的日子非常惨,惨不忍睹。
你看新能源汽车,日本本来是领跑的,事到如今呢?现在不说技术,单说市场份额,日本是没有啥存在感的。
复盘一下。
1990年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历"失去的三十年",实际工资水平停滞。2024年数据显示,35岁以下年轻人实际收入比1990年同期低12%
职场年功序列制导致年轻人晋升困难,24岁以下男性非正式雇佣率达42%(女性52%),形成"就业冰河期世代"
代际资源分配失衡
65岁以上群体掌握全国60%金融资产,而年轻人住房自有率从1983年的42.2%降至2024年的28.4%
政府福利支出中老年人占比达68%,形成"下流社会"现象(三浦展《下流社会》提出)
人口结构危机
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日本老龄化率达29.4%全球最高,同时总和生育率仅1.26
"团块世代"(1946-52年出生)享受经济红利,其子女"冰河世代"(1967-74年出生)遭遇就业困难,孙辈"少子潮世代"(1995-04年出生)面临更严重的人口断层
社会心理变迁
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25年调查显示,18-34岁群体中:
• 68%认为"努力未必有回报"
• 52%选择"低欲望生活方式"
• 结婚意愿降至历史新低31%
深层影响链:经济停滞→职场固化→收入下降→晚婚少子→消费萎缩→经济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数据显示日本正出现轻微好转迹象,少子潮世代因人口减少反而获得更大人均资源,但整体代际落差仍需系统性改革来弥合。
(数据来源:日本总务省《老龄化社会白皮书2025》、厚生劳动省《就业结构调查报告》、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代际流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