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適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4262238/answer/19480647574594274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戰報會騙人,戰線不會。
媒體上怎麼吹是一回事,但是日本產業衰敗已成定局。日媒去年報道,日本市場上銷售的白色家電有半數以上是中國品牌。哪怕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白色家電也是日本產業的名片之一,現在呢?連這個名片都保不住了,這不叫產業衰敗嗎?
產業衰敗對日本的打擊是致命的。日本作為一個兩頭在外的工業國,大量的工業、農業原料極度依賴進口。日媒曾報道日本的化肥、農藥、種子非常依靠進口,甚至大量所謂本土能自給自足的蔬菜,其種子也依靠進口。相較於日本的工業能力,其國內市場狹小,因此日本工業品在國內只能消費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需要出口、依靠外部市場盈利。原料靠進口、工業盈利靠出口,這就是所謂的兩頭在外。日本實際上是靠自己的先進技術賺一個高技術附加值。
進口需要外匯,出口賺取外匯,這種情況下如果日本產業不能保持世界領先的技術實力,一方面他的工業品就無法賺取高技術附加值;另一方面整個國家賺外匯的能力下降還會極大的影響日元的幣值,而貨幣貶值加上工業原料、民用物資、農用物資依賴進口就會產生輸入性通脹。產業衰落也是去年日元匯率大跳水的主要原因:因為產業衰落導致日本賺外匯的能力變差了,而日本央行手上的外匯絕大部分是美國國債,能動用的「活錢」很少。美債又是日元幣值的保障之一,不能隨便賣,不然日元貶值更厲害。因此日本央行能動用的對抗做空日元的外匯就很少。
對日本這樣一個資源匱乏、市場狹小的工業國,其產業水平直接影響到他工業品在世界的市場份額,而這又直接關乎他賺取外匯的能力(市場份額高顯然能賺更多外匯)。外匯即是日本的生命線,因為國內軍需民用皆仰賴進口,外匯少了,日元幣值不保,各類物資的進口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所以在日本正經生活的人會感覺到生活必需品的成本在不斷上升。更甭提美國趁着日本產業不振還在吸日本的血,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米價。
日本米價上漲的理由是農協背後的銀行炒美債虧的褲衩都快沒了。那問題來了,炒美債被人割了韭菜,除了美國,誰有那麼大能耐能操縱美債呢?
再說個現在日吹們吹的最凶的,日本股市。日本股市現在屬於純粹的情緒型市場,一點經濟基本面都不看。日本泡沫經濟時代,日經最高將近39000點。那時日本產業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多少?現在是多少?然而現在日經漲的居然超過了日本產業最nb的時期。
遇事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