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inside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450915/answer/352484199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火車站,功能上對應的是日本的機場,而不是日本的火車站。
(傳統上來說如此,現在有一些局部的改變,但總體未改變)
日本高度城市化,首都圈一地佔到全國30%人口,大都市圈尤其是都市僱傭圈覆蓋了幾乎全部人口。日本鐵道/私鐵/地下鐵無縫銜接,日本多數人使用它們的目的與方式更接近中國人使用地鐵,日本車站設計更類似中國地鐵,不僅是巧合而是符合功能方面的邏輯。
中國自然條件與國情都有不同。中國地域廣大,我小時候時常往返的烏魯木齊-上海線路在日本是無法想像的。過去鐵路是最主流的遠途旅行方式,便宜,四通八達,而民眾對時間的要求不那麼高;事實上至今仍然如此,雖然航空與公路交通分流了一部分客流,但從發送旅客人數上來說鐵路仍然絕對領先,高鐵的普及更是大大縮短了旅行時間。對標日本乃至一些歐美國家的飛機航班,中國鐵路也按照班次售票,定時登車;乘客往往攜帶行李。所以與機場候機廳一樣設置候車室。
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人口遠多於日本,局部大人流壓力遠比日本大。日本的擁擠,與中國的擁擠有個程度上的區別。問題描述里說過了檢票口就直接去月台,這在大人流情況下非常危險,舉個例子上海地鐵逢公眾假日經常限流,控制乘客進入站台,因為這時月台可能是這樣的:

網圖,類似示意
有候車廳作為緩衝,只放當次列車旅客上站台,就會安全得多。
至於中國短程鐵路旅行需求增加的趨勢,與長途旅行共用車站,確實有一定不便。我看到上海一些區域鐵路線路增設小型站點,比如新建莘庄站,不知會不會簡化站廳結構。此類站點可以考慮與大型樞紐站的區別,建設更適應短程旅行需要的站廳。

在建中的鐵路莘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