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73篇帖子。
(轉載知乎)現在愛爾蘭普通民眾還仇恨英國嗎?
31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4

之前在德國工作時,供應商的總師是個愛爾蘭人,雖然全家住在倫敦

因為英語極度純正(不是廢話嗎),大家都以為來了個老米字旗,都紛紛詢問女王有沒有給你封個啥爵位啊

而他,反覆強調兩件事,一我們愛爾蘭人哪怕喝白的也不怵你們中國佬(愛爾蘭人在歐洲人眼裡真就是酒蒙子),二我是愛爾蘭人,千萬別說我是英國人,老子和他們不共戴天,說英語是因為你們中國人聽不懂,住倫敦是要榨取英國佬每一點好處,讓他們給我祖上還債ꉂ (๑¯ਊ¯)σ



作者:大袋鼠帝國萬歲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89679677519558469/answer/18970279603572420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2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4

大熊喵:


在1649年克倫威爾對愛爾蘭的入侵中,愛爾蘭150萬人中有40萬人死於戰爭,屠殺和飢荒

在1845-1852年的愛爾蘭大飢荒中,愛爾蘭的800萬人中有100萬人餓死,另有超過100萬人被迫逃亡

按消滅人口的比例來說,帶英對愛爾蘭人的大缺大德的戰績,滿清和昭和日本加一塊都趕不上。

所以你說呢


33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4

風都第一深情:


十幾年前小學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愛爾蘭是英國的第一個殖民地。」

由於沒啥殖民經驗,就好比進化不完全的病毒會讓宿主痛苦不堪那樣,英國對愛爾蘭的一系列剝削壓榨可謂是相當擬人。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滿滿都是對英國的諷刺,當時買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版前言里介紹了很多斯威夫特執筆為愛爾蘭人民反抗英國政府壓迫的背景。在利立浦特(小人國)中,經常會有一種在繩子上跳舞的宮廷遊戲,跳的好的大臣會被獎勵藍色、紅色、綠色彩繩(影射嘉德勳章、巴思勳章和薊花勳章),有不少人因為這個表演摔斷脖子。而後續凌駕在巴爾尼巴比的飛島勒皮他,更是對飛揚跋扈的英國的直接諷刺,更不用說後面的「密碼」環節,斯威夫特乾脆不演了,「一群鵝」代表「參議院」、「傻子」代表「國王」,不一而足。

更為出名的大概是伍德銅幣事件和愛爾蘭大飢荒,前者是英國商人用價值六萬英鎊的銅就可以鑄造價值十萬零八百英鎊的半便士銅幣,可獲暴利四萬英鎊,以此掠奪愛爾蘭人民手中的財富,英國首相沃波爾曾經發誓「要把半便士銅幣塞下愛爾蘭人民的咽喉」。愛爾蘭人民經過抗爭終於使得英國政府收回成命(值得一提的是,皇家鑄幣廠廠長牛頓在此事件中支持英國政府的立場)。後者則導致1845年至1850年間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四分之一(一百萬人),有不少飢民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結果被拉去修鐵路,造就了那句名言「每一根美國枕木下都躺著一個愛爾蘭人的屍骨」。

此等大缺大德,豈是三百年就能遺忘的了的。


34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5

芊芊焚心:


美國就是英國和的第二戰場。尤其民主黨總統,基本都有愛爾蘭血統。共和黨也有幾個。總統一半都是。

雙方從英倫一直斗到美國,澳洲。偏左的都是愛爾蘭人,偏右的都是英格蘭人。

35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5

Surayya Wei:


「為什麼不能接受國王的統治呢?」

「要是統治你們的是德國皇帝,你願意嗎?」

——《唐頓莊園》

36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6

神州之天啟:


日本鬼子對付中國是以佔領同化的心態上的,中國打回去了,在現在也依然如此仇恨日本。

英國對愛爾蘭那就根本沒打算留著愛爾蘭人,現在還有愛爾蘭活人那純屬意外。

你尋思吧。


37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6

黃瓜不太老:


咱們八年抗戰十四年抗日都放不下仇恨,人家七百年的血仇怎麼可能說放下就放下

38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6

長安古意:


請你聽著名愛爾蘭民歌,全世界都流行《迷霧水珠》(《The Foggy Dew》)。

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恨怎麼可能有盡頭呢?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下附歌詞(翻譯來自百度):

As down the glen one Easter morn

在一個復活節的早晨我走下峽谷

To a city fair rode I,

我去一個城鎮趕集

There armed lines of marching men

In squadrons passed me by.

正在行進中的軍隊從我身邊經過

No pipe did hum, no battle drum

風笛沉靜,也沒有宣戰的鼓聲

Did sound its loud tattoo

是什麼聲音在我耳邊響起

But the Angelus' bells o'er the Liffey swells

是那祈禱的鐘聲飄過利菲河

Rang out in the foggy dew.

鐘聲穿過濃霧……

Right proudly high in Dublin town

都柏林城鎮尊崇正義

Hung they out a flag of war.

他們插上了戰爭的旗幟

'Twas better to die 'neath an Irish sky

若死也要死在愛爾蘭的天空下

Than at Suvla or Sud el Bar.

總好過葬身在蘇瓦灣或蘇丹、巴倍多

And from the plains of Royal Meath

於是在米斯郡王室的草原上

Strong men came hurrying through;

身強力壯的男人們匆匆穿過

While Brittania's Huns with their long-range guns

英國佬扛著他們的長槍坐上船

Sailed in through the foggy dew.

穿過濃霧起程……

The bravest fell, and the requiem bell

勇士倒下,挽鍾長鳴

Rang mournfully and clear

鐘聲悲哀而清脆

For those who died that Easter-tide

為了這些在復活節死去的人們

In the springing of the year.

在這年的春天

While the world did gaze with deep amaze

At those fearless men but few

因為這些少數卻無畏的人們,世界被深深的震驚。

Who bore the fight that freedom's light

Might shine through the foggy dew.

這些生來就是為了自由的光輝而奮戰的人們

他們的光輝透過迷霧閃耀著。

And back through the glen I rode again

我再次走過峽谷

And my heart with grief was sore

我憂傷的心悲痛萬分

For I parted then with valiant men

我已和那些勇敢的人們永遠分離

Whom I never shall see more

我再也見不到他們

But to and fro

但是一次又一次

In my dreams I go

我在夢中出發

And I kneel and pray for you

我跪下祈禱

For slavery fled

Oh, glorious dead

為了被奴役的土地

榮耀的烈士

When you fell in the foggy dew

當你在迷霧露珠倒下


39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6

睡覺後吃飯:


要是哪天中國要為英國鴉片戰爭佔領清算英國,愛爾蘭人肯定會暗爽的


40楼 JosephHeinrich 2025-5-14 18:17
作者:Elena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89679677519558469/answer/188981104990302403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恨,仍然討厭是真的,但是肯定算不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那種,算是程度沒那麼深但是普遍沒好感的程度

愛爾蘭和英國現在關係很難形容,在整個國際上都難找到類似的了,兩國簽的一百多年了,互相沒有硬邊界,兩國公民到對方國家是本國公民待遇,長住幾年就能拿國籍,相互之間的嫁娶也是最多的,有英劇就吐槽說每個英國人都有個愛爾蘭奶奶/外婆,愛爾蘭人去英國讀書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英國球員英國演員什麼的隨便扒一扒也一堆愛爾蘭血統的,一般到這種程度的兩個國家普遍都是關係很好的,類似美加或者澳新,但英愛是個例(美加澳新民眾也互相討厭,但和英愛那種比起來簡直太友好了)不過他們自己對這也有說法,「討厭英國但不討厭具體的英國人」

要說愛爾蘭政府親英那確實,主流政黨歷史來源就是愛爾蘭內戰里相對親英條約派,各方面和英國合作很密切;說反英,一直以來站阿根廷站巴勒斯坦等和英國對著乾的事也確實沒少做,畢竟在以前的愛爾蘭相對親英的程度也可能就是沒那麼激進反英而已(現在雙方還多一個一團亂麻的北愛邊境問題)

民眾的話…英格蘭輸球他們多高興這個大家都知道,2022年伊莉莎白二世去世的時候,雖然愛爾蘭政府中規中矩的致哀,並高度評價「女王對兩國關係的貢獻」,但愛爾蘭人民那叫一個喜大普奔,不僅在收到消息當晚在貝法和都柏林連夜開車放煙花慶祝,在各個社交平台上和美國、印度、阿根廷、非洲等網友大開地獄笑話上了好幾個大趨勢,還在某比賽現場創作一曲《Lizzy in a box》真是損到家了,相比之下我國人民在安倍心胸開闊的時候還是太有素質了,雖然那時候外網開香檳搞地獄笑話的實在太多也不止愛爾蘭,但其他網友主要是針對伊莉莎白二世「害死黛安娜」「袒護ltp兒子」這幾點噴,愛爾蘭人就是純恨英國上升領導人罷了。

真要說老太太本人和愛爾蘭人的梁子貌似也是單向的,ira炸死伊二的蒙巴頓舅舅,而那位主謀現在已經被釋放,在愛爾蘭正常生活,並且表示不會對刺殺蒙巴頓的事道歉)

愛爾蘭這矛盾的心態歸根結底還是英國的鍋,因為現在兩國這個互相有完整公民權的還是愛爾蘭獨立之後的事情,它真的作為UK的一份子的時候卻沒這個待遇;了解愛爾蘭歷史的就會知道他們真的很慘,廣為人知的大飢荒時期甚至不是這個民族最慘的時候;

在民族意識尚未完全形成的時候愛爾蘭就被英格蘭蠶食,之後的七百年,從貴族領地到封建王國再到被迫成為英帝國的一部分,民族記憶全是對大不列顛的恨,但是它從政治制度到語言文化等各方面又被英格蘭塑造影響的時間太長,這就形成了一個很悲哀的現實:雖然愛爾蘭最終獨立了,但受英國影響實在太深,無法擺脫也沒辦法真正「去英國化」;而且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愛爾蘭這個永久中立國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法國、西班牙除外)又沒什麼實際關係,所以成為獨立國家後和他關係最近的還是英國和美加澳新這些前英殖民地國家…歐洲不是沒調侃過愛爾蘭就是披著凱爾特皮的英國,自以為是凱爾特人之類的話,但我想除此之外愛爾蘭也沒有其他辦法了,總得有點什麼來和英國作出區分。現在愛爾蘭和英國的關係還行,但幾百年的歷史記憶太過慘痛,就算想遺忘島上也有個北愛擺在那無時無刻提醒英國過去都幹了什麼,仇恨沒那麼容易消失的。

順便放幾張xhs大對賬時期的外國人聊天記錄,只能說很符合刻板印象:

這個原po是一個英國人在小紅書問中國人對英國人的看法,然後評論區愛爾蘭人:

最好笑的事這條回復底下的英國ip還有不少回復類似「we are」這種躺平任嘲的,只有一兩句回懟還是挺沒攻擊性的那種,遠不如英美互嘲來的有意思,英美互懟疑似有激發英國人愛國的奇效(雖然英國人大多情況下還是懟不過對方)英愛互懟反正做不到



這是在一篇愛爾蘭歷史相關科普下愛爾蘭人的留言,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愛爾蘭人對英國到現在也有情緒也是很容易理解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