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7篇帖子。
(轉載知乎)真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
31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3

我不是來回答的,我是說這個問題不合理。誰寫的是「真正」?應該改問題為「你眼中的日本是什麼樣的」,才比較合理。

如果寫真正的中國是什麼樣的,哪怕我去過近百個國內大小城市區縣,我都不敢寫真正的中國是什麼樣的,知道的越多,越難以簡單概括下筆。在主要的一二線城市都生活過近一年,覺得真的很難把不同地區特點概組合成一個國家的形象,為了寫而寫,不過就是羅列幾個優點缺點罷了。換句話說,哪怕寫真正的北京我都不敢寫,我只敢寫我記憶中的北京,我這些年的北京,因為畢竟我中間還離開北京好多年。有些人走馬觀花,住過一個日本城市,就敢寫真正的日本,我是服氣的,其實更服氣的是問問題的人,這明顯就是做一個設問。

日本比中國人少得多,地區小得多,簡單得多,即使如此,一個遊客,一個只幾年居住的,很難一篇文字講清楚,每個國家又都會隨著經濟社會的大潮變化,日本本身就有不同 世代的變遷,因此大概只是某個人寫自己所在幾年的個人印象罷了,從某個視角切入。推到前面加大流量曝光的,無非就是這裡的日本愛好者受眾,喜歡什麼樣的答案罷了。



作者:嵐光破崖綠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9501649150086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2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3


暮辭大叔:


很喜歡日本的平和。電車,地鐵上的平靜,待人接物的謙和,言談舉止的平和。

喜歡他們的自律,街道上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夜深人靜,沒人會闖紅燈,日本上大多會隨身攜帶包,所有自身的垃圾會先放塑料袋存包,然後再找分類垃圾桶。

也喜歡他們的美食,普通,平凡,卻極致,耐品。

33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3

芭比海默:


什麼都找別人的問題

買不到米怪老中

買不到蛋也怪老中

事無巨細全都怪老中

全是別人的錯 要不就是世界的錯

被原子蛋炸了也找別人的問題

怎麼就你被原子蛋炸呢

什麼時候才能找找自己的原因

34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3

其實我一直把日本當作一個叛離的省份,一個遙遠的省份,一個還保留著春秋戰國時期,魏晉時期,唐宋時期的文化的孤島,然後元之後就獨自發展的華夏文明,日語是漢語的方言,日本人是漢人的分支,日本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分支。漢族是留守的兄弟,我們曾經分家,但同文同種是事實。也是難以分割的歷史脈絡。就像兄弟分家,大哥留守,小弟遠行一樣。近代史就像台灣與大陸分割七十五年,而日本已經分開千年以上。

this like Korea and Vietnam。華夏的另外兩個子孫。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在中國我們分不清,也不把他們當作外國人看待,因為不管是血脈還是文化我們都是同源的,我們都是黃種人,儒家文化圈。



作者:clus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8927916471516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5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3

AJin:


哪來那麼多大實話?

36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4

作者:雲來如ch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0293051987608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日常生活的"表與里"

1. 極致便利下的孤獨社會

東京每200米就有的便利店,藏著比自動販售機更複雜的生存系統:

- 新宿黃金街居酒屋老闆鈴木,在4㎡廚房維繫著都市人的情感代償。投行精英用300日元/口的座位費購買"假裝被關心"服務,蟄居族用炸雞塊拼出EVA初號機尋找存在感,這種24小時便利服務鏈背後,是日本孤獨死人數十年增長3倍的現實。

2. 禮儀面具下的壓抑文化

京都鴨川兩岸上演著傳統與癲狂的二重奏:

- 龜屋良永傳人用3D列印復原戰國糖塑時,INS直播評論區充斥著中國遊客的《鬼滅》Cosplay視頻。他祖父1943年的軍糧紅薯甜品配方,正被改造成"反戰主題和菓子盲盒",在壓抑與釋放的千年循環中,茶道禮儀逐漸演變為某種精神解壓術。

二、經濟奇蹟的AB面

1. 終身僱傭制的崩塌

大阪西成區的網吧難民山田,在《職安法クエスト》手游中重學勞動法:

- 這位前雷克薩斯技工展示的生存套裝里,消音拖鞋與防鼾鼻夾構成平成世代的職場暗喻。當他擦拭1997年皇冠計程車時,手指無意識做出擰螺絲動作——身體記憶比終身僱傭制消亡得更慢。


2. 技術先進國的傳統桎梏

秋葉原女僕咖啡廳的地下室里,昭和機器人學與令和虛擬主播正在合體:

- 虛擬主播"抹茶もち"和服中的機械臂,抄襲自1972年早稻田論文,而頭頂的1964奧運火炬路線圖,正被Z世代改造成《賽博朋克2077》MOD地圖。這種技術疊層狀態,恰如醫院裡5G遠程手術與泛黃紙質病歷共存的荒誕現實。

三、文化衝突中的新生代

1. 動漫王國里的現實困境

奈良神鹿正在演化出賽博基因:

- 當"令和義經"公鹿用鹿角觸碰手機完成比特幣轉賬時,春日大社神官們驚恐發現,吃了塑料包裝的鹿糞竟浮現出二維碼。這魔幻場景恰似京都動畫縱火案後,御宅族在虛擬世界瘋狂造神與現實世界徹底退行的撕裂。

2. 傳統再造運動

四國遍路上,智能法器與腦波誦經正在重構信仰:

- IT工程師高橋的NFT御朱印,與賽博僧侶的腦波介面佛經,讓空海大師的修行之路衍生出量子態分身。這既是對泡沫經濟時期物質崇拜的反思,也是平成廢柴們創造的新型精神供應鏈。

四、地域分裂的日本列島

1. 東京單極化的代價

札幌狸小路的冰雪經濟學,正在製造溫度操控的消費主義:

- 當北海道的凍僵指數營銷系統,根據遊客牙齒打顫頻率推送暖寶寶時,東京資本已著手開發菲律賓熱帶版演算法。這種中心吸血模式,讓青森果農的無人機與島根神官的平安曆法,淪為全球化劇本里的道具背景。

2. 沖繩的傷痕記憶

邊野古的海底戰車與三線琴民謠正在譜寫抗爭交響:

- 大城永雄用GoPro拍攝的沉沒軍械,與珊瑚復刻的琉球古地圖,在YouTube直播中被F22轟鳴聲解構。這種日常化的魔幻對峙,比任何歷史教材都更尖銳地揭示著:當台灣方向的天氣預報成為生活日常,身份認同早已滲透進季風裡。

五、環境悖論

1. 垃圾分類神話的背面

福島廢棄小學裡的AR復活計劃,正在重寫災難記憶:

- 佐藤在輻射隔離區養殖的發光水母,既是生態修復實驗,也是對2011年未竟運動會的悼念。當大阪主婦嚴格區分45種垃圾時,北海道漁港的中國塑料瓶提醒著:所謂環保主義,不過是陸地版的"各人自掃門前雪"。

2. 自然災害塑造的國民性

熊本城修復工地的千年技藝VS智能防災系統:

- 老師傅用12世紀工法壘砌石牆時,學徒正調試AI餘震預測系統。這種傳統與科技的共生,恰似311大地震後,"絆文化"表面上連接人心,實則每個人都成了災難PTSD的終身患者。

終極現實:

每個案例都像一面稜鏡,折射出這個國家無法調和的矛盾光譜:

- 便利店悖論:新宿居酒屋的溫暖假象,恰是維繫冷漠社會的必要謊言

- 技術困境:秋葉原地下室的技術疊層,暴露了日本在創新賽道上的路徑依賴

- 地域分裂:札幌的寒冷演算法與沖繩的海底戰車,共同構成了中心-邊緣的權力圖譜

真正的日本,就藏在這些魔幻現實的反轉鏡像里——當您覺得看透了某個切面,轉個角度就會發現完全相反的真相。就像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寫的:"美在即將消失的瞬間,才成為永恆的存在。" 或許理解日本的方式,就是在所有表象開始崩塌的時刻,捕捉那些瞬間真實的閃光。


37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4

善良的我愛地球:


日本人的本性就是自古來以來,它不如你強時彬彬有禮,和氣一團,它比你強時就顯出惡狼的真面貌,看看的滔天罪行,這個沒法洗,別誇了。

38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4

bennzx:


聽別人說 不如自己去體驗一下

39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4

回復完拉黑的人:


上層僵化 下層穩定

打個比方

公司沒啥發展 但員工過的還不錯

40楼 JosephHeinrich 2025-4-29 17:54

跨境屋跨哥:


空氣很好,城市很漂亮,環境很乾淨,人很有禮貌,旅遊很不錯。不過定居就得考慮,大和民族和漢族是兩個民族,很難融入他們。另外個人所得誰高,遺產稅很高,人民太禮貌所以生活壓抑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