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ya二丫呀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21341968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人在很多時候,麻煩都是自己找的。
對於社會現象也是一樣。
職場危機和職場內卷化的流行,也是因為有這麼一批人想不通,帶頭焦慮、主動內卷,使得職場發展壓力在同一代人的圈層中不斷傳導帶來的結果。

「職場35歲危機」指的是在35歲左右,許多職場人會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和職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這個現象在內地市場尤其明顯,很多招聘信息中會將35歲作為年齡上限,導致35歲以上的求職者面臨較大的就業難題。
同時從發展階段來看,35歲也是職場生涯的一個分水嶺。
一部分人在35歲實現升職加薪,開始成為單位的骨幹或核心員工,而另一部分人則可能遭遇職業發展的瓶頸。

「35歲職場危機」的出現不是沒有道理的。
01 社會經濟層面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就業市場的競爭加劇,尤其是在一些快速發展的行業比如科技和互聯網,對年輕化的勞動力量有更高的需求。
這導致泛35歲以上的員工在求職市場上面臨更大壓力,形成了隱形危機。
國內在晶片與操作系統等基礎底層技術的創新上還存在發展短板,導致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度低於基礎性工作者的需求度。
市場上很多崗位的從業者認為自己是可以隨時被替代的螺絲釘,而不是深耕技術的專業人才,自我價值感較弱。
02 職場環境層面
新時代教育水平提高和就業市場競爭加劇,使得許多人在35歲左右發現自己的競爭力下降,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技能、知識或經驗不足以應對工作需求的變化。
03 職業階段層面
35歲左右是職業生涯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有的人可能已經晉陞到了一定的職位,但發現自己難以再進一步晉陞或承擔更高層次的工作,導致職業上的迷茫或失落。
04 家庭責任層面
人生進入35歲,通常是承擔家庭責任的關鍵時期。
撫養子女、照顧老人、改善生活質量等來自家庭的責任壓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職場人的專註力,可能會在工作上分心或難以全身心投入,從而影響職業發展和工作表現。
05 社會環境層面
在某些社會和文化背景下,35歲被視為一個「黃金年齡」,人們期望在這個年齡段取得一定的職業成就和社會地位。
然而現實與期望之間的差距,也是導致一些人壓力和焦慮的來源。
而且中年時期也可能面臨著更大的經濟壓力。這些經濟壓力可能使他們在職業選擇上更加謹慎或保守,從而限制了職業發展的可能性。

06 人口結構變化層面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和受教育程度在近年已發生巨大變化,其實職場35歲這樣的年齡限制顯然是不合理的。
隨着職場流動性的擴大,對於中年人而言,他們選擇重新就業、報考公務員的訴求也逐步擴大,這個問題也越來越多地被關注到。
07 用人單位層面
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可能會基於勞動力市場的「年齡—能力相稱度」甄選器機制,更傾向於選擇年輕、有活力、成本較低的勞動力。
當現象成為風氣,改變就已經發生。
職場是一場大浪淘沙,有進取心的人堅持到最後,有時還需要一點盲目的樂觀。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甘無「長」。
35歲,也許正是綻放的年紀。
@知乎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