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8篇帖子。
(轉載知乎)香港獵頭對於35歲就業門檻嗤之以鼻,為什麼35歲危機只在大陸流行?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0

蘇格拉底17號:


別這麼說 非洲人40歲 就該壽終正寢了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1
作者:Arya二丫呀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521341968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人在很多時候,麻煩都是自己找的。

對於社會現象也是一樣。

職場危機和職場內卷化的流行,也是因為有這麼一批人想不通,帶頭焦慮、主動內卷,使得職場發展壓力在同一代人的圈層中不斷傳導帶來的結果。


「職場35歲危機」指的是在35歲左右,許多職場人會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和職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這個現象在內地市場尤其明顯,很多招聘信息中會將35歲作為年齡上限,導致35歲以上的求職者面臨較大的就業難題。

同時從發展階段來看,35歲也是職場生涯的一個分水嶺。

一部分人在35歲實現升職加薪,開始成為單位的骨幹或核心員工,而另一部分人則可能遭遇職業發展的瓶頸。


「35歲職場危機」的出現不是沒有道理的。

01 社會經濟層面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就業市場的競爭加劇,尤其是在一些快速發展的行業比如科技和互聯網,對年輕化的勞動力量有更高的需求。

這導致泛35歲以上的員工在求職市場上面臨更大壓力,形成了隱形危機。

國內在晶片與操作系統等基礎底層技術的創新上還存在發展短板,導致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度低於基礎性工作者的需求度。

市場上很多崗位的從業者認為自己是可以隨時被替代的螺絲釘,而不是深耕技術的專業人才,自我價值感較弱。

02 職場環境層面

新時代教育水平提高和就業市場競爭加劇,使得許多人在35歲左右發現自己的競爭力下降,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技能、知識或經驗不足以應對工作需求的變化。

03 職業階段層面

35歲左右是職業生涯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有的人可能已經晉陞到了一定的職位,但發現自己難以再進一步晉陞或承擔更高層次的工作,導致職業上的迷茫或失落。

04 家庭責任層面

人生進入35歲,通常是承擔家庭責任的關鍵時期。

撫養子女、照顧老人、改善生活質量等來自家庭的責任壓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職場人的專註力,可能會在工作上分心或難以全身心投入,從而影響職業發展和工作表現。

05 社會環境層面

在某些社會和文化背景下,35歲被視為一個「黃金年齡」,人們期望在這個年齡段取得一定的職業成就和社會地位。

然而現實與期望之間的差距,也是導致一些人壓力和焦慮的來源。

而且中年時期也可能面臨著更大的經濟壓力。這些經濟壓力可能使他們在職業選擇上更加謹慎或保守,從而限制了職業發展的可能性。

06 人口結構變化層面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和受教育程度在近年已發生巨大變化,其實職場35歲這樣的年齡限制顯然是不合理的。

隨着職場流動性的擴大,對於中年人而言,他們選擇重新就業、報考公務員的訴求也逐步擴大,這個問題也越來越多地被關注到。

07 用人單位層面

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可能會基於勞動力市場的「年齡—能力相稱度」甄選器機制,更傾向於選擇年輕、有活力、成本較低的勞動力。

當現象成為風氣,改變就已經發生。

職場是一場大浪淘沙,有進取心的人堅持到最後,有時還需要一點盲目的樂觀。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甘無「長」。

35歲,也許正是綻放的年紀。

@知乎職場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1

作者:忽不着再忽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6750113314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看人口結構圖就知道


大陸在35左右有個人口高峰,往前推幾年,這個峰集中在30歲左右。當經濟開始下坡,35不失業,那麼多30歲左右的還怎麼找工作?

根據人口結構可預見的是,後面人力會更值錢一點,35歲危機大機率會往40歲危機發展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1

作者:日升月落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77789313/answer/470333290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5周歲職場危機,對於精英階層的人來說,是不存在的。

假如我們25歲畢業進入職場,我們有一部分人能利用這10年的黃金髮展期,完成從單身貧窮 - 成家立業的轉變,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知識積累,成為大部分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也許沒有更好的機遇,沒有顯赫的家世,也許沒有抓住恰當的機會,也許因為自己的年少貪玩,耽誤了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在30多歲變得平庸無為,我們這一批人在35周歲失去工作的時候可能會面臨這樣的一道坎。

但是形成35周歲危機的並不是我們這群人的問題,而是整體的社會就業環境和企業的用人方式和理念,最終導致35歲職場危機!

核心原因一:就業市場上的人太多了

我們每年考公的人員和崗位比,它既都是清楚的,一些優秀大廠的職位數和求職數的佔比也是清楚的,更多的中小企業也能做到崗位供不應求的狀況,那這樣的就業市場,主動權就掌握在企業手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選擇的標準自然是越年輕,越易於管理的人群越好。

35周歲的求職人群自然就不佔優勢

核心原因二:35周歲的職場老兵太貴了

所有企業都期望低成本可培養的人才,那這個對應的最好的群體就是20多歲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便宜、好學、性價比高。

相對30多歲的職場老油條,逐漸增加人力成本,釋放一個老人能養活三個大學生新兵,人渣企業自然會選擇像職場老人開刀,那些擁有核心能力的群體,可能會被暫時倖免。

核心原因三:不能說的秘密

比如城鄉一體化,比如土地財政等等,讓城市中湧入更多的人,房價上漲、教育成本提高,這些背後的承擔着基本都是35以上的廣大群體,加劇35周歲的職場危機,卷加班卷不過年輕人,想瀟洒實力更加不允許,所以,能怎麼辦呢?只能像老黃牛一樣,任勞任怨,努力面臨生存的壓力。

想解決35周歲危機,任重而道遠,一方面要求年輕人珍惜20多歲的黃金十年,都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社會精英;一方面也要立法切實維護好勞動者的勞動權益,我記得,國企和我國早期的國營工廠,是不允許隨便裁員、開除員工的,雖然這個方式目前不切實際,但是至少讓私營企業有一定的用人規範和相關規定,保護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和勞動權益,才有可能擺脫這場結構性的年齡危機。

職場記錄,只講真實,關於「35周歲職場危機」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討論,如果覺得不錯,希望各位朋友給一個小小的點贊和關注,就是小編更新的最大動力!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2

qxsh:


香港除了金融業和房地產有啥高薪行業嗎?除非獵頭負責茶餐廳端盤子的小哥,否則他們的對象根本不是普通人。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2

Focus:


這麼說吧,我們公司招人的時候,看到一堆簡歷,超過某個年齡的就不看了,這是實際行動,不是口頭上的嗤之以鼻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2

漢謨拉比的貓子:


因為香港人覺得年紀大的經驗豐富

不會覺得年紀大的是老油子,容易猝死..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2

風中的塑料瓶:


因為三十來歲普遍有了家庭,要照顧家庭,又怎能照顧996。先落實8小時工作制吧。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2

Alex:


因為這是ZF帶頭搞的35歲就業歧視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30 20:33

niao金捏:


青菜便宜,可以把外面菜葉扔了只吃菜心。青菜貴的話,就不會扔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