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森留學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34688/answer/30331392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學員背景
Melody
院校背景:北京財經院校-金融
標化成績:GPA:90,托福:115,GRE:320
斬獲offer:NYU@MFE、JHU, MSEFM;哥大@ MSOR、哥大@ MAMF;南加州@ MFE、南加州@MSMF;波士頓@MSMF、福特漢姆大學@ MSQF
被拒offer:NYU @MFM;史丹福@ MSE;加州伯克利@MENG
最後選擇:哥倫比亞大學的MSOR專業
學弟學妹們好,受邀請我把我從大一萌生留學的想法,到中間的準備過程,申請前的流程、規劃、備考GT、多方面地提升背景、選校和選項目、撰寫修改文書、提交網申、參與面試,再到最後收到offer並進行選擇歷程分享給大家。
希望我的分享,對學弟學妹們的準備有所啟發,最後拿到理想大學的offer。
留學,從想到做的歷程
善用周圍資源
剛上大一的時候,我就決定要出國留學,然後開始了解和計劃。我和大部分的同學一樣,最開始都很迷茫和無從下手,對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對本專業要學習的知識也不了解,對未來也沒有太明確的規劃和目標。
但我是個善於利用周圍資源的人,當我發現自己有很多疑惑的時候,我就找到了我的輔導員,希望可以從她那裡得到一些建議。我和她說了我想要出國的想法,我的輔導員也很支持我,並針對我有疑問的地方,逐一幫我分析和解答,並建議我去諮詢專業老師。
同學分享我了老師,老師給我分享了我這個專業往年留學成功的學長學姐的例子,分析了他們的背景和最後拿到的offer背景,同時給我做了長期規劃。之後,我聯繫到我同專業,當時留學的學長學姐;雖然最後只有一位學姐回復了我,其他幾位沒有了後續消息,不過通過這次network,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
初步規劃選好課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了解到申請美國金融,我選課,要選擇偏微分方程、測度論以及時間序列分析來鞏固和提升自己的數理基礎;有時間的話,要自己學習R、Python此類程式語言;同時假期的時候要多找實習,多積累實務經驗。
還有,如果打算申請美國綜排Top30的大學的話,硬體成績一定要優異,一般Top30大學的三圍門檻是GPA3.5分以上,最好3.7+,GRE320分以上,托福110分以上。有能力的話,當然是越高越好了。
根據學姐的建議,我給留學申請制定了一個初步的計劃:
·大一和大二這兩個學年,把高數、機率論統計、線性代數以及編程這些基礎課程打好基礎,有時間的話,多看看英語,提升英語水平,同時多了解金融行業的職業發展前景;
·大二和大三這兩個學年,把金融工程的專業課程學習好,同時找一些專業對口的實習,備考GT考試並刷到理想的成績;
·大四這一年,開始選校,同時撰寫和修改文書,完成後續的網申和面試,等待offer,最後選擇offer並準備留學前的一些事宜。
我建議有留學想法的同學,盡量早些確定,最好大一便開始準備,根據自己專業的特色和發展前景,早些制定相關的計劃,並著手開始準備。
GPA的專業看重要,不要能水
GPA
在申請中,GPA雖不是錄取你的唯一參考要素,但是仍舊很重要,大家務必要重視。
美國大學的招生官在審核材料的時候,不僅僅會看GPA總成績,還會看你大學期間選修過什麼課程。所以刷水課來提升績點,這個途徑並不可行,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來。
所以我建議大家從大一開始,就認認真真上課,期末考試好好複習,如果你連學習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又如何能打動招生官呢?
其實有很多同學都喜歡「背多分」這種模式來應付大學考試,我之前也是這樣,平時上課的時候玩玩手機劃划水,期末考試之前的半個月或者一周,玩命地背考試重點,靠著中學自帶的應試buff以及超強的記憶力,來準備期末考試,成績倒也不差。
我建議大家不要這樣做,突擊複習的確可以讓你取得好成績,但其實這些知識你都不理解,也就是說這些知識都不是你的,在未來你需要用到這些知識的時候,你會發現真的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
所以不管是專業基礎課,還是核心專業課,大家都要好好學,認認真真理解和背誦,雖然大學的時候比較痛苦,但是長遠來看,對你的幫助很大。
專業課程
再回到金融工程這個專業,針對這個專業,我個人感覺比較重要的課程包括如下,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統計學類:數理統計、測度論、機率論、金融計量以及隨機過程;
計算機類:C++、Matlab、R、Python、VBA、SPSS、STATA、Eviews等等語言,最好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如果學校沒有開課,大家要自學的話,建議選擇Python,不過有機會可以系統地學習C++,那再好不過了;
基礎數學類:線性代數、偏微分方程/常微以及數學分析/高等數學;
金融類:衍生品/金融工程、投資學以及金融風險管理。
如果你的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基礎專業課程的成績都不錯的話,不僅可以提升GPA績點,還可以給學校的授課老師留下不錯的印象。
有機會的話,你可以跟著老師做科研項目或者進實驗室;留學申請之前,要推薦信的時候也會更順利一些;就算你後期沒有了出國的想法,留在本校申請碩士或者博士也是不錯的選擇。
畢竟哪個老師都喜歡熱愛學習的好學生,你給老師留下不錯的印象,對你後續的發展和機遇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份實習是跳板
金融工程普遍都是就業為導向型的項目,在申請中,實習經歷是很重要的。一般大學都會隱性要求申請者至少有一段專業對口的實習經歷。
國內一般是大四開始實習,不過如果你要申請留學的話,大四差不多已經開始提交網申了,到時候找實習競爭壓力大,時間也來不及,我個人建議從大二的假期開始就可以去找實習了。
第一份實習是跳板
第一份實習往往是最難找的,因為沒有任何經驗。個人建議可以多加一些實習群,或者問問學長學姐是否有實習的渠道。第一份實習普遍含金量都不高,所以在找第一份實習的時候要求也不要太高,只要是金融行業的實習工作就可以了。
這只是你積累實務經驗的起點而已,換句話說,這是為了後來可以拿到高含金量實習offer的一個跳板。
在申請之前撰寫文書的時候,如果你的實習經歷很豐富的話,你可以挑選含金量相對而言最高的幾個作為素材寫到文書中去。
當然,我並不建議申請到大公司的實習,然後做了幾天,刷完實習經歷就走了。在申請實習之前,最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進行篩選,比如說你未來想從事什麼行業,想接觸什麼工作內容,然後再投遞簡歷。這樣有針對性地實習,會讓你收穫更多有用的實務經驗和技能。
針對金融工程這個專業而言,第一份實習工作可以考慮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商業銀行的假期實習,接下來,可以找基金或者券商的研究/量化/資管團隊的日常實習。
我的三段實習經歷
我的第一份實習的目標是四大的寒假實習,在大三上學期的時候,我提交了四大的網申,最後拿到了三家的面試邀請和兩家的offer。通過這份實習工作,我使用excel和outlook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和同事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這些對我日後的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
第二份實習工作是校友介紹的,是在MBB諮詢PTA的日常實習,通過這份實習,我感受到了名企的魅力,如果大家對BA(商業分析)項目感興趣的話,這家公司是個不錯的實習選擇。
第三份實習是在一家內資大券商的金工組,做A股的量化策劃,那幾個月的實習工作,工作強度真的很大,但是我也有了不少的收穫。
因為工作內容會涉及到很多的知識盲點,所以每天我都需要自己查詢和學習新的東西。通過這份實習,讓我的編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更加了解模型和策略,不得不說,通過實踐所學到的東西,要比書本上教給我們的東西更全面,更具體。
科研競賽是加分項
其實和理工科的其他項目以及PhD項目相比,MFE這個項目對科研能力的要求並不是特別大。如果你有不錯的競賽名次,拿到過很多獎學金,具備豐富的科研項目經歷,發表過論文,這些肯定也會成為你的申請優勢,讓你在一眾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如果大家有能力和精力的話,可以選擇每個方面都有一些涉獵。如果精力時間有限的話,我個人建議是參加數學建模比賽。不僅可以豐富經歷和簡歷,還可以讓你更加系統地學習數學模型和計算機建模。
在數學建模比賽中,國賽的參賽難度最大,美賽的難度較小,也比較容易獲獎。
我在大學的時候,美賽和國賽都參加了兩次,國賽第一次因為準備不夠充分沒有獲獎,第二次國賽拿到了二等獎;美賽第一次拿到了H獎,第二次拿到了M獎。
托福GRE學習方法和建議
英語考試是每個留學都要過的一關,主要包括托福/雅思、GRE/GMAT。
托福
對於托福的備考而言,我個人感覺最重要的就是聽力。我本身很喜歡看美劇,從高中的時候,就開始看無字幕美劇了,看了好幾年也習慣了,所以我對聽力這個單項的備考上並不是特別擔心。
在大二的時候,我裸考托福試水,成績雖然沒有達到我的理想分數,但是也還可以,總分97分,聽力25分,閱讀26分,寫作24分,口語22分。我打算自己備考托福,不報輔導班了。
在備考的時候,我刷了很多遍TPO,以便於熟悉題型;同時也找了很多口語以及寫作的模板,積累素材。實踐證明我的這種複習方法還是很有效的,成績出來的時候,我自己也比較滿意。
不過我要提醒一下大家,托福成績的有效期是兩年,如果你申請的時候,成績過了有效期,你還要重新考。
一般申請季都是在大四,所以我個人建議不要考太早,避免申請時過了有效期,大二結束之後去考剛剛好。
GRE
GRE的難度要高於托福,所以建議大家預留出充足的備考時間。GRE的備考關鍵就是詞彙量,這也是每個同學必須要克服的一個難關。GRE有很多單詞都是平時用不到的,比較生僻,還有些是專業術語,所以背的時候肯定會很痛苦。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書籍,主打的是速記和速背,比如說圖文結合,中文諧音等等方法,但是我個人感覺這些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背單詞說到底就是個積累的過程,沒有什麼捷徑可言的,大家最好還是耐著性子好好背會更靠譜一點。備考GRE的時候,我買了一本紅寶書,是以詞頻排序的,個人感覺不要買字母順序的,因為有時候可能會因為兩個單詞長得像,然後意思背串了。
你可以先了解一下目錄,然後根據自己備考的時長,做一個簡單的時間表,每天背多少個單詞。舉個例子,假如你的備考時長是2個月,個人建議每天花3個小時的時間來背單詞。
一本單詞書的lecture有30個,假設你第一天背1.2.3 lecture;第二天背4.5 lecture,同時複習1 lecture;第三天背6.7 lecture,同時複習2 lecture。人都是記憶曲線的,並不是背完了就結束了,及時複習的效果會更好。
正序背完了,可以再倒序背一遍,單詞這個東西,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和心思,攻克下來並不難。在背單詞的時候,也要同步做題,不斷地複習和鞏固,才會讓你的基礎越來越紮實。
做原題也是個不錯的備考方法,我之前在考試的時候,還碰到過一小部分原題。如果你可以把原題刷到滾瓜爛熟,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考試規律
因為GRE的命題格式還是比較有規律的,如果你刷題的數量刷到的一定程度,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訓練出一種可以快速辨別題目中有效信息的能力,這樣會大大地節省你的做題時間。
GRE數學這個單項,其實沒有什麼可講,題目難度和國內的初中數學差不多,只要你可以理解明白題目,做題認真仔細一點,都可以拿到滿分的。
GRE作文難度還是很大的,不過MFE這種工科的項目對寫作成績要求並不是特別高,一般3.5分以上就可以了。備考的時候,如果你是先考的托福,有一定基礎的話,和原來一樣保持文章的邏輯結構和框架,只要對篇幅進行2倍左右的擴充就可以了。
至於如何擴充,你可以選擇增加一些具體的案例和論證。在語言表達上,最好多運用學術化和高級一些的表達方式,具體可以參考一下Scientific American以及Bloomberg此類的英文期刊。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不要為了高級而高級。如果你故意使用一些很高級的詞彙,但是這個詞彙和句式和文章一點都不合的話,那些native speaker的閱卷老師讀起來會有些不舒服的。
其實道理很容易懂,如果一個外國人說中文,每句話都要帶一個成語,我們聽起來也會很奇怪的。
除此之外,有一個小Tip,就是大家要練習一下打字速度,因為考試的時候是機考,所以你的打字速度要跟得上,不然會耽誤做題時間,可以買個和機房一樣的鍵盤,平時在家多練練。
如果上面的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你都完成的很好,就差申請了。那麼你可以歇幾天,放鬆一下。最好不要一直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適當的放鬆一下會更好。
我之前在大四的時候,和ETS「告別」之後,就去蘇梅島玩了幾天,也算是放飛一下自我,讓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新的挑戰。
選校定校的的三個檔次
選擇學校和項目的時候,你要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身背景去選擇,同時要多方面去衡量,比如說學校的地理位置、師資情況、科研資源、排名聲譽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等方面,然後選擇10個左右的大學進行申請。
選校我跟老師聊了很多回,最後跟我的背景,按照申請的難易程度或者就讀意願進行排序,分為三個檔:衝刺、主申以及保底。
我當時在選校的時候,更傾向於美國東海岸的大學,所以我的理想的是NYC,MFE的專業排名我當時參考的是Quan tNet以及US News這兩個排名。
對於項目的選擇上,大家重點要看項目的課程設置和項目介紹,同時也要注意就業情況。很多大學都會在官網上放career以及faculty這樣的版塊,你可以通過這些渠道去綜合了解一下。
如果你申請的是就業導向型的項目,那麼可以選擇job market這個版塊。如果你申請的是學術導向型的項目,比如說你申請碩士是打算為後續申請PhD打基礎,那麼你可以對項目的師資力量以及科研資源好好研究一下。
通過多方面的分析和衡量,最後我確定了我的女神校——哥倫比亞大學。我想,每個學生都避不開藤校的光環吧。哥大的金工相關的專業一共有4個,分別是SEAS下設的MSOR以及MSFE、GSAS下設的MAS以及MAMF。
排序如下:MFE>MAMF>=MSOR>MAS(個人感覺其實哥大的統計學也還好,並沒有國內的名聲那麼差)
可以針對不同的學院,各申請一個專業,如果是同學院之間申請兩個專業的話,比較容易收到拒信。
選校過程考量
當時我綜合衡量了一下,我成功拿到MFE offer的機率並不大,而且按照往年的申請情況來看,很多很優秀的申請者申請FE,直接被發了拒信,連轉到OR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我直接申請了工學院的OR,也算是我申請所有主申項目中,個人感覺把握最大的。與此同時,我還申請了GSAS的金數,感覺自己可以達到申請的要求。
NYU的項目,在我申請的時候,Carr大神已經去了Tandon了,FE學歷的含金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對於Courant和Stern雙重加持的MFM,招生名額較小,同時競爭壓力也大,和Princeton的競爭激烈程度差不多,對我來說,難度還是比較高的。
當然除了紐約之外,Boston MSMF、USC MFE/MSMF以及JHU MSE也被我羅列到了申請名單中,當然還有一所衝刺大學——Stanford,以及一所保底大學——Fordham。
文書PS和SOP的差別
CV/Resume
簡歷的主要素材都是源於你大一到大三的經歷和積累,包括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社會活動經歷、科研經歷、獲獎經歷、個人技能以及實習經歷等等。
如果是申請Master項目的話,簡單的Resume就夠了,在撰寫的時候要注意邏輯清晰、語言簡練以及突出重點,篇幅控制在一頁A4紙之內。如果是申請PhD項目或者你的科研以及實習經歷特別豐富、含金量較高的話,你也可以選擇用CV,篇幅上沒有什麼限制,你可以寫很多細節,方便招生官對你深入的了解。
在撰寫CV以及Resume的時候,要注意語言不要過度美化,不要過於誇張自己的經歷,也不能編造經歷,必須是你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可以適度地進行美化和有側重點的突出。
我之前有一個同學,他在撰寫Resume的時候寫了一段自己沒有做過的實習以及科研項目,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隨便問了幾句就穿幫了。
同時有個小Tip,簡歷撰寫的時候,頁面布局要選用US Letter,如果用A4紙列印的話,可能無法完整的列印出來,同時在定稿之前一定要仔細檢查,簡歷上不要出現中文字元。
PS/SOP
個人陳述以及重要程度絕對是文書之首,是國內的大部分同學最不熟悉的,也是招生官最看重的一項材料。在撰寫PS/SOP的時候一定要有創新,要真誠。
在搜模板的時候,我發現網上有很多PS/SOP的模板都是擴充版的Resume,根本沒有任何的加工,純粹就是把自己簡歷上的信息仔細地又複述了一遍,最多就是描寫的具體了一點,並沒有任何亮點。
我個人感覺,提交這種SOP/PS,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自己放棄了爭取offer的機會。
PS,即個人陳述,並不是你把簡歷重新複述一遍,然後在結尾的時候跟招生官說給我一個offer吧,我真的很喜歡你們的大學。
一份好的PS,應該是像講故事那樣,和招生官展示自己獨到的個人經歷,有重點的突出自己的優勢,用細節和真實的案例去打動招生官,讓他們感覺你就是為了申請這個項目而生的,他們欣賞你,同時認可你的能力,認為你拿到offer入學之後,可以讓項目以及學院變得更加優秀。
SOP,即目的信,主要就是向招生官闡述你為什麼要申請這個項目以及大學,它們是哪裡吸引了你?你如果入學之後,可以學到什麼,對你未來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有哪些幫助?
在撰寫PS的時候,我側重突出了我之前參加過4次數學建模競賽,我認為這是我本科期間最閃光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拿出來說的地方。
數學建模和金融工程這個專業相關度還是很高的,同時這也能夠體現出我的團隊協作能力。而且這4次的參賽經歷,每次都和上次相比有一定的進步,獎項越來越高,也足以說明了我優秀的學習能力以及自我驅動性。我感覺我之所以可以拿到哥大的offer,絕對離不開我這樣一篇極具個人特色和針對性的PS。
推薦信
在國外大學的項目申請中,推薦信也很重要,但是我從別人那裡了解到,國外的大學對中國學生提交的RL並不是特別關注,因為他們接觸了太多國內同學提交RL之後,感覺同質性很高,而且很多都是通過「人情」拿到的。
如果大家有不錯的推薦候選人,他不僅了解你,英語水平也很好(如果具備留學經歷的話,那再好不過了),而且也願意親自幫你寫推薦信,不用模板的話,也是可以找他幫你寫的。
我之前在準備RL的時候,找了我之前實習的時候,MBB的老闆,他是美國藤校的PhD,英語很好,比較了解我,同時也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幫我寫推薦信。
直接寫好了,然後用自己的edu郵箱直接發了過去,說實話,我連他寫了什麼內容都不知道,不過我感覺這才是RL應該有的樣子,那種人情產物的確含金量和真實度不太高。
剩餘的兩封推薦信,我找了本科的教授幫我寫。其實國內大學的老師一般都會幫忙的,但是普遍都不會自己寫,都是學生寫好了,然後老師改一下,沒問題就幫你簽章。
不過美國高校那邊對於推薦人都是有記錄的,如果一個老師同時幫好多的同學簽章和開具推薦信,那含金量肯定會越來越低的。
其他材料
根據申請大學的要求不同,有些大學還會要求申請者提交一些其他的材料,比如說leadership / diversity essay、paper sample等等材料。
量力DIY合理找機構
我並不建議大家盲目的選擇DIY,如果沒有DIY好,很可能會耽誤你的申請,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和人脈不同,DIY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是沒辦法準確預估的。如果你的時間到最後不夠,或者你的英語水平並沒有那麼好,肯定會碰到很多無法解決的意外。
當下的留學圈和我之前申請的時候相比,還是比較成熟的,很多機構也都推出了新的合作模式,比如說非模板化文書修改/撰寫、半DIY等等。
這裡我就隨便舉個例子吧,文書老師還是比較靠譜的,不管是金融、經濟、管理等等商科,泛商科的申請都是特別的專業,有經驗,且評估非常準確,尤其是文書寫作上,會很有多建設的意見。
俗話說的好,「人靠衣服馬靠鞍」,其實準備留學也是一樣的道理。就算你的專業背景、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你不能在文書中合適的表現出來,你和其他競爭者相比,還是沒有競爭力的。
如果你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很自信,那麼可以自己準備文書,但是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把握的話,我個人建議還是找一個類似於一森這樣的機構,合作撰寫和修改文書會更好。
網申面試流程
網申
每個大學使用的網申系統各不相同,所以大家要根據具體的項目具體看,同時要記錄好每個申請項目的申請時間和截止時間,避免錯過DDL。
如果大家是半DIY,建議先申請一所保底的大學,熟悉一下網申系統。填寫網申表格和提交材料,真的是個又痛苦又漫長的過程,而且有些學校申請網頁的連接速度特別慢,沒有機構老師指導,你要有足夠的耐心。
此外,提醒一下半DIY的同學,要注意更換不同的IP。
面試
網申之後,有些大學沒有面試,直接發offer。還有些大學會安排面試,一般面試無非就是以下三種:
第一種,錄製視頻,然後上傳回答問題的視頻;
第二種,通過Skype和面試官進行面試;
第三種,面試官來到中國,跟你面對面進行面試。
這三種面試方法中,大多數項目都會選擇錄製視頻面試,下設兩種方式:
一種是即興發揮。
另外一種是學校會給你一個主題,然後你根據主題進行錄製。
第一種即興發揮,其實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些問題。我在參加哥大的MSOR以及波士頓面試的時候,就是這種模式。進入面試之後,一般會有3-5個問題的樣子,差不多每道題都會有1-2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後你可以回答2-3分鐘,和托福的口語考試其實差不多。
大家可以在面試之前,找機構老師練習一下,也可以去一畝三分地此類的論壇上找一些面經,裡邊會記錄面試的問題的。
普遍項的問題都是:
你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你為什麼要選擇我們學校?
能否分享一次你之前的團隊合作或者編程經歷?的問題。
第二種是學校會給你一個主題,然後你根據主題來錄製視頻,再上傳到要求上傳的網站上,在頁面上填寫視頻連接就可以了。
第二種其實會比第一種簡單一點,因為你知道題目,而且也有充足的時間去提前準備、寫稿和背稿。
其實就是video resume的這種形式,哥大和NYU也會採用這種面試方式。我在收到視頻面試邀請之後,先到論壇和交流群中大概地了解一下,老師也會給一些面經,提前準備一下。比如說整理一些問題和答案,常見問題可用的素材。
對於錄製視頻的面試,我都會提前準備答案,然後脫稿錄製,目光直視鏡頭,讓招生官通過我的視頻可以感受到我的自信和真誠。
在我經歷過的所有面試中,只有一個大學的教授親自來到了國內,進行人人面試,就是Fordham這所大學,誠意是真的很足。教授會在北上廣三個城市各待一天,面試的地點就是在酒店。最開始問了簡歷上的一些問題,後來問了一些隨機過程和機率統計相關的問題,難度都比較低,還有brain teaser。
個人感覺Fordham的面試和投行的面試有點像,如果大家收到了這所大學的面試邀請,提前刷刷小綠書我感覺就可以了。
OFFER的比較和選擇
提交了網申,也面過試了,然後就是等offer這段漫長的時間了。那段時間,毫不誇張地說,我每天差不多能把郵箱翻好幾十遍,一直在刷新。
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中,我等到了我的第一封,然後是第二封,第三封…如果說等待offer是難熬的苦惱,那麼選擇offer,就是幸福的苦惱。但其實,在前期的選校以及後續的申請的時候,我的選擇意願就已經很明確了,對每所大學我都了一定看排名。
和我預想的一樣,NYU的金數給我發來了拒信,NYU的金工給了AD,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最起碼可以去NYC了。
其實哥大的offer還是有點戲劇性的,因為它來的時間很有趣,是在愚人節的那天凌晨。我睡不著在床上玩手機,然後和往常一樣潛意識地打開郵箱刷新,我竟然收到了哥大OR的offer!我沒控制住,一下子叫了出來,那絕對是我22年人生中最激動和興奮的時候了!
等我冷靜下來之後,我並沒有直接同意,而是打算再等等,因為哥大MF項目那邊一直都沒有消息,我想著就算給不到金數的offer,應該也可以轉到統計吧。
不過等到OR猶豫期的最後一天,還沒有收到offer,然後我就決定提交deposit了。在我提交的一周後,我又收到了MAMF的AD,但是我不確定這個offer是不是Waiting List的轉正offer。綜合考慮了很多方面,也問了一些哥大在讀的師兄師姐,最後決定還是選擇OR。
其實幾千美元的違約成本倒沒什麼,雖然MF在課程設置上,的確比OR好一些,但是SEAS的組織架構會更好一些,特別是career service這個方面,對於我這種就業導向型的學生來說,幫助還是很大的。
OR和FE都在IEOR department下面,有很多課程其實都是可以互選了,也可以彌補課程設置上不足的地方。
最後的結語
說了這麼多,我個人感覺我的分享還是比較全面的,應該可以全面的解答大家的疑惑。希望我的申請經歷會對學弟學妹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