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稚昭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479217/answer/245452152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和漢語相比,中國學習者不喜歡日語的外來語只是因為:日語目前對外來語的處理比較不符合漢語的現行習慣。(畢竟曾經還是符合的)
從這一點而言,這和我們母語是漢語不僅有關係,而且關係太大了。
其實漢語目前吸收外來語的方式,雖然更多的是因為漢語本身做意譯很方便,但具體方式上跟日本人不無關係。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處於新舊時代的交叉口,日本高層精通漢學的人還是占多數,他們把西方很多新概念和新事物通過表意的方式翻譯成漢字。這些詞彙的翻譯水平很高,傳到我國後獲得了廣泛接受,也深刻影響了現代漢語。這也就是為什麼日語中翻譯成漢字的外來詞彙我們閱讀起來感到很親近、很習慣,甚至和漢語詞彙一模一樣。
不過當新舊時代的變革完成,英美文明徹底佔據主流之後,日本人就沒有必要,也無力再通過漢語為西方的外來語造詞了。而是採用目前這種表音為主的方式。也當然不符合我們的習慣了。由於純音譯的諸多弊端,其實日本人自己也擔心這個,也有類似重新翻譯的運動。不過大趨勢還是片假名。
至於漢語不符合現行習慣的外來詞譯法舉例:
德謨克拉西(Democracy);塞恩斯(Science)
也就是歷史課本里我們熟知的的德先生、賽先生。這兩個譯名風靡一時,但不好用,最終被取代。
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其實漢語在意譯這方面更有優勢,就像是跑程序,漢語的意譯就是把本來用虛擬機運行的代碼拿過來移植成原生程序,日語意譯成漢字是要從一個虛擬機移植到另一個虛擬機,因此不僅麻煩,也存在很多弊端,題目中已經說明了。日本大量使用片假名不是沒有道理,所以我才會站在中國人的角度去說這「不符合我們的習慣」,而是不會去強行解釋這對他們不好。
那和英語相比,為什麼很少有學習者吐槽英語的外來詞?眾所周知英文的外來詞也很簡單粗暴...
我想有幾個原因,但仍是站在國人的角度去談:
中國人學英語沒有捷徑。......但是學日語漢字的時候可以圖省事。雖然幫助不是很大,但起碼比用片假名通過英語圖省事更方便。且中國人學日語大多來自教材,文本一般以傳統日語為主,片假名濃度比較低,所以實際中遇到大段片假名外來語,讀起來會不習慣。
英語大部分的外來語來自其他歐洲語言,例如拉丁、法語、德語,中國人不太能看出來。日語的外來語則非常顯眼。
英語的外來語問題是老生常談了(也是造成正字法一塌糊塗的原因),而且基本已經定型,而日語的轉變發生在較近時期,且正在愈演愈烈。
接第三點,英語目前是強勢語言,更傾向於將本應是外來語的東西內化,並向外輸出外來語。或許是由於此,現代英語本身也在向著分析語的方向發展。
順便日本真是個很奇怪的國家。既有人直到今天還在堅持用那種翻蓋手機,又在語言、習慣這種重要的東西上說轉向就轉向了,謂之「日本人的靈活性」(他們自己好像經常提這個)。
可能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菊與刀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