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102700/answer/3096618130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堆回答說得都不對,建議不要張口就來。
學校這兩年怎樣先不談,該解決啥問題就解決啥問題,新校長也上台了。但如果只看QS排名下跌的原因,根本不需要分析到多麼深的層次,因為這個榜本身就很膚淺,而且指標得分的計算方式也很簡單粗暴,數據來源也站不住腳,但一些回答針對這樣一個滑稽的打分模型居然能夠又是國際政治又是時代趨勢地侃侃而談確實牛逼,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麼世外高人下凡知乎給人指點迷津。
港科的QS排名問題是出在近年來持續下降的僱主聲譽和師生比得分上,跟學術聲譽和人均引用沒有半點關係,2021年僱主聲譽和師生比得分都是在60分以上,到現在已經一個50分以下一個差不多快要到50分以下了,如果這兩項能回到60分的水平,在舊標準下妥妥前50而且大概能排30左右,新標準下也能剛好進入前50,而且今年新增的三項指標我覺得既無用也沒有真實反映學校水平(國際研究網絡5.3有點大無語了,去年是50+,一年時間過去就已經差不多沒有國際研究網絡了?可持續性31,這可持續性是個啥東西?就業結果50+也很無語,然而就業結果去年得分還是91,而且去年是在僱主聲譽50+情況下的就業結果91,好笑吧?所以我說QS這樣的滑稽排名,也值得各位看官在此高談闊論?)
當然,我本意並不是想討論QS的科學性,只是既然要討論QS排名下降原因,就請各位看官不要單純地臆想,還是好好分析下細分項得分結構再來發言,多拉幾年數據做個簡單的數據分析是基本能力,但我看很多人似乎並沒有。
國內對港三的認可,從來不是源於QS,而是因為過去港三對內地生錄取與高考掛鉤,又能招到當時極其高分的學生甚至狀元,加之港校強大的師資背景和與世界更為接軌的優勢,在國內形成了極高的美譽,如若港三錄取一開始就不與高考掛鉤,也沒辦法在國內獲得如此高的認可,哪怕實力再強,國內對本科去英美澳留學學生的態度不就是這一點的真實寫照嗎,但事實上澳洲的學校在國際四大榜上排名都很靠前,就連你們最喜歡拿來念叨的諾貝爾得獎數,國內學校對澳洲也只能望塵莫及。
最後說一句,很多東西但凡上過大學的各位其實都心裡有數,國內幾所top校確實是崛起了,但從四大榜排名來看,也僅限於清北復交浙,港三遠遠沒到隨便一所985就能來碰的地步,甚至清北復交浙在學術上就敢說已經全方位碾壓港三了嗎?我覺得這五所學校的學子都不敢這麼講,所以其他一些人也不必偏要嘴上強硬幫助自己找些內心滿足,掩飾自己酸透的內心,但知乎本來就是口嗨沒有成本的社區,所以有某些發言的出現我也並不感到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