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6篇帖子。
(轉載知乎)中國大陸的教授或副教授再出國應聘,可以得到多高的職稱?
3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29
顧不明:


套用一句話:博導和博導之間的差別比人和狗之間的差別還要大。

3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29
這個問題確實挺有意思的。首先中國的大學教授副教授頭銜有時候給的很隨機,除了特別好的學校和一些學校的特別好的專業,很多相對年輕的引進人才一回國就是教授博導了(青千也搞了快 15 年了吧)。這種在海外讀博後來回國當上教授的老師如果想再出國應聘,還是有機會的。畢竟人脈關係,科研語言能力,和國際合作多多少少還是留在那裡。只要之前海外的導師和合作者能給推薦一下,進個面試還是沒問題的。進了面試以後剩下的就是個人發揮了。
感覺未來中國和海外的教職流動性會越來越強。我們專業有從國內 top2 畢業的 phd 直接找到美國 R1 教職的,也有青千從歐洲回國內當教授,再回到歐洲當教授的。能不能找到教職還是看研究方向匹配度和面試的競爭強度和表現。
如果只是圖個安穩,從國內跳槽到歐洲的長合同制的教職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就算是從助理教授開始,也是長期穩定的合同。一把年紀再去美國拼 tenured 真的是有點累。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57175/answer/24887825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29
我所在的這個末流二本大學這幾年評上的有代表性教授有:本科學歷的理工科院長,沒發過一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SCI,沒主持過一項省級以上自然科學基金,最多的業績就是學科建設,專業建設項目……教育處理工背景專業本科學歷副處長,沒發過一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沒主持過一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最多的業績就是市級科研項目和幾篇中文核心項目………


作者:李小郁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57175/answer/33337500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29
同意上面的那個回答。科研這種事,主要是看領域內的人脈。你去問問搞科研的有教職的人什麼最重要,大機率回答是relationship. 出國的話,除非那個圈子本來就是華人圈子(比如奈米材料,新能源材料,懂都懂),否則出國基本就意味著原有的relationship 沒有了,那就大機率還不如當地的年輕博後。當然你要是自帶團隊funding又或者真的很有兩把刷子,那麼打個折也是有地方的。比如當年天大某鐵帽子,因為個人作風問題低調辭職天大去了北歐。現在在北歐某大學過的也挺好,手底下都是中國學生,不過不能有在天大的時候的那種資源與野心就是了。目前聽說的,身邊見到的,和新聞上看到的,似乎除了顏寧,沒有從國內再去海外還混的特別風生水起的例子。當然我周圍徳認識人有限,圈子小。可能別的領域有過的好的我不知道吧。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57175/answer/24689923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30
作者:penny Che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57175/answer/25283070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主要是國外的教職本身就非常卷,而且競爭激烈程度應該是遠高於國內的985或者211大學的教職的。國外教職本身崗位極少,即使很優秀的頂尖大學,可能終身職位只有個位數,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大量聘用博士後或者臨時教職人員,所以崗位相比於國內大學的大量崗位來說絕對數量小太多了。其次,在崗位已經這麼少的情況下,申請者的條件甚至大多數時候比國內申請教職的人要好很多。國內申請教職的大部分都是剛畢業的博士生,優點自然是年輕有潛力,但是成果的累積項目的經驗學術影響力等相對還是比較弱的,大部分中國的大學還是基於發掘潛力股的想法去聘用這些剛畢業的博士後們的。國外則不然,尤其是西方已開發國家,大量長久以來堆積的博士後和臨時聘用人員,本身也在熱切的盼望著一個崗位,所以每當一個崗位放出來的時候,那也行一家姑娘百家求,即使不對外招聘,那個坑也可能迅速就填滿了,更何況還有很多新移民或新畢業的留學生也在等著這些機會,所以國外一個研究崗位往往競爭非常激烈。除了學術圈的人之外,還有很多工業界非常優秀的人才,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為了家庭或者想要轉換一下人生節奏等重新回到學術界,這些人已經在工業界經營許久,人脈和拿funding的能力也不是一直待在學術圈的人可以望其項背的,因此如果這些人要回歸學術圈,往往也會受到大學的熱切歡迎,因此無形之中更增加的崗位的競爭激烈程度。
總之,在國內如果能拿到教職,同時學術水平或者工業項目的水平並非是行業翹楚,還是不要輕易考慮到國外重新拿教職的情況了。當然如果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願意重頭開始,尤其是從博後開始的話,還是有不少的機會的,但是博後最終能否上岸,除了前期累積,天分,努力程度,還需要有非常好的運氣(即在你需要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對口的崗位放出來)。否則可能博後要做的時間也比預期的久,運氣差的時候可能崗位沒有了,再找新的又要花很多時間。當然我也見過很多國外留學回國,後來又因為各種原因重新回到國外的,從博後重新開始,最終成為行業內非常優秀的大佬的例子,也是我輩學習的楷模。有這些成功的例子,不能說重新出國的可能性沒有,就看自身願不願意付出極大的犧牲了。
3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30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57175/answer/24673939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人,看學校,看專業;而且海外教職除了成果需要看本人的海外教育背景和語言水平,私以為國內外同水平的老師,如果沒有漂亮的海外背景和教育經歷,國內出國找教職需要降一個檔次吧。
具體我知道的,清華的工科的年輕助理教授的水平(除了英語水平),基本和同排名學校的要求差不多,粗略說就是各個榜單20-50排名的學校吧,純看學術成果和論文還要再強一些;
年老的教授看在不在長聘序列了,在長聘序列的老教授水平平均值也很高,我們系長聘教授只佔教授數量的1/3,但是比青年教師的同比水平要差一些,估計平均水平在50-100的學校?當然具體看人了,方差比較大,我們系裡有一位長聘教授(非院士)能拿到美國普林斯頓和帝國理工的終身offer(美國工程院院士講座認證,比較保真),另一位傑青說考慮過去雪梨大學或者DTU,KTH(不知道是不是吹牛)。長聘教授的問題在於普遍英語差一些,下限我覺得....可能港理工?
非長聘的老教師在清華大部分基本邊緣化了,主要管管教學和實驗室安全,成果也倒是會一直有,我估計出國的話就是200-800名?聽說有個在清華沒評上長聘的老師去了澳洲的一個學校(非八大,忘記叫啥了不是很有名),但從教授變成副教授。
此外清華的文科、商科水平好像不是很強的樣子,理科不是很了解,有時候覺得他們很強有時候又覺得很一般。
至於我本科學校,末流985,據我所知,沒聽說過有能拿到海外教職的邀請的,那些老師上教授上副教授更多是熬年限,而且他們英語就不是差一點了,四六級水平...其他的科研水平,成果和教學有一說一不是都很差,至少一半以上我覺得是有水平的,換言之另一半就一言難盡了。至於說新老師,我呆的本科學院是去年剛招聘第一批非升即走的新教師,我剛剛看了下主頁,水平都不是特別厲害吧....感覺都不是獨立pi,就是找的小老闆。綜合看,除了頭部的20%(10%?),剩下的出國能拿到位置的可能性都不大吧..最後面的20%可能連博士生都不如吧.....獨立完成申請簽證的可能性都不大。
3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31
作者:修不好的雪佛蘭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57175/answer/272364110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排除幾個個例不談,來談一下一般情況,985教授在美國應聘的可能性(簡歷海投無人推薦的情況)。
第一,得過簡歷篩選關,這一關Search Committee多半會先看PhD是哪兒畢業的,如果是中國大陸畢業的,則會看看有沒有一些歐美的博後經歷。
第二,看論文的質量和數量(領域內頂刊頂會的發表)。
第三,科研項目經費,以及可能取得未來經費的潛力(看研究方向)。
很有可能被斃掉的一個原因就是,雖然科研達標,但是被認為無法教課,直接在簡歷關被pass,在電面的時候同理,如果英語不行,則一樣會被pass.
如果要直接沖美國這邊的副教授,難度還是很大的,因為副教授一般等同於Tenured,其工資和待遇往往較高,且在預算的限制下,摳門的院長們一般都會更傾向於招助教的職位,除非您是領域大牛,這個職位之前有大佬離職,這個坑是專為大佬留的。一般美國的R1學校也分幾個檔次,當您有了幾年的助理教授經驗,在申請Tenure的時候可以去爭取一些Credit,就不需要等五年(當然美國以外的學校估計得重新開始);而另外一些較高檔次的學校,則不管你之前從哪兒來,都是要基本做滿五年,而且很多學校都不鼓勵Early Tenure。這在最後一輪面試的時候需要問清楚。中期考評一般是在第三年,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在第三年拿到錢了立馬就上Market的原因。
3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31
有我一號:


看背景資料,加上學術成果
比如雖然回國了,但有海外名校博士,加上若干頂會頂刊,
否則就很難,……

3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31
Claypot:


所以施一公老師說的那句「我35歲Princeton終身教授,你們誰能做到。」真不是gai的呀~

4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23:31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57175/answer/25525315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再出海的例子比較少,報導可見的基本上都是國際知名學者,再出海也基本上獲得和國內一樣的職位。當然也有可能不知名再出海的就沒有報導了。
近幾年比較出名的應該就是顏寧(千人/長江-普林斯頓講席教授)、許晨陽(青千/長江/傑青-普林斯頓教授)和馬毅(千人-伯克利non tenure track Professor in-Residence)。除了馬毅不知道為什麼降級成合同制崗位,其他兩人基本上都是平級。
非知名學者再出海能得到多高職位,可以從回國時候得到的對標職位做一個大致比較。
目前行情,基本上是取得知名成果的幾輪博後,但還沒有上岸tenure track助理教授的,願意拿海優回國。當然,行情肯定越來越緊俏,這兩年助理教授拿國家級青年人才回國的也越來越多了。但基本上還是以博後為主。
這批人除開清北華五等頂級名校,入職中游985基本上都能給到正教授。所以可見知名大組的博後或普通助理教授,才能堪堪和中游985正教授對標。
所以普通學校的正高副高出國,性價比最低,和講師/新畢業博士出海一樣,基本上應該只能從博後做起。
清北華五中科院等已經實現正統tenure track制度的頂級平台,和國外基本能不降級對標,所以助理教授(百人/青年研究員/特任研究員等等花里胡哨崗位名稱)還是能和國外助理教授一致。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