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遼興軍節度使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89679677519558469/answer/189092137337694754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愛爾蘭恨英國具體恨到什麼程度呢?1945年4月30日希特拉自盡。5月2日,愛爾蘭總理兼外長伊蒙·德·瓦勒拉親自前往納粹德國駐都柏林公使館弔唁,「為德國人民失去他們的元首表示哀悼」

喜劇演員喬治亞·普瑞特切特(Georgia Pritchett)說,拜登還任副總統的時候,他們曾在白宮會面過一次,喬治亞作為英國人,記錄下了和拜登最初的對話。「他把話題轉向了他媽媽有多討厭英國。他的父母是愛爾蘭人,拜登母親寫過一些憎恨英國的詩歌。拜登把它們找了出來,帶了幾百首詩過來,這些詩描述了上帝必須如何懲罰英國人,在我們(英國人)頭上下血雨。」
拜登還回想了母親凱瑟琳·斐尼根(Catherine Finnegan)曾去過英國,在旅館住了一夜。凱瑟琳被告知,女王曾經在這裡下榻過。
「她(凱瑟琳)非常震驚,寧願一晚上都睡在地板上,也不願意冒着風險睡在女王可能睡過的床上,」喬治亞寫道,還補充說,她個人很欣賞把原則看得比舒服的床更重要的人。
拜登植根於愛爾蘭和他的身份認同從來不是一個秘密。在他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不久後,當他穿過擁擠的房間,一名BBC記者向他搭訕,希望他對英國媒體BBC簡短說幾句。
「BBC?」拜登回復,笑着補了一句,「我有愛爾蘭血統。」
拜登的母親2010年去世,被認為對拜登一生有重要影響。自2002年她丈夫去世後,她就一直和兒子拜登一起住。很多評論認為她影響了拜登的道德和價值觀,包括天主教信仰和對家庭的信念。
在母親的葬禮上,拜登說,他的母親教會家人們「永遠不要被權力、財富或地位恐嚇;我們不需要接受約定俗成的慣例。」
愛爾蘭人反抗英格蘭人(包括蘇格蘭新教徒)的統治是理所當然的。英國最早的殖民經驗不在美洲大陸,而是在與不列顛島一海相隔的愛爾蘭。長期以來,英格蘭國王宣稱自己有對愛爾蘭的主權,並在其東海岸的都柏林一帶保持少量移民。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在愛爾蘭開始,英格蘭殖民者移居愛爾蘭劃分土地,準備征服當地居民。
英格蘭對愛爾蘭的殖民活動是建立在這樣一種理論基礎上的,即100萬愛爾蘭人————信奉天主教,忠於羅馬教皇,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是一群「愚昧、無知、邪惡的野人」,無法為英格蘭人所馴化,也無法同化於英格蘭社會,結論是必須對他們進行壓制、隔離,甚至滅絕。
殖民愛爾蘭的這段歷史對後來英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史帶來了意義深遠的影響。在新大陸建立第一個英國殖民地(紐芬蘭殖民地)的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就曾經當過愛爾蘭總督,他對愛爾蘭人的反叛進行過極其殘酷的鎮壓。繼他之後來到美洲的沃爾特·雷利、理查德·格倫維爾等人也是在愛爾蘭有領地的英格蘭領主,他們把在愛爾蘭的統治經驗帶到了這裡。其結果就是,與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不同,英格蘭人並不想單純地奴役和同化北美印第安人,他們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完全由英格蘭移民組成的完整社會,遙遠大陸上的英格蘭殖民者必須同土著(或其他「野人」)保持最嚴格的界限和最嚴密的隔離。
在談論北美殖民地的歷史和美國的歷史時,這一點是必須記住的:英國人日後驅逐北美印第安人時,正是像當年他們驅逐愛爾蘭天主教徒一樣冷酷無情;當大批非洲人作為奴隸被運到北美後,英國殖民者更是早已經確立了他們本來就應該奴役這些「劣等民族」(正如以往奴役愛爾蘭人和印第安人)的觀念--從理念上來說,這些英國殖民者比阿道夫·希特拉領先了三個世紀。
除了長達三個多世紀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外,「馬鈴薯大飢荒
」也是愛爾蘭人不能忘記、不能饒恕英國人的一個重大事件。由於1784年英國頒佈的《穀物法》,愛爾蘭的英格蘭-蘇格蘭地主不斷要求佃農擴大小麥種植面積,以向不列顛島出口穀物,而愛爾蘭人自己的食物則以馬鈴薯為主。由於馬鈴薯產量大,可以供養更多的人口,因此愛爾蘭島的人口從1788年的375萬快速增長到1821年的680萬(1687年愛爾蘭人口為130萬,翻一番用了101年,而普及馬鈴薯種植之後,人口再翻一番只用了33年)。到「馬鈴薯大飢荒」前夕的1841年,愛爾蘭島的人口達到歷史頂峰一817.5萬人。
從1845年到1852年,由於一種稱為「晚疫病菌
」的卵菌造成馬鈴薯塊莖霉爛,這種作為愛爾蘭人主食的作物連續七年遭受災難性歉收,導致了駭人聽聞的「馬鈴薯大飢荒」(Potato famine)。在1845-1855年這十年里,愛爾蘭因飢荒餓死了100萬人,150萬人移民美國,50萬人移民加拿大,還有60萬人去了不列顛。在今天所有的歐洲國家中,只有愛爾蘭在工業革命的一百年中呈現出人口不斷減少的趨勢。今日愛爾蘭共和國的人口為459萬,北愛爾蘭人口181萬,加起來仍少於愛爾蘭島在十九世紀中葉的總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