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9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歐洲瑞士、盧森堡、奧地利這些內陸國能成為富裕國家,而我國內陸省份就富不起來?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6

ysz:


沒記錯的話,所謂九省通衢的武漢和交通樞紐鄭州這兩還比較便利的內陸城市離大海都比歐洲任何任何國家離大海遠吧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6

伽伽:


從湖州市中心到最近的東海海邊(像寧波附近),距離大概在200 - 250公里左右,盧森堡

到北海或大西洋大約200 - 300公里左右(以上數據均為AI搜的數據),浙江算國內面積挺小的省份,人家出國大概都比你出省快多了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山河云:


這些「內陸國家」離海的距離,並不比江蘇、廣東、浙江、福建一個市離海的距離遠……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地理環境並不優越(如瑞士、奧地利、捷克、列支敦士登、盧森堡等內陸國。沒有出海口)。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就要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如旅遊業、郵票業、高級手錶、精密儀器儀錶、優質金融服務業、會展業等產業。不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精。針對缺乏出海口運輸不便利的問題。解決的辦法有二:一是與周邊瀕海大國搞好關係。以便就近借道出海。二是發展小而精高附加值的精密產業。生產便於航空運輸的產品。以實現經濟發展。國民增收。




作者:八桂探究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627290/answer/28187852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作者:蟲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627290/answer/33167020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歐洲的這些小國,各有成因,但總體來說與歐洲封建領主制度和貴族統治制度有關。

你不覺得歐洲面積不大、人不多,但國家太多了嗎?歐洲封建統治的基礎是各自尊重各自領主領土的完整,這是歐洲封建制度的基礎,也是立國根基。凡是不尊重的人,都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比如拿破崙希特拉。

這使得各個小國家即使被滅了,在帝國崩潰後,又很快形成各自的小國。中國是分久必合,歐洲是暫合必分。在歐洲,任何不尊重各國領土完整的帝國,必將分崩離析。

就這三個小國,放在東方大地上,早就被滅了,成為大一統國家的一部分,根據其地理位置和天然條件、為大國大局所統籌,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的經濟。

除了封建領主制度,還有一個是領主聯姻習俗。歐洲各國自古貴族包括領主就有聯姻的傳統,你說滲透也好,你說聯合也罷,還是為了血統或者自保原因或者門當戶對,各國大貴族包括國王,都喜歡找同為領主或國王的外國大貴族聯姻,所以各國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沾親帶故,極其複雜。這並足以讓戰爭有所顧忌,但這種廣泛的聯姻再加上血統繼承序列制度就基本穩了。

比如說,今天A國國王想率兵攻打B國,說不准B國聯合統帥就是A國國王的第二繼承人,B國某領主與A國高級將領是親家,戰爭還沒結束、國王和長子死了,那麼A國應該迎接B國統帥回國繼承A國國王。反正關係很複雜。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各國戰爭主流意識是利益爭奪關係,輸了賠錢贖人,贏了賺錢收兵。

這種統治基礎,就為一些具有特殊戰略地位、資源和財富的小國得以倖存,並沒有為大國利益被犧牲淪為邊緣地帶,歷朝歷代都為自家領地苦心經營積累財富。

這三個國家雖然都很發達,但保持這個水平、成因卻各有不同,與特殊地理位置、特定歷史時期和地位以及經濟發展基礎有關。

瑞士,這是中立國,也是在二戰中保持完整、未被希特拉消滅的國家。二戰希特拉席捲歐洲,二戰之初,各國有錢人為逃避戰亂、尋找安全之地,瑞士山多山高、地形崎嶇,易守難攻,有錢人紛紛逃入瑞士避亂。瑞士難攻,地方偏僻,面積又小,戰略價值不大,自然被希特拉放在了後面。

這為逃入瑞士的有錢人提供了喘息之機,出錢出力大肆搞建設,增強防禦力量,也為抵抗力量提供軍備。為瑞士二戰之後經濟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二戰後,瑞士成為中立國,為全球有錢人的財富提供保全服務。這一策略為瑞士經濟發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基礎。

盧森堡。60萬人生活在方圓二三十公里的一個公國,是大公的家國。歷代大公以國為家,以家為國,家國一體,苦心經營,甚至還擔任過一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對,你沒聽錯,大公德高望重,的確曾經當過帝國皇帝,印證了「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傳說。

這只是大公立國之本,卻不是盧森堡經濟發達的本錢。事實上,盧森堡的地理位置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衝,地方很小很小,卻與9個國家接壤,按中國來說,那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它不是一個國家的話,那不是金三角,而是金九角的九不管地帶,龍蛇混雜之地。

但在和平時代,盧森堡是真正的九國通衢,交通發達,但如果邊境都不發達,這個衢也是個混雜的荒蕪之地。這不由得想起了遊戲中的「沙城」和穿越小說里的不得勢的破落貴族子弟立下大功、被國王賜予的一塊邊荒領地,賺不到錢還被迫交納巨額的領地稅,後來驚喜發現了一塊富礦、利用工業技術鹹魚翻身的故事。

對,大公就是開了掛的主角。有一天,大公「穿越」過來、驚喜地發現他們家一大片鳥不拉屎的紅土地,原來竟然赫然是富可敵國的露天大鐵礦。露天啊露天,不需要開山挖井,礦土隨處可撿,開採成本極低。於是,盧森堡一下就成了家裡有礦的土豪。這是上帝在歐洲開的一個大外掛。。。

奧地利。奧地利傳入中國的印象是音樂浪漫、風景優美,對吧? 但奧地利更美的是礦。這是一個人少礦多的地方,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但即使是礦,奧地利作為阿爾卑斯山脈的一部分,又不象瑞士那麼獨特,還是個內陸山區,想要發達很難很難。

作為前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奧地利並沒有象其他深山老林的礦產資源那樣,把礦挖出來運到海濱城市,成為沿海城市的礦產基地,關鍵還在於兩點:1.寬廣的多瑙河為奧地利發展工業提供了足夠的高效廉價的運力;2.維也納盆地為歐洲微縮版的天府之國,足夠養活奧地利工業人口。所以,奧地利成為了奧匈帝國的重要工業區,工業基礎極其雄厚。為了奧地利工業發展,奧匈帝國甚至專門挖了一條很寬的運河,以進一步提升奧地利的河運運力。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富不富跟靠不靠海並沒有必然聯繫吧……中國也有靠海卻不富裕的……我覺得這些要從歷史脈絡里去尋吧,中國沿海那幾個稍微富裕的好像是因為對外貿易開始有起色的,(感覺這也是中國堅持全球化的緣由),而歐洲那幾個內陸小國靠的是或金融或旅遊或發展高尖端科技發家的,國情以及體量都不一樣,不能做表面比較,這可能需要寫篇論文 



作者:我是我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627290/answer/281602540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8

HoeAlen:


比較對象就不對。比較適宜的是拿塔吉克斯坦對比列寧格勒州這樣的情況。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8

regiaohu:


整個歐洲工業革命的紅利擴散+自己給力(制度、技術工人、科學研發),能夠與周圍的市場形成整合/互動

在19-20世紀之交的時,瑞士的人均GDP就已經超英國/德國了。b站有個up主叫「曉月春日」做過一期維多利亞3瑞士的視頻可以看一下。小國寡民在當時的歐洲真的很容易富起來(只要自己給力)(挨在那幾個大國旁邊)。這就是紅利的擴散啊。多提一句,甚至就連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也能吃到紅利,遠遠早於其它msl國家進行現代化改革,奠定了今天的基礎。

當然瑞士人(就說瑞士吧因為我就在瑞士hh)自己也很給力。ETH(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作為純理工院校能排到世界第七,修橋鋪路啥都能幹、火車能開到雪山山頂上。公交車都能做到按時刻表準點坐車。

但其實如果去看有一些國家的情況還挺有意思的。比如西班牙葡萄牙,按說可以吃到紅利吧,可惜並沒有。再比如北歐國家,瑞典挪威,也就是在20世紀才開始發展的(?),在19世紀北歐是窮地方,人都喜歡移民美國。所以啊,發展,不光要看個人的努力,不光要看資源稟賦,同時也要看歷史的進程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9

某匿名用戶:


這幾個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

奧地利曾經是奧匈帝國的主體部分,奧匈帝國可是歐陸第一列強,解體後剩下的奧地利,繼承了奧匈帝國很多遺產。但匈牙利就不行了。

盧森堡是個彈丸小國,但是有礦,相當於歐洲的鄂爾多斯。鄂爾多斯不也挺富的。

瑞士一直到20世紀初都是很窮的,就因為它是內陸山地國。但它夾在歐洲幾個富裕大國之間,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搞金融等行業,慢慢搞起來,真正起飛也是二戰之後。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9


KASAYA:


瘦骨嶙峋的人要麼是吃不飽,要麼就是得病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