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9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欧洲瑞士、卢森堡、奥地利这些内陆国能成为富裕国家,而我国内陆省份就富不起来?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6

ysz:


没记错的话,所谓九省通衢的武汉和交通枢纽郑州这两还比较便利的内陆城市离大海都比欧洲任何任何国家离大海远吧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6

伽伽:


从湖州市中心到最近的东海海边(像宁波附近),距离大概在200 - 250公里左右,卢森堡

到北海或大西洋大约200 - 300公里左右(以上数据均为AI搜的数据),浙江算国内面积挺小的省份,人家出国大概都比你出省快多了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山河云:


这些“内陆国家”离海的距离,并不比江苏、广东、浙江、福建一个市离海的距离远……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地理环境并不优越(如瑞士、奥地利、捷克、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等内陆国。没有出海口)。要想成为发达国家。就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业、邮票业、高级手表、精密仪器仪表、优质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产业。不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精。针对缺乏出海口运输不便利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与周边濒海大国搞好关系。以便就近借道出海。二是发展小而精高附加值的精密产业。生产便于航空运输的产品。以实现经济发展。国民增收。




作者:八桂探究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627290/answer/28187852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作者:虫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627290/answer/33167020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欧洲的这些小国,各有成因,但总体来说与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和贵族统治制度有关。

你不觉得欧洲面积不大、人不多,但国家太多了吗?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各自尊重各自领主领土的完整,这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也是立国根基。凡是不尊重的人,都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比如拿破仑希特勒。

这使得各个小国家即使被灭了,在帝国崩溃后,又很快形成各自的小国。中国是分久必合,欧洲是暂合必分。在欧洲,任何不尊重各国领土完整的帝国,必将分崩离析。

就这三个小国,放在东方大地上,早就被灭了,成为大一统国家的一部分,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天然条件、为大国大局所统筹,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的经济。

除了封建领主制度,还有一个是领主联姻习俗。欧洲各国自古贵族包括领主就有联姻的传统,你说渗透也好,你说联合也罢,还是为了血统或者自保原因或者门当户对,各国大贵族包括国王,都喜欢找同为领主或国王的外国大贵族联姻,所以各国统治者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极其复杂。这并足以让战争有所顾忌,但这种广泛的联姻再加上血统继承序列制度就基本稳了。

比如说,今天A国国王想率兵攻打B国,说不准B国联合统帅就是A国国王的第二继承人,B国某领主与A国高级将领是亲家,战争还没结束、国王和长子死了,那么A国应该迎接B国统帅回国继承A国国王。反正关系很复杂。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国战争主流意识是利益争夺关系,输了赔钱赎人,赢了赚钱收兵。

这种统治基础,就为一些具有特殊战略地位、资源和财富的小国得以幸存,并没有为大国利益被牺牲沦为边缘地带,历朝历代都为自家领地苦心经营积累财富。

这三个国家虽然都很发达,但保持这个水平、成因却各有不同,与特殊地理位置、特定历史时期和地位以及经济发展基础有关。

瑞士,这是中立国,也是在二战中保持完整、未被希特勒消灭的国家。二战希特勒席卷欧洲,二战之初,各国有钱人为逃避战乱、寻找安全之地,瑞士山多山高、地形崎岖,易守难攻,有钱人纷纷逃入瑞士避乱。瑞士难攻,地方偏僻,面积又小,战略价值不大,自然被希特勒放在了后面。

这为逃入瑞士的有钱人提供了喘息之机,出钱出力大肆搞建设,增强防御力量,也为抵抗力量提供军备。为瑞士二战之后经济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二战后,瑞士成为中立国,为全球有钱人的财富提供保全服务。这一策略为瑞士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卢森堡。60万人生活在方圆二三十公里的一个公国,是大公的家国。历代大公以国为家,以家为国,家国一体,苦心经营,甚至还担任过一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对,你没听错,大公德高望重,的确曾经当过帝国皇帝,印证了“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传说。

这只是大公立国之本,却不是卢森堡经济发达的本钱。事实上,卢森堡的地理位置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地方很小很小,却与9个国家接壤,按中国来说,那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它不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不是金三角,而是金九角的九不管地带,龙蛇混杂之地。

但在和平时代,卢森堡是真正的九国通衢,交通发达,但如果边境都不发达,这个衢也是个混杂的荒芜之地。这不由得想起了游戏中的“沙城”和穿越小说里的不得势的破落贵族子弟立下大功、被国王赐予的一块边荒领地,赚不到钱还被迫交纳巨额的领地税,后来惊喜发现了一块富矿、利用工业技术咸鱼翻身的故事。

对,大公就是开了挂的主角。有一天,大公“穿越”过来、惊喜地发现他们家一大片鸟不拉屎的红土地,原来竟然赫然是富可敌国的露天大铁矿。露天啊露天,不需要开山挖井,矿土随处可捡,开采成本极低。于是,卢森堡一下就成了家里有矿的土豪。这是上帝在欧洲开的一个大外挂。。。

奥地利。奥地利传入中国的印象是音乐浪漫、风景优美,对吧? 但奥地利更美的是矿。这是一个人少矿多的地方,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但即使是矿,奥地利作为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又不象瑞士那么独特,还是个内陆山区,想要发达很难很难。

作为前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奥地利并没有象其他深山老林的矿产资源那样,把矿挖出来运到海滨城市,成为沿海城市的矿产基地,关键还在于两点:1.宽广的多瑙河为奥地利发展工业提供了足够的高效廉价的运力;2.维也纳盆地为欧洲微缩版的天府之国,足够养活奥地利工业人口。所以,奥地利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重要工业区,工业基础极其雄厚。为了奥地利工业发展,奥匈帝国甚至专门挖了一条很宽的运河,以进一步提升奥地利的河运运力。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7

富不富跟靠不靠海并没有必然联系吧……中国也有靠海却不富裕的……我觉得这些要从历史脉络里去寻吧,中国沿海那几个稍微富裕的好像是因为对外贸易开始有起色的,(感觉这也是中国坚持全球化的缘由),而欧洲那几个内陆小国靠的是或金融或旅游或发展高尖端科技发家的,国情以及体量都不一样,不能做表面比较,这可能需要写篇论文 



作者:我是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4627290/answer/28160254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8

HoeAlen:


比较对象就不对。比较适宜的是拿塔吉克斯坦对比列宁格勒州这样的情况。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8

regiaohu:


整个欧洲工业革命的红利扩散+自己给力(制度、技术工人、科学研发),能够与周围的市场形成整合/互动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瑞士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英国/德国了。b站有个up主叫“晓月春日”做过一期维多利亚3瑞士的视频可以看一下。小国寡民在当时的欧洲真的很容易富起来(只要自己给力)(挨在那几个大国旁边)。这就是红利的扩散啊。多提一句,甚至就连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也能吃到红利,远远早于其它msl国家进行现代化改革,奠定了今天的基础。

当然瑞士人(就说瑞士吧因为我就在瑞士hh)自己也很给力。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作为纯理工院校能排到世界第七,修桥铺路啥都能干、火车能开到雪山山顶上。公交车都能做到按时刻表准点坐车。

但其实如果去看有一些国家的情况还挺有意思的。比如西班牙葡萄牙,按说可以吃到红利吧,可惜并没有。再比如北欧国家,瑞典挪威,也就是在20世纪才开始发展的(?),在19世纪北欧是穷地方,人都喜欢移民美国。所以啊,发展,不光要看个人的努力,不光要看资源禀赋,同时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9

某匿名用户:


这几个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

奥地利曾经是奥匈帝国的主体部分,奥匈帝国可是欧陆第一列强,解体后剩下的奥地利,继承了奥匈帝国很多遗产。但匈牙利就不行了。

卢森堡是个弹丸小国,但是有矿,相当于欧洲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不也挺富的。

瑞士一直到20世纪初都是很穷的,就因为它是内陆山地国。但它夹在欧洲几个富裕大国之间,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搞金融等行业,慢慢搞起来,真正起飞也是二战之后。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6 23:19


KASAYA:


瘦骨嶙峋的人要么是吃不饱,要么就是得病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