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
本文为一位投资小白,不接受任何反驳,且不点名某些知名品客答主。请有关人士绕道。本文完全不客观、不中立的评价日本经济形势,不认同请绕道。
一、美元高息下的非美货币弱势无可避免
实际上本问题声称“GDP下降18%”是以美元计价的GDP,属明显的诱导性、误导性问题,高赞答主也指出了这一点。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我国衡量GDP增长均为本币计价,以排除外汇市场波动的影响。
2021年来,以本币计价的日本GDP均为显著增长,2023年以本币计价的GDP增速,日本甚至位于亚洲前列。该国也基本构建了通胀-收入增长的正循环,故开始加息考虑紧缩财政、调控汇市。美元2022年加息周期以来美元-非美货币利差持续扩大,且基本无外汇管制的情况下,非美货币承压(包含欧元、日元、瑞士法郎、英镑等)属正常现象。某些国家对普通居民也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且离岸货币也高度控盘,基本无参考依据。
注意:外汇交易价格的决定因素不只有一个,决定因素也有强弱之分。本人认为利差扩大、外汇流动自由为最大影响因素。大体量资本(如各种国际金融投资机构)的流动和多空杠杆交易一般被认为是外汇市场的最大定价力量。对主要经济体而言,少数特定产品的购买力基本和外汇市场交易价格无关。且目前在没有(甚至不严格地有)关税壁垒的情况下,容易流通的标准化工业品(如苹果手机)在全球的定价基本一致。
二、极少数低价值商品价格短期变动的偏颇性
部分答主声称日本极少数商品价格近来出现明显上涨(主要指菜价、米价等),以作为GDP下降的依据。首先,温和通胀有利于发展经济、消化债务属于经济学常识,日本的实际收入亦在上升;其次,日本2024年12月的总体CPI为3.6%,核心CPI(扣除生鲜食品和能源)为3.0%,总体通货膨胀水平属于可控范围,有利于发展经济。
生鲜食品价格、大米价格取决于各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基本无法用GDP增减来衡量;对于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和工业基础较好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第一产业的价值在GDP中占比非常低,无法作为衡量GDP的依据。绝大多数居民最大的生活成本是住房,房地产价格(日本也应计入房产税)应占总生活成本的50%甚至75%权重,且还需考虑到银行贷款利息很可能多于本金。日本的大米自给率至今仍基本保持在100%,农业从业人口占比低。另外,人口减少的情况下,更不存在所谓马尔萨斯陷阱的说法。我建议华侨、留学生别拿这个谈经济金融而是去骂农协,我跟你们一起骂。
三、部分工业产品受到新兴市场国家竞争,但日本仍有优势
该国第二产业确实存在过于依靠单一产业链支柱等明显问题。部分答主称汽车行业占日本第二产业约40%,由于日本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受到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因此燃油汽车行业未来可能会出现衰退。然而,传统燃油汽车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是刚需,即使是插电混动车也面临维护问题;如果面临市场竞争,也完全可以考虑通过降价、或者提升产品力来维持销量(丰田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加价,减配的日子一去不返了)。丰田汽车仍是2024年利润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在产品性能、价格、品牌、市场匹配度等综合具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汽车产品不会出现滞销。此外,丰田、本田等知名汽车企业仍在增加研发投入,未来有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可能。
此外,需考虑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差异。发展中国家汽车普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大多数消费者急于购置新增的“第一辆车”,可能带来较高的汽车销量。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市场而言,汽车以置换需求为主,甚至汽车存量也由于公共交通的发达而逐渐减少。
另外,日本目前也投放政策积极推动其它第二产业的发展,如半导体目前世界领先。智能经济、自动化机床、绿色能源、电子零部件制造业也有可取之处,未来可能实现融合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可能是老龄化时代该国较大的增长潜力,日本的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属于第一梯队,有政策支持、有产业集聚、有研发能力,否则不会带来世界前列的预期寿命。
日本老龄化严重,很可能拖累该国经济和社会福利。个人认为,“银发经济”基本属于伪命题,中老年人群基本秉持保守主义立场,不利于产业革命;消费和产业资金流向生活必需品、医疗、养老、殡葬行业转移的趋势明显。但由于日本的出生率尚可,其它一些国家的老龄化会比日本更为悲观。
四、日本拥有一些特有的经济增长点,但可能不足以维持长期中高速增长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太平洋主要航道中转点,货轮航线热度地图基本将日本包围,跨太平洋的货轮、民航航班基本均需在日本(韩国也可)中转或停靠。事实上,日本的两大客运航司——日航(JAL)和全日空(ANA)的主要利润支柱就是跨越太平洋的民航客运航线。尽管太平洋航线的商业价值略逊于西亚航线和大西洋航线,仍可视为世界范围的主要交通枢纽。此外,日本位于东亚,紧依占据世界一半人口的大市场。
文旅产业:事实上仅凭文旅产业的价值很难足以维系1亿人口的发达国家。不过日本的文旅开发仍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旅游服务水准亦具有先进性,特别是中国等邻近大体量国家发展,带来出境旅游需求的集中爆发更是如此。此外,日本的文旅资源一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如动漫文化、游戏文化等,能带动的上下游消费不可计量。
教育资源:日本只有1亿人口,且人口数量仍不断减少,出生率亦低迷。但日本具有极其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国公立大学大多知名,其它大学更是不计其数;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在软科、QS等权威排名上均位居前列(关于QS的公信力争议问题,QS排名主要偏袒英系高校,对亚洲高校基本无偏袒甚至略有贬低)。此外对于硕博留学生而言,日本拥有不少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细分领域研究团队。
内部需求拉动:日本是否有资格称为“消费型经济体”请自行考虑,GDP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尽管该国近期内需疲软,但消费占GDP比重仍高达50%以上。有些人认为,建设消费市场需要进口部分基础资源和商品,我的评价是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对外依赖,借助交易方可达成互利。
产业国际化:日资企业已控股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许多产业,因此成功实现了产业国际化,典型的特征是日本的GNP略高于GDP。
城市国家:日本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系列都市圈,城市化率超过95%,部分地区具有城市国家的特征,城市繁荣有利于各类资金金融、生产要素、工商业集聚。
本文为一位投资小白,接受友善讨论但不接受任何反驳,且不点名某些知名品.客答主。我潜水这么久都认识你们,不用和你们辩论,请有关人士自行绕道。本文完全不客观、不中立的评价日本经济形势,不认同的请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