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至吃餃子麼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256744285/answer/6898914810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重點不在機場設施本身。比務安跑道更短,地形地貌氣象條件更複雜的機場多了。2700+米8500英尺的跑道對於小型機場是足夠用。不要盲目和大型樞紐機場和新機場比設施,不在一個比較量級上。380有哪麼多樞紐機場可用還是死了。單通道客機成為主流市場選擇,因為夠用即可。
需要關注的是事故發生過程過程中有哪些異常。
1。第一次降落1號跑道時發生了什麼事,讓機組選擇復飛?
首先,鳥群警報是機場塔台通訊的常規內容。百分之八十的機場附近都有鳥類棲息地,也就是說實際塔台通訊中八成機場會頻繁發出鳥群警報。現實機場周邊實際監聽塔台通訊,大多數機場也是這樣操作。機組應對鳥群撞擊足以支撐起降。飛機設計也是充分考量鳥群撞擊災難備份冗餘。這些防範措施表明事關飛行安全的鳥群撞擊軟硬體準備是充分的。單純鳥群撞擊,除非維持飛行的全部動力完全損失。否則,單發失效,飛機前部撞擊,均不足以導致全部備份方案失效。
第二,首次降落復飛是否已經成功放下起落架。從現曝光現場照片來看,右側發動機撞鳥冒煙時,不意味發動機失效,此時飛機在跑道空域,並沒有成功完成起落架收放,跑到空域收納起落架是不符合操作規程的。從這個關鍵撞鳥時刻飛行姿態來看,首次降落起落架就沒有成功放下。有報導稱目擊起落架放下顯然不保真。而且撞鳥目擊淨空高度不足兩百米,理當放下起落架而未能放下。也就是說,起落架失效事故在先,撞鳥事故發生在後。這是基本時間序列和邏輯。
第三,即便右側發動機完全失效,也不會導致控制起落架液壓動力系統失效。飛機設計中三個獨立控制系統。左右發動機交叉控制液壓系統,左右各有獨立電動機控制液壓系統備份。機上還有動力發動機提供第三道保險。此外還可以手動控制起落架釋放。設計冗餘足夠用。是什麼原因導致液壓系統失效?軟體控制故障還是硬體系統故障,亦或兼有?
以上,外部視角。
2。飛機發生了什麼情況,讓機長從1號跑道復飛後一分鐘後迅速選擇轉向19號跑道,採用風險最大的機腹硬著陸方式迫降?發生了什麼程度嚴重情況,才能迫使機長放棄復飛後調整飛行姿態,空中系統檢查,釋放燃油,不選擇迫降條件的群山機場等等,放棄更好的迫降前準備?
首先,航班燃油攜帶量足夠富餘雙發飛行一小時以上。單發失效時,也至少可以維持飛行一小時以上,這是硬性安全規章。撞鳥,單發失效,空中姿態控制良好,理應選擇更好的備降條件。
第二,跑道條件,地形條件,氣象條件遠好於務安機場的群山機場距此僅有20分鐘航程,本身也是航線的備降機場,機組同樣熟悉群山機場,為何放棄群山機場備降。也不選擇僅有幾分鐘航程水面迫降。這種急迫性,是否意味著飛機上發生了遠大於外部視角所見的嚴重情況?
第三,液壓控制系統在機體內部,屬於有保護的關鍵系統,鳥群撞擊後全系統失效的機率極低,除非是恐龍之類的超大型飛獸撞擊。即便起落架釋放出來被撞擊,三個起落架全部失效也是機率極低。飛行故障必定嚴重到了讓機長放棄一系列標準應急處置流程,被迫選擇倉促迫降。
第四,這種無制動機腹硬著陸減速,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高危狀況。加上高航速攜油急迫的在19號跑道中部著地,無論如何都很難有良好預期。即便沒有阻攔牆,也會撞擊機場外牆,燃油也會燃燒爆炸。無論如何,機長不得已選擇此種方式迫降本身說明,情況危險到沒有時間選擇更好的迫降準備。即便是有4000米以上的大型樞紐機場,也不敢保證滑行減速過程絕對安全,也要看事先準備條件是否充分。
這些內部的複雜嚴重情況,只能等待黑匣子關鍵數據解讀。
3。又是波音,又是737。這不是巧合,純屬必然。
首先,波音被麥道收購後,又大量印度化,高管技術工人生產外包全面被印度接管,都極大扼殺了波音的工程師文化。那個百年波音擁有最好的工程師時代已經是過去時。整個美國太空航空的全面衰敗。馬斯克幾百個人想改變一個產業,與其說是在踩油門,不如是說在踩剎車。美弟國力衰竭無可逆轉。
737-800系列,當前現役飛機平均機體11.8年,也就是說這個機型5000多架主要生產于波音印度化高峰時期,這幾年事故率堪比印度斯坦航空殺傷力。這裡面問題的複雜性難以置信。這幾年累計大量已發生未明了的各種類型事故,總體事故率遠遠高於空客一兩個數量級,不正常到見怪不怪了。
普通人主動迴避波音737各個世代的現役機型是謹慎而必要的選擇。不要和波音比命硬。波音屬於大而不能倒的美國國力象徵,民用軍工兩者都是大坑巨坑。或許波音失去客運市場已經無可挽回。貨運市場,波音有龐大保有量,目前是絕對主流,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約還能支撐幾十年之久。軍工項目,波音超期超支嚴重,這個坑就讓美弟自己踩吧。
十幾年前,波音印度化時,就斷言其必然會進入事故集中爆發期。果然,這已經是客觀事實。起落架事故多發。我等普通人,還是自己迴避風險,保命為上。
分析就這。
總之,如不是發生了遠高於撞鳥起落架不能釋放的極其嚴重的情況,機組斷然不會拿自己性命賭博急於硬著陸迫降。
撞鳥,起落架不能釋放,緊急處置,阻攔牆等等,這些表象會讓波音把甩鍋大法用到極致。這已經是波音的常規操作了,很可能扯皮幾年,最後甩鍋給機組機場。類似的事故案例太多,老天還是早點把波音這幫高管股東送上西天為好。
看兔子一天天羞辱美弟,美弟的生產力是真的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