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至吃饺子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256744285/answer/689891481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点不在机场设施本身。比务安跑道更短,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更复杂的机场多了。2700+米8500英尺的跑道对于小型机场是足够用。不要盲目和大型枢纽机场和新机场比设施,不在一个比较量级上。380有哪么多枢纽机场可用还是死了。单通道客机成为主流市场选择,因为够用即可。
需要关注的是事故发生过程过程中有哪些异常。
1。第一次降落1号跑道时发生了什么事,让机组选择复飞?
首先,鸟群警报是机场塔台通讯的常规内容。百分之八十的机场附近都有鸟类栖息地,也就是说实际塔台通讯中八成机场会频繁发出鸟群警报。现实机场周边实际监听塔台通讯,大多数机场也是这样操作。机组应对鸟群撞击足以支撑起降。飞机设计也是充分考量鸟群撞击灾难备份冗余。这些防范措施表明事关飞行安全的鸟群撞击软硬件准备是充分的。单纯鸟群撞击,除非维持飞行的全部动力完全损失。否则,单发失效,飞机前部撞击,均不足以导致全部备份方案失效。
第二,首次降落复飞是否已经成功放下起落架。从现曝光现场照片来看,右侧发动机撞鸟冒烟时,不意味发动机失效,此时飞机在跑道空域,并没有成功完成起落架收放,跑到空域收纳起落架是不符合操作规程的。从这个关键撞鸟时刻飞行姿态来看,首次降落起落架就没有成功放下。有报道称目击起落架放下显然不保真。而且撞鸟目击净空高度不足两百米,理当放下起落架而未能放下。也就是说,起落架失效事故在先,撞鸟事故发生在后。这是基本时间序列和逻辑。
第三,即便右侧发动机完全失效,也不会导致控制起落架液压动力系统失效。飞机设计中三个独立控制系统。左右发动机交叉控制液压系统,左右各有独立电动机控制液压系统备份。机上还有动力发动机提供第三道保险。此外还可以手动控制起落架释放。设计冗余足够用。是什么原因导致液压系统失效?软件控制故障还是硬件系统故障,亦或兼有?
以上,外部视角。
2。飞机发生了什么情况,让机长从1号跑道复飞后一分钟后迅速选择转向19号跑道,采用风险最大的机腹硬着陆方式迫降?发生了什么程度严重情况,才能迫使机长放弃复飞后调整飞行姿态,空中系统检查,释放燃油,不选择迫降条件的群山机场等等,放弃更好的迫降前准备?
首先,航班燃油携带量足够富余双发飞行一小时以上。单发失效时,也至少可以维持飞行一小时以上,这是硬性安全规章。撞鸟,单发失效,空中姿态控制良好,理应选择更好的备降条件。
第二,跑道条件,地形条件,气象条件远好于务安机场的群山机场距此仅有20分钟航程,本身也是航线的备降机场,机组同样熟悉群山机场,为何放弃群山机场备降。也不选择仅有几分钟航程水面迫降。这种急迫性,是否意味着飞机上发生了远大于外部视角所见的严重情况?
第三,液压控制系统在机体内部,属于有保护的关键系统,鸟群撞击后全系统失效的概率极低,除非是恐龙之类的超大型飞兽撞击。即便起落架释放出来被撞击,三个起落架全部失效也是概率极低。飞行故障必定严重到了让机长放弃一系列标准应急处置流程,被迫选择仓促迫降。
第四,这种无制动机腹硬着陆减速,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高危状况。加上高航速携油急迫的在19号跑道中部着地,无论如何都很难有良好预期。即便没有阻拦墙,也会撞击机场外墙,燃油也会燃烧爆炸。无论如何,机长不得已选择此种方式迫降本身说明,情况危险到没有时间选择更好的迫降准备。即便是有4000米以上的大型枢纽机场,也不敢保证滑行减速过程绝对安全,也要看事先准备条件是否充分。
这些内部的复杂严重情况,只能等待黑匣子关键数据解读。
3。又是波音,又是737。这不是巧合,纯属必然。
首先,波音被麦道收购后,又大量印度化,高管技术工人生产外包全面被印度接管,都极大扼杀了波音的工程师文化。那个百年波音拥有最好的工程师时代已经是过去时。整个美国航天航空的全面衰败。马斯克几百个人想改变一个产业,与其说是在踩油门,不如是说在踩刹车。美弟国力衰竭无可逆转。
737-800系列,当前现役飞机平均机体11.8年,也就是说这个机型5000多架主要生产于波音印度化高峰时期,这几年事故率堪比印度斯坦航空杀伤力。这里面问题的复杂性难以置信。这几年累计大量已发生未明了的各种类型事故,总体事故率远远高于空客一两个数量级,不正常到见怪不怪了。
普通人主动回避波音737各个世代的现役机型是谨慎而必要的选择。不要和波音比命硬。波音属于大而不能倒的美国国力象征,民用军工两者都是大坑巨坑。或许波音失去客运市场已经无可挽回。货运市场,波音有庞大保有量,目前是绝对主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约还能支撑几十年之久。军工项目,波音超期超支严重,这个坑就让美弟自己踩吧。
十几年前,波音印度化时,就断言其必然会进入事故集中爆发期。果然,这已经是客观事实。起落架事故多发。我等普通人,还是自己回避风险,保命为上。
分析就这。
总之,如不是发生了远高于撞鸟起落架不能释放的极其严重的情况,机组断然不会拿自己性命赌博急于硬着陆迫降。
撞鸟,起落架不能释放,紧急处置,阻拦墙等等,这些表象会让波音把甩锅大法用到极致。这已经是波音的常规操作了,很可能扯皮几年,最后甩锅给机组机场。类似的事故案例太多,老天还是早点把波音这帮高管股东送上西天为好。
看兔子一天天羞辱美弟,美弟的生产力是真的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