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6篇帖子。
(轉載知乎)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請客吃飯餐桌浪費很普遍,那麼外國人民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存在着如此嚴重的浪費?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7

翔宇:


關於國外的浪費問題,已經屬於老活新整了。


【美國人有多浪費?我去翻垃圾桶給你們看看!-嗶哩嗶哩】 https://b23.tv/O8ro8D2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8

徐致國:


我在美國的超市沒見過長得不好看的蔬菜。

當然我待得時間不到半年,多去些地方肯定有機會看到的,但我去過的幾家就是沒見過。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8

山丘上的牧羊人:


那也只是你們那邊浪費,我們這邊都是光盤的,酒席沒吃乾淨會被認為沒禮貌。

不要隨隨便便代表中國人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作者:林夢駒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70498666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的請客吃飯餐桌浪費很普遍,那麼外國人民是否也和我們一樣存在着如此嚴重的浪費?外國存在着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嚴重、更嚴重的浪費!

許多前《意林》之類宣傳,為了譴責餐飲浪費,而杜撰出的「中國式浪費」「中國式剩宴」說法、「外國人節約糧食光盤行動」月亮圓吧?

中國有「粒粒皆辛苦」的祖訓,比國外好多了——外國鋪張浪費比起中國,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We should not waste food」在國外不會獲得共鳴,反而還會招致嘲笑。

韓國的餐廳,對食客設立的規章制度,強制超量點餐鋪張,禁止適量點餐。

20220928有些地方超量點餐鋪張居然已經成了規定?!_嗶哩嗶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video/BV1od4y1M7W3/

格魯吉亞灌湯包,包子皮剩一截丟棄不吃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螢火蟲:


搜一下就知道了,外國人均浪費的糧食是中國的四倍

不過浪費糧食肯定是錯的,要提倡勤儉節約的中國傳統美德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中國人請客吃飯浪費,是出於社交目的。但多數人私底下都是節儉的,而且中國多數是物盡其用的。比如一隻雞,除了骨頭和雞毛以及內臟必須去除的部分,剩下的雞肉內臟包括雞腸雞血都可以利用製作成美食。

老外在社交聚會吃飯這塊是分餐制,或者自助式的,食品方面浪費是比較少。但是老外在食品加工生產方面就浪費比較厲害了。還是一隻雞老外基本就只利用到雞肉,雞骨雞架雞爪雞內臟根本沒機會入鍋就扔掉了。再比如一條魚也是切下魚身肉的部分,魚頭魚尾魚骨也是沒機會入鍋直接進垃圾桶的,這樣的例子很多。這裡說的是主流的吃法,當然也有一些會把大的內臟比如雞心雞肝雞胗利用起來的,還有少數大型加工企業會加工包裝出口到咱們什麼都能吃的中國。

所以你要說誰更浪費?在烹飪好上桌後中國確實浪費得厲害。但在其它環節,比如以上加工環節老外就比較浪費了。還有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基本就是相對越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浪費越厲害。



作者:Ciel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7072457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陳必紅:


對中國人的誣衊吧?中國人愛鳥也愛魚,經常省一些吃食喂鳥餵魚。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10

髄風之砂:


歐美國家餐桌浪費應該比我們好一些吧,不過他們浪費環節是提前了。

看下疫情封控時間愛丁堡是如何處理食物的!

和歐美國家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愛丁堡就是個學徒。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10


苟到太陽下山:


美國有賣一種袋裝迷你胡蘿卜,是美國人日常喜愛的小零食

一個個均勻的小指頭大小,整齊的跟切出來的一樣

那其餘部分去哪了?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10

花城少主:


別的地方不知道,坐標北京,除去婚宴其他的聚餐、請客極少浪費,家人聚餐的話吃不完的多數還會打包,光盤行動之前也一向如此,不知道題主所說的浪費嚴重是哪裡?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