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56篇帖子。
(轉載知乎)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请客吃饭餐桌浪费很普遍,那么外国人民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存在着如此严重的浪费?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1

坐标五线城市山沟沟,刚去吃酒席,都是一大桌菜没人打包就走了……让我和我妈打包了两天的菜…够吃了…

就想问在国外的朋友,外国友人请客吃饭,办婚宴,升学宴等行为是否也是一样的对待食物????还是发达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高会打包???

这到底是一种普遍的人性规律,还是只是我国的特有现象?

我如果不读苦难的中国历史,可能也不会去打包…因为人都是不当家不知财米油盐贵的…

因为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新出生的朋友并不知道这片土地饥饿曾经是一种信仰…我们吃饱饭的日子才几十年而已…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1


小象:


相对于餐桌上的浪费,欧美发达国家食物浪费远比这个严重,他们的浪费主要体现在:

①粮食滞销后就地销毁。经济危机中牛奶滞销就地倒掉是其经典一幕。现在大量农作物因为价格下降、劳动力不足、运输或收获费用过高而直接烂的地里或就地销毁。这一幕我们现在也不陌生。

疫情期间部分美国农场主将滞销牛奶倒入化粪池,和粪便混合后作为肥料撒入田间

②食品运输和仓储阶段。因为仓储和运输手段不足、保管不善被大量浪费的粮食,比如冷链运输之类环节不当使用,容易造成一些蔬果或者是冰鲜肉类,甚至还没来得及正式进入市场,就已经坏掉不能吃了。

仓储和运输中的浪费

③食品工业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工厂为简化工序、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成本等考虑,对于食品只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不需要但可食用的部分会被直接当垃圾扔掉。比如欧美很多人不喜欢食用动物内脏(下水),那么在工厂中这部分就是垃圾。

④商店超市大批丢弃过期甚至临期食物。以至于很多国家出台《反浪费食物》相关法案,对这种行为进行遏制。据统计,美国超市有30%的食物会被扔掉。

处理临期和过期食品

⑤个人购买无度。购买了超过自己需求的食物,买后发现不喜欢、不新鲜了、实际用不就丢掉,垃圾桶里可见大量没有拆封就丢弃的食物。更为离谱的是,还有超过80%的美国人经常会不小心搞错食物原本的保质期,而把压根就没过期的食物扔进垃圾桶。

⑥社会对食物的非食用浪费。如大量使用粮食做饮用酒、乙醇燃料、药品加工、节日庆典等等,当年委内瑞拉查维斯就谴责美国使用玉米加工车用乙醇。

工业乙醇/生物燃料和人类争夺粮食

——粮食一旦工业化后,其生产量和浪费量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工业化收储、运输、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粮食浪费远不是个人餐桌上那点浪费可以比拟的。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宅某:


闲着没事干,看了几集英国的节目《supersize vs superskinny》。国内一般翻译为《超大号与超小号》。

节目的主要流程是,让肥胖的人(体重一般超过200kg)和过瘦的人(一般不到50kg)互换饮食两天,让他们观察到自己的饮食有多离谱。然后由医生给他们制定食谱,让他们遵守两个月,再看看减肥/增重的效果。


虽然我有很多想说的地方,但其中最想吐槽的就是浪费食物。

厌食症吃不下肥胖症的那些食物,直接就扔进垃圾桶。

更不用说还有直接把一堆食物扔进一个容器,只为了告诉对方“你一周要吃这么多东西”。

这样的面包或许还可以回收


一堆食材这么搅和,就成了一坨不能吃的东西

当然,有一部分食物可以回收,或许会成为节目组的午餐。

但有些已经被挤压到分不开的,和打开包装随便扔在地上的食物,要说他们能不浪费,我是不信的。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焚海炖鱼:


一般中国人请客吃饭餐桌浪费的那点食物,放在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也就是合理损耗的水平,西方媒体指责中国人消耗过大的时候,通常只敢用总量,而不敢用人均。因此尽管我不否认国内请客确实存在部分铺张浪费的情况,但没必要把“严重浪费”粮食的锅扣在自己身上。

西班牙番茄大战:



英国扔奶油派大战:



意大利橙子狂欢节:



澳大利亚西瓜节



最后…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CLARK:


我们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位面的中国请客吃饭餐桌浪费,可能有的人想给欧美鬼佬浪费洗地来了。

餐桌上吃不完会打包,农村酒席到最后会把多余食材给宾客带回去。你是不是没来过中国?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2

B站郭杰瑞有个视频,内容是他在沃尔玛门口的垃圾桶里找到的食物。

大量的食物都是只被吃了一部分就扔掉了。

这种情况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1978年,20岁的麦当娜被纽约著名舞团AlvinAiley录取参加为期六周的培训项目。为了这个珍贵的机会,她从读了两年的密歇根大学舞蹈系退学,孤身一人跑到纽约。刚到纽约的时候她身上只有35美元。

但追梦的日子光有勇气还远远不够,刚到纽约的日子非常辛苦,麦当娜住在满是流浪汉、酒鬼的破烂公寓里,蟑螂与老鼠都是常事儿,公寓所属地段的治安也非常不好。

几次百老汇舞蹈演员试镜都失败后,她走投无路,为了付得起房租,麦当娜除了跳舞,还做过裸体摄影模特,在俄罗斯风情的茶馆里当服务员,甚至拍摄一些地下色情片来糊口。

最窘迫的时候,她不得不翻垃圾桶找食物。

能从垃圾桶里找到食物,不但能吃饱,而且吃了以后人还没事,可见垃圾桶里的食物是挺不错的。

她要是在中国翻垃圾桶,大概是找不到啥能吃的。



作者:haha kim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6529668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千瑶:


欧美发达国家食物浪费本来就比我们发展中国家严重,这个也很好理解,人家是太多了,我们是刚吃饱,浪费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过欧洲很多人话实在是太多了,八点吃饭十一点才能散的那种,救命,我都要打瞌睡了他们还在那叭叭邻居家的马死了,救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别对欧美人的素质有什么幻想真的,精英里一大把狭隘自以为是的,不跟他对骂他都不知道你是容不得被区别对待的。

不过有素质的也很多,这个大家都一样。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专门有做小调查,那个时候老师说全世界游客素质最差的就是米果仁哈哈哈哈哈哈

罢工期间地铁站shi尿屁,因此我扔了一双鞋,你们能想象在清晨的rer上看到座位底下一坨粑粑是什么感觉吗?xxd,终生难忘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旅游季,尼斯嘎纳海边的大芦荟上都刻着英文字母,岸边古老建筑的墙上也是密密麻麻的字母。

欧洲,小偷的天堂。德国,xd者的天堂emmm。

别把人家想得天上有地上无,但凡真正生活过的人,都不会告诉你欧美完美得要s。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作者:Asakusa X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6266062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坐标枫叶国。

如果讨论的是在国外的中国人或者老外去吃中餐,我自己和家人,我认识的人,我看过的饭店邻桌,很少有不打包的。基本上全部打包。除非剩的很少,不值得一打。

在国外的中国人或者老外去吃高级西餐,牛排或者一道道上菜(倘若,前菜,主菜,甜品)那种,基本上不会牵扯到打包的问题,一个是每一道分量都不大,可以吃完。而且给你一段时间吃这一道菜,下一道上菜之前这一道就端下去了。如果真的吃不完,基本上也不会打包,因为就算吃不完也剩不了多少,而且有些东西打回去也没法吃了,比如牛排。

如果是中低档西餐,或者其他地方菜系(比如东南亚非洲这些)适合打包的,基本人人都会打。除非很难吃。而且服务生是拿小费的,一般都会主动问你,剩的需不需要打包。需要的话会主动拿去后厨帮你打好。

主要在国外吃饭,除非是吃中餐,否则很少有中国人那种一大桌子菜大家一起下筷子的情况。而是大多各点各的吃。所以有些东西没有直接可比性。

说一种一定不会打包的情况:在以前每周老板周二或者周五会请员工一起出去吃一顿午餐。因为公司的各种人种都有,就会每次选一个主题菜系。遇到各点各的那种就不说了,基本不会剩。遇到吃中餐或者点了大家分的菜,一般剩了也没人打。谁打也不合适,而且还要带回办公室就很奇怪(回去接着上班)。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霜天晓月:


1.实话说我还没见过吃席不打包的。你没见到打包大概率是不是走的最晚的。客人还在呢打包也太不礼貌了……我老婆有个农村远房亲戚为了摆阔在市里五星酒店给他妈过生日,剩下的菜一样打包拎家去,几十公里也不嫌远。

2.发达国家浪费粮食比发展中国家厉害多了。只不过都不在餐桌上。一个是食材进入售卖前筛选,植物大小颜色不合适或者有磕碰就不要了;肉分割好下水和其他零零碎碎的就扔了。二是对过保质期食物都是一扔了之。这些浪费比餐桌上的浪费可多的太多了。

3.多看多学多思考没坏处。而且不要随便代表中国人。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3

小象:


打包≠浪费,不打包才可以说浪费

美国人要是会打包哪有韩国什么事?

部队锅是韩国的一种火锅,源于朝鲜战争时期。由于物资短缺,在京畿道议政府美军基地附近的居民,食材来源多是驻韩美军废弃的食材,如火腿、午餐肉罐头等。当地居民加入辛辣的苦椒酱

 (现在的韩式甜辣酱)和作汤底制作的一种火锅,

这不是上海,这是美国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