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6篇帖子。
(轉載知乎)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请客吃饭餐桌浪费很普遍,那么外国人民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存在着如此严重的浪费?
2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7

翔宇:


关于国外的浪费问题,已经属于老活新整了。


【美国人有多浪费?我去翻垃圾桶给你们看看!-哔哩哔哩】 https://b23.tv/O8ro8D2

2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8

徐致国:


我在美国的超市没见过长得不好看的蔬菜。

当然我待得时间不到半年,多去些地方肯定有机会看到的,但我去过的几家就是没见过。

2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8

山丘上的牧羊人:


那也只是你们那边浪费,我们这边都是光盘的,酒席没吃干净会被认为没礼貌。

不要随随便便代表中国人

2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作者:林梦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7049866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的请客吃饭餐桌浪费很普遍,那么外国人民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存在着如此严重的浪费?外国存在着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严重、更严重的浪费!

许多前《意林》之类宣传,为了谴责餐饮浪费,而杜撰出的“中国式浪费”“中国式剩宴”说法、“外国人节约粮食光盘行动”月亮圆吧?

中国有“粒粒皆辛苦”的祖训,比国外好多了——外国铺张浪费比起中国,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We should not waste food”在国外不会获得共鸣,反而还会招致嘲笑。

韩国的餐厅,对食客设立的规章制度,强制超量点餐铺张,禁止适量点餐。

20220928有些地方超量点餐铺张居然已经成了规定?!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video/BV1od4y1M7W3/

格鲁吉亚灌汤包,包子皮剩一截丢弃不吃


2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萤火虫:


搜一下就知道了,外国人均浪费的粮食是中国的四倍

不过浪费粮食肯定是错的,要提倡勤俭节约的中国传统美德

2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中国人请客吃饭浪费,是出于社交目的。但多数人私底下都是节俭的,而且中国多数是物尽其用的。比如一只鸡,除了骨头和鸡毛以及内脏必须去除的部分,剩下的鸡肉内脏包括鸡肠鸡血都可以利用制作成美食。

老外在社交聚会吃饭这块是分餐制,或者自助式的,食品方面浪费是比较少。但是老外在食品加工生产方面就浪费比较厉害了。还是一只鸡老外基本就只利用到鸡肉,鸡骨鸡架鸡爪鸡内脏根本没机会入锅就扔掉了。再比如一条鱼也是切下鱼身肉的部分,鱼头鱼尾鱼骨也是没机会入锅直接进垃圾桶的,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说的是主流的吃法,当然也有一些会把大的内脏比如鸡心鸡肝鸡胗利用起来的,还有少数大型加工企业会加工包装出口到咱们什么都能吃的中国。

所以你要说谁更浪费?在烹饪好上桌后中国确实浪费得厉害。但在其它环节,比如以上加工环节老外就比较浪费了。还有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基本就是相对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浪费越厉害。



作者:Ciel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8297973/answer/27072457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09

陈必红:


对中国人的诬蔑吧?中国人爱鸟也爱鱼,经常省一些吃食喂鸟喂鱼。

2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10

髄風之砂:


欧美国家餐桌浪费应该比我们好一些吧,不过他们浪费环节是提前了。

看下疫情封控时间爱丁堡是如何处理食物的!

和欧美国家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爱丁堡就是个学徒。

2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10


苟到太阳下山:


美国有卖一种袋装迷你胡萝卜,是美国人日常喜爱的小零食

一个个均匀的小指头大小,整齐的跟切出来的一样

那其余部分去哪了?

3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4 18:10

花城少主:


别的地方不知道,坐标北京,除去婚宴其他的聚餐、请客极少浪费,家人聚餐的话吃不完的多数还会打包,光盘行动之前也一向如此,不知道题主所说的浪费严重是哪里?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