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默書影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1762960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國慶假期最後一天晚上,女兒一邊補作業,爸爸一邊給講解錯題,結果不一會兒就雞飛狗跳了。
因為一個簡單的概念孩子不理解,爸爸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講,女兒抓耳撓腮怎麼都理解不了,一遍又一遍重複錯,爸爸終於忍不住爆發了。
雖然孩子最後終於搞懂了這個知識點,但爸爸發作的脾氣帶給孩子的消極情緒已然無法挽回。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相信一定感同身受,在教養孩子這條路上,每位父母都在苦苦修行。雖然一再安慰自己不要打罵孩子,努力壓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可還是常常會被熊孩子一秒引爆破功。

父母想要做到始終如一地對孩子溫和,真是太難了!
但也有例外,南阿拉巴馬大學幼兒/兒童英語教育系雙碩士、英國英語學校校長Grace鄭婉瑜老師,在從事幼教20年間,面對孩子搗蛋鬧脾氣,她始終能夠平和理智地跟孩子們說話,無論孩子們惹了多少麻煩,她永遠都有方法突破孩子的心房輕鬆搞定。
在她的《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一書中,她就將自己與孩子們相處的經歷寫了下來,在各種精彩的情景教學中,我們會看到Grace老師是如何不用打罵,不用吼叫,通過一步一步引導,讓調皮孩子自己變乖的。
如果你也是一位家長,那我建議你讀一讀這本書,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心理邏輯,才能在不影響孩子心理成長的前提下,優雅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身教大於言傳,教養也可以很優雅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是孩子們學習模仿的榜樣,我們在孩子面前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標準。
你看在有的視頻中,一個不會翻身的小孩兒,在看到爸爸翻身幾次之後很快就學會了翻身,父母飈幾句髒話,孩子雖然不解其意,但也很快就能有樣學樣了。
Grace能夠一直溫和對待孩子,並不是因為她生來就溫和優雅,而是受到導師的耳濡目染。無論孩子們惹了什麼麻煩,導師都能不動怒,溫和地跟孩子們交流。她對Grace也是如此,從來不會去責備或者一味地給與安慰,而是在了解了情況之後,指出問題並給與解決事情的方法,讓Grace獲益匪淺,從而學著導師的樣子對待自己的學生。
別說孩子了,成人的言行都很容易受到自己身邊人 潛移默化的影響,何況是模仿能力驚人的孩子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成長環境,身教遠遠大於言傳,想要孩子優雅不發脾氣,父母與其天天講一堆大道理,不如先先從自身做起,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避免掉入孩子的情緒陷阱
如果沒有足夠的覺知,成人很對時候都會搞不清楚自己情緒的來源,而作為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對自己的情緒理解更是有限,自然無法正確處理自己的消極情緒了,因而常常爆發哭鬧、生氣。
如果父母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生氣,那就掉進了孩子的情緒陷阱,不僅無法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還會導致類似的情緒一次又一次因為類似的事件引爆。如果處理不當,孩子還有可能失去安全感。
本書中就講到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艾迪,原本很乖的她突然變得行動遲緩,還特別容易情緒化,在Grace老師的引導和查探之下發現,艾迪是因為怕黑,所以在每次換教室的時候就會情緒失控。
而艾迪怕黑的深層原因,竟然是艾迪每次犯錯之後,爸爸都會將她一個人關在房間里,讓艾迪失去了安全感。
艾迪是幼兒,她的這種恐懼情緒不會理解,但是她的爸爸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自己也失去理智,讓孩子在「小黑屋」里失去了安全,而他竟然也沒有發覺,幸虧Grace老師介入,讓艾迪的爸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作為家長,要學會敏銳捕捉孩子的消極情緒,並且挖掘出造成他們消極情緒的來源,並且學會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用科學的方法走出負面情緒,同時也要避免自己也掉入孩子的情緒陷阱。

警惕那些不爭不搶沒情緒的孩子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可是孩子不爭不搶不發脾氣懂事早真的好嗎?
一點都不好!而且這樣的孩子很危險。因為每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會有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東西,也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都喜歡被誇獎,討厭被批評,本能會去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遠離自己討厭的東西。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不爭不搶格外有禮貌,而且不怎麼發脾氣,相信我,他一定是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情感了,剛開始可能只是不懂表達,慢慢的可能就真的變成不想爭取了,再接著就是沒有動力,失去競爭能力。
這樣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引導幫助,將他們引向健康成長的正軌。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出於父母的愛,希望孩子成為更好的人。但這需要的不只是父母的信念,更需要有科學的,適合孩子身心成長階段的方法。
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孩子的邏輯來化解孩子的情緒:
首先,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的信息承載量
因為生理的差距,我們常常以俯視、居高臨下的態度和孩子進行溝通,這種姿態本身就缺乏對孩子的同理心。
要想讓孩子真正知道你說的話很重要,那麼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1、蹲下來,眼睛與他平視,既避免了壓迫感,也抓住了他的注意力焦點
2、溝通時,在重點詞彙上放大音量並帶上手勢以加深對孩子的印象
3、一次不要傳達太多信息,孩子的接收力有限,不要傳達超出他年齡的信息

其次,孩子情緒爆發時,先安撫情緒,再給出解決方法
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中,批評、指責、評價都被認為是暴力溝通的詞語,這不止在成人世界通用,孩子們也是一樣需要被尊重的。
比起批評和責罵,或者放任不管,表達出你對他的理解更能讓你掌控好局面。
給解決辦法的時候,一定是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當下情緒的原因,以後該如何改善。
第三、讓事情轉個彎,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樂意做某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拐個彎就能夠很好地解決。比如我家孩子不愛吃紅燒肉,但是我給包的大肉餃子或者包子卻特別愛吃,這是不是很有意思?

最後,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妨先離開
人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如果能夠自我控制好那還可以,如果實在控制不住,不妨先離開一會兒。
換個環境、換個空間有助於轉換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冷靜一些,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你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孩子。
我知道真正做到對孩子始終保持理智和溫和是特別難的一件事,但我相信,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是願意努力降低孩子的負面情緒造成的影響的。